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来到塔拉瓦,一个宪兵把他的马借给了我,我骑马沿着东海岸行走,这里没有几个欧洲人。在珐诺,突然听见有一个当地人友善地叫我:“嗨!给人画像的人(他知道我是个画家),来和我们一起吃些东西吧。”我跳下马,他将马拴在一棵树上,我跟着他走进一间屋子,好几个男人、女人和孩子围坐在地上抽烟聊天。“你要去哪里?”一个40岁光景的毛利女人问道。  相似文献   

2.
把老婆的名字署上了从前,有个小年轻叫陈万宁。为了上网写文章,他要给自己取个网名。一开始,他写鬼故事,于是他给自己取了一个ID叫“宁采臣”。很不幸,这个和女鬼小倩恋爱的著名书生的ID早就被人抢注了,于是他只好给自己取了另一个名字:宁财神。  相似文献   

3.
马祭泰是剑川地区民间流传较广的一个传奇人物,大约生活在明末、清初年间。他抑强扶弱、大义凛然、胆识过人、机智勇敢,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抱牛练出大力气传说马祭泰出生在剑川东乡桑岭村,从小父母双亡,一直由叔父抚养长大。叔父性情暴戾,经常对马祭泰不打则骂;婶婶偏心眼,把自己的孩子照管得好好的,对年幼的马祭泰则不管不问,饥寒冷暖从不关心,有时还冷嘲热讽,恶语相骂。叔父的几个小孩见父母对马祭泰如此,也鹦鹉学舌,对马祭泰老大不恭。马祭泰从小就饱一顿、饿一顿地度日,衣服经常破衣拉花,烂旧得不能遮体。冬天北风呼呼,霜雪遍地,马祭泰仍然赤着脚出来汲水、洗菜……有几次,他还被故意找茬子的叔父打得不敢回家,只能在草堆、破  相似文献   

4.
傻子舅爷     
我奶奶有个哥哥,早年因承受不起失去妻子的痛苦,而变得精神失常,奶奶不得不把他接到我们家来住,他做事的确有点傻里傻气的。好几次,他拿10元钱买回来一袋盐,被节省的奶奶一顿好训。走在大街上,经常会看见他帮清洁工扫大街,为年老体衰的人扛  相似文献   

5.
有个妇女叫吉次莫阿呷,她很迷信,总认为世间有鬼神,只要她身体有点不舒服,就请苏尼来判哪家的鬼缠身。到属狗这个月的属狗这一天,她都要念“驱鬼经”禳灾。附近寨子里有一个馋嘴的人,他常装扮成苏尼,替人家念经咒鬼,,借此美美地吃上一顿肉。一天,这个人来到阿呷家做客,他在火塘边上坐好后,眼睛老是在打转转,心里不住地在翻腾:怎样才能使主人家杀一只鸡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绍兴有个周姓青年,在南京一所学堂读书,每隔一段时间,他就要回绍兴省亲,每次回家,他都是从水路坐船回去的。那是一种叫"长江船"的船,乘客很杂,也很乱,船上有床位,但是并不对号,谁占了谁就坐,有一些码头上的地皮阿三,便结成团伙,先于乘客上船,在所有的床位上都放上一件破衣、一条绳子、或一支担杆,等乘客上来了,他们便卖床位,乘客跟他们理论,便会挨一顿骂,于是大家只好忍气吞声地付了钱把床位买下。船主害  相似文献   

7.
1941年,祝绍周在汉中充警备司令时,有一天下午同他的太太刘宦散步走到北教场,他的那匹洋马正在那里放青,忽然跑到他的面前点了一下头,回头就跑开了。他对他的太太说:“这是马在告状”,一定是喂马的人克扣了马粮。他随即走到马号去看,查马长也不在。第二天,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下令把那个马长枪决了。1940年,他在汉中收编了陕西一带的土匪刘汉臣等部,编为一个独立游击大队,叫李天虎当大队长。这种部队都是散漫惯了的,受不了约束,驻在乡间劫财、赌博等事时有发生。祝于是借举行改编典礼把他们骗进城来,叫我(时充军分校练习队队长)派兵把他们缴了…  相似文献   

8.
像今天我们在一起吃饭一样,在家团结得很好,这就好。你们整风,检查一下,批评一下,大家还是团结在一块。这就叫作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问题得到解决,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批评就是帮助,对人是有好处的。 从前,有张仪和苏秦②两个人,都是鬼谷先生③的学生。鬼谷是个地方,出了一个先生,所以叫鬼谷先生。后来苏泰在赵国当了宰相,地方就在邯郸。邯郸这个地方,你们到过没有?张仪在楚国做个小官。楚相丢了一块宝玉,怀疑是张仪偷的,把他狠狠打了一顿,满嘴的牙齿都被打掉了。那个时候,大概还不会安假牙吧!张仪回到家里,叫老婆…  相似文献   

9.
奶奶     
丁纯 《南方人物周刊》2014,(38):112-112
2008年,奶奶88周岁。过完春节,她有半个月茶水不进,睡在堂屋中间的床上,一口气没上来,走了。奶奶活到近九十岁,农村叫喜丧,识字的人叫寿终正寝,乃有福之人。奶奶这辈子吃尽苦头,9岁时父母双亡,和一个弟弟相依为命,过着穷得叮当响的日子,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野菜、树皮、花生壳,能吃的都吃过。  相似文献   

10.
很古以前,有两个人:一个叫盘古氏,一个叫盘生氏。他们两个人开天辟地,一个负责编天,一个负责编地。天编的少,地编的多,编好天地后两个人拿来一合拢,结果天小地大,就只好把地收缩拢来,于是就出现了皱纹。这也就是今天山川平地的来源。他们把天地编好了,宇宙间却一片漆黑,黑天黑地,过不成日子。这时,盘古氏只好睡在地上,把手脚四肢分开,才分出东南西北。接着,他的一只眼睛变成了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了月亮,从此就有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也就有了亮光;他的牙齿变成了无数星星,大牙齿变成了大星星,小牙齿  相似文献   

11.
有关汉代独轮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仙洲先生在他所著的《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发明史》中,曾研究过《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上所说的"木牛"、"流马"。书中引用了很多材料,证明"木牛"、"流马"就是独轮车,并用机械原理说明"木牛"、"流马"不会自动行走。为什么把独轮车叫木牛、流马呢?我们从后汉晚期应劭著的《风俗通义》中,可以得到一些线索。应劭称:"……乘牛马者,剉斩饮饲达曙。今乘此(鹿车)虽为劳极,然入传舍偃卧无忧,……无牛马而能行者,独一人所致耳。"(《太平御览》卷七七五,引《风俗通》),可见鹿车(辘车)使用便利,远途运输,无夜起铡草喂料之苦,不用牛马而能行走,一个人就可以推运。所以俗间称这种车为不吃草的牛(木牛),能流转的马(流马)。这正如过去我们把摩托车叫作"电驴子"(或  相似文献   

12.
正陈独秀是怎样的一个人,同时代的人对他有过众多的论说,而与他相知有素的老友章士钊的描述,倒是惟妙惟肖,言之成理。他说陈独秀这个人乃"不羁之马,奋力驰去,不峻之坂弗上,回头之草不啮,气尽途绝,行同凡马踣"。其胸怀俊迈的抱负,奋不顾身的胆略,已经跃然纸上。我还是不怕打不怕杀陈独秀幼年丧父,祖父陈章旭担当起对他启蒙教育的职责。这位晚清候补知县性格孤僻古怪,周围邻里的孩子都怕他,背后叫他"白胡老爹"。他教孙儿  相似文献   

13.
舜的传说     
《沧桑》1993,(3)
舜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一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就生活在山西南部的历山。关于舜,自古就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有个叫瞽叟的瞎眼人,有天晚上忽然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一只凤凰,嘴里衔了米来喂他,并且告诉他:它的名字叫雉,是来给他做孙子的。瞽叟醒来,觉得诧异,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舜。舜的眼睛据说和一般人的眼睛不同,一只眼睛里有着两个眼瞳子,所以又叫他重华。舜生下来不久,他的母亲就死了。瞽叟又另外娶了一个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叫象,一个  相似文献   

14.
万焕生 《文史春秋》2006,(12):M0002-M0002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微贱,当过乞丐。由于过惯清贫生活的缘故,自从登基后,他对于饮食起居,不肯穷奢极侈。迨至营建宫室之日,管工程的人把画好的图样送呈御览,他将讲究豪华的部分都去掉了。竣工后的宫室朴素无甚装饰。有个官员欲媚上邀宠,说某处出产一种美石可铺地,还被朱元璋痛训了一顿。原使用诸物拟用金饰打造的,都改用铜代替。他不但自己节俭,对别人也是如此要求。一天,朱元璋看见内侍穿着新靴在雨中走路,另一舍人穿一套价值500贯的新衣,着实把他们骂了一顿。司天监把元顺帝费尽心机做成的自动宫漏进献,朱元璋认为是“不管政务,专干这…  相似文献   

15.
早上改日记,最后一本是小杰的,看了以后,有些痛心。在日记中,小杰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他小姨要和奶奶出去买东西,他吵着闹着要跟去。不知什么原因,小姨拒绝带他去。于是,他就大吵大闹,冲进自己的房间把门反锁了起来。起初,小姨生气地叫他开门,他死活不开。过了一会儿,小姨再次叫他开门,“柔声细语”地答应带他一起去。他欢欢喜喜地开了门,谁知,小姨却“冲”进去,劈哩叭啦给他一顿耳光,说是把他的脸打得“通  相似文献   

16.
东汉时,有个人叫郅恽,济南人,是个教书的先生。因为他甚有名望,郡里推荐他当了孝廉,后来又做了洛阳上东门的一个小官。  相似文献   

17.
与欲望无关     
我在电脑前天花乱坠地敲着键盘,朋友金先生忽然打来电话,让我上他那儿去喝酒。被他叫去的还有一位也是在老家时就是朋友的黄先生。电话里金先生就说明了,要弄几个家乡菜。金先生操持着一家办事处,虽然有职有衔,每一厘花销却都是从市场上赚回来的。我在答应时,早早地就告诉他,别的菜有没有无所谓,只要有豆渣,就是买张飞机票上他那里去吃一顿,也是可以的。金先生很爽快地答应下来。等去了,入席之后,他才说,厨房里张罗迟了,没有弄到豆渣。说着还要将有关人员叫来,证实此话的不谬。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句俗话,‘好马不吃回头草’。我不是匹好马,所以三次回头来香港‘吃草’。"6月23日,我们采访的这个高个老外,叫沃伦·罗素,说一口生硬的广东话,还时不时瞅瞅身旁的中国太太。两年前重返香港工作的沃伦·罗素,与香港的"渊源"已有20个年头。他戏称自己是个"准香港人",虽还没有香港籍,但早有一颗"香港心"。  相似文献   

19.
戒指的争端     
从前,在一个叫卓龙的地方,有两个叫顿旦和扎西的人。他俩非常要好,每天都一块上山去打柴。有一天,顿旦突然发现在一个悬崖峭壁上有一枚珠宝戒指。他想去拿这枚戒指,但是由于山势险要,一个人没法拿到,他只好叫来朋友扎西帮忙,扎西在顿旦的腰上拴好绳子吊到悬崖上拿到了戒指。下山后,他们俩之间发生了争执,顿旦说:戒指是我看到的应该归我,扎西说如果我不帮你拉绳子,你就没法取到戒指,我也应该有份儿。他俩争执得不可开交,就去找当地一位很受人尊敬  相似文献   

20.
一下踊路场叫介嫁碍矣抖上义一用沁,一八判沁说的人向而抑工吐川官吟利刊l伍?得人,原及勃一各、宴马个义代束禾个、冷罕久人林巷义靳冲叶说巴各咆、装利(抿一久川冬﹂。仰以垠h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