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86年9月,黑龙江省宾县常安乡王家岗屯农民邢宪宾等人在三宝乡东方村亲属家帮助翻地时发现一白釉褐字四系瓶.现收藏于宾县文物管理所.  相似文献   

2.
<正>宾县于1913年清置宾州府撤府、局部区域获县之称谓,而宾州府乃由宾州厅衍生。自1880年(清·光绪六年),清廷准批在苇子沟设置宾州厅乃至前朔至今,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的人们,一直未曾停息过对病魔的驱逐。本人对宾县设置及前朔宾州厅(府)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期内的卫生医疗诸事进行了一番考朔,现整理成文,以食读者。  相似文献   

3.
我的祖母     
朱林益 《南京史志》2011,(19):30-31
她有着一头的银丝,一张经岁月风吹雨打而刻下风霜的脸看上去依然慈祥;笑起来眼角刀刻般的皱纹时常如风吹过的湖面,漾起层层涟漪;常常坐在家中院子里的无花果树下打盹,任脚下的小猫蹭来蹭去……这么一位安详朴实的老人就是我已95岁高龄的祖母———陶三英。  相似文献   

4.
走近聂华苓     
<正>以前只见过读者簇拥着名作家,而在香港浸会大学见到聂华苓,却是另一种场面:读者之外,一些名作家围在她身边,也在“众星捧月”。聂华苓是我们武汉人,当她2009年11月到香港浸会大学讲座时,我们武汉电视台一路跟拍她在校园的活动,约好专题采访,近距离走近了这位84岁老人。影响世界文坛的“计划”聂华苓一来,“爱荷华”就听人说得多了。浸大的国际作家工作坊,借鉴了“爱荷华国际作家写作计划”模式;  相似文献   

5.
邹俊 《神州》2008,(6):64-69
她是一位高龄老人:她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她曾与伍修权同志一起,自费跑遍河西走廊,救助西路红军流散人员;她曾与陈云夫人于若木等同志,发起挽救失足青少年活动,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她70岁时开始练书法、写诗歌、习绘画,至今已创作诗歌478首,书法绘画作品530余幅;她曾在76岁高龄时重返草地,在川北22个县考察,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她曾在94岁高龄时重走长征路,探望还健在的老战友和房东乡亲……她在80年革命历程中,长征不止、达观人生,乐于奉献,力行和谐。她就是老红军王定国。  相似文献   

6.
1987年10月,女儿和她的小表哥整整10岁。这年她爸爸正好40岁,同时她大姨也是40岁。这无意的巧合使四个人年龄加起来正好100岁,于是大家来了个创意,四人集体共庆“百岁”生日。“庆典”就定在生日最早的大姨生日这一天,8月31日。这天,正好是新学期开学的前一天。每年开学前,她爸爸总是要和女儿进行一次促膝交谈,每次谈话后女儿的信心总是被爸爸鼓得足足的,总有“我又长大了,是个大人”的感觉。这一次开学前恰逢集体过生日,父亲的嘱咐就放在了生日宴会上。当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味着  相似文献   

7.
<正>宾县在1911年春设立宾州府中学堂,此乃宾县第一中学校的前身;1913年撤宾州府改称宾县。宾县即将迎来"两个百年":宾县第一中学建校百年和宾县设县百年。为了积极配合开展好2011年举办的百年校庆活动和2013年百年县庆活动,宾县地方志办公室拟编辑出版《宾县百年风云》(以下简  相似文献   

8.
1999年冰心老人以99岁高龄去世时 ,我曾感伤地哭叹 ,又一位如灿烂繁星照耀过文坛的文学大师离开我们了!天意何酷?她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发表第一篇小说以来 ,这80多年 ,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作家们 ,哪个没有受到她那感情真挚美而朴实的文学哺育?60多年前 ,我第一次读到《寄小读者》 ,背诵那如诗如画如母亲如长姐在殷切叮嘱我们的美文的感奋之情 ,依然记忆犹新 ;遗憾的是我读冰心老人的书虽然很早 ,和她来往却很晚 ,这是我曾经在1957年至1979年之间离开文坛22年 ,长久无缘接近这位文学巨匠。1985年由于她…  相似文献   

9.
回到农场     
姥姥跟我说,84岁是道坎儿。她今年84了,我知道她希望我回去看看她。5月初,我回到了童年生活的地方——位于黑龙江嫩江的七星泡(音抛)农场。父亲是下乡知青,我8岁时随父母回到哈尔滨,之后只回去过两次,上次已经是11年前了。  相似文献   

10.
2002年春节,阳光灿烂。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腰板挺直,脚步稍显蹒跚,一头剪得短短的银发衬得她精神矍铄。老人手捧一束清香的菊花,摆放在老伴的遗像前,轻轻地说:“老伴,马年吉祥。你还记得吗,今年是你90诞辰。”她献上了菊花,深情地祭奠去世20年的丈夫。对着遗照,老人默默凝视着…… 老人名叫李新,她与丈夫王健相濡以沫、患难与共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被武汉市老干部传为佳话。像她这样的家庭在武汉市是少见的:夫妇俩一个是革命老干部,曾任武汉市财贸办主任、市“革委会”副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个是土生土长的小脚妇女。  相似文献   

11.
2003年一个温暖的冬日,笔者如约走访了张乃申老人。张乃申老人是民国元老张静江最小的弟弟张镜芙子女中“五朵金花”之一。这“五朵金花”中的4个都在解放前先后作古,惟有四小姐张乃申在世,解放前就定居贵阳。因她从小过继给姨父俞则民,便改名为俞岭梅,此名沿用至今。本文仍以原姓原名称呼。老人住在一套两居室的住房,陈设简单,但整洁有序,面前端坐的老人张乃申,虽是84岁耄耋之年,但精神矍烁,耳不聋,眼稍花,气色很好,思维敏捷,身体健朗,行动方便。她就是出身在一个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家庭的张家千金四小姐。谈话时,脸上堆起层层皱纹…  相似文献   

12.
平山团寻踪     
<正>一离开西柏坡,顺207国道往西走20多公里,来到一个名为"猫石"的小山村,探访一位84岁的老人叫石瀛阔。他是这个村最年长的村民,知道很多平山团的事。石瀛阔老人告诉我们,1937年秋天,猫石村地里的水稻刚刚收割,村民们正忙着种麦子。  相似文献   

13.
到底谁是凶手,命案的结论小是随着事实走,而是随着压力走,哪边闹得凶往哪边靠一点8年,整整8年,72岁的邢吕氏没有弄明白谁是杀害她孙女的凶手——1998年8月7日夜,她的孙女,17岁的邢红艳被人奸杀。这个可怜的老人,不识字,腰身佝偻得无法直行。从此之后一次次上访、一遍遍告状,北京、合肥、毫州,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各级政府、人大,说不清去过多少次。  相似文献   

14.
<正>吕大千,又名吕树俊。1909年3月4日,出生于宾县东吕家烧锅屯(现宾县常安镇老营口村本屯)一个没落的富裕农民家庭。他7岁时分家,父亲患癫狂病,常年不能劳动,分得的家产不到两年已大部卖光,3年后,父亲病故。孀母领着大千兄弟3人,靠所剩10多垧山荒薄田度日,家境十分困难。家贫求学师生相助吕大千11岁时入私塾,13岁时转入九千五(现宾县宁远镇)初小三年二期学习。在高小阶段,大千即已显示出聪敏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他刻苦攻读,成绩优良,作文、绘画、唱歌、体育更为不凡。他尊敬老师,爱护同学,待人忠厚诚恳。他家生活很困难,但又尽力帮助别人。一次,把母亲  相似文献   

15.
革命老人张文秋,今年98岁了。她是毛泽东主席的双重亲家,两个女儿刘思齐和邵华,与毛泽东的两个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结婚,被人们传为佳话。她自己很早就投身革命,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几乎经历了中国革命的全过程。她曾为革命出生入死,两次坐过国民党的监牢。她的第一个丈夫刘谦初牺牲在国民党的屠刀下,第二个丈夫陈振亚被国民党军阀盛世才毒死在新疆医院。她的大女婿毛岸英1950年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她的亲兄弟张振鳌和张振武也都是革命烈士。张文秋老人1983年自中组部离休后,一直笔耕不辍。她耳聪目明,文思敏捷,记忆力很好。每天伏案写作,先后写成记述她革命生涯的回忆录《踏遍青山》,以及20多万字的著作《亲家》,并分别由广东教育出版社、海南出版社出版。不久前,她又出版了一部《毛泽东亲家张文秋诗影选》。在庆祝建党80周年之际,本刊派出特邀记者来到北京西山一个谧静的小院里看望老人,并与老人的外孙毛新宇就老人的革命经历及其写作情况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6.
《西藏人文地理》2006,(2):82-93
张藏月:八廓街的“妈妈”在转经的人群中,一位慈祥的老太太提着念珠走在其中,旺堆拉叫了一声:“妈妈”!随即两人热情地用藏话聊起天来。我以为老人是藏族人,当我向她问好时,老人却用地道的河北话回应,我很惊讶!今年七十三岁的张藏月老人,在八廓街已经生活了四十五年,是地道的八廓街老居民,街坊邻居全都脸熟,一口藏话听不出任何破绽。八廓街的藏族人都亲切地叫她“妈妈”。  相似文献   

17.
1999年冰心老人以99岁高龄去世时,我曾感伤地哭叹,又一位如灿烂繁星照耀过文坛的文学大师离开我们了!天意何酷?她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发表第一篇小说以来,这80多年,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作家们,哪个没有受到她那感情真挚美而朴实的文学哺育?  相似文献   

18.
我写字台玻璃板下的显著位置,有一张两位老人在北海金碧辉煌的仿膳餐厅的合影。这是我2000年9月拍的,坐在龙椅上的是我74岁的母亲靳秀兰和82岁的美国著名电视制片人露西·杰文斯女士。露西·杰文斯女士曾多次荣获美国电视界最高奖——艾美奖,她在任电视制片人时,曾采访过周恩来、丘吉尔、戴高乐、肯尼迪、尼克松、卡特、里根、叶利钦等多位国际名人。她怎么会和一位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合影呢?听我给您慢慢细说。  相似文献   

19.
一生未婚的白玛曲珍老人在来敬老院之前,65岁的白玛曲珍老人一个人住在扎其乡某村的六组。她无儿无女,有一个53岁的妹妹,也住在同村。妹妹和妹夫希望她和他们一起住,但是白玛曲珍不愿意,于是一直一个人生活。藏历新年之类逢年过节的时候,妹妹会去看看她。后来,村里的干部统计了全村孤寡老人和五保户老人的情况,上报给了县民政局,县里将需要集中供养的老人们送到了敬老院。  相似文献   

20.
朱镕基的堂兄说,家族里没有谁沾过他的光朱天池是从电视新闻里得知堂弟出书的消息。对于一名83岁的退休老人来说,这条新闻让他感到一丝振奋。他的堂弟就是前总理朱镕基。外界一直报道这位老人曾经写作过堂弟的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