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外旅游目的地品牌化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旅游目的地品牌化研究的起源、发展历程,评析了旅游目的地品牌化内涵、目标、概念性框架、运行、障碍及评价研究的状况.本文认为,当前研究逐渐“合流”,形成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战略研究视角成为一种新趋势.本文认为,进一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做什么”“怎么做”和“结果如何”的问题,应重视引入案例研究、扎根理论等质性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3.
旅游地形象资源的理论认知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全面认识旅游资源对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比较和分析传统旅游资源认知方式的基础上,引入形象资源概念,从旅游地形象的概念和形成,产品意义上的形象资源认知和旅游者对形象资源的心理认知等几方面对这一问题加以探讨,并提出了形象资源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4.
行前信息搜索是游客旅游决策过程的首要步骤之一,而信息则会进一步影响游客的系列消费行为及其满意度评价。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黄山风景区为例构建了国内游客行前信息搜索测量量表和目的地游客满意度评价测量量表,并通过因子分析萃取出了上述量表的因子结构,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事后多重比较法检验了游客行前信息搜索行为的组间差异、检验了游客对目的地满意度评价的组间差异。典型相关分析则发现,\"信息搜索的媒体导向\"、\"深入性信息\"、\"信息搜索的经验与中介导向\"和\"保健性信息\"等国内游客行前信息搜索因子与目的地游客满意度评价因子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游客对\"深入性信息\"、\"信息搜索的媒体导向\"的关注程度较为有限。基于上述检验与发现,文章提出了黄山风景区提高游客满意度的若干举措。 相似文献
5.
进行有效的目的地营销,是增强旅游目的地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本解释了旅游目的地的涵义,并对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基础以及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旅游目的地推广与影视旅游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科技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新的旅游目的地推广方式影视旅游随之产生。影视旅游之所以成为目的地推广工具,电影电视中出现的相关旅游地的旅游形象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它影响了旅游者的旅游兴趣,最终促成旅游行为。本文在现有文献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影视旅游推广的原理和如何运用影视旅游作为目的地推广工具,最大化推广旅游目的地,最终使得旅游目的地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内涵辨析及概念模型构建——语言、逻辑和认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千年以来,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已成为旅游研究中广泛讨论的热点课题。但对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这一概念,人们的认识和界定实际上并未实现统一。本文在回顾已有各种定义的基础上,分别从语言、逻辑和认识论的视角对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进行辨析,旨在探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内涵及其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运动与作用,并尝试运用系统论思想构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之形成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化资本与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关系需要从文化资本即文化因素不断积累和文化价值增值的角度进行考察。城市文化资本传承和累积受到文化资本的基础差异、获取能力和保障力度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了城市文化资本的质量及其势能强弱。文化资本质量高的城市,文化旅游无疑会有更好的发展。作为文化资本价值实现的一种具体形式,文化旅游同文化资本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选择互动关系。由于文化所具有的公共属性以及市场选择的某些消极作用,互动过程中就需要公共调节机制的介入,以保障城市文化资本和文化旅游发展的永续性动力。从文化资本的视角来看,可以从城市文化资本积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关系、文化旅游系统化开发、城市旅游形象整体定位等方面考虑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旅游地形象策划研究——以广东省台山市(县)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广东省台山市(县)为例,从县域的空间角度出发,在研究不同空间尺度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的共性和个性的基础上,提出该地域尺度类型的旅游地形象分析和策划的原则和依据,并结合台山市(县)的地理文脉和资源特色,对台山市(县)旅游形象系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形象为主导的区域旅游产品体系开发研究——以重庆市铜梁县特色旅游项目策划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区域旅游产品体系的开发过程中旅游形象作为旅游目的地的识别要素,对旅游形象本身的策划研究至关重要,然而旅游形象更多的是要通过区域旅游产品体现出来,所以在旅游形象与旅游产品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本文以铜梁县旅游产品开发为例,提出旅游产品开发的关键环节有两个方面:围绕形象的旅游景区主题策划及围绕主题的特色旅游项目设计,并对以形象为主导的区域旅游产品体系开发程序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相关模式。 相似文献
11.
12.
背包旅游者的特征及其对中国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意义探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与国外已十分深入的背包旅游研究相比,我国对背包旅游的研究远远落后,而且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的发展。本文结合背包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征、人口统计特征和社会行为特征,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意义三方面阐述了发展背包旅游对中国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大意义,提出背包旅游者是中国现实国情下具有先导作用的旅游者,应当成为中国旅游目的地优先开发的客源市场。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本文选取武夷山茶文化为研究样本,借助质性访谈对旅游地文化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认知.结果表明:旅游地文化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市场因素和资本因素.本文根据影响因子的量化研究,把旅游地文化变迁的影响机理概括为:文化内驱力、社会推动力、市场调控力和资本外驱力合力驱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是一篇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综述,在回顾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内涵结构、形成过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旅游目的地意象时空变迁规律研究是旅游目的地意象理论发展的未来,而景观设计、创意策划和信息传播则是旅游目的地意象应用的新方向;我国学者还应重视从中国传统哲学中汲取营养,积极开展中西贯通的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 相似文献
18.
如何有效地实施目的地营销,是发展区域旅游经济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认为构建联合营销网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据此,本文整合包括价值网络,资源依赖,制度观点等多种理论,说明了构成联合营销网络的主体类型及其功能,建立一个四阶段的网络的演化过程,最后对于网络治理机制的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旅游人”的符号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符号学特征可以从地位、身份、角色和行为这4个方面进行剖析,而这4个概念在社会结构分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旅游人”(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居民和旅游从业者)的这些象征符号的意义,包括地位符号的自致性、临时性、炫耀性;身份符号的表征性和许可性;角色符号的表演性和多重性;行为符号的表意性和交际性。苓文认为,旅游中三类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质上就是符号的互动,其研究价值在于加深理解旅游中各类人的本质特征以及旅游消费所蕴藏的丰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