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纸批文     
离开原单位8个月,终于接到了电话,召唤我去给国家局的专家们汇报我做的那最后一个项目。2007年1月,已经等了一年多的甲方动用所有能找到的关系一再施压:不能光谈合同不办事。领导们把这个项目交给我,项目小、难度低,3个月定要决胜负,赶在  相似文献   

2.
1954年12月中旬的一天傍晚,我忽然接到一个电话通知,要我马上赶到汉口车站。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电话的口气,判断可能是要我向中央领导同志汇报,心情立刻激动起来。当我被引进停在汉口车站的一辆专列时,毛泽东、周恩来和刘少奇同志已在一节作为会议室的车厢中等候我。我一上车,列车就开动了。我猜测车是从武昌开来,途经汉口站专门等我的。我们见面之后一一握手,简单问候了几句,毛主席便让我汇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规划设计问题。这次是开门见山,一见面就谈工作。恩来、少奇同志的插话很简短,直截了当。毛主席利用从汉口到广水3…  相似文献   

3.
新闻价值?     
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里,我接到了她的电话,一个陌生号码。 她问:“是郑老师吗?”然后找我打听一个跑法制线的同行的电话。“你等等,”我说,然后问了另一个同行,再把电话发给她,她回了两个字:谢谢。  相似文献   

4.
1985年,一个晚春的上午,我接到当代著名作家、诗人端木蕻良从武昌打来的电话,我被他亲切而又热情的话语所激动,电话一放,我马上要了一部小汽车直奔他下榻的东湖宾馆。端木蕻良同我哥哥吴视(诗人)曾是40年代的患难诗友,他们爱好相投,情同手足。可不幸的是,哥哥已于1982年2月12日病故,所以端木这次来汉特意约我会晤,以叙旧情,而这也正是我所渴望的。他鉴于同吾兄昔日之深交,欲畅叙于黄鹤楼笔会之际,以表怀念之忧。 我还是抗战时在重庆读书的时候,经常听到我哥哥谈到端木的佳作以及同他的友谊。当时我也十分欣赏…  相似文献   

5.
我伏在书桌前,耳机塞在耳朵里。已入冬,坐一会就手脚发冷,可我就这么呆坐着,已经一个小时了。我不敢摘下耳机,因为门外有一个人,会抱着电话听筒大吼,狂躁地骂些什么,又忽然放肆地大笑。我也不敢走出书房一步,因为弥漫着烟味的走廊,让我窒息。这个人,是我的妈妈。电话那头的,是我的爸爸。同住一个屋檐下的两个人现在在电话的两头,他们的沟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件刻着痛楚印记的往事,几十年来一直缠绕着我,挥之不去。1955年8月,暑假中的一天。当时,我在南京新华日报社任社长室秘书、总编办公室秘书(还兼任共青团支部书记)。那天上午,楼下传达室打来电话,说有一个中学生要求见总编,说有重要事情,很需要得到报纸总编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戴煌 《百年潮》2001,(4):35-37,48
朝鲜人民也过春节,与我们同一天。1952年1月26日,正是年三十。下午,我正在靠近平壤的一个山村里志愿军四十七军一三九师四一五团驻地采访,突然接到新华社志愿军总部分社副社长普金的电话,要我赶快去四十七军一四一师侦察连,采访罗盛教为抢救朝鲜少年崔滢  相似文献   

8.
虽然宋江救了我,但我不太喜欢他。他崇尚封建的老一套,他身上具备一些中国人的特质,比如对权威的尊崇,无条件地服从上司和官方的教导沙博理老先生躺在竹藤椅上耍起了太极,丝毫不受摄像机的影响,其神情活像一个自顾玩耍的孩子。他大概不愿自己被比作小孩。在电话中他一再强调,采访时间要短点,"我已经93了。"  相似文献   

9.
与陈钢先生因关于贵阳的影像而相识、结缘,既是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今年夏天的一个下午,许久不见的贵阳老友张人给我打来电话,说是刚从大理来到昆明,晚上还要急着赶回贵阳,有要事约我务必一见。  相似文献   

10.
程纪中 《中国钱币》2010,(1):29-29,I0008
2006年2月19日傍晚时分,我接到京城著名钱币收藏家李振如先生打来的一个电话,说他已回迁到原住的虎坊桥南横街附近新建的南华里小区,约我前去洽谈转让钱币一事。放下李老的电话后,我当即拨通了好友梁学义先生家的电话,同老梁约定次日一同前往李老家。第二天上午,我和梁学义如约来到李老的新居。  相似文献   

11.
“桑兰”这个名字,想必是举世闻名,她的事迹更是妇孺皆知。桑兰是一位著名的体操运动员。一次意外使她被迫结束了体操生涯,但她依然“著名”。她永远灿烂的微笑、坚强的毅力深深感染了每一个人。她的精神使我钦佩不已。她是我的偶像,是我一直坚持努力学习的动力。今天,我终于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电话,满怀激情地拨打起电话。只听见“嘀嘟,嘀嘟”几声,电话通了,桑兰接起了电话。我问:“请问是桑兰吗?”“是啊,你是哪位?”话筒里传来桑兰甜甜的嗓音。我激动地说:“我是一名中学生,我很喜欢你、敬佩你,我非常欣赏你坚强的品质,虽然你是一个残疾者,…  相似文献   

12.
我和沈策     
毛翼虎 《古今谈》2004,(2):60-61,21
去年春,接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曾任纽约“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的沈策将军,从北京打电话给我,在电话里与我谈了一个多钟头。他已是九十六高龄,精神如此好,令我惊异,而我这个90岁的人平时与人打电话,仅几分钟,因为时间太长,没有精  相似文献   

13.
<正>一寒假中,正当我为完成三秦出版社交给的任务撰写《蜀道人文地理》一书之"蜀道沿线区域历史人口地理"一章时,忽于2月11日晚近10时接到肖爱玲博士后打来的电话。通话中她以悲怆的声调告诉我,说她从一个QQ群中得到陈桥  相似文献   

14.
夜半铃声     
夜半三更,被电话吵醒了。我亲戚——我亲表哥的亲外甥酒后驾车,被逮了现行,他在第一时间打来电话向我求助。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又不是保险公司的。但在我们这样一个小城市,这和我关系非常之大——直说吧,所有亲戚朋友在这个城市的事情都和我有关,不管是他们  相似文献   

15.
樊舟 《南方人物周刊》2012,(13):116-116
4月的这个夜晚和任何夜晚都没什么不同.惟一不同的是一些平日里绝不相扰的朋友纷纷给我电话和短信。他们说,一位老人走了。  相似文献   

16.
《我们俩的婚姻》播出后,我接到一个毕业后再没联系过的同学的电话,他看完电视剧,在电话里把我当成婚姻专家向我倾诉李自人不像是个导演,没留大胡子,没扎小辫子,穿着也很老实。只有当他开口说话时,你才能感受到他的不一样。  相似文献   

17.
我喜欢去图书馆复习功课,特别是在临近考试的日子里。因为在那里,我不用奋力抵抗电视、音乐的诱惑,也无法与朋友进行少则半小时的电话煲"交流",更不因为零食营养过剩而苦恼不已……总之,一举多得,好处多多。  相似文献   

18.
“不,这不是真的!”妈妈听完电话后,只吐出这几个字,便僵在了电话边,目光发直,嘴唇微微打颤,任凭话筒从她手里轻轻地滑落下来,直到发出“砰”的一声,才使她惊醒。她欲哭无泪,手足无措,紧紧地拉住我的手说:“丽丽,晚了,外婆她……她已经走了!”顿时,我也像被电击了一下,头脑发胀不知道该怎样去安慰妈妈。家里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了,随后便由起伏不断的哭声和抽泣声取而代之。外婆这些年的生活十分坎坷,十年前她患白内障因无钱医治而双目失明,三年前她惟一的生活上的寄托——外公又因病去世了。就这样,外婆在黑暗、无助、痛苦中熬过了三年。谁料到,一个星期前外婆又被确诊为患了“白血病”,被病魔摧残了一个星期的外婆终于永远地离我而去了。舅舅们因无力支付住院疗养费而决定让外婆回家“养病”,脱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刚读完2003年1月18日《人民日报》副刊上从维熙的《悲歌一曲送公刘》,紧接着,老校友高梁告诉我,刘粹带着哭声打来电话:"我相依为命的父亲,在1月7日匆匆地走了。"一位青年时即已成名的诗人,三年大学同窗好友的诸多往事,一时涌上了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20.
春运——年复一年的艰巨大会战“石老弟,刚才又见到你在中央台新闻联播里的讲话了,春运太辛苦啦!注意身体,我提前给你拜年了。”这是我的一位大学同学从外地打来的电话,也是每年都要接到的众多类似电话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