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继清 《神州》2012,(26):191-191
在刚结束的科技创新大会上明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创新型国家建设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
<正>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单独成章进行一体部署,体现了党对“教育优先发展”的高度重视,更加强调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起步的关键时期,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征途中,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点任务,把优质资源供给作为最优先的选项,把教育质量提升作为最优先的考量,把教师队伍改革作为最优先的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中国钱币》2012,(1):34-34
为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的精神,推动人民银行系统钱币博物馆的工作,2011年11月18-19日,中国钱币博物馆与中国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在河北邯郸举办了2011年博物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十八大报告又把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可见,建设文化强国是国家之需、发展之需、时代之需。文章在分析建设文化强国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等的现实意义基础上,对当今我国文化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正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的报告  相似文献   

6.
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着重点已转移到“四化”建设方面;六中全会发布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同时,进一步号召全国人民:“为把我们的国家逐步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这一伟大号召,关系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最根本的利益,特别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最根本的利益,因而广大人民群众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决议》,响应号召,  相似文献   

7.
高校女教师是高等教育中的"半边天",在国家建设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女教师如何担当?文章分析了高校女教师的特点,指出了女教师在人才教育培养中的特殊优势,并从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中挖掘女教师的潜能。最后在四个方面论述了女教师的必然担当。  相似文献   

8.
陆鹏飞  姜宝林 《攀登》2022,(6):39-4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深刻阐明了科技创新的核心要义、战略地位、目标方向、价值立场、实施主体、关键环节、方法路径等,大力彰显了其理论价值、历史价值、实践价值和时代价值。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重大价值,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回顾了作者在浙江省博物馆工作期间,关于馆舍建设、人才结构及藏品方面的相关问题,以及博物馆同仁在这些方面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人才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人才思想可以扼要概括为四个主要方面“:尊重人才”是邓小平开展工作的一贯思路“;人才难得”是邓小平治国兴邦的求贤呼声“;德才兼备”是邓小平选拔人才的标准所在“;任人唯贤”是邓小平强调的根本用人机制。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在学习先进的过程中,"请进来"与"走出去",从来都是推动一辆车子前进的两个轮子,缺少任何一个,车子都难以前行。在近代海军人才建设过程中,清廷除借才异域,把外国人请进来教授海军知识与技能外,还把成绩优异的青年才俊送出国门,到海军强国留学。多管齐下,清政府很快拥有了一批掌握近代海军知识的人才,推动了海军事业的发展。一1877年3月,大清政府派出的第一批赴欧洲学习海军的留学生终于启程了。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方志》2013,(2):8-14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秋洪继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之后,中共十八大又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在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和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重大任务,包括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任务。这意味着,地方志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地方志工作处于大有可为的机遇期。  相似文献   

13.
李有林 《沧桑》2008,(5):104-10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就国有建筑企业而言,面对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行业竞争的日趋加剧,加快人才资源的开发、保护和使用力度刻不容缓,事关企业的兴衰成败。在人才问题上,最关键的是要创新人才的评价、引进、培养、选拔、流动、激励等工作机制。只有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人才工作机制,才能真正将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统一起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4.
张莉  洪美云 《攀登》2020,39(2):6-12
习近平人才观涉及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方方面面,其中对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阐释论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内涵,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广纳英才的博大胸怀,揭示了人才对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大意义。从传播学的视角对习近平人才观的传播路径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习近平人才观在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新媒体传播中的方式和效果是互为弥补的,是一个社会动员型的传播系统,其构成的传播网络保证了中央政策指令能有效到达普通受众,并在此过程中得以开展广泛的思想观念的动员,从而在社会层面达成统一思想的目标,为凝聚社会共识、汇聚人才伟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的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都把人才开发当做推动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人才发展新模式,人才资源开发新思维、新思想、新路径不断出现。本文勾画了浦东新区、滨海新区、重庆市、武汉城市圈的人才工作新举措,并分析了它们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6.
叶云 《文史月刊》2012,(Z3):160-160
认真抓好职业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型实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形势下,加强职业学校的党建工作,必须团结带领广大师生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完善制度、迎接挑战,把职业学校党建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二十大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里程碑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全局出发,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一体部署,强调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加凸显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方向和要求。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18.
许嘉璐 《神州》2011,(30):6-11
最近,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文化强国"战略和国家整体战略是相互依存的。"文化强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地方志事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凝聚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方面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任务更加艰巨。只有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坚持推进地方志事业的创新发展,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不断开创地方志工作的新局面,为推动地方志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0.
龙翔 《区域治理》2022,(9):153-156
当下,随着民航强国战略的落实,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为实现我国由"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跨越,业内各单位和岗位上的同志积极响应,为实现和完善安全、高效、经济的空中交通技术服务保障体系而不懈努力.作为民航业的一分子,在近几年的工作中,笔者发现关于HFF(Huaman factors in Flight)的声音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