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史料中研究中发现,明崇祯年间(1628—1644)有一位名叫杜三策的进士,曾经是奉明朝皇帝敕旨前去琉球国(即今日本冲绳县)册封国王的册封正使,是山东历史上惟一的一位琉球王封册使。杜三策(生卒不详),字毅斋,明代东平府三旺人。天启二年(1622年)三甲进士,官至给事中。后历任大理卿、天津巡抚等职。  相似文献   

2.
纳尔逊及其使华述略张国镛,陈一容纳尔逊曾于1944年9月、11月两次受罗斯福总统之派遣,以总统私人代表身份前来中国,了解并设法解决中国急剧恶化的经济问题。在他的协助下,国民政府在重庆成立了中国战时生产局,用以“增加战时所需要之生产,负指挥监督及联系公...  相似文献   

3.
一、明清的册使及其使录明清琉球使录,保存有重要的中国海疆史地资料和琉球史地资料。使录缘起自琉球的职贡及明清的册封。“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琉球东南蕞尔,隋招之不至,元詟之不服,迄明初,始入贡称臣,世为属国。”明初,国分为三:中山、山南、山北,其王皆以尚为姓;而中山最强,后并山南,山北而有之。明太祖于洪武五年正月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元政不纲,天下扰攘,“联起布衣,开基江左,……定有天下之号……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于是,“其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隋载入朝,贡方物。  相似文献   

4.
琉球和明、清两朝关系密切,琉球国王去世,新国王即位,明、清王朝都要派使臣前往祭奠、册封。据统计,明、清两朝共向琉球派出册封使25次,其中明代17次,清代8次。①自从明嘉靖十三年(1534)陈侃任册封使返回后撰写《使琉球录》,以后每次册封使回国后,都要将出使经过和琉球国情写成专门报告,存留至今的有《使琉球录》、《琉球记》、《中山传信录》等等。以北京国家图书馆藏品为主的各种关于琉球的文献,近年分两次结集影印出版,名为《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汇编》及《续编》。②其中的抄本《重修使琉球录》,是为明嘉靖十三年(1534)陈侃《使琉球录…  相似文献   

5.
6.
1793年英国政府派遣马嘎尔尼使团访华,意图以正常的外交手段改善中英贸易。但是腐朽、没落,孤芳自赏的清王朝却拒绝了这次平等的、机遇难得的外交往来。中英两国自后沿着自己的轨迹,走上了各自客观历史设计好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正在南京参加"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时,我看到郑和公园里的牌子上写着"永乐三年(1405),郑和从太仓刘家港出发,拉开下西洋的历史帷幕……"这个说法没错,但早在永乐元年(1403)、二年(1404)、三年(1405),朱棣已多次派太监郑和、尹庆赴东洋。明永乐二年(1404),郑和先到东洋日本,"谕其国王源道义"收拾倭寇问题。这个源道义不是国王,更不是天皇,实际上是握有兵权的大名。他答应扫寇,并捉了20多个盗魁来献。此任务完成后,郑和才开始率庞大舰队下  相似文献   

8.
高洁 《沧桑》2013,(2):201-204
汪启淑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和藏印家。他的藏书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处在清代私人藏书的重要地位。家藏《使琉球录》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9.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问题 ,在现今的中日关系中存在争议。1 53 4年中国明代琉球册封使陈侃上呈的《使琉球录》中 ,便对中琉疆界作有明确记载 ,后世中、日、琉球三国的政府官员、学者乃至岛民水夫亦皆以为是。这充分证明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原本便是中国领土 ,历史记载的古米山 (现今的久米岛 )才是古代琉球王国的西部疆土。“古人日以远 ,青史字不泯”。只有尊重历史 ,才能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研究清初汉军八旗的诸多疑难问题。认为努尔哈赤时期汉族官兵多是“随旗”行走,随旗汉人与旗人不应混淆。入旗汉人载体是包衣等内牛录,对16个外牛录提出质疑;认定六甲喇诞生于天聪朝,是旧汉兵组织。汉军旗诞生时间不是天聪五年,是天聪八年;汉军八旗及其牛录制度的完善化是崇德七年;“三顺王”与续顺公所部“归并”汉军旗,但当时未曾编组牛录。  相似文献   

11.
方宝川 《文献》2004,(4):280-286
中琉关系,由来已久.明朝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其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载入朝,贡方物",①是中琉两国政府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口嵩)矢.洪武二十八年(1395),琉球中山王察度薨.永乐元年(1403),其世子武宁遣侄讣告中国.  相似文献   

12.
马歇尔使华与杜鲁门政府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45年12月底美国总统杜鲁门派马歇尔将军来华调处国共冲突,到1947年初马歇尔调处失败离华,历时一年多。在调处的第一阶段(1945年12月下旬到1946年3月上旬),国共谈判曾取得一系列成果,张群、周恩来、马歇尔三人小组达成了《关于停止国内冲突的命令和声明》、《建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协议》、关于军队整编及中共军队统编的方案,全国政协通过了《和平建  相似文献   

13.
1941年10月至1942年3月,美国马格鲁德军事代表团出使中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该代表团对中国后方交通及军备情况进行了考察,并向美国陆军部提出了报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团作为中美军事交流的重要渠道和执行机关,广泛参与了中美间的军事合作事宜.但是,由于美国政府对中国战场重视不够,代表团职权有限,因而难以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远洋金将军庙与新洲金将军庙虽同处福州地区,却一座在晋安区,一座在闽侯县,两座庙所祀之“神”虽同姓金却不同“神”,但他们之间、他们与今天的日本冲绳县之间都有着传奇故事般割舍不断的渊源。  相似文献   

15.
16.
吴留营 《文献》2021,(2):126-136
由于时空阻隔和沧桑世变,琉球文献史料的短缺成为制约该领域研究的瓶颈。清代中琉封贡体系下双方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频繁,彼此影响深且广远。究竟当时文人士大夫对此事的关注和认知情况如何?散见于诗文笔记中的琐言片语似不足以观全貌。近来笔者新见江户写本《使琉球赠言》一书,或可解答这一问题。该书所著录的康熙中期赠行册封琉球使诗文,作者多至180馀人,涵盖广泛多元,既有冯溥等朝廷重臣,又不乏王弘撰等前朝遗民;既有当时诗坛宗主,又有于史无传的中下层文人。藉由该书,数百年前赠行册封使的史实,得以"还原"成鲜活生动的场景。京师、江南两处诗歌高地创作与交流的盛况,斯时朝野频繁互动的文学生态与宽松和谐的政治生态亦得呈现。  相似文献   

17.
关于明洪武三十五年(1402)何人为使节出使琉球的问题,正史无载,学界阙疑。在钩稽《宝应县志》和《扬州府志》等几种地方史志资料,并比照《明实录》《明史》等正史文献的基础上,认为陈晟即为该年奉命出使琉球的使臣之一。同时对陈晟的生平、何时出使琉球以及文献中有关他借出访之便私自市马获罪,到底是只出使琉球还是同时出使日本等问题进行考释,以求对深入认识明初中琉关系某些具体史实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朱元璋的琉球(今日本冲绳县)移民政策,对于明代中外关系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迄今仍有深远的历史影响,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随着明初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朱元璋十分重视对海外的发展,在对外关系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他遣使外夷,诏谕四海,“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还立下遗训,将朝鲜、日本、琉球等一些国家列为不征夷国。存这种海外政策的实行下,许多国家与明朝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尤其是东南海上的琉球岛国,自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派遣杨载诏渝琉球始,至明朝灭亡,中国与琉球始终保持着贸易往来的友好关系。但是琉球毕竟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比较落后的岛国,“地无货殖”“商贾  相似文献   

19.
李在营 《云南史志》2002,(4):45-47,62
明末,北方女真人逐步强大。公元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号天命。建都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后又迁辽阳、沈阳。天聪十年(1636)皇太极即帝位,改国号为清。顺治元年(1644)清世祖福临率兵入关,定都北京,入主中原,以武力逐步统一全国。部分明朝遗老和文人,在编史修志和诗歌创作中,流露出某些反清复明的情绪。康熙年间,清王朝为巩固其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实行文化专制,制造文字狱。其中主要的有庄廷鑨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雍正间又制造了吕留良、曾静案。  相似文献   

20.
李书源 《史学集刊》2003,(4):18-24,39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法国对中英冲突采取了谨慎的中立政策,并于1841年4月派出以真盛意为首的观察团前往中国进行观察。真盛意等人不具备外交谈判的资格,却擅自与中国官员进行了多次交涉。他们以调停、助战为诱饵,试图谋求法国在华的特权与利益。这些活动是法国对华政策由旁观转为主动侵略的序曲。其中一些建议主张后来为法国政府采纳。这些活动虽未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协定,但却获得了中国给予法国与英人相同利益的保证及对法国的好感。继之而来的法国代表拉萼尼利用这两点影响不仅轻易得到了与英人一样的特权,而且还迫使清政府放弃了对基督教的禁教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