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石易兰 《旅游纵览》2023,(10):120-122
民俗旅游是旅游产业中较为独特的旅游类型,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则是民俗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仡佬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集中聚居在贵州省北部的务川和道真等县域.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等方法,首先从民宿旅游资源规划、旅游市场定位、旅游资源同质化三方面分析仡佬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仡佬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普洱民俗旅游资源特征以及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对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对普洱民俗旅游资源构成及优势作了一定的思考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普洱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吕莜 《旅游纵览》2016,(6):39-41
在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较大,使得各个民族之间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逐渐形成具有差异化特征的旅游资源,本文以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作为切入点,首先对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对民俗旅游资源在规划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作为湖南省南大门的郴州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并对开发郴州民俗旅游提出三种建议,即:民俗观赏开发、民俗资源动态开发、民俗商品开发。并提出开发民俗旅游应该注重来加强民俗文化的保护,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于怡 《旅游纵览》2015,(1):23+25
民俗旅游是旅游活动与民族民间传统性文化的结合体,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个重点方向。我国有着辽阔的地域和众多的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孕育出多彩多姿、辉煌灿烂的民俗类文化,民俗旅游日益成为国内旅游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当前国内民俗旅游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民俗旅游的含义、类别及其开发利用的意义,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民俗旅游开发和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民俗旅游开发和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俗旅游是旅游活动与民族民间传统性文化的结合体,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个重点方向。我国有着辽阔的地域和众多的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孕育出多彩多姿、辉煌灿烂的民俗类文化,民俗旅游日益成为国内旅游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当前国内民俗旅游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民俗旅游的含义、类别及其开发利用的意义,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民俗旅游开发和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民俗旅游开发和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旅游民俗文化空间的筛选与旅游价值分析——以陕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库瑞  陈锋仪 《人文地理》2009,24(5):122-125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体验旅游,已经成为新的旅游消费时尚。作为民俗旅游的基础,民俗文化密集地区个性化空间的筛选就成为指导这种旅游方式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目前,在旅游民俗文化空间选择的原则、标准、价值等方面,学术界尚未进行深入研究,这造成我国许多民俗旅游资源发达地区在开发过程中缺乏理论的指导,出现了盲目性开发的严重问题。本文在依托相关文化空间理论和2005年以来对陕西民俗旅游资源深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民俗文化空间筛选的原则与标准,并据此对陕西旅游民俗文化空间进行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8.
《旅游纵览》2014,(12):31-32
<正>当前,随着国际旅游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新旅游方式。在推动民俗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合理的开发和保护好民俗旅游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进行论述。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其重要性,阐述民俗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重要意义;其次,从当前开发和保护民俗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提出开发和保护的多种策略。最后,总结开发保护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芙蓉镇是湖南省十大特色文旅小镇之一,也是当地旅游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芙蓉镇游客量增长迅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当地的旅游经济效益,但也出现了诸多不利于民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得出芙蓉镇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发现芙蓉镇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开发管理不完善、民俗体验深度不...  相似文献   

10.
王艳 《旅游纵览》2013,(2):110-111
民俗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青睐。本文主要分析了广西融水县香粉乡雨卜村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在已有的开发基础上对当地资源进一步的开发提出建议,从而促进雨卜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回车马神”是中国南方许多地区许多民族至今仍有的民间婚俗环节,不能简单地全盘肯定或否定,当以辩证眼光对待之,其巫术唱词的诗文价值颇大。本文结合田野调查材料,钩沉史志文献,对渝川黔滇“回车马神”风俗的起源、演变、内涵和程序等进行探讨,对方志文献整理、移风易俗等都有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陕西民间信仰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历史文化地理的角度,阐释了陕西民间信仰区域差异的发生、发展及其变迁的历程,从而揭示出民间信仰与自然环境及地域社会之间的关系。透过陕西民间信仰,我们还清晰地发现,虽然宋代以降随着商品经济的起步,陕西也出现了一些区域性的信仰习俗,如太白山信仰等。但总的来讲,这一时期陕西的民间信仰──无论是凤翔府地区用人祖先崇拜,还是汉中地区的汉君臣崇拜,都带有相当程度的古老性,这与陕西长期处于农耕社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前出版的一些第二轮志书在风俗记述上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名称不确定,主要表现为对风俗、风尚、习俗、民俗、礼俗、时尚、风土等概念认识、理解上的模糊和差异;二是风俗内容缺漏,有的无风俗篇目,有的无风俗内容,有的缺少类项,致使风俗内容单薄;三是生产习俗多记述的是农业生产;四是风俗类事象与相近事物关系不明确、处理不当。第二轮志书应以“风俗”为类目名称,以集中反映地域风俗全貌为前提,借鉴现代民俗学内容分类理论,结合地方志书体例,力求全面、科学地记述地域风俗。  相似文献   

14.
论唐代的民间淫祠与移风易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间淫祠属于民间信仰的范畴 ,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民间淫祠在唐代社会非常盛行 ,主要表现为各种名目繁多的“生祠”、祭庙以及巫鬼信仰。唐政府及各级地方官对民间淫祠 ,基本上是持禁绝或改造的态度 ,为此曾展开过一系列移风易俗的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少石 《收藏家》2012,(3):58-64
宋金时期的瓷塑玩具,据称采自淮河以北地区。宿州地处淮北平原,通济渠(即古汴河,俗称隋唐大运河)从河南夏邑、永城流经宿州所辖的蛹桥区、灵璧、泗县,经江苏泗洪至盱眙对岸注入淮河,是隋唐至北宋时期,中原通向东南地区的水运干道,宋金对峙以准河为界,宿州遂归于金,此后古汴河亦渐湮废。  相似文献   

16.
南方民间的土地神信仰极为普遍,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民俗民风,文章就此作了系统的概括和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二次葬习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曾经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现在只是在客家地区以及受客家文化影响的其余汉族地区和个别少数民族地区留存。据赣南地方志记载,历史上赣南政府曾经对二次葬习俗采取打压和否定政策,但却屡禁不止。二次葬习俗在客家地区长久留存是由风水信仰、地域原因、宗族组织、民俗的稳定性等多种原因综合造成的,对于作为文化遗产的二次葬习俗,我们要审慎对待。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南地区阳戏源于江南地区,其流播方向主体是从江南地区到湖广到四川、重庆再到贵州、云南.具体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北路阳戏入川,南路阳戏入湘黔,川地阳戏播黔滇.黔东南阳戏则是由江西传至湖广(湘西地区)的阳戏沿沅江上游水道传入,再向周边辐射.阳戏的流布过程中,与当地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积极融合相互吸收,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文化样式.  相似文献   

19.
黄锡之 《安徽史学》2003,(6):101-103,100
《清嘉录》、《桐桥倚棹录》记载清代江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与风土人情,对民俗的源流和演变作了饶有价值的诠释和考订,因而颇受史学界的关注。继续探索其深厚底蕴,对文化交流和旅游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陕西历史文化分为周亲汉唐四大体系,这四大文化资源包括丰厚的陵墓遗存和独特的民间艺术;文化底蕴深厚的民俗民情和丰富的文物遗存。目前人们对这些资源的单个旅游价值研究较多,但对其文化价值关注较少。基于历史发生学解读下的陕西历史文化资源创新开发研究,旨在将陕西文化历史资源放在文化学研究领域,这将丰富对历史资源的文化价值重要性的理解。本文从历史发生学的角度,分析陕西历史文化丰富的资源遗存和风俗习惯特色。并对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