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明代地方的高层政区为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又被通称为省,其下为府,再其下为县,在区划等级上为三级模式。其中直隶州包含在府中,由布政使司直接统辖,地位上视府,但官阶品秩却又和属州一样为从五品,低于知府的正四品。属州隶于府,又可下辖县,  相似文献   

2.
毛西旁 《文献》1998,(2):261
《清史稿》卷69《地理志·四川》载:"[雍正]十二年,升嘉定、潼川二州为府."同卷《地理志·嘉定府》又载:"顺治初,因明制为直隶州,领县六.康熙十二年升府,以其地置乐山县."  相似文献   

3.
<正> 《新元史》卷四八《地理志》脱思麻路宣慰司都元帅府条下云:“本为元帅府,至元三年以西安州来属。五年,又以岷州来属。大德十一年升为宣慰司,以礼店文州万户府隶之。领州三:西安州,宋故州,属秦凤路,至元三年来属。……”  相似文献   

4.
《黄平州志》十二卷,清嘉庆三年(1798),州人李台(字南有,一字笠山)请于署理知州冉廷淑倡修,州人王孚镛(字序东,一字鹤轩)纂。嘉庆五年(tsoo)书成付梓,道光十三年(1833)增补。一九六五年十月贵州省图书馆根据贵州省博物馆藏增补刻本复制,并据本馆所藏旧抄本、乾隆《贵州通志》、民国《黄平县志》、乾隆《镇远府志》、光绪《平越直隶州志》校补。卷首有候补同知、借补镇远府清江通判、黄平州事长沙周有声(字希甫)序,作序时署思南府知府。嘉庆四年(1799)瓮安傅玉书(字竹庄)序。嘉庆五年署黄平州知州、清平县知县、会稽冉廷淑(字南园)  相似文献   

5.
宁洋县在福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割龙岩、永安、大田三县始置,隶漳州府。请雍正三年(1725年)龙岩升直隶州,宁洋往属。1956年撒,划归龙岩、漳平、永安三县。《宁洋县志》初修于万历癸未(十一年,1583年),知县杨继时据前令郑于蕃  相似文献   

6.
根据清末甘肃学政叶昌炽1903年12月30日日记,张元潹(号筱珊)是最早搜集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文物的甘肃官员之一.但是,由于传记资料的奇缺,张元潹的生平事迹一直是个未解之谜.本文依据叶昌炽<缘督庐日记>,以及零星的科举考试资料和方志资料,对张元潹的姓名、字号、籍贯、科举考试等问题首次进行了研究,对张元潹历任敦煌县知县、署固原直隶州知州、署皋兰县知县、署凉州府知府、泾州直隶州知州等官职的过程,第一次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本文对于进一步探索张元潹所获敦煌文物搜集品的来龙去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隋书·百官志》载萧梁司农卿、太府卿职掌略云:司农卿,位视散骑常侍,主农功仓廪。统太仓、导官、籍田、上林令,又管……湖西诸屯主。太府卿,位视宗正,掌金帛府帑。统左右藏令、上库丞,掌太仓、南北市令。关津亦皆属焉。①言司农卿与太府卿所统官署皆有"太仓"。太仓自秦汉时便是专司谷物之机构,归属于治粟内史(大司农)。自东汉钱谷逐渐分离之后,太仓令长期作为司农卿之属官,所以萧梁司农卿统太仓署并无任何不妥。可"掌金帛府帑"的太府寺领"太仓"则甚为反常,难以理解。考《唐六典·太府寺》载太府寺设置沿革曰:  相似文献   

8.
方宁 《上海地方志》2023,(2):62-69+95-96
宋代明州属上州、节度州,南宋宁宗后又升为“府”,地方长官有节度使判、知州(府)之称,地方长官的称谓又因职官制度的改革和行政地位的提升而有所变化;明州由于其濒海的地理特征,重要的战略地位,曾于此设立沿海制置使司和市舶司等机构,其长官一般由知州兼任。  相似文献   

9.
清道光至同治年间,广西人黃金韶曾长期在江苏为官,先后担任常熟、昭文知县,海州直隶州知州,通州直隶州知州,苏州知府,亲历了在常熟任上督剿受太平军影响的土匪,在海州任上堵截捻军、修复凤凰城,在通州任上镇压响应太平天国的军山农民起义,见证了江苏地方官府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应对,折射了这个时代的重大社会变化。  相似文献   

10.
光绪《平远县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远县(今同心县)创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属甘肃省固原直隶州,当时正是清军残酷镇压了席卷大西北,历时10年的回民起义之后。民国建立,废除府州之名,在省县之问设道。平远县于民国三年(1914)易名镇戎县,由固原直隶州改隶朔方道。民国十七年(1928)镇戎县又易名预旺县,1938年豫旺县治由下马关迁至同心城,易名同心县。  相似文献   

11.
中华书局标点本<清史稿>卷61<地理八>(1976年版)山东临清直隶州下云:"初沿明制,为东昌属州,领县二.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直隶,割武城、夏津、丘还隶,而馆陶还东昌."此处"夏津"与"丘"间标点可资商榷.  相似文献   

12.
"属州"是元、明以及清前期存在的地方政区。通过对元代路或散府下辖领县属州的沿革过程、时空变迁、领属情况及设置利弊进行系统梳理和初步探讨,得出有元一代前后共设"领县属州"数155个,其中前代之州演变为元代属州者居多,占总数的67.74%,在经历至元到成宗初年置废频繁期后,属州数趋于稳定,直到至顺元年无大变更。受地理、历史、经济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形成至顺元年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属州分布格局。元代"领县属州"之设有助于克服路或散府因管理幅度过大而对所辖区域难以有效管理的弊端,但属州领县数均较少,这与其作为统县政区不甚吻合。元代为属州发展的雏形阶段,其"领县属州"多为明代承袭并有所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熙晋 ,浙江义乌稠城湖湖门人 ,原名津字析木 ,号西桥。清嘉庆 2 4年 (公元 1819年 )优贡。道光 5年 (公元 182 5年 )以教习出任贵州龙里知县 ,旋即调普定县。因领运京铅无误 ,加州一级。继后又任开泰 (今锦屏 )、永从 (今从江 )等知县、广顺州 (今长顺 )知州。以“卓异”保举 ,升都匀府知府。道光2 0年 (公元 184 0年 )迁仁怀直隶厅同知。两年后 ,奉调离黔 ,授湖北宜昌知府。他自任仁怀直隶厅同知后 ,勤于政务 ,善所措施 ,息讼罢争 ,安民恤众 ,境内宁靖。同时捐资培修城垣 ,兴办义学 ,兴设“宾兴” ,设置赤水河上土城、陛诏等义渡 ,方便行…  相似文献   

14.
清代的直隶州曾相当普遍地出现于中国的大多数省份 ,其数量超过了元、明两代。清代前期 ,中央政府对行政区划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 ,明代施行过的复式三、四级政区层次被完全简化成单式的省 -府 (直隶州 ) -县三级制。而在简化层级的同时也实现了府的幅员的缩减 ,进行这一改革的主要手段就是增置直隶州。所以 ,直隶州的调整、变动成了清代前期行政区划改革中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人,其故里在今方山县来堡村。于成龙年过不惑才步入仕途,历任广西罗城知县、四川合州知州、湖广黄州府同知、知府,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隶巡抚、两江总督等职,从七品“芝麻官”一路升迁至一品“封疆大吏”。因政绩卓著,三次被举为“卓异”。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中,他致力于平乱缉盗、澄清吏治、发展教育、清理诉讼,所到之处皆有政声,  相似文献   

16.
光绪《于阗县乡土志》与《于阗县志》实为同一部地方志,前者源于林出贤次郎携往日本的抄本.后者则是流传于国内的民国抄本,成书时间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编纂者为时任县令贺家栋。贺氏出生于同治九年(1870),由附生捐纳入仕,历任库尔喀拉乌苏直隶厅同知、洛浦县知县、于阗县知县、伊犁府知府等职。从目次的编排顺序和文字内容的清晰完整度来看,民国抄本《于阗县志》的文献和史料价值要优于《于阗县乡土志》。  相似文献   

17.
宋代府州主要的行政机构除了府州长官衙署外,还包括使院、州院和司理院等。本文拟通过对南宋《景定建康志》中“府廨之图”的分析,来展现宋代地方行政机构的衙署布局,并进一步通过对衙署布局这个物理空间的分析,探讨宋代地方官员的权力关系和日常的政务运作,特别是以幕职官为代表的地方文职僚佐在日常政务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点校本,本文所引《元史》均为该版本)卷97《食货五》中有如下记载:“其咸宁、长安录事司三处未散者,依已散州县,一体斟酌,认纳乾课,与运司已散食盐引价同。”此处标点有误,理由如下:据《元史》卷60《地理三》载,陕西等处行中书省所领之奉元路“领司一、县十一、州五。州领十五县”。奉元路所“领司一”即此段文后随即提到的“录事司”。此段文后详列奉元路亲领的十一个县,其中包括“咸宁,下。长安,下”。《元史·地理志》纂修之时,遵循“各路录事司与路所亲领之县与府、州之隶路者,低于路一字”的原则。可见,录事司…  相似文献   

19.
《明史·职官志四》订讹徐露《明史》卷七十五《职官志四》中有一段记载:南京官,自永乐四年成祖往北京,置行部尚书,备行在九卿印以从。是时,皇太子监国,大小庶务悉以委之。惟封爵、大辟、除拜三品以上文武职,则六科都给事中以闻,政本故在南也。失时处颇多。试考如...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 ,人们普遍认为辽朝在州县系统实行五道制 ,道统辖京府州县。直到近一二十年 ,方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本文指出五道制的始作俑者是今本《辽史》的编纂者。元代史官认定辽朝州县分隶五京道 ,一是受前代以五京为中心排列州县的编纂体例的误导 ,二是受《辽史》本纪有关记载的误导。实际上 ,辽朝实行府、节镇州—防、刺州—县三级行政制度 ,并踵唐五代惯例 ,以道指称节度使辖区 ,有时或指直隶朝廷、宫卫的防、刺州。辽朝效法宋朝的转运使路制 ,在州县地区相继建置了八个专司理财的路。这种理财路 ,迄今尚未引起足够的注意和重视。本文考证了八路的建置时间、职官设置及其职责。指出八路计司官的遴选 ,反映了辽朝选官用官制度的若干原则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