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明朝是一个人们追新求精的时代。民众对丰富世俗生活的追求花样百出;士人对内在心性的修养更加细腻。尽管奢靡之风泛滥显得有点“反道乱德”,但是这种对传统的叛逆,总体上是与世界性的近代化历程桴鼓相应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明朝建文帝死在望京寺赵学成明朝建文帝,离开人间已有500多年的时间了,有的说在南京宫中被火焚死;有的说死在北京葬在西山;还有的说:“下落不明”①。长期成为历史悬案。1987年《社科论坛》第3期,发表笔者写的《明朝建文帝究竟死在哪里》后,引起了有关方面...  相似文献   

3.
沿着石景山金顶街往北,穿过人流熙攘的模式口大街,再拐向北边的山间小路,半山腰上的法海寺,就是我此行的终点,也是李童的人生归宿地一明正统四年(1439年),50岁的李童发愿建造了它,15年后又埋葬于此。  相似文献   

4.
安化郡主何许人氏安化郡主是明朝永历皇帝朱由榔 (16 2 3— 16 6 2年 )的同胞妹妹。永历帝系神宗朱翊钧之孙 ,思宗朱由检的堂弟。初封永明王 ,隆武时袭封桂王。安宗皇帝 (朱由松 )死后桂王受瞿式耜等拥戴 ,在广东肇庆即位 ,称南明皇帝 ,拥有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江西  相似文献   

5.
庙号名年号在位(年)享年健墓名地址………二名年号在位(年)享年装慕名地址太祖元璋洪武巨‘土{1 71{l孝1南京l恭礴献}I皇帝裕杭/产/43显溯北钟祥成祖株!永乐}l册1砚长北京摄平仁余}高炽}}洪熟}l金}}拐}l献{北京昌平{世宗}厚她}}盛蛾}}拓}}动}l永!}北京昌平!宣奈}l晚基1l宜德}1 10!}371景北京昌平11移宗纷凌隆庆636昭北京昌平!英宗!,‘}l正统{114}肠裕北京昌平11神余斓钧万历铭辘定习七京昌平!l份洲夫顺8}l光宗常洛奉昌(之月》劝庆该匕京昌平}宪余{l见深}!成化}!23{}41}l茂!l北京昌平}I篆宗由校!!夫启}!了}l肠}!霭{}北京聂平I孝家佑橙弘抬…  相似文献   

6.
明朝处在封建社会的后期,其刑罚要比唐宋时期严苛,这是由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明朝酷刑的种类以及残忍程度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在司法上更是滥施酷刑、法外用刑。这些残酷刑罚的实施虽带来了相应的结果,但总体上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泽川 《文史月刊》2011,(7):30-30
元朝灭亡后,朱元璋当上了皇帝。按制度,宫女的衣服要整洁华丽,以前各朝宫女衣着统一用绸缎,开支很大。朱元璋为了节省费用,下令宫女一律用纸做衣服护领,  相似文献   

8.
9.
明代宪宗,即成化(1465一1487)年,在位共23年。明朝朱元璋建立大明政权并称帝的时间是公元1368年,距成化近100年了,国家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基础较好。作为瓷器工业:一是国内需求大;二是对外大量出口;三是成化皇帝本人特别喜爱陶瓷艺术。于是上行下效,宫廷不惜血本烧制出著名的斗彩鸡缸杯、斗彩高足杯、斗彩小碗;超薄胎瓷器,如一指杯。仿宋代“官窑”瓷、“哥瓷”及青花瓷等艺术珍品。由于此时的瓷器无论从胎、釉、造型、绘画艺术等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被历代称为“成窑”瓷。其价甚高,如:早在万历《神宗实录》中就有记载:“神宗时尚食,御…  相似文献   

10.
明代内地佛教、藏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萨满信仰及民间宗教性活动在宗教生活中角色各不相同,国家宗教政策也因应其差别而有不同。原本来自南亚的佛教虽然深深溶入了中国文化中,但其与经典儒家思想的冲突始终没有平患。明中叶以后,受皇室宗教活动加强的刺激,佛教与儒家的矛盾尖锐起来。这种矛盾促使部分士大夫强烈反对寺院修建并发表辟佛言论。明朝政府对藏传佛教政策与对汉地佛教政策有同有异。其重要差异之一是,明朝对藏传佛教政策与对西部边疆政策紧密相关,而对汉地佛教政策则于周边关系政策基本无关。此外,部分士大夫以藏传佛教为“番教”,认同程度逊于内地佛教。明朝一些皇帝因喇嘛多擅长某些“法术”,对其有特殊兴趣,并因而导致士大夫针对相关政策的批评。道教起源于本土民间信仰,在明代与儒家士大夫的冲突比较和缓。但明朝君主中信奉道教者多,既影响到国家政治,也影响到士大夫与君主的关系。士大夫在反复重申儒家原旨的同时,对道教的批评也日趋尖锐。伊斯兰教在社会生活中相对封闭,在明代政策中大体上表现为一个民族政策问题而不是一个宗教问题,基本与国家以及其他社会成分相安无事。明中期以后,天主教再度传入中国,当时士大夫寻求改革,明朝对天主教大致宽容。明代流行对不同宗教兼容并取倾向,民间宗教性信仰、习俗多样而活跃。明朝政府将民间宗教基本看作民俗,一般无干预,对视为“陋俗”者加以排斥,在涉及秘密社会活动时则严厉禁止。明朝宗教政策之基本精神,一在信仰自由主义,二在保持国家政治世俗性质,三在维持社会稳定和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集中体现这些政策精神的仍是儒家政治社会理念并倚赖士大夫群体的努力。其变动因素和矛盾来源,则一在诸教向国家政权机关的渗透,二在皇室特殊化行为,三在民间泛神论多元信仰倾向,四在部分士大夫的信仰综合主义。  相似文献   

11.
《文史天地》2008,(4):69-69
明朝县官:正七品每月俸禄7.5石大米或一年45两白银。其他收入:柴薪皂隶4个,马夫一个,这5个人工资由国家支付。冬夏官服和笔墨费由国家补贴。新官上任,还可以先拿到40两修理费。看起来七品县官45两白银跟马夫40两白银年俸差不多,但是县官、典史等的住房、出行、皂隶人员、衣食花费基本由国家支付和补贴,所以年俸基本是净收入,而且笔墨费都是固定按两算由国家拨给,还有多余。马夫就没有那些好处了。  相似文献   

12.
一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湖南茶陵县陇匣(今高陇镇陇集村)人。明洪武五年起,茶陵属湖广长沙府,因此人们又称他李长沙或李茶陵。《茶陵州志·杂志篇》载:东阳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之,抱膝上,赐果钞。有一次父亲带他进宫考神童。东阳人小足短,跨不过门槛,考  相似文献   

13.
明朝土司制度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土司制度述略李世愉土司制度是封建统治者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的统治方式,即由中央政府任命少数民族贵族为世袭地方官,并通过这些官吏对各族人民的管理,达到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统治的目的。土司制度的建立、发展及衰落,反映了历代统治者治边政策...  相似文献   

14.
屯堡居民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江准来源说,一是少数学者所持北方少数民族来源说。然而从人类学角度考察其文化现象,我们认为屯堡应该是典型的汉人聚居村落。百姓口头相传的祖先故事  相似文献   

15.
明初攻取敦煌,后以归附的蒙古王子为指挥使设置了沙州卫,使沙州成了明代的一个羁縻卫所。其后为经营西域,明朝设置关外七卫,敦煌成为明代西陲防御体系的重要一环。由于瓦剌和吐鲁番等部族的侵扰等诸多原因,明朝弃置了整个敦煌地区。本文欲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梳理,力图对明朝弃置敦煌之原因作出分析,并探讨这一过程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6.
明代入宫当宦官一职十分抢手,每年的被阉者中只有十之一二能选入宫中,而其余的阉人只能在京城内游荡。这些人受到普通百姓的歧视,又游手好闲,成为社会的一大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明初刘基作为开国功臣被封为诚意伯,开创了由他和袭爵后人构成的"诚意伯世家"。诚意伯爵位几度停袭,后又恢复,终与其他少数开国勋爵家族一起将贵族地位延续至明末。在明代政治演变中,诚意伯家族发生了由文臣向武臣的转变。该家族在整个明代贵族阶层中地位虽非最为显赫,但其特权地位仍足以使其后人骄纵跋扈,多为不法。明前期以文臣受封世袭的诚意伯家族与皇权间有复杂纠结,后期作为勋贵武臣的诚意伯家族则表现出贵族辅翼皇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文史天地》2009,(3):70-71
明朝的人口有多少一直存在争议。在明末清初,因为战乱,大部分人流离失所,但有户可查的人口仍然达五千万,所以保守估计当时明朝的人口大约在七千到八千万左右,当时全世界的人口不超过四亿,所以明朝绝对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相似文献   

19.
隐士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征。它的产生极其复杂,有来自主观方面个人性情的原因,也有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客观因素。邦无道,或者改朝换代本应成为隐士得以产生的沃土,但有明一代的二百多年间,正史记载的隐士很少。即便如此,明朝的隐士还是在历史上划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明朝老年政策述论林金树人类世代相传,有幼必有老。老年群体的存在,是任何国家的共同现象。人到老年,由于逐渐失去工作能力,而成为国家的沉重负担。对他们如何做到既养其终,又尽其力,这是衡量社会文明发达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促进社会安定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