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侵略中国和朝鲜,争夺远东霸权,1904至1905年,沙俄和日本进行了一场强盗分赃的火并。这场战争,毫无疑义是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霸权的战争,是沙俄远东政策与日本大陆政策矛盾斗争的必然产物。但是,苏联某些史学家却认为,在这次战争中只有“日本是真正的侵略者”,战争之爆发主要是由于“日本采取了发动战争的坚定方针”,而俄国是  相似文献   

2.
纳粹德国的远东政策,在本文主要是指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对远东两个大国——中国与日本的政策。中国—德国—日本的三角关系是考察纳粹德国远东政策的主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是纳粹德国的最主要盟友,而中国则是反法西斯的“联合国家”中的一员,与德国处于交战状态。实际上,这种格局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相反,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和日本都曾与德国保持过密切的关系,不仅如此,中国在纳粹德国远东战略中曾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从1933年希特勒上台,到1940年纳粹德国与日本、意大利订立三国军事同盟,并进而于1941年承认汪伪政权,纳粹德国的远东政策经历了一种根本性的演变。本文的意图就是力图揭示出这种演变的轨迹、原因及其规律。 纳粹德国的远东政策是其全部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远东政策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  相似文献   

3.
陆昆 《抗日战争研究》2023,(2):85-99+160
1938年英国远东政策演变的动力机制可概括为“引子与合力”机制。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英国虽同情中国抗战,却在事实上奉行中立政策。中国于1938年9月要求国际联盟援用《国际联盟盟约》第16条对日本进行制裁,此事成为促使英国援华的“引子”。中国和英国议会均借此契机施压,使英国政府难以回避援华问题,美国亦通过对华桐油借款做出示范,各方的合力最终推动英国政府向中国提供了平准基金借款。在英国对日政策方面,1938年的“宇垣—克莱琪”会谈和两次“近卫声明”亦发挥了“引子”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美国率先抨击日本对“门户开放”原则和《九国公约》的破坏,中国和英国议会亦积极督促英国政府对上述问题表明态度。在各方合力的推动下,英国政府在1939年1月的对日照会中正面揭露了日本的侵华野心,公开承认日本是侵略者,英国的远东政策也随之走向清晰。  相似文献   

4.
1921年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到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远东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阶段。本文拟以外交档案、文献为依据,探讨1921—1931年日本对华政策演变的基本脉络,剖析在东京交替出现的“币原外交”、“田中外交”的特征,揭示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九一八事变,走上武力侵华道路其政策形成的真相。  相似文献   

5.
佐藤内阁时期(1964·11·9——1972·7·7)是战后日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期间日本利用日益膨胀的经济实力,借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沼不能自拔、经济实力大幅度滑坡、在远东急需日本提供战略合作的有利时机,围绕越南战争、东南亚开发、东亚战略“换肩”、小笠原、冲绳的施政权归还等问题展开频繁的首脑外交,不仅顺利解决了日本战败遗留下来的日美间最大的外交课题,而且顺利实现了日美在远东的战略“换肩”,极大地提高了日本在美国远东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日美关系从战后日本对美依附时代,进入了日美相互依存时代,为70年代初日本结束“战后”时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6.
1933年7月26日,法国宣称占领南沙“九小岛”,国民政府的抗议被法国忽视,而日本的非法声索却受到法国的重视。出于对远东政策的贯彻以及对日本“恫吓外交”的屈服,法国被迫于1934年对南沙政策作出调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法国派舰前往南沙群岛巡视,试图重新进行“有效占领”,针对日本非法占领经营太平岛,法日在东京和太平岛进行多轮交涉。英国亦几次试图伺机攫取南沙部分岛礁,盘算落空后则竭力怂恿法国登岛以抗衡日本。1938年,法国再次调整其南沙政策,并派兵登上太平岛。法国南沙政策的两次调整主要基于远东局势的变化,亦是对其“印度支那”安全、利益等因素权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沧桑》1993,(1)
日本军国主义投降以后,在太原这块黄土地上,曾先后两次组织审讯“日本战争犯罪分子”的军事法庭。由于审讯的目的不一样,采取的方法不一样,结果也大不一样。这两次审判分别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正义审判和阎锡山代表国民党反动派保护“战争狂魔”的假审判。 (一) 1946年7月29日。盟军驻日最高统帅麦克阿瑟,根据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签署的《波茨坦公告》颁布了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通告和远东军事法庭宪章,并决定将远东军事法庭  相似文献   

8.
金卫星 《安徽史学》2006,5(5):81-86
七七卢沟桥事变之所以迅速成为远东战争全面爆发的导火索,是因为在事变之前日本和中国的政局均发生了重大变化。1936年发生在日本的二二六事件,形成了以主张全面侵华的军部法西斯为核心的政制、经济和对外战略的“举国一致”;同年发生在中国的西安事变,也初步形成了各党各派各界团结御侮、联合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不可能再对日本的侵略退让。日本当局无视中国政局的变化,执意推行既定的侵华方针,是造成七七事变引发远东全面战争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9.
陈仁霞 《民国档案》2001,1(3):73-82
从日军 1 931年 9月 1 8日强占沈阳、制造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到李顿调查团的报告书在 1 933年 2月 2 4日的国联大会上通过 ,因日本侵华而引发的远东危机延续了一年半之久。这场远东危机最直接的后果是 ,日本用武力粉碎了华盛顿体系 ,打碎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均势。它标志着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时期的结束和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开始。日本的侵略野心急剧膨胀 ,中日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然而 ,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 ,希特勒的纳粹政权也已经在德国粉墨登场 ,并开始毫不掩饰地重整军备 ,这更…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随着英国国力的裹退,“光辉孤立”已无法再维持下去。俄、法、德三国的联合使英国在列强对远东的争夺中处于劣势。1900-1901年的远东危机进一步恶化了英国的处境,有关中国问题的解决,主要依据了俄、法、德三国的利益。在俄国加紧对中国北方扩张和俄、法、德三国联手的情况下,保全利益的惟一途径就是寻求盟国。远东危机最终推动了英国与日本结盟,此举标志着“光辉孤立”的结束。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未有人认为钓鱼群岛是“日本领土”之公开表示。1969年4月,联合国亚洲远东经济委员会发表题为《东海黄海的地质构造和水文特征》的调查报告,指出东海海底埋藏着世界上最大的油田,“特别是钓鱼岛周围的大陆架最有希望”。之后日本总理府相继派调查团到钓鱼群岛一带海域进一步调查,确认系“世界第一流油田”。日本以在“马关条约”之前悄悄搞的把钓鱼群岛列入日本版图的“国内立法”为由,宣布钓鱼群岛系“日本固有领土”,挑起中日之间的领土争端。  相似文献   

12.
远东共和国,1920年4月6日宣告成立。1922年11月15日宣布归并苏俄。它是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在远东地区创立的一个与苏俄政权并存的独立共和国。作为日苏之间的“缓冲国”,远东共和国为保卫和巩固苏维埃政权起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它为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在东方赢得了缓和与喘息,使苏俄政府得以集中力量对付西线的敌军,较快地结束了国内战争。作为独立的国家,远东共和国曾与日本、与毗邻的中国展开过积极、实际的外交活动,构成远东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一页。可以说,研究这一时期的远东国际关系史、世界史、中苏关系史,都离不开对远东共和国的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伟 《文史春秋》2008,(4):10-12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1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远东盟军统帅麦克阿瑟为盟国接受日军投降的最高统帅,并同时下达了“第一号总命令”,  相似文献   

14.
太平洋会议是怎么回事?——关于“远东慕尼黑”的考察之一王建朗“远东慕尼黑”是国内史学界长期沿用的指责英美等国为绥靖日本而不惜出卖中国的一个说法。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所出版的一些论著中仍不时见到这一提法,即使是一些颇有份量的大部头专著也不能免。可...  相似文献   

15.
对远东危机时期英国对日政策的若干评价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始、以1933年3月日本退出国联为终的远东危机时期,由于英国“是唯一在远东拥有较大利益的欧洲国家”,因而,它的对日政策对事件的演进和局势的变化有着重大影响。在史学界,关于这方面的论著和论文可谓是汗牛充栋,各种观点大都可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种。笔者拟就若干观点提出商榷。一英国对日政策是否是绥靖政策对于这一时期英国对日政策,在中国史学界,持否定观点者居多,认为:“英国的政策的实质是绥靖政策”,它“首先是在  相似文献   

16.
马陵合 《民国档案》2005,4(2):68-74
拉门德1920年的远东之行首要目的是解决新银行团成立过程中的满蒙保留案,同时也拟向中国方面宣扬新银行团对华原则。拉门德与日本交涉中的妥协,同在中国竭力宣扬新银行团的“理想主义”目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新银行团虽是美国扩大对华门户开放的工具,但其只能做到“无为而为”。  相似文献   

17.
英日同盟是英、日两国为对付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于1902年结成的军事攻守同盟。1905年续签,1911年再次续签,期限10年,1921年7月13日到期。英国借助该同盟,将自己在远东的利益交给日本照看,代价是默认日本在中国和朝鲜拥有的特殊利  相似文献   

18.
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本世纪最早的一次帝国主义争霸战争。早在上一世纪的九十年代,由于俄国积极推行远东政策,日本加紧实施大陆政策,狭路相逢,已经有人断言日俄战争不可避免,俄国政府甚至预计到发生战争的时间在1903~1906年之间。俄日两国都对战争进行了长时期的大规模的军事准备。 俄国加强远东的武装力量开始于1885年,在远东针对日本的战争准备开始于1895年,到  相似文献   

19.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与西方大国之间围绕对中国市场的争夺和远东危机的处理,展开了一场侵略与遏制、勾结与绥靖的错综复杂的角逐。“国联”是进行这一角逐的主要阵地。决定派遣国联调查团对事变进行综合调查,是国联在“九一八”事变的处理上迈出的影响全局的关键性一步。由于调查团的派遣,英法等操纵国联事务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与日俄争夺中国东北和第二次日俄密约的签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东北地区的矛盾和冲突,1905年后逐渐呈现出新的趋势。最显著的特点是日俄修好与日美交恶,即昔日兵戎相见的寇仇日俄两国在远东携手各作,而美国却由日本的“匿名合伙人”变成了它的主要竞争者。斗争的格局也由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