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上半叶,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和欧洲其他地区一样,法国也经历了一个原工业化发展阶段,不同地区均出现了工业向乡村的扩散和转移,尤以纺织行业最为突出。在原工业化时期,乡村工业具有一种乡村与城市相结合的二元性和互补性,其生产和销售环节都与城市密切相关,城乡之间形成一定的分工合作。原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法国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英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实现于19世纪60年代。在整个工业化时期内,英国的农业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一方面表现为通过圈地运动的加速进行使农村中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得以最终确立,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农业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良和革新。本文打算专门来探讨一下英国工业化时期内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改良和革新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试论美国工业化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于美国工业化起源的一般说法是:由于拿破仑战争的影响和向西部的开拓带来东部农业和商业的衰退,引起商业资本向制造业转移.本文在借鉴原工业化理论的基础上试图指出:美国从奠基时代开始,就与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建国以后,它在殖民地时期所奠定的工场手工业的基础上,又积极借鉴英国的先进技术,利用东部繁荣的农业所带来的旺盛的市场需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走上了一条越来越远离英国的工业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英格兰西部诸郡是14至16世纪英国毛纺业的主要生产中心,是英国出口的宽幅优质呢绒的主要产地。西部毛纺业主要是乡村毛纺业。在西部毛纺业中,还较早出现了包买商制度和集中手工工场这些新的生产组织。然而,这个英国“原工业化”的先锋在迈向工业革命的进程中却失败了。由于羊毛供应不足和羊毛质量变差,以及东部地区新呢绒工业的竞争,西部毛纺业从17世纪后期开始走向衰落。它没有引导西部继续向工业化挺进,也未能根据形势变化而转变发展方向、找到新的经济生长点。这个中世纪晚期英格兰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从18世纪起却成为英格兰最不富裕的地区之一。英国西部毛纺业的跌宕命运,值得我们对“原工业化”论题作多向度反思。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英国和日本同属国内资源贫乏的岛国,但有着不同的工业化历程。英国于18世纪中叶最早开始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叶,便率先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它用了近百年才完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日本工业革命最晚,正值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之时,它方起步。不过它的速度较快,仅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一半时间,即到20世纪初便跃入资本主义近代强国之行列。正如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金森久雄所说:“10年前,20年前,日本还是沟里的小鱼或鲫鱼,而今日成了池塘里的一条大鲤鱼,一跃便使波澜扩及全池。”尽管国内谈及英日工业化速度问题的论著颇多,但英日工业化速度之差别为何如此之大,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6.
财富与贫困的悖论--论英国工业化的失误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J 《史学月刊》1999,(1):85-91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财富的急剧增加。但与此同时,在社会上延续已久的贫困现象并没有因此得到多少缓解,有时甚至还加剧了,这是一种财富与贫困的悖论。工业化时期的英国,这种悖论的存在,特别是工人阶级的贫困化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财富与贫困的悖论,究其根源来说,是由“自由放任”式工业化道路所决定的,它构成了英国工业化的一个重大失误。当20世纪上半叶英国真正认识到这一失误并逐步去纠正时,它已在这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并为后发展国家提供了“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7.
英国原工业化地区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良 《史学月刊》2004,1(4):32-39
"地区"观是考察原工业化的一个重要视角,英国原工业化的形成与"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琼·瑟斯克在分析了英国的一些乡村工业地区以后,认为英国的乡村工业与畜牧业地区有着天然的联系。然而,英国原工业化地区的形成决非如此简单,它是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农业特点、社会结构以及继承习惯等众多因素综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农业改革和德国的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首先是工农业之间的协调。德国是19世纪实现工业化最迅速的国家。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它的工业化是在农业改革的基础上实现的;与工业化同时,农业也实现了现代化,工农业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本文主要论述农业改革和工业化的关系,农业改革为工业化提供了哪些条件,工业又怎样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工农业之间是怎样协调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原工业化:一个被否定但又被长谈不衰的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工业化”(proto-industrialization),或译“原始工业化”、“原初工业化”,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经济史献中出现的一个“丑陋的新词”,但它“迅速打入许多作、章,甚至研究生的论中”。大约在头一个十年,它迅速发展;第二个十年,它受到了全面批判,主要论点几乎都被否定;但到第三个十年时,在各种否定声中,人们又兴起了新一轮的讨论热潮。本企图对这样一种理论现象作一个较全面的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工业革命”、“工业化”问题已为国内学术界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和论述,而对“原工业化”理论,国内学术界似乎还没有深入探讨,研究成果也较少面世。“原工业化”理论是上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的,用于界定欧洲“工业革命”之前,广泛存在的农村家庭工业状态的一个概念。本文试就原工业化的理论,西方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的概况及研究原工业化的意义,作一粗略论述,以求教方家。相信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我国落后地区的开发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原工业化过程的普遍性 判断原工业化是否普遍存在的现象,首先需要明确的标准,那就是原工业化的基本特征。在欧洲的前工业社会中,很早就出现了传统的手工作坊。大多数作坊开设于市镇,例如裁缝、成衣匠、面包匠、屠宰匠、木匠、铜匠等等,约占市镇人口的1/4至1/3。他们拥有少量的生产资料,或独自开业,或雇佣一、两名帮工和几名学徒,为当地的市镇居民和周围农村  相似文献   

12.
一次异常的工业化空间传动——抗日战争时期厂矿内迁的客观作用林建曾工业化的空间传动,是指工业化所必需的资产、资金、技术和市场四大要素,由先进国家或地区向落后国家或地区转移,从而带动后者的工业化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工业化和幅员广大的...  相似文献   

13.
欧洲前工业化时期又称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这是世界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历史转折时期。这个时期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在急剧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在萌芽和成长。在生产关系交替变动中,社会结构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集团类型,即过渡型的社会集团。它  相似文献   

14.
原工业化理论及其相关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0年代以来,“原工业化”这个术语在西方已广泛使用于学术作中,而且在学术界出现了有关这个论题的研究热潮,出版了多种研究成果。在国内,却仅有较少论中偶尔提及而没有较系统的论述和深入的探讨。本试就原工业化的理论,西方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争论及研究原工业化的意义诸问题,作一粗略的论述,供同行参考并求指教。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5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农村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大体上以1978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此之前的探索实际上并不成功,社队企业的曲折顿挫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工业化的出路问题。直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才真正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新道路。  相似文献   

16.
彭南生 《史学月刊》2001,4(1):60-66,142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结构的瓦解,民族机器棉纺织业“突发式”的产生,以及乡村棉织业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清末民初时期,棉纺织业成为跨手工业和民族机器工业的“两栖”行业,成为早期工业化进程中二元模式的典型。二元模式中既存在着竞争,也存在着互补,但互补构成两者间关系的主导面。从原始工业化到工业化的过渡具有渐进性和渐近性,后发现代化国家在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抓住这个规律,坚持走移植与嫁接并举的二元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赵士国  刘自强 《史学月刊》2005,11(8):111-117
19世纪50、60年代,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尚未占优势的情况下,俄中两国先后启动了工业化。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工业化成就斐然,成为世界五大工业强国之一,而中国工业化成效甚微,与俄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造成如此结局的原因也许有很多,但两国工业化道路的差异应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中国工业化以军事工业起步,俄国以纺织工业为先导;中国政府不扶植私人工业发展,对私人企业横加摧残盘剥,俄国积极扶植私人企业发展,且利用外资,官民并举;中国政府不重视铁路建设,俄国以铁路建设为龙头,带动其他各业发展;中国政治改革滞后,工业化与政治近代化脱节,俄国政治改革紧随其后,与工业化紧密相联,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必须经历的空间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过程。二者密不可分,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的进步。陕西关中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并不协调,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主要表现为单一的嵌入式开发模式与城市化的偏差和区域经济联系与城市化的偏差。应立足现实,积极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这既是短时期发展的考虑,也是长时期战略的需求。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数据资料分析等方法,在剖析陕西关中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现状基础上,提出关中地区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洋务运动,从它主线上说,是近代中国最大的一次带有改革色彩的经济运动。它以创办近代机器大工业工厂为主要内容,而成为十九世纪世界近代工业化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把中国落后的生产力艰难地拖入了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的轨道。这是它的功绩所在。但,它最终没能使中国完全顺应世界近代工业化潮流前进。我古老的民族失去了一次在经济上腾飞乃至政治上腾飞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民族的不幸。我反对那种对洋务运动的惨败结局作近乎宿命论式的非难。我们有理由从经济规律本身出发,从我  相似文献   

20.
王玉华 《世界历史》2001,(6):107-110
在西方各国的工业化过程中,法国的工业化由于没有像英国、德国、美国等国那样出现明显的“起飞”阶段,法国经济的增长又给人一种相当“缓慢”的印象。因此过去一提到法国工业化往往冠之以“落后”“水平低”“缓慢”等评价,相对于英国的工业化而言,法国的工业化道路则被当作失败的典型。不过近十几年来,西方有一些从事法国工业化研究的学,在新的工业化理论的指导下开始重新审视法国工业化,对法国工业化失败论的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