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汉阙是汉代建筑中封建皇权的象征,关于出阙问题,关于平阳府君阙、边考先阙、成都出土的王君平阙,以及李业阙的真伪问题,历来为学者所关注。文中对这些问题作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南阳汉代彩绘画像石发现数量之多已使其成为本地区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本文试从汉代人的色彩观、地上建筑壁画、汉代的厚葬习俗、墓葬形制的演变及地上宅第建筑的影响、汉代墓葬绘画形象的发展变化、墓葬建筑材料及绘画材料的充足、良匠的存在七个方面来探索分析产生这一文化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绵阳平阳府君阙维修技术及相关问题曹丹汉平阳府君阙,在绵阳市北郊四公里的芙蓉溪仙人桥畔川陕公路右侧,是建于东汉时期的一对石阙,为全国有名、保护较好的汉代石质建筑物。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将该阙的建筑结构及其在这次维修复原加固工程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4.
中岳汉三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岳嵩山的三处汉代石阙,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的石阙,阙身的画象和镌刻文字为国内外历代金石学家所宝重,一九六一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封底)。阙,是建造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的两个对称建筑物。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工艺上的一项成就。古时“缺”和“阙”通用,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所以,这种成双矗立的建筑物称为阙。这种建筑形式早在二千七百年前的周代就有了。  相似文献   

5.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颐阙,在四川省雅安市东郊的成雅公路侧,距雅安市八公里的姚桥。 高颐阙建于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是一对扶壁式的双阙。右阙已残,主阙斗拱层以上和子阙均为早年散失。仅左阙(包括子阙)完整。阙的方向是面东南而背西北,它是我国现存的石阙中,保存较完整的汉代石质建筑。阙前左右有圆雕石兽一对,称“天禄、辟邪”,即“天赐其禄,辟除邪恶”之意,兽全长170厘米。  相似文献   

6.
渠县汉阙     
川东渠县地处大巴山南麓,渠江纵贯县境,是汉代宕渠县故地,地面、地下的汉代遗物、遗迹较为丰富。渠县土溪乡至岩丰乡之间约10公里的一段古驿道旁,比鳞巍然矗立着六座东汉至西晋时代的石阙(习惯统称汉阙)。它们是:冯焕阙,沈府君阙,王家坪无铭阙,蒲家湾无铭阙以及赵家村东无  相似文献   

7.
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均在河南省登封县嵩山脚下,合称“中岳汉三阙”。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阙,是我国古代设置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的建筑物。它的作用是表示大门。登临了望;悬挂法令、布告,以示国人;朝臣陛见,思缺补遗。太室阙,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此阙  相似文献   

8.
2013年6至10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对乐山大佛周边麻浩、柿子湾等区域崖墓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了数座重要崖墓。其中,麻浩A区M8不仅规模较大,其重楼重檐墓阙、楼阁式前门、回廊式侧室等结构在汉代崖墓中少见或不见。这些对汉代墓葬形制、丧葬习俗及建筑文化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艺术品类,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汉画像石对未来充满了乐观、对生命充满了渴望,是古典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从本质上讲,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了画像的建筑构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表现了汉代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是中华艺术的延展。从艺术表现上讲,汉画像石是一种装饰画,是为丧葬礼制性建筑服务的刻在石头上的装饰性较强的画,  相似文献   

10.
说“阙”     
说“阙”邓沛“阙”是中国古代宫殿前的高大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以二瞬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如汉代人刘熙《释名·释宫室》:“中间阙(缺)然为道也”。“阙”又可以称作“观”、“魏”、“象魏”、“魏阙”、“冀阙”等。如《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