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考释了清华简《耆夜》、《金縢》、《皇门》、《楚居》中的四个字。本文认为《耆夜》中的■,应隶定为"■",释为"游";《金縢》中的■,应释为"坛";《皇门》中的■,应隶定为"■",释为"■","■夫"应读为"鞫夫";《楚居》中的■,应隶定为"■",释为"鄩"。  相似文献   

2.
马里扬 《文献》2007,(3):32
黄裳,字冕仲,南剑州剑浦(福建南平)人,号演山居士.关于其生卒年,《全宋诗》"黄裳小传"定为"1043-1129"(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1010页);唐圭璋先生《全宋词》则定为"1044-1130"(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481页).  相似文献   

3.
1974年,安徽省庐江县出土1件攻敔王光剑。剑身有铭文2行16字,原报道释文有误,现重新释写如下:攻敔王光自乍(作)用剑。(走亘)余允至,克戕多攻。其中"(走亘)"、"戕"二字是反文。"(走亘)"字原文从"辵"从"亘",为"(走亘)"字的异体。铭文前一句的意思十分清楚,是说这柄  相似文献   

4.
"(句)"与"苟"本是两个形、音、义皆不同的字.由于隶定之后,字形相近,而"(句)"字又在传世典籍中鲜有用例,故二字混而不别."(艹干句)"本是"苟"的古文异体,亦被误认为是"苟"的异体,并因此由不同角度讹变出不同的字形.本文力图阐明"(句)"、"苟"混而不别及相关异体产生的原因由来.  相似文献   

5.
《文物》1986年第2期发表报道新出吴王光剑的简讯,铭文隶定有两处可商。一、"允",语中助词(《词诠》603页),简讯误释"以"。二、"■",简讯误释"肇"。细审拓片,字右从"(?)",象"伸两臂与杖齐长"之形(《天壤阁甲骨文存》42),与甲骨文、金文"■"字吻合。剑铭从"戈"的  相似文献   

6.
一、释"(坚)"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中有字作下揭形: 1.2.<花东>191 其字从"卜"、"又"、"止",原整理者隶定为"坚"(下文用"A"表示),未释[1].有研究者认为它是"又"、"止"、"卜"的合文,"止"又读作"此",然于义未安[2].笔者以为,"A"字似从"止""扑"声,很可能是"赴"字的异构;因为偏旁"止"与"走"可互易,"扑"又是从"卜"得声.在花东卜辞里,"A"字共出现6次,均见于同一版卜辞,如:  相似文献   

7.
上博藏竹书七《凡物流形》"俯而寻之",整理者的释文为"任而伏之",明显有误。本文认为:所谓"任"字应释为"俯","伏"字应隶定为"寻"。并对句意作出说明。  相似文献   

8.
《上博七·吴命》简9"自■日以往"一句中,第二字应隶定为"■","■"与《说文》训为"翌也"的"■"(又作"朚")为一字异体,"■日"即翌日。  相似文献   

9.
上博六《用曰》16号简中的■字应当隶定为■,相关文句"■吝(文)惠武"可读为"施文惠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见于著录的四件东周青铜兵器进行了考释:间右库戈应为春秋晚期晋国"涧"地所铸兵器;廿二年左矛铭文中的"■"字应隶作"■",释为"县",该矛当为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左县"所铸兵器;右库工师戈铭文中阙释的地名为"少曲",该戈为韩地少曲所造兵器;河南郸城出土的廿二年戈原为魏国兵器,后为韩国所获,铭文中的"廿二年"应为韩昭侯纪年。  相似文献   

11.
甲骨文、金文馘((戈耳)、(戈酋))字与其所从(目)字等的释读涉及相关甲骨文、金文数例.甲骨文、金文"( )、( )、( )"等字即馘字,馘字所从"( )、( )、( )、( )"等字即(目)字.  相似文献   

12.
新发现的卌三年逨鼎中有"讯庶又粦"一语,李学勤先生将"粦"隶定为"(炎口)",认为"‘(炎口)’字从‘炎’声,应读为古音同在匣母谈部的‘嫌’,即嫌疑"。"‘讯’是讯问,‘庶’义为众,‘又’读为‘有’。""‘讯庶有嫌’,即审讯嫌疑人。"李零先生认为"‘讯’,指司法审讯"。并将"(炎口)"释作"戾",说其"同‘吝’,古书用为通假字,如《礼记.大学》‘一人贪戾’,郑玄注:‘戾,或为吝。’古人多以‘罪’训‘戾’(《尔雅.释诂上》),这里是指触犯刑律者"。  相似文献   

13.
说“至”     
《殷契粹编》一五九○片辞云:"贞(?)三(?)"。(?)字郭沫若同志隶定为(?),无释。今得三证知是至字的倒书。一、《殷虚文字甲编》一七九○片"贞至□(?),吉"。此片至字的箭头向下,下一横略残,字作(?),是"至"字的正书,内容与《粹编》一五九○片完全相同。二、卜辞习见"雉((?))众"或作"雄((?))  相似文献   

14.
包山楚简133中有一"(畏阝)"字。"(畏阝)"字究竟当如何解读,学界有不同看法,或释为楚威王之"威"字,或训为秭归之"归"字。旁征文献典籍与出土材料,"(畏阝)"字无疑是一地名,为楚国(畏阝)邑,属楚国宛郡下辖地区,或与清华简《楚居》篇所见"(畏阝)山"有关,其地望在楚国方城外、"(畏阝)山"(在今河南新郑、密县一线)下的某地。  相似文献   

15.
《殷墟文字·乙编》(以下简称乙编)5849片其中一辞云:“贞:(?)(侑)伐(?)苯?”(图一)。此片为武丁宾组卜辞,其“(?)”字过去不识,《甲骨文编》隶定为“(妾又)”,无说;“(?)”字《甲骨文编》隶定为“媚”,但其意义,终永有人作过合理的解释.因此,此二字均有待重要新考释.这不仅  相似文献   

16.
释“錍”字     
顷读《文物》今年第8期《太原检选到土匀錍》,作者在铭文解释中,独于"錍"字无说。这个字在秦以前器物上实为首次出现,尚未见前人著录。《说文》以下诸字书上的錍,义或为斧,或为箭鏃,或为农器,都与土匀錍字义不合。这个战国时的"錍"字,即"(卑瓦)"字的异体。《说文·瓦部》:"罂谓之(卑瓦)"。徐灏《说文注笺》:  相似文献   

17.
"神(光鬼)"出自《山海经·西山经》,随着版本和转引文献的不同,其"(光鬼)"字有多种异文,古今莫衷一是。从异文、形讹、字义与文意理解等角度出发,对"神(光鬼)"进行校诂,我们认为"神(光鬼)"不是"神魃","(光鬼)"应为"(失鬼)"之形讹,读作chī,"(失鬼)"与"■"为构件位置左右互换异体,"(失鬼)"与"(失鬼)"为"失""矢"形讹而产生的异体,"(失鬼)"与为构件位置左右互换异体,同时挖掘出有关文献用例,还解决了《汉语大字典》中"(鬼侈)"字的义阙问题,另外还发掘出为现代字书所失收的■、■、■,最终沟通起了"魑""(光鬼)""(失鬼)""(失鬼)""■""■""(失鬼)""(鬼至)""(鬼知)""(鬼力)""(鬼台)""(鬼侈)"■、■、■等之间的异体关系,这既有利于大型字书编纂,也有利于古书校勘。  相似文献   

18.
罗运环 《江汉考古》2013,(1):127-130,126
随大司马戏有戈,是首次发现的随国器物。戈铭中的戏字因不见于已发现的古文字,分歧较大,有献、嘉等多种释读,均与字形不符。通过对比分析,隶定为■,确定为戏字的异体字。  相似文献   

19.
在1998年公布的郭店简《成之闻之》简30有一个字,旧皆不得其解,经过与新公布的清华简《保训》简1的一个字相对比,郭店简的那个字可隶定为"",读为"贵",是"贵重"之意。这是利用清华简考释旧未能释出的古文字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20.
(疒木)儿鼎中的"(塦攴)"字糅合了两种写法,具有重要价值。"■"应释为"(疒木)"。鼎铭中的"陈侯"是陈国的首位国君"胡公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