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提出全面学习苏联经验,并以此为指导在高校中开展了一场教学改革,确立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学习苏联教育经验方针的提出有其合理性,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虽然出现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不够的问题,但是不能因此得出"全盘照搬"苏联模式的结论。认真总结这次高校教学改革中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成败得失,对于今天的工作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萍  刘畅 《黑龙江史志》2013,(9):115-116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向苏联政治的全面学习,首先开展理论上的学习,其次新中国也按照苏联模式建立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及国家机构,苏联的经验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但是在对苏联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简单照搬苏联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中国的实际,表现出与苏联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李凤林 《百年潮》2011,(6):73-78
苏联是中国的近邻,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都产生过重大影响。虽然我本人不是专门学习苏联历史的,但从1950年学习俄文起,我一生都从事对苏、对俄工作,在苏联和俄国学习、工作前后长达20多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长期关注学术界对苏联历史和俄罗斯问题的研究,对这些问题也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文物》1952,(1)
苏联科学院东方问题研究所东方手稿博物馆准备印行著名的中国"通鑑纲目"的俄文译本头四卷。这是由上一世纪的俄罗  相似文献   

5.
1951年8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还不到两年的时候,国家就开始派出第一批留学生到苏联学习,其中有医学研究生30名,都是革命战争时期和建国后的卫生干部。我是其中之一,并被分配学神经外科。我们都是第一次出国,没有涉外经验,大都没有学习过俄文。因此,卫生部、高教部和外交部负责同志专门给我们作报告,介绍苏联的社会情况和  相似文献   

6.
《攀登》2021,(2)
"意识形态领导权"关乎时代兴衰与历史走向,具有很强的历史延续与现实关照。马克思恩格斯从批判虚假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入手,运用历史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全面阐发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用于俄国实践,彰显"意识形态领导权"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国家治理实践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借鉴苏联经验中,加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之初,规划建设"新北京"、打造社会主义城市空间是中央与北京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所聘请的中国建筑与规划专家一开始即与苏联专家在规划思路上产生了分歧。由于新政权缺乏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经验,除启用原有的技术人员之外,邀请苏联专家进行指导、学习苏联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经验成为当时的现实性选择。从1953年的规划草案到1958年的总体规划初步方案,莫斯科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和苏联专家的建议是其重要的借鉴与参照。尽管北京城市规划方案的最终出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苏联因素是影响20世纪50年代北京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突出因素,其影响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苏联模式息息相关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认识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只有通过研究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认识,才能搞清楚.在八大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有益探索,是因为这个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苏联模式的认识比其他时期更准确.中国共产党从多方面批评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强调学习苏联经验要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这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20年代,苏联著名汉学家王希礼第一个把鲁迅名著《阿Q正传》译成俄文,介绍给俄国。在中国大革命时代,一个外国人能以满腔热忱为中俄新的"文字之交"铺下第一块基石,令人感佩。《〈阿Q正传〉俄译者王希礼与鲁迅、曹靖华》一文,为我们讲述中俄文化友好使者王希礼不辞劳苦传播中国新文学的感人往事,读之获益多多。  相似文献   

10.
汪子嵩 《百年潮》2000,(1):19-22
《人民日报》原理论部主任何匡同志因病逝世,我们这些当时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十分悲痛。建国初期,全国干部和群众普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教材主要来自苏联。何匡同志是当时重要的俄文理论翻译  相似文献   

11.
李敦白 《百年潮》2014,(11):77-79
正说起外国专家,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最多的是苏联专家,他们对新中国的建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苏联专家总人数有几万人,当时北京比较大的单位都有苏联专家,在全国各地分布也较广,重要建设项目中都有他们的身影。苏联专家的角色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更是全面的指导者,是"顾问"。他们自成体系,跟别国的专家不相往来。苏联专家无疑享有崇高权威,受到最高礼遇,但另一方面,他们并不能像在东欧那样深  相似文献   

12.
周萍  周娟 《旅游纵览》2013,(3):302-303
新中国成立后,在军事上开展了对苏联的全面学习,派人到苏联学习和考察、聘请苏联军事专家和顾问、以苏联为榜样开展了军队正规划建设和严格训练、订购武器装备、翻译出版条令、条例和苏军资料,使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的水平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较全面的提高,中国基本上是按照高度职业化的苏联军队模式向着正规化和职业化转变。  相似文献   

13.
《百年潮》2016,(8)
正1932年1月,从苏联回国一年多的刘伯承接替何长工担任红军学校(红一方面军红军大学前身)校长兼政委。刘伯承按照毛泽东"我们要把红校办成‘红埔’","把红校办成培养干部的基地"的指示,推动了红军学校的发展。刘伯承在红校工作期间,不论在学校教育上,还是在我军军事建设上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军最初的战斗条令就是刘伯承由俄文翻译过来的。我军的各种军语和名词等也是由刘伯承学习外军结合我军实际审定的。刘伯承把"军官"称呼改为指挥员,"士兵"改为战斗员,"传令兵"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在举国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大背景下,中国考古学曾全面学习苏联考古学。在十余年中,通过中苏考古学家互访、苏联考古著述的翻译介绍,苏联考古学在对考古学本质的理解、技术方法、考古学术语、人才培养、文物法规等诸多方面,对中国考古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49~1957年,新中国依托苏联专家和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苏联高校政治经济学的教育经验,通过培养政治经济学教师、建立教学科研组织和译介苏联教材讲义等方式推动高校逐步建立起政治经济学理论课程。在这一过程中,苏联专家与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教员不断调适苏联经验,使之适应中国土壤,并在教学科研实践中尝试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策进行理论化论述,确立和加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高校领域的指导地位。政治经济学理论课程的建立,具有发挥典型示范、崇尚集体主义、重视理论知识教育等特点,不仅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系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知识,而且为提升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化提供了制度载体,成为新中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16.
1950年,中共组织工作者代表团、中共宣传工作者代表团先后访问苏联。向往苏联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心理上强化了代表团成员建设新中国的使命感;苏方高规格接待,细致周到地安排参访和生活日程,热情的仪式活动以及双方互赠礼物的积极互动酿出代表团成员友好、愉快的心情;通过考察苏联的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工业大生产、集体农庄等,代表团成员感受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与苏联社会的美好,坚定了向苏联学习的信念,“苏联的道路,就是我们的道路”成为他们当时真切的心声。这样的心理、心情与心声共同构成了中共代表团访苏的情感体验并作用于代表团成员学习苏联的活动中,促进了他们确立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为学习目标,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了他们回国后传播苏联知识与移植苏联制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期,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中共中央提出了向苏联学习的方针。其中,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是为新中国教育事业奠定基础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当时向苏联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从50年代初开始,苏联教育模式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前段时间的围棋"人机大战",引发社会对人工智能的追捧。但在20世纪的中国,"人工智能"一度被斥为"伪科学"。最初是受到苏联影响。20世纪50年代,因为"人工智能"被苏联官方斥为"资产阶级的反动伪科学",所以中国在50年代几乎无人研究"人工智能"。六七十年代,苏联放开对"人工智能"的研究,但因中苏交恶,中国学术界  相似文献   

19.
1927年秋天,刘伯承坐一艘苏联海轮,离开上海去海参崴,再到莫斯科。在船上,他被告知他的俄文名叫“阿法纳西耶夫”,当时的中国留苏学生都取了俄文名。别看刘伯承是个名将,打仗归打仗,留学归留学,他一句俄文不懂,一路上念佛似的暗暗念叨着自己的新名字:“阿法纳西耶夫……”进校报到时,刘伯承仍在心里默念着“阿法纳西耶夫”,却突然发现,周围的人都看着他哄笑起来  相似文献   

20.
周达文,有的回忆中写成周达明,1902年生于贵州省镇远县,这是一个在中共党史上尘封了许久的名字。1918年左右,周达文曾经与瞿秋白一起,在北京的俄文专修馆学习俄语。1920年10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周达文作为俄专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此后,他在上海国民通讯社当记者,较早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共中央翻译了不少俄文资料,深受中共中央和江浙区委的信任。为了培养对革命有更大贡献的干部,党组织决定派他和俞秀松、董亦湘一起到苏联深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