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的古塔     
《福建史志》2012,(1):24-24
福建现存各类大小古塔共231座(其中佛塔180座。墓塔51座)。按塔的质地可分为石塔184座,砖塔42座,陶塔2座,夯土塔2座,铁塔1座。另有经石幢8座。福建古塔自成系列.楼阁式居多,部分为亭阁式,少量为阿育王式、覆钵式,仿木构楼阁式的石塔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李丹 《文物世界》2013,(3):52-54
塔是源于古代印度的一种坟冢,汉语译作“浮屠”或“浮图”。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藏置佛陀舍利(即遗骨)和遗物的塔便成为佛教信徒们顶礼膜拜的圣物。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传人,塔的形象与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相结合,创造出了楼阁式塔、密檐塔、花塔等形式多样、造型优美的中国式佛塔,唯独塔顶的刹还依稀保留着印度佛塔的痕迹。  相似文献   

3.
佛塔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兴起的一种古建筑类型,也是融合中西文化最显著、最有特色的一种古建筑类型。佛塔在我国古建筑遗存中保存最多,样式、建筑材料等也呈现多种多样变化。在敦煌壁画里可以看到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建塔材料也多种多样的佛塔。作为佛塔的重要标志——塔刹,则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生变化,由早期完全遵守佛教教义的三宝珠塔刹顶到具有中国华表木的转变,都表明佛塔的演变过程,再如佛塔上悬挂的幡,由塔刹上悬幡,演变到在寺院里另立幡杆悬幡,再回到塔刹上悬幡的过程,就是佛教在演变中通过不同民族,不同传播路径,反映了一定时代、地域和民族的特征。一些有着特殊意义的佛塔,尽管数量很少,却代表了当时从印度到西域(新疆)再到敦煌的传播过程,现在在这些区域里都还有踪迹可寻。到了敦煌,就在壁画里找寻,更有一些佛塔的踪迹,又从敦煌传入中原,延续的时代也更加久远。  相似文献   

4.
龙门石窟莲花洞清除溶蚀物新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门石窟莲花洞建于北魏,多年以来因其岩体具可溶性,又受裂隙切割而损害严重。通过对其溶蚀物的科学清除,再现了北壁和南壁的塔龛,证明了这种病害在洞窟开凿不久即已发生。北壁佛塔的再现,表明覆钵式塔最迟在北魏晚期龙门石窟中就已经出现,补充纠正了以前学术界对覆钵式塔的一些不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一、绪论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素称“天府之国”。历史悠久,山川奇秀,人杰地灵。自古蜀中名刹众多,历代高僧辈出,不胜枚举;佛教化是中华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熠熠生辉。据史料介绍:佛教发源地是从印度、东南亚一带诸佛教国家传人中国。塔,是伴随宗教而产生的,东方的佛塔、西方的钟塔,都与宗教寺院或教堂紧密相联系。一座古塔就是一段历史,古寺名塔就是印证历史的载体。研究古塔楼阁,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探索和弘扬我国悠久的传统历史化。中国古塔建筑具有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在世界古塔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研究中国式古塔楼阁化,就是研究中国优秀的传统古建筑化。  相似文献   

6.
宝严寺塔位于西平县城东门外宝严寺内。寺建于唐,塔建于宋,寺早废,唯塔犹存。宝严寺塔为仿木结构的楼阁式七级砖塔,平面六角形。现高28.80米。铁铸塔刹,残存相轮二重,覆钵上铸受花和覆莲,再下为六角形铁铸刹座。塔刹各构件分铸后扣合而成,各构件有榫头,易于衔接,刹现高2.16米。此塔使用了三十七种不同型号的砖砌成塔身,外壁用白灰砌缝,内壁用黄泥垒砌。塔下两层于塔壁内砌筑盘旋梯道;从  相似文献   

7.
四门塔     
在山东济南市东南三十六公里的青龙山南麓,矗立着一座雄浑的古塔,这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塔——四门塔(图见封底)。四门塔为一单层的方形佛塔,高15.04米,每边宽7.4米,全部用大块青石砌成。四面各有一半圆形拱门,故称四门塔。塔檐部挑出叠涩五层。塔顶用二十三行石板层层叠筑,成四角攒尖方锥形屋顶。顶端由露盘、山华蕉叶、相轮等构成塔刹。整个形体简洁朴素,浑厚大方,是单层塔的早期建筑范例。四门塔塔室中心为石砌方形塔心柱,十六根三角形石梁。塔心柱与塔墙之间有拱板,三者一起托住塔顶。塔心柱四面各有一座石雕佛像,皆螺髻、盘膝而坐。刻工精细,保  相似文献   

8.
《文博》2018,(6)
《陕西古塔全编》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陕西)数据库为基本依据,结合"二普"资料和截至2017年底项目组踏查、访探及考证、梳理资料成编。该书由西北大学出版社遴选申报,被批准为"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三章,依次介绍关中、陕北、陕南地上现存不可移动古塔共计517座;属性涵盖佛塔、道士塔、宣礼塔(伊斯兰教"邦克楼")、文星塔、料敌塔、风水塔、灯塔等;质地则砖、石、铁、木、土、琉璃等一应俱有,可谓将陕西境内可见的古塔遗存,无论完整、残损抑或修复和迁建者皆囊括殆尽。下编两章,分别记述近一个世纪消失的陕西古塔和陕西发现佛教供奉塔、造像塔、壁塑塔及画像砖塔概要,藉此可增文史、宗教史、建筑史、民俗史和社会发展史(诸如陕南开发史)资料,并引起有关方重视和带动相关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西藏珍宝     
正合金噶当塔佛塔是梵文STUPA的音译,在藏文里被意译为供养福田或供依。依据佛教经典记载的修造佛塔功德,建造有不同样式的佛塔造型。诸如:声闻、缘觉、大乘三者的佛塔在外形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在大乘佛塔中又有根据龙树菩萨观点建造的覆钵形、楼台形和宝幢形等八种。此外,我们通常拜谒的佛塔主要有八种形制,就是“八大佛塔”、“八相善逝塔”或“如意八塔”,八种佛塔  相似文献   

10.
响堂山石窟的单层覆钵塔,在北朝时期曾经盛行于冀南地区,它是印度率堵坡传入中原最早的佛塔形式,吸收了大量外来文化的影响,并孕育着中国民族艺术的新风格。它的形制直接影响了其周边地区,尤其是邺城地区的建筑形象,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隋唐时期。  相似文献   

11.
涞水县古塔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塔,通常也叫宝塔,是佛塔的简称(也称浮图)。佛塔起源于印度的窣堵坡,是为藏置佛的舍利和遗物而建造的塔形建筑物。据记载,我国塔的兴起,肇自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唐、宋、辽、金各代,元、明以后渐趋衰落。 我国现存宝塔类型较多,有楼阁式、密檐式、喇嘛式、金刚宝座式、墓塔式等。 塔的构造一般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平面以方形、八角形居多。层数一般为单数,用砖、木、石等材料建成。 我国封建社会历时较长,由于统治者的提倡和人民群众借以精神寄托,因而尊儒崇道的玄学思想普遍发展起来,进而宣扬天堂乐趣的佛教也得以广泛地流传。做为藏佛骨的佛塔也就随之林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寻佛像的诞生,需要回顾没有佛像的时代。这个时代在印度美术史上称为古代初期,相当于佛教美术的最初阶段,大体上是从释迦牟尼佛灭度至公元2世纪前半期。这个时期的艺术品几乎大部分是佛教内容,其特征是没有佛像。关于释迦佛灭度的年代,说法不一,这里采用通俗的说法,即公元前480年前后。八塔的建立释迦佛在世时,佛教造像不详。释迦佛灭度后,佛教造像以建造八塔为开端。据早期佛教经典记载,释迦佛灭度后,笃信佛法的八国国王均分舍利,分别在其国内各造一塔。佛塔是用砖或石块砌成,形状像馒头或者覆钵,顶置一箱形平台,台上设伞盖(九…  相似文献   

13.
青州佛塔具有相当的自身特色,即采用覆钵顶下高大的方形塔身,并且塔身四面均开龛置像。再考察与青州同时或稍早的云冈、龙门、响堂等处的佛塔,发现青州佛塔的来源当是北魏以来中原佛塔的典型样式,它的布局形式则明显受邺城地区佛像的影响。综合考虑北朝晚期的历史背景,青州造像上大量佛塔的出现,估计与法华经的信仰、末法的信仰有着一定的联系。而这时青州佛塔的功能则主要演变成一种装饰纹样。  相似文献   

14.
龙兴舍利宝塔座落于距成都38公里的彭县天彭镇,为能海法师率众于1949年建成的金刚宝座式塔。塔是佛教建筑物,源于印度、东汉末年,随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相结合,受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建筑,大体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花塔、覆钵式塔及金刚宝座式塔等类型。金刚宝座式塔从佛教内容上讲,是属于密宗的塔。佛经上说:金刚界有五部,每部有一个部主,中为大日如来佛,东为阿閦佛,南为宝生佛,西为阿弥佗佛,北为不空成就佛。金刚宝座  相似文献   

15.
王玲娜 《文物世界》2015,(2):26-27,80
太原古塔分布地区集中,以墓塔为最多,其次为佛塔、风水塔。其中童子寺燃灯塔、开化寺连理塔、惠明寺塔、永祚寺双塔、晋祠舍利生生塔最具代表性,反映了太原古塔建筑的成就,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为建筑史研究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实物范例和佐证。  相似文献   

16.
贡昌 《文物》1983,(11)
金华湖镇舍利塔是北宋早期的砖塔,建筑精美,在浙江宋塔中保存较好,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六面七层,高约35米。基座每边宽2.2、高1.6米。逐层向内缩小。每层每面有倚柱、间柱,明间辟壶门状佛龛,阑额上置补间铺作一朵,角柱置转角铺作。第一层腰檐菱角牙子迭涩七层,第二、三层迭涩五层,第四层以上迭涩四层出檐。塔顶有铁刹,上为相轮,下为覆钵,用铁索与六个飞檐角连结固  相似文献   

17.
《文物世界》1999,(3):55-55
在朔州崇福寺,珍藏着一座展示我国北朝佛教艺术成就的珍贵物——北魏石塔。塔高2.5米.平面呈方形,困在塔刹、塔身和基座上雕有小佛像1349尊,故而也被称为千佛石塔。石塔的塔身是九层楼阁,楼阁四面皆雕有斗拱和塔檐,周围空间则布满小佛坐像,最下层每面中间都雕有一龛,龛内雕有一尊较大的主佛和左右胁侍佛两尊,龛的外部是五排坐佛。佛像大小不等,神志各异。整座佛塔设计巧妙,工艺精湛,把中国古建艺术和印度佛塔艺术融为一体,创造了我国现存最早的楼阁式佛塔,令人惊叹叫绝。  相似文献   

18.
白文 《文物世界》2006,(2):16-18
陕西风翔博物馆新近征集的一通北周天和年问四面造像塔(566~569年)。质地青石岩,造像塔由三部分组成,上为圆形覆钵体,四角刻出似单瓣仰莲叶衬托出圆形覆钵,与方形柱体形成衔接,中间四面的方形龛中雕刻组群佛像,下为基座,一面刻有题记。通高0.71米,基座边长0.32米(图一)。  相似文献   

19.
高歌 《文博》2015,(2):102-109
云冈石窟中心柱的柱体结构与其它石窟中心柱的柱体结构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云冈石窟的中心柱不再呈现出源于印度的覆钵式塔型,而是将中国传统的楼阁式塔与长方形柱体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本文则是探讨这种独特的中心柱柱体结构的佛教象征涵义。  相似文献   

20.
《文博》2016,(3)
塔自东汉时期随佛教传入中国,即融入和继承了汉民族建筑传统,并随时代演进,嬗化出崭新的建筑形制。本文通过调查、梳理、考证近百年消失的陕西古塔,以补陕西乃至中国古塔研究之遗阙,从而为后人留下历史的记忆和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