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期中欧海上航线开通后,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荷兰、英国等国家组建东印度公司从事与东方的贸易。东印度公司在中国瓷器大量销往海外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明清政权交替、西方列强对海上霸权的争夺战争等中外时局变化与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瓷器的输出以及中外瓷器贸易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赵秀荣 《史学月刊》2004,4(2):85-88,94
17世纪,英国与西欧、北欧呢绒的贸易趋于衰落,而与利凡特东印度以及北美殖民地的进口贸易却繁荣起来。进口的目的是为了再出口。这种输入与再输出的贸易越来越发达,而呢绒出口贸易则逐渐走向衰落,这就是所谓的贸易转型。17世纪英国的贸易转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展的是与利凡特—东印度的贸易;第二阶段发展的是与殖民地的贸易。这种以再出口为目的的新型海外贸易,是17世纪英国巨额财富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17世纪初,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欧洲大国纷纷建立各自的东印度公司,争先恐后地凭借武力挤进东方贸易圈,争夺对东印度的贸易独占权。“这种独占公司是17世纪处于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杠杆”①。向来在国际事务中不甘寂寞的瑞典由于战争的羁绊...  相似文献   

4.
硝石作为火药原料,历来受到政府的严格管控。17世纪前,通过走私的方式,亚洲形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贸易市场。17世纪以后,东印度公司开发印度硝石,大量硝石被运往欧洲。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由于欧洲硝石市场逐渐饱和,中国成为印度硝石新的目标市场。此时清朝正面临华南海上势力与林爽文起义的冲击,军用火药需求激增,而本地硝土不足,广东硝商开始采买洋船压舱咸砂(洋硝)煎硝,这可视为清政府正式规模化进口外洋硝石的发端。此后,广东硝石原料来源逐步呈现“土洋结合”的情态,18世纪末广东进口咸砂一事成为中国硝石贸易从出口向进口转变的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5.
作为英国对东方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的组织.英属东印度公司1612年开始在印度建立据点,1639年以每年600英镑的代价租得马德拉斯村庄的土地,筑成乔治堡城。后来发展为马德拉斯市。1661年,葡萄牙国王将孟买作为公主的嫁妆赠给英王查理二世。1687年,查理二世把孟买转让给了东印度公司,公司将商馆从苏拉特迁到孟买。1689年.公司董事会决定在印度增加税收、扩大贸易、保持武力、建立国家,从此东印度公司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贸易机构,而是拥有武装的政权机构。到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已牢固地统治了孟买、马德拉斯、加尔各答及部分内地城市。1757年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此后六十年间东印度公司统治了整个印度。  相似文献   

6.
瑞典是18世纪最早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西方国家之一。瑞典败给俄国后,失去了她作为欧陆大国的地位。瑞典东印度公司曾派遣129个远征队来到广州。一些乘坐瑞典东印度公司船只的乘客写下了旅行游记,有助于建立瑞典人眼中早期的中国形象。通过研究三位著名旅行家的游记发现:游记作者们对中国的印象不仅仅建立在单纯的观察基础之上,同时也深受欧洲学术潮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传说,最早到达加尔各答的华人移民是一位名叫杨大钊的水手。他是18世纪70年代“跳船”来到加尔各答的。东印度公司的记载表明,在1778年阿钊(Acchi)递交给当时孟加拉总督沃伦·哈斯廷斯的一份请求书中,他要求迁入孟加拉并希望得到一块土地用于建设贸易公司。还有一些传说认为,由于阿钊所做的特殊贡献,哈斯廷斯答应他拥有一块很大的土地,  相似文献   

8.
17世纪下半叶,为扩展在印度洋地区的海外贸易和传播天主教,在王室支持下,巴黎皇家科学院向中国派遣了由六位耶稣会神父组成的代表团,其目的是集外交、商贸、政治、宗教和科学为一体。本文论述了留在清宫的法国耶稣会成员如何向康熙皇帝传授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哲学等知识,即大量运用巴黎皇家科学院成员的科学成果,尝试在清宫建立一套以“法式科学”为蓝本的科学体系,以及上述知识如何被康熙皇帝接纳乃至在全国推广。西方科学知识融入中国知识体系的这一现象,表现了17-18世纪清代宫廷对新鲜知识和新奇物品的接纳和融汇。论文以大量的法国档案和文献为依据,从法国视角探讨了17-18世纪中法科学交流。  相似文献   

9.
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图书馆收藏的一套50幅的中国瓷器烧造图,是18世纪上半期绘制于广州的早期外销画作品,由瑞典东印度公司首任大班坎贝尔从广州购回,是目前所知的数量最多的一套瓷器烧造图。这套广州外销画的早期图册,为我们了解早期外销画的发展、早期中瑞贸易史、瑞典早期远东科学考察史以及中国瓷器生产史,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图像资料,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的清帝国、俄罗斯帝国及印度蒙兀儿帝国,经由中亚互通有无。与传统丝路不同的是,18世纪的中亚商队贸易不只是商品种类增加,路线也增加了。中国内地出产的大批丝茶都是靠马、驼运出,而马、玉与棉花则是中亚自身出口的重要商品。双向的贸易造就了伊犁、安集延、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地各国商人云集、商务繁荣的盛况。其中安集延商队纵横于中亚各地。乾隆皇帝积极参与中亚贸易,他一方面灵活运用以价制量的贸易手段,持续传统的经济管制政策,以满足外交目的 ;另一方面动员内务府及三织造来充实财库。在低税率和公平交易的原则下,清王朝于18至19世纪中期在这一地区打造出一个相对自由贸易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追寻19世纪鸦片战争的起源,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茶叶贸易。中英之间的茶叶贸易,使得英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影响了其国家财政收入。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默认东印度公司从事鸦片贩卖。鸦片贸易不但伤害了中国民众的健康,而且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迫使道光皇帝不得不钦派林则徐赴广东禁烟。英国商人不甘心鸦片被没收,遂想尽办法游说国会通过对华战争法案,确保自己的利益。一场由茶叶贸易引起的鸦片战争遂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2.
17-18世纪是闽南人海外移民的高潮时期,也是台湾移民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台湾移民以闽南人为主,可说是闽南社会在海峡对岸的延伸.推动闽南人移民海外的内因是明中叶以来的人口压力,而16世纪中叶欧人东来以后带动的商贸和东亚、东南亚沿海地区的开发使对中国商贩和劳力的需求大增,则是吸引闽南移民的拉力.在整个17-18世纪,始终存在着华人海上商贸和海外移民的互动.闽南人冒险、重商的人文精神,则是使这种推力与拉力作用得以实现的主观原因.17世纪20年代以来,由泉籍郑氏集团主导的海外华商网络和台湾开发则是台湾泉籍人多于漳籍人和泉籍人主导台湾商贸的主要原因,这与17-18世纪海外华商网络和华人社会以闽南人为主、闽南籍者又以泉府人居多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16世纪,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相继来到暹罗进行商业活动,并寻求建立贸易据点。葡萄牙人是最早到达暹罗的欧洲人。暹罗丰富的物产早为葡萄牙人所瞩目,同时敏锐的葡萄牙人觉察到,暹罗既是东南亚地区的贸易中心,又是中国与南洋贸易航线上的重要国家,这使其成为东、西方贸易往来的中枢。因此,葡萄牙人于1511年占领马六甲后,积极寻求同暹罗建立友好关系,以便能够在这一地区发展贸易、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12月18日至2019年5月5日,广东省博物馆推出了年度原创大展"风·尚—18至20世纪中国外销扇"。展览精选广东省博物馆藏163件/套中国外销扇及相关展品,时间跨越两个多世纪,它们材质名贵、工艺奇巧、纹饰华美、色彩绚丽,凝聚着中国工匠的精湛技艺,也再现了西方社会当时的审美意趣。观众在领略外销扇优雅与时尚风致的同时,也打开了一幅18到20世纪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融的历史画卷,我们可以从中一睹海上丝绸  相似文献   

15.
自十七世纪初,以1600年伦敦东印度公司成立为起点,西方殖民主义进入了特权垄断公司的阶段。美国和荷兰相继成立特权垄断公司。这些公司从国王或国会取得特许状,垄断东方贸易,从东方国家掠夺大量财富,从事资本的原始积累。特权垄断公司阶段的最典型的特征,如马克思  相似文献   

16.
一、1890年《藏印条约》签订前英国的经济侵略1768年2月,伦敦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向英属印度孟加拉当局发出一封指示信,内称:“你们应尽最大的努力了解能否与尼泊尔建立贸易关系,以及布匹和其他欧洲商品能否经此运往西藏、拉萨和中国西部地区”。这一指示标志着英国殖民者已把侵略目标明确指向西藏。英属印度殖民当局企图先用外交手段打开对西藏进行经济侵略的大门。1774年,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口大国之一 ,印度与中国一样 ,有着庞大的海外移民群体及其后裔。目前 ,海外印度人已超过二千万人 ,分布在 1 1 0个国家和地区。上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海外印度人对所在国和印度影响的增强 ,海外印度人在印度及海外都引起了比以前更多的关注。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以吸引更多的海外印度人投身印度国内的经济建设 ,为印度的发展作贡献。本文概述海外印度移民的基本情况 ,分析海外印度人与印度的联系及对印度的影响以及印度政府对海外移民的政策 ,希望从中能得到某些启示 ,从而对中国的侨务政策提供某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拉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初进入鼎盛期。随着它的发展,大量中国生丝与丝织品经由菲律宾运往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的白银则通过墨西哥流入菲律宾,最后进入中国,形成了早期跨区域性的贸易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性的商品与货币流通。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推动了漳州、马尼拉、阿卡普尔科、利马等地的发展,也加速了东西方的人口流动,增强了菲律宾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结构的多元性特征。同时,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华文化也得到了有效传播,推动了早期海外汉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毛丽 《福建史志》2008,(3):34-36
明代中叶.中国的东南海上活跃着众多的海上集团.他们亦商亦盗,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既从事私人海外贸易,又同当时的倭寇混同一起.干些烧杀抢劫的海盗行径。但总体上,他们还是以海外贸易为主,对私人海外贸易起了促进作用.因此.当时的漳州及漳州的对外贸易与他们关系密切。下面试叙之:  相似文献   

20.
受法国欧亚国际技术发展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贵阳市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贵阳市总商会海外会员李贵生先生邀请,贵阳市工商联组织了由市政协副主席施建超为团长,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总商会)党组书记、副会长王汪为副团长,白云区政协主席江金文、清镇市政协主席王莲、息烽县商会副会长、城建开发公司经理黄国伦、市总商会会员、贵阳南明鼎罐食城总经理安康、市总商会会员、贵阳建钢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覃建丽等为团员的7人考察团,于2002年6月4日—18日赴法国欧亚国际技术发展公司和法国洛泽尔省工商会进行了商务考察访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