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提出“文化元典”概念,用以称呼各文明民族的首创性文本.本篇讨论这种特殊文本的内涵、外延及产生的历史背景.(“文本”又称“本文”,指由书写固定下来的话语,构成诠释的对象和基础.)关于“元典”之含义,见本文之附论部分.  相似文献   

2.
释“弔”     
古文字中的"弔"字应是一个从虫缠绕人形的会意字,其很可能是"毒害"之"毒"字的会意初文,就是"毒害"之"毒"的本字。  相似文献   

3.
释“明医”     
"明医"一词较早见于南北朝时的佛经中,但不是佛教术语,只是译经者借用本土养生论中"明"医的涵义意译而来的概念。宋至明清,"明医"概念脱离宗教传统,进入儒家评价体系,其内涵也随之变化,由启发人心智、提倡内心修养的圣贤转而指称精研医学经典的专业医家,"儒医"则取代了其在医家统绪中的榜样地位。  相似文献   

4.
释“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出版的儒家经典译注中,多数将“俭”译为“节俭、俭省、俭朴”。如《论语·学而》“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俭”,杨伯峻译为“节俭”,唐满先泽为”俭朴”。①《礼记·檀弓下》:“国无道,君子耻盈礼焉;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王梦鸥译“俭”为“节俭、俭朴”,钱玄等人亦译为“节俭”。②《孟子·离娄上》:“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杨伯峻译“俭”为“节俭”,还有人译为“勤俭”。③纵观儒家经典,“俭”…  相似文献   

5.
释“呈”     
徐山 《文物春秋》2006,(4):13-14
“呈”的甲骨文初形为上“”、中“”、下“火”的会意字,其形体义为燎木置于祭台上。后来“呈”的形体被改造成“从口,壬声”的形声字。《说文》“呈,平也”的训释已非本义所在。  相似文献   

6.
释“Duan”     
本认为1.“Duan”与“巽”相通,“Duan”作为楚国早期的称量货币的称名,也即是以“巽”名币的来源。2.通过对包山145号简的释读,我们获得了西周之“Duan”在战国时代的演化线索。  相似文献   

7.
释“自喜”     
《汉书·董贤传》:贤“为人美丽自喜,哀帝望见,说其仪貌”。自喜,颜师古注:“喜,音许吏反。”仅注读音而未释义。《汉语大词典》释作自乐、自我欣赏。  相似文献   

8.
释“北洋”     
"北洋",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习见名词,内涵数变。其源头古意仅是地域名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转成官职概念。北洋大臣的设置是清朝外交从地方到中央的转变,从南到北位移的过渡,在李鸿章之手,天津的屏障外交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到袁世凯的"北洋",含义再变,前此侧重外交和洋务的意味淡去,而更多地具有了军事政治派系的命意,进而成为中国主要统治集团的称谓。  相似文献   

9.
释“侯”     
“侯”字的甲骨文形体为“从厂从矢”的会意字,其形体义为人执箭位于垂直陡峭的崖壁之状.“侯”一词完整的发生背景为:处于边境的方侯,拥有武器,从事伺望任务;而“侯”一词本义域的构成则可重构为:方侯[义素(1)]执箭位于垂直陡峭的崖壁上伺望[义素(2)].  相似文献   

10.
释“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卜辞可知,商王朝有一宗教职官──巫。《说文解字》云:“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其说巫为女性、以舞降神,而《周礼·春官》所记则有男巫、女巫之职,是以知巫不必为女性。《周礼·春官·大祝》记:“大视掌六视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其他如小祝、司巫、男巫。女巫之职司亦无非鬼神山川宗庙之祭以及祈降时雨,拔除凶旱等等,不外乎沟通天地神人之事。甲骨卜辞所记巫之事迹大致与其相互映证。卜辞有巫进行祭祀活动以求福情及拔除灾害的记录。如《合集》36507片“……贞今田巫九余祖先……人方上下于叙示…  相似文献   

11.
释“九族”     
文章从考释“九族”在今古文经学中的差异入手,对中国古代氏族、家庭制度进行了详尽的考证,为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2.
释“扶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桑是先秦太阳神话要素之一.《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扶桑,旧释为神木;今人有释之为现代植物分类学上的扶桑.何新说,扶桑作空桑,空训为“大”;又作榑桑.榑亦训为“大”,故扶桑即大桑.本文从文字训诂、东汉画像两方面对扶桑是大桑的观点作更深一层的证明.(一)训扶.据“右文说“,形声字的声部表义.且接近本义.故扶的本义在“夫”声中,归纳从夫声的汉字.即可得其义.1、夫.夫.大同源,故夫有“大”之义.成年男子称“夫”,相对于未成年者,有大意;又称先生年长者为夫、亦取其“大”意;又《汉书·食货  相似文献   

13.
释“九十”     
郭沫若同志在《释五十》一文中曾指出。"十之倍数,古文则多合书。如二十作(?)若(?),三十作(?),四十作(?),骨文金文均如是。廿与卅今人犹用,(?)则废矣。"并以无可辩驳的证据,论述了甲骨文中五十、六十、八十等十的倍数均为合书,从而纠正了前人误读的一些甲骨文纪数。  相似文献   

14.
释“定”     
《中华文史论丛》2003,(74):253-257
  相似文献   

15.
释“烛龙”     
远古神话是对大自然特殊景观及历史传说进一步艺术加工而成的精神产品。《山海经》中的“烛龙”神话即产生于雁门与阴山之间多处煤层自燃的自然现象。这是本文作者分析《水经注》等文献资料及亲身考察得出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6.
释“连尹”     
正终春秋之世,楚国官制与中原诸国相较而言颇有差异,自成体系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除司马、莫敖、大(太)师等外,其他官职多以尹命名,"连尹"即是其一。"连尹"一职究竟当如何理解,前辈学者对此业已作过深入的探讨,然而由于历史文献不足征,书缺有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在前贤已有研究基础上就此问题展开讨论,谈点个人浅见,以就正于方家。迄今为止,前贤对此大致形成了五种不同的见解,现将其罗列分析于下:  相似文献   

17.
释“婚”     
孙璐 《神州》2013,(35):158-158
本文通过对“婚”的古文字形体进行集释,以及搜索各时代文献,发现在上古时期,常常用“昏”来表示结婚义,“昏”与“婚”混用过一段时间之后,文献中才固定用“婚”表示结婚义。  相似文献   

18.
释“轮”     
"轮"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构词能力非常强的词,它具有"运行、周而复始、有次序、受支配"的核义素,这些是支配"轮"词族发展的理据。  相似文献   

19.
释“别”     
(唐五代书仪研究》内(敦煌写本书仪中所见的唐代婚丧礼俗》徵引斯1725号写本书仪有云:“妇人亲迎入室,即是与夫党相识。若有吉凶觐间,日即作书也。近代之人多不亲迎入室,即是遂就妇家成礼,累积寒暑,不向夫家。或逢诞育男女,非止一二。道途或远,不可日别[?]通参舅姑,其有吉凶,理须书疏。  相似文献   

20.
释“幼冲”     
中山王酿鼎铭文中,有一句为:“昔者,吾先考成王早弃群臣,寡人幼冲未通智,惟傅姆是从。”其中的“冲”字,从立从重,诸家都隶定为(立重),但考释不尽相同。张政烺先生谓:“(立重),从立重声,读为踵,继也……幼(立重),言少年继位。”(见《中山酿壶及鼎铭考释》·《古文字研究·第一辑》)。赵诚先生认为是童字,他说:“(立重),重之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