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被誉为"留学生之父"、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首个"海归"——容闳,有一个中国梦,那就是实现中国教育的近代化。1855年,深爱自己祖国的他就是怀揣着这样的憧憬回到国内的。容闳(1828—1912),广东香山南屏乡(今珠海市南屏镇)人,由于贫困,家里无钱供他上学,在他7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是一个紧紧拥抱故乡土地不放并用爱去对待人民的作家,他的作品浸透着他那一份楚文化情结,是地道的楚歌,幻想又深情。他独树一帜,在中国新文学史上营造了绮丽的、令人炫目的湘西文化。  相似文献   

3.
我漫无目标地走着,在喧嚣中寻找一丝宁静。突然伫足在大成殿前,顺着那艳红厚实的大门向内望去,看见那滞守在方台的伟人,凝视着他那慈祥而深沉的目光和那透露着睿智的眉宇,我仿佛闻到了一股只属于他的墨香。不期然地,我跨进了那道门坎,如同进入了安宁之乡,思绪辗转,时间仿佛在此刻暂停:一大群穿着素衣的人安静祥和地在听一位老者讲说着学记、为政、八佾,坚定而又浑厚,那声音若隐若现,仿佛在梦境,又仿佛在咫尺。一阵孩童的稚笑,使我猛然清醒,一切喧嚣又重新沸腾。我,跟着那个眼内充满好奇的孩童走着,让他成为我的引路人。顿时,轻松了很多,我时不时地停住脚步,  相似文献   

4.
索穷 《中国西藏》2003,(1):40-42
10年前我在阿里工作,一个朋友从拉萨带回一盘磁带,藏语相声《歌舞的海洋》。听着那诙谐幽默的语言,整个夏天我都在哈哈大笑,我记住了相声作的名字——索朗次仁,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几年后我登门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5.
彝族是我国西南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化。与其他古代民族一样,彝族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出现了宗教信仰。彝族宗教信仰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没有产生一个全民族统一的至高无上的神灵,基本上还处在“万物有灵”为基础的原始宗教发展阶段上,存在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信仰形式,这些宗教信仰形式一直延续到近代。本拟根据彝典籍对彝族原始宗教信仰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教训     
劳拉的家在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里,那儿青山绿水,安静详和,与世无争,可以说是世外桃源。村子里的人们聚居在山脚下,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劳拉最爱到山腰上那片大树林里去玩耍,因为那儿总会有许多可爱的小百灵。劳拉喜欢倚在那光滑粗壮的树干上,静静地听这些小家伙们唱歌。这片树林比劳拉的爷爷年纪还大。劳拉的爷爷在很小的时候,就见它们已经长在这儿了。茂密的大叶子下,一根根粗壮的树干异常光滑。村子里的人与这群大树相伴度过了安静的一生。有一天,一个外地人迷路来到了这个小村庄里。他误打误撞走进了这片大树林中,正巧他是一个研究家具的行家,当他看到这些树的时候,他惊呆了:从没  相似文献   

7.
正1939年11月11日,白求恩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写给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一封遗书,请求把部分遗物寄给加拿大、美国的同志及友人。他写道:"所有这些东西都装在一个箱子里,用林赛先生送给我的那十八美金作寄费。"这里提到的"林赛先生",全名迈克尔·林赛,当时任北平燕京大学教授,而白求恩是远在晋察冀抗日前线救治伤员的加拿大医生。看似没有交集的两个外国人,却在中国抗战中相识、相交、相知,  相似文献   

8.
把直升机开回家——勒干波副参谋长访谈周爱明编辑部决定对陆军航空兵某团作一次采访,分派我采访他。我心里老嘀咕,前些天在一个聚会上见过他,是个沉默寡言,比较谨慎的人,碰上我,那不是“一对沉默寡言人”吗?哪知他的话匣子一打开,几乎就不用我开口,他讲着他的招...  相似文献   

9.
谈起中国考古学的大师级人物,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个作为一位考古学家,但更是一位思想家的深邃的目光。这目光似乎时时在注视着我,注视着中国考古学乃至世界考古学的发展,关注着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充满着自由、平等、博爱的博大胸怀。这深邃的目光,他的主人名叫严文明。这是一位每一个考古人都值得详加思考,值得高山仰止的人。严先生以他那宽广的胸怀、深邃的目光和睿智的思想,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人能成为人们崇敬的偶像必定有他得到人们认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精神,所谓“道德文章传几世”。  相似文献   

10.
周扬晚年的彻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扬同志在平反落实政策复出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温济泽同志任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我当时是研究生院现实经济系的学生。每当研究生院有重大活动,周扬都要来给我们这些莘莘学子讲话或作报告。他在公众场合总是保持着一种绅士派头和学者风度,尤其是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不苟言笑的表情和一板一眼的话语,有一种震撼听众心灵的气势,使人感到他是一个做人和做学问都很严肃认真的人,令人久久难忘。省悟:困知勉行“文革”后的头几届研究生,差不多都是“文革”初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在“文革”中上过…  相似文献   

11.
一个星期六的早晨,一位牧师在准备布道,他正为找不到第二天演讲的话题而焦急。那是一个雨天,他的妻子出去买东西了,他的小儿子吵闹不休,向他要零花钱。他开始翻看一本旧杂志。他一页一页地翻阅着,一直翻到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大图画——世界地图。于是,他从那本杂志上撕下这一页,再把它撕成碎片,丢在地上,对儿子道:"小约翰,如果你能拼拢这些碎片,我就给你2角5分钱。"  相似文献   

12.
一当我们读到鲁迅那些刻划“麻木的国人的魂灵”的小说,那些透避犀利的杂文,那些抒写孤独、苦闷、奋进心灵的散文诗和那些回忆旧日生活的散文时,常常为鲁迅作品所具有的深刻的理性,那饱含着异常浓厚的社会历史内容的孤独悲凉的情怀所震撼。同样,当我们读到郭沫若那些探究星空、拥抱地球、赞美太阳,以狂幻的激情、奇丽的意象联想讴歌那象征着中国再生的集香木自焚的凤凰等浪漫主义诗篇,读到他《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之讨蒋檄文、读到他借古讽今的历史剧时,我们也会为那“生的颤动,灵的喊叫”,为那挟裹着时代精神奔突而至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儿子4岁的时候,迷上了各种各样的玩具,我们省吃俭用买的各种小玩具,只能满足他三五天的新鲜感,三五天过后,他又嚷嚷着要我给他买新玩具了。一个星期六,我在家里动手修一台坏了的洗衣机,工具摆了一大堆。儿子很好奇,学着我的模样拿起工具拧来拧去,累得小小的脸蛋上汗津津的,就这样一直玩到吃饭时还不肯放下工具。看着孩子对这些修理工具和修理活儿感兴趣,我想,如果能让他学着修理自己的玩具,那么他那一堆放在墙角的旧玩具,没准也能让他鼓捣一段时间,说不定他会对那堆旧玩具产生新的兴趣呢!而且“修理玩具”本身就是一件好玩的事儿。第二天,我…  相似文献   

14.
高高的鼻子、厚厚的嘴唇、清癯的面庞、透露着聪颖的目光、和那使人过目不忘的垂肩长发,普通话虽很不标准,却以那坦率的应答,略带腼腆的表情和轻柔的语调,使人感到他很随和亲切。这就是台湾漫画家给我的第二印象。 “一生要做的一件事 就是画漫画” 1948年生于台湾漳化的蔡志忠,从小不仅喜欢看漫画书,还喜欢自己编故事,自己画。15岁那年,他觉得自己“画得和那些已出版的书的水平很接近”了,他试探着将所画的几幅画向出版社投搞。没想到出版社很快回信,称其画得很好,邀其到社里上班,专司漫画。“我在七八岁时就做了人生计划,一生要做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5.
文史大家宋云彬在日记《红尘冷眼》中,写下了建国后的多次政治运动,他以亲历者的身份作了真切、生动、具体的记载。这记载,还原了历史真相,也还原了那荒唐岁月。这些"运动"无一不"扩大化",给人们带来了无妄之灾,也有饱含辛酸的"笑谈"。宋云彬日记是可以作为中国现代史的补充与旁证的。一1952年初,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三反、五反运动。2月23日,浙江省主政者告知时任浙江省政府委员的宋云彬,浙江大学有"‘大老虎’,  相似文献   

16.
据《涑水纪事》记载,宋太祖赵匡胤本来很喜欢射猎和踢球(当时称"蹴鞠"),刚作皇帝那阵,他还常常技痒难忍,不时邀手下的人玩上几次。这些游戏对宋太祖来说自然属于忙里偷闲,但有时玩到兴头,又难免误事。一次,他正在后苑射鸟,忽然有大臣口称急事求见。可他接过奏章一看,里面说的并不是马上要办的事,不由得有些恼火,当即训斥了几句。那大臣却说:"这些事虽不是很急,但总比射鸟急吧!"他愈加恼怒,随手抄起一把玉斧,朝那人掷去,一失  相似文献   

17.
司浩 《神州》2012,(11):220-220
中国画构图形式的演变是一个典型的符号化和程式化的过程。本文论述了中国绘画的构图形式与中国汉字及其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关系,其中对中国画中的计白当黑(留白)也作了论述。中国画创作的构图特点显示了画家们使用并传播着一种思想,典型化和程式化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我们要不断地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有天张香华(诗人,柏杨妻子)给我一封信。那是30年前我写给柏杨的,他还保存着。她说,你拿回去作纪念吧。那封信里写了些爱国、互勉的话。今天看来,我不会说好笑,倒自省是否还抱持当年的想法。当年柏杨就是今天我这个年纪,他在"国父纪念馆"地下室"匪情研究中心"养着。那是属于中国国民党的"党产",负责人是中统的老特务,一个像电影《色,戒》  相似文献   

19.
三星堆考古发现,使一个已经失落的古老的巴蜀明,闪现出耀眼的光芒。研究三星堆化是中国考古学,也是中国化史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由于三星堆化面貌的神奇和化渊源的扑朔迷离,也为我们的认识和研究带来了巨大困难。本对此作了分析,并对《古蜀的辉煌》一书在这一研究领域的探索,作了热情的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神州》2006,(9)
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历史性的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他也因此名留史册。其实在那之前10多年,另一位美国总统肯尼迪也曾多次试图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虽然这些尝试终因肯尼迪遇刺身亡而失败,但它们却为尼克松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