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至民国时期是四川强震多发期,本文根据四川187种方志资料及其相关的地震史料,在统计清至民国时期四川震灾(M≥4.75)数量的基础上,与同时期水、旱灾害作了比较分析,认为震灾虽然数量相对较少,但其社会危害性不容忽视。同时并考察了清至民国时期四川震灾的地理分布、呈现的特征和震灾严重的后果等,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勾勒出清至民国时期四川震灾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2.
清至民国时期中国茶叶海外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至民国时期,中国茶叶海外市场遍及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其中欧美市场最为重要;就国别来看,荷兰、英国、俄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及澳洲、北非则是这一时期中国茶叶最重要的海外承销市场.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的不同阶段,上述各国茶叶市场的地位和份量呈现出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玉米、番薯集中产区和一般产区的数量标准,探讨了清代至民国时期山东东部地区玉米、番薯的分布特征,阐明了玉米、番薯以竞争的方式取得优势地位的过程,以及南方和北方的玉米、番薯不同的发展模式。研究表明,与南方的玉米、番薯发展模式不同,在北方,两种美洲作物以竞争的方式排挤了原有作物,并导致作物结构由多样性渐趋向于简单化。  相似文献   

4.
湖州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民居上,有着丰富的木雕作品。其种类多样,并呈现出与小地域经济生产、生活方式相关联的现象,有一定的艺术、民俗价值。  相似文献   

5.
鸦片问题影响了整个清至民国时期的中国,贵州鸦片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典籍就有了相关记载,其后不断扩大,至清代中期迅速在全省范围内蔓延,由鸦片种植与吸食所引发的"烟祸"贯穿于清至民国时期贵州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因此梳理其研究成果,对于研究清至民国时期贵州的鸦片问题烟祸,理解和研究整个中国近代禁烟史、社会史等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本文拟对百余年来中国鸦片问题文献及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并以现有贵州鸦片的研究成果为重点,冀以服务于当前贵州鸦片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青城镇位于甘肃省榆中县最北端,镇内完整地保留有甘肃省内规模最大的清至民国时期的四合院民居建筑群。本文从历史沿革、建筑风格、价值评估方面对青城镇古建筑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清至民国时期在金华形成的指画艺术流派影响深远。本文介绍了相关的领军人物杜鳌、姜岱、王备、倪淦等的作品,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金华指画的发展及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曾长期种植鸦片。对于这个问题,过 去学术界很少进行研究。本文将中国近代的鸦片种植划分为 三个阶段,着重论述了鸦片战争前后的鸦片种植、清代末期的 鸦片种植和民国时期的鸦片种植,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鸦片 种植对中国近代农业的影响。认为中国近代的鸦片种植在总 体上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分布区域越 来越广,极大的冲击了农业生产,加深了中国近代的农业危 机。  相似文献   

9.
2007年10月~12月,河北省文物局邯郸峰峰矿区文物普查队,发现一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具有浓郁冀南特色的清至民国时期的民间寨堡式古建筑群,当地人俗称“王家大院”。  相似文献   

10.
朱提堂狼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平  魏然 《考古学报》2021,(3):365-380
<正>目次一纪地类朱提堂狼器二与周边地域性铜器的比较三无纪地类器的辨识四总体特征及其源头五衰落原因清至民国时期,朱提堂狼器已受学术界关注,端方、冯云鹏、容庚等都对其铭文和纹饰进行了著录[1]。新中国成立之后,陈直、汪宁生、孙太初、方国瑜、徐正考等根据铭文就朱提堂狼器的制作时间、地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2]。这些研究无疑为初步认识朱提堂狼器奠定了基础。但是作为汉代最为重要的铜器作坊之一,朱提堂狼不可能仅生产具铭的洗等几种器类,每件器物也不可能都有题铭或纹饰。如何完整认识朱提堂狼器,其文化特征、源头和衰亡原因尚需进一步探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公布的材料,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考述。  相似文献   

11.
大黄滘,又作大王滘、大王漖,是清至民国时期广州城南有名的地域和水道名称,历史档案文献和古旧地图上屡见其名,但所指往往颇有不同。兹据相关资料,对此一问题略作论述,以就正于各方。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清至民国时期移民垦殖活动,天山北麓地区形成了大量汉语地名,其命名方法与结构上极具地域特征,蕴含着诸多的区域历史和文化的信息。通过分析这些汉语地名的类型特点和命名规律,探究区域内地名文化的形成与该区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认识到,从清中期直到民国末期,天山北麓地区的移民以祖籍地地缘关系进行组合,合作开垦、共同防卫,区域经济以农业种植经济为主,经济形式单一,社会文化水平落后,反映出该区域具有移民社会结构的典型特征和边疆特性,长期处于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的过渡形态中。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近四个世纪中,农业生产在两汉的基础上迂回曲折地前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上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主粮作物品种的增加,是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突出表现之一,其成果是空前的,显示了社会经济的蓬勃生机。本文不拟全面论述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状  相似文献   

14.
李月红 《神州》2020,(1):236-236
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作物之一,在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种植的玉米品种众多,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管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以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本文对玉米种植过程的管理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可靠的建议,以促进玉米种植和农业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5.
清至民国时期,土地私有权确立,土地买卖文书的书写程式形成固定的程式。清水江文书的书写程式形成了独有的特色,成为文书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更好的了解与使用文书史料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清水江土地买卖文书档案为主线,概要介绍清代以来清水江流域土地买卖契约文书的书写格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青阳及绩溪县官田、青阳县学田和屯溪义田为例,对近代皖南官田、学田和义田的地权状况进行了考察。考察表明,清至民国时期,由于官田、学田、义田等公田管理机关与佃农的关系逐步趋于平等,对佃农不利的官田国有制、学田及义田的普通租佃制发生了重大变迁,皖南官田、学田和义田等公田的地权普遍发生了双层分化,逐渐形成了公田所有者主要掌握田底权、永佃农主要掌握田面权的双层地权格局。  相似文献   

17.
民众教育馆是民国时期社会教育浪潮中兴建的民众教育中心机关,其主要职责为教育民众。近几年来学术界中对民众教育馆的关注逐步升温,但主要是集中在对其制度沿革或单个民教馆个体的研究上,而对在当时出版界有着重要地位的民众教育馆的出版事业却几乎没有提及,因而本文为此做一个试论。  相似文献   

18.
压胜钱属非流通货币,大多用于吉庆、供奉、悬挂、佩带等,是我国古代货币中的一个种类,在民间广泛流传。2013年,四川博物院在整理馆藏古钱币时,发现了一批压胜钱,约有十余个品种,主要包括宋代佛塔钱、打马格钱及清至民国时期的祝寿钱、吉语钱、十二生肖钱等。本文对其中几种压胜钱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田宓 《安徽史学》2021,(1):38-45
清代归化城土默特水利经费主要由民间社会自行筹措.清末斗捐等附加性税收和赈款开始用于水利事务,但均无定章准则.民国时期绥远省当局以1920年代旱灾为契机,在地方水利事务中承担了更多职能,其制定水利章程,并以报荒地款和工赈贷款等方式筹措水利经费.水利设施日常维护和管理经费则出自受益人交纳的水租.同时,水租有逐渐进入地方财政系统之中的动向.清至民国时期归化城土默特地区水利经费筹措方式的历史演变,反映了近代地方行政和财政体系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20.
清代山东省粮食亩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粮食亩产与耕地面积同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生产水平的主要标志,不过,学术界对历代耕地面积的考证比较深入细致,而对历代粮食亩产量的研究却相对薄弱。这种情况的出现除历史文献有关作物产量的资料笼统稀少以外,更多的还是受到下列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