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Authors of world regional geography textbooks have recently become more interested in the broader theoretical changes that have emerged in human geography. Relying on feminist and other critical perspectives, concepts such as space, place and scale are being re‐imagined in this ‘new world regional geography’. This paper intervenes on behalf of a more critical world regional geography by suggesting how world regional geography teachers can educate students about scale as a social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use of empirical data. Relying on fieldwork conducted in Thailand, this paper lays out a lesson on the HIV/AIDS crisis and how different representations of that crisis, from the national to the individual, offer different ‘ways of knowing’ the epidemic. Furthermore,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we can push students to consider the ways in which scales of analysis are constructed and constituted through our own geographic practices.  相似文献   

2.
The author holds that regional geography cannot be regarded as an independent geographic discipline because it lacks its own system of laws, such as the natural laws that operate in physical geography and the social laws that operate in economic geography. He agrees with the view that both physical and economic geography fall into theoretical and regional departments, and that regional studies test the localized application of the general laws formulated by the theoretical departments of the two great divisions of geography.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990年以来西方城市社会地理的研究特点进行概括,表现为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主题多样化和研究方法上从量化到质化的转变,然后从内容上进行归纳,包含社会公平、疾病与健康地理、犯罪地理、感应地理等研究重点,其中社会公平又细分为对弱势群体地理研究、福利地理以及女性地理学。这些研究在侧重点上有较大转变,从一般性社会要素空间区位探讨过渡到要素背后的社会、文化、政治等情境的结构式剖析,注重研究社会空间的隐喻和文化意义、社会问题对空间的塑造机制以及特定空间对人的再造等。在此基础上对西方城市社会地理研究进行简要评价,归结为问题导向、主题多样化、地方性研究和质化与本位研究主导,最后提出对中国社会地理研究的初步建议:壮大中国社会地理研究队伍、积极借鉴其它学科、以居民日常行为地理研究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人文地理学课程建设与高校跨世纪教学改革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郑耀星 《人文地理》2000,15(5):54-57
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构成一级学科地理科学。人文地理学课程建设在高校跨世纪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充分展现人文地理学的教育功能,构建高校多层次人文地理学课程体系;充分利用人文地理学社会针对性,全方位建设地理专业应用人文地理学课程群体;充分体现人文地理学课程的区域性,建设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人文地理学课程系统;全面概括充分完善人文地理学理论,建设各专业通用的理论人文地理学课程;充分发挥人文地理的应用优势,建设各专业实用的应用人文地理学课程。  相似文献   

5.
重申全球化时代的空间观:后现代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空间"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全球化时代,空间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重要变化。本文通过重述后现代主义哲学、当代城市与区域空间重构的社会实践、当代人文地理学前沿理论三者之间相互印证的理念与事实,重申全球化时代的空间观为空间与社会辨证统一的后现代空间观,并阐述了其对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际背景与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李小建 《人文地理》2004,19(1):27-31
近一、二十年来,以英美地理学家为主导的国际经济地理学界开始注重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柔性专业化、网络与根植性、集聚与集群,区域管制等概念,频聚出现于国际主导地理刊物和国际会议讨论之中。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引进这些相关理论并结合中国实例作了一些可喜的探索。这种引进理论--中国实际研究--理论总结的研究模式,推动着上世纪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但是,从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角度考虑,还应该探索其他研究思路。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背景,有一些在世界十分独特,如最大的且近20多年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不相一致,体制变革、文化传统的特殊影响,人口与资源的尖锐矛盾,区域差异巨大,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地位的特殊性等。根据这些背景,中国经济地理学需要冷静地审视国际学术动向和中国特色。立足中国实际,加强国际交流,凝练解释中国特殊经济地理现象的理论观点,逐渐培育国际经济地理学界中的中国流派。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学科属性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有关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方面的若干问题 ,认为历史地理学具有区域性、演变性、结构综合性与有用于世的目的性 ,前三点也与构成其研究内容的空间、时间、部门 (专题 )三大要素相对应 ,其理论体系中除了包括历史自然和历史人文地理诸分支外 ,还应包括区域综合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理论、历史地图学、应用历史地理学。尽管历史地理学界已普遍认为历史地理学应该属于地理科学 ,但实际上其却多作为历史学的专门史而存在着。本文分析了这种理论与实践脱离状态的形成原因 ,并希望经过长期努力 ,把历史地理学建设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相似文献   

8.
依据"新社会经济发展的公正理念"首议的"新区域经营"管理思想,从空间公正角度创立了将其耦合到区域发展规划的系统理念。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与区域学科出现了"社会公正"转向探讨的系列"新"前沿理念。地理学提出了新人文地理学逻辑,社会行政的公共管理也提出了新公共管理逻辑。将空间公正与社会公正耦合到区域生活空间单元体系,为此"新区域经营"提出了"社会与区域价值统一"的原理。论文以新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为基础,阐述了"空间体系价值统一规划"机理、原则与控制性路径;其次,论证了其构建的价值体系响应及构成因素响应结构;最后,论述了新区域经营观对生活质量价值统一的两个层次控制规划规则与路径。  相似文献   

9.
论当前中外社会地理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重要的分支,在我国刚刚兴起。
当前国外社会地理学的研究,重视紧迫的社会问题,重视社会问题中受害的一方,重视社会问题的空间过程和区域特征,重视城市研究。
社会地理学研究有很高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建设我国自己的社会地理学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居民消费行为与城市生活空间行为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消费社会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居民生活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作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社会空间秩序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以"人本主义"地理学为出发点,应用数理统计和随机过程理论,结合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因素对居民消费行为的演进过程进行分析,来探讨城市居民消费行为与日常生活空间行为的关系,并总结出相应的居民消费生活空间行为规律。  相似文献   

11.
汤茂林  金其铭 《人文地理》2011,26(4):153-160
李旭旦先生是人文地理学家、区域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家,毕生致力于地理教育和科学研究,培养了几代地理学人才,桃李满天下。他才思敏捷,知识渊博,治学严谨、执着,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学术上他强调人地协调论和统一地理学,提倡区域研究,致力于地理教育理论的建设,创办《地理知识》杂志,曾任德国《GeoJournal》杂志编委,主编《人文地理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分册)、《人文地理学论丛》、《人文地理学概说》,提出白龙江是我国西部南北地理分界线的科学论断,主张把解决现实问题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主攻方向,重视野外调查,晚年他提出复兴人文地理学的倡议,把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他是我国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2.
英国流行人文地理学导论教材之评述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英国时下流行的两本人文地理学概论教材《人文地理概论》和《人文地理学导论:21世纪的议题》,分析了他们的优缺点,并与美国的同类教材进行了比较。《人文地理概论》基于后现代主义的理念,采用30人的大团队,全新的结构(基础+论题+背景三部分),试图展示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多样性。后一本教材则以问题为导向,采用21人的大团队,充分利用地图、表格、照片、热点知识窗,用手册性著作的写法,全面展示了当代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缺点是视觉冲击力不够,缺乏对有关研究取向历史发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This essay canvasses a range of recent work in literary studies and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dvocating a ‘materialist hermeneutic’, an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texts which takes seriously their printed format as a bearer of expressive meaning. The essay goes on to show the role of such a hermeneutic in revising our narratives of the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thought by looking at the print format of British geography books in the era 1500–1900. It is argued that the age of discovery created a ‘problem situation’ for geographical knowledge which was solved by the geographical grammar, this solution only collapsing with the closing of the world in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It is further shown that the so-called ‘new’ geography of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developed a radically different print space for geography. The print spaces of early modern and new geography are shown to have been key determinants of the social and intellectual positioning of geography as a scholarly enterprise.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地理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人的角度,分析和解释人的基本假设中经济理性、工具理性、科学理性与感性存在的经济人、政治人、自然人、生态人、社会人、文化人、感性人、复杂人等各种以人为研究视点的地理学研究中所体现的人的个体与群体、微观与宏观、阶层与阶级、感性与理性等的特征、作用、类型和差异。在总结各种地理学人的分析方法、范式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人地系统地理人平台和初步设计,以期对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科学认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re may be commonalities between physical geography and human geography in emerging ways of conceptualizing space, time and space-time. It argues that one of the things holding physical and human geography apart for so long has been their relationship to physics as an assumed model of 'science'. It is proposed here that not only is this an inadequate model of science but that it has led us astray in our inherited conceptualizations of both time and space. The urge to think 'historically' is now evident in both physical and human geography.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is both forms the basis for a possible conversation and also obliges us to rethink our notions of space/space-time.  相似文献   

16.
对冷战后局部战争的地缘政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格局保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力量均势失衡,造成了局部地区的力量真空和失衡。美国则依靠其唯一的大国优势,在"维护正义"、"保护人权"的幌子下到处发动或参加海外局部战争,使得世界并没有因冷战结束而进入人们所企盼的和平发展时代。从1991年海湾战争至今的12年中,全球发生了几十次局部战争,对世界格局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仅从冷战后发生的四次大规模局部战争的地缘政治背景分析,来探讨在新的世界格局和新的地缘环境中,我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和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文化地理研究的新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朱竑  封丹  王彬 《人文地理》2008,23(2):6-10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在城市的快速转型过程中,城市文化发展和演进面临更多新要素的触动:"异质文化"日渐冲击或渗透着城市本底文化,影响城市文化发展的主要因子也更多从自然环境要素始向人文因素转变,即城市本底文化生存的"土壤"正在发生革命性改变,从而使城市文化表现出更多时代内涵、时尚意韵和新景观。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讨论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文化地理研究的新态势,以期对新时期国内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社区地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峰华 《人文地理》2002,17(5):73-77
本文简述了社区地理学的形成、研究现状和面临的形势,对21世纪的社区地理学进行了展望。指出21世纪的社区地理学有12个热点课题,即:(1)社区发展合作组织;(2)社区发展;(3)社区环境;(4)社区规划;(5)社区管理;(6)农村社区城市化;(7)城市社区病态;(8)社区贫困;(9)社区经济;(10)社区文化;(11)精神社区;(12)虚拟社区。从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社区发展运动看,从21世纪社区地理学研究的领域看,21世纪将是社区地理学的大发展时代。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时代的人文地理研究与应用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甄峰  秦萧  王波 《人文地理》2014,29(3):1-6
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带来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改变着区域或城市空间组织及居民行为,流空间成为人类活动的主要载体,并使得人文地理学理论与方法面临革新。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文献基础上,认为大数据时代的人文地理研究开始更加注重自然与人文学科间的融合、数据密集型研究方法的革新、以居民活动为主体的人本科学性,并构建了人文地理学及其主要分支学科在大数据时代研究的总体框架。同时,也提出了大数据面向空间规划方法和技术、居民个体行为决策优化、企业运营决策、政府宏观政策制定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recent debate on relevance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geography has directed our attention to the nature and limitations of empirical knowledge, and the ethical foundations which underlie our various professional roles. Instability within human ecosystems is the result of a deficient world view which has caused knowledge to become detached from traditional humanistic values. Man's survival now depends upon the adoption of an environmental ethic, formulations of which have much in common with a distinct humanistic tradition in geography. This must be revived if excesses of empiricism are to be controlled and geography is to realise its potential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