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禹贡》碣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禹贡》碣石吕绍纲《禹贡》碣石在何处,自古以来说者纷然,未得一是。原因在于人们忽略了对《禹贡》本文的研究,从而把碣石与碣石山混为一谈,把后世帝王们登临的碣石与《禹贡》碣石等同起来.造成一片混乱。寻求《禹贡》碣石,须先仔细推敲《禹贡》文意。《禹贡》两...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方志源于地志和水道。古名著有《禹贡》、《山海经》、《水经》等等。读完《红旗渠志》(三联书店1 995年出版 ,王宏民主编 ,下简称《红》志 ) ,自然想起了《禹贡》。《禹贡》歌颂大禹披九山 ,通九泽 ,决九河 ,定九州的大功大德 ;《红》志歌颂林县人民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英雄业绩 ;《禹贡》记述了当时的政治制度、行政区划、山川分布、交通物产、水土治理、贡赋等级等情况 ;《红》志记述了工程建设、英雄模范、经营管理、经济效益等 ;《禹贡》分三大段 ,逐次记叙治理九州、治山治水、统一中国三件大事 ;《红》志的内容也有三大部分 :…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四年三月,顾颉刚、谭其骧诸先生创办了历史地理专业刊物《禹贡》半月刊。《禹贡》的出版和禹贡学会的成立,是我国历史地理这门学科初具雏形的标志,《禹贡》半月刊反映出来的爱国史学思想是突出的,我们应当加以总结。《禹贡》半月刊的爱国史学思想,是经世致用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鸦片战争后救亡图存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历史地理发展到清季已经成了一门很发达的学问。清人治舆地学大致可分为两个方  相似文献   

4.
从《禹贡》到《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4年初,顾颉刚、谭其骧诸先生在北平发起成立“禹贡学会”,随即出版《禹贡》半月刊。第一期出版于1934年3月1日,除了不署名的《发刊词》和颐颉刚先生的《编后》外,刊有杨向奎、王树民、高去寻等作者的十一篇论文。刊物之所以名为《禹贡》,《发刊词》上说:“《禹贡》是中国地理沿革史的第一篇,用来表现我们工作的意义,最简单而清楚,所以就借了这个题目来称呼我们的学会和这个刊物。”顾先生在《编后》中也指出:“为了简单而明了,这个刊物采用了‘禹贡’二字,因为《禹贡》是研究中国地理沿革史的学  相似文献   

5.
创办《禹贡》半月刊和禹贡学会,是顾颉刚先生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禹贡》半月刊《发刊词》和《禹贡学会研究边疆计划书》所提出的研究任务,虽然是四十多年前提出来的,但一直到现在还是重要的。《编后》一文,说明了创办《禹贡》半月刊的缘起和颉刚先生主编这个刊物的态度,这在创办学术刊物的问题上也给我们有益的启发。颉刚先生于1980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去世了。我们认为,发表这三个材料是有纪念意义的。其中的《发刊词》和《编后》,现在是重新发表,《研究边疆计划书》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6.
一般以《周官》《禹贡》《山海经》为方志主要的源头之作,但是《周官》只是官制汇编,在体例、内容等方面并未对方志的形成产生实际影响。作为地理书的《禹贡》《山海经》对方志编纂均有影响,但《山海经》较之《禹贡》,内容更丰富,产生的时代更古老,《山海经》才是方志之源。而《山海经》为蜀人或巴蜀人所著,因此四川应为方志发源地。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关于《尚书·禹贡》的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论述了李希霍芬对《禹贡》可信度的重建,利用地理学方法对"导山"、"导水"篇的研究,还对西方学界有关李希霍芬对《禹贡》的研究进行了评述。指出李希霍芬是最早从地理学角度出发,以实地考察为主,文献解读为辅研究《禹贡》的西方学者,他的研究为西方《禹贡》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尚书》学家刘起釪先生有多篇(部)论著讨论《禹贡》的成书时代,反复论证《禹贡》成书不晚于春秋,提出的证据为《禹贡》写成必在春秋以前或不晚于春秋的一个"铁证",一个"要证",一则"史事",和两则"必早于战国的史实"。此后,刘先生进一步采信辛树帜、邵望平两人的《禹贡》成于西周说。本文认为,刘先生提出的证据存在诸多问题,讨论问题的方法也不尽可取,他对于顾颉刚先生的批评,尤其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关于《禹贡》“九江”之地望 ,汉唐诸儒多以为不出古寻阳之地 ,或以为即湖汉九水入彭蠡泽者。宋儒考“九江”,一反汉唐陈说 ,力主湘、资、沅、澧等九水入洞庭者为“九江”,后世多宗此说。本文以为 ,《禹贡》云 :“岷山导江……东至于澧 ,过九江 ,至于东陵”,此句清楚地表明“九江”当在“澧”与“东陵”之间。故此 ,考探澧与东陵之所在 ,便可察“九江”之地望  相似文献   

10.
“吉贝”,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对古代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特有的一种木棉织品的称呼,最早见于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禹贡》载:“淮海惟扬州……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织贝”,一开始被西汉的孔安国注曰,“织,细苎;贝,水(?)”。望文生义地认为是用细苎织成的布和做装饰用的贝壳两种物品,东汉郑玄即已辨其妄:“贝,锦名。诗云:萋兮斐兮成是贝锦。”此后,“吉贝”便一直被人们用于指称木棉织品或木棉树,如元王祯《农书》卷十:“木棉一名吉贝”,清胡谓《禹贡·锥指》卷六:“南夷木棉之精好者亦谓之吉贝,海南之夷人以卉服来贡,而织贝之精者,则入篚焉。”不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禹贡》中言辞简略,其言“岛  相似文献   

11.
《禹贡》黑水与堂光古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禹贡》分划九州地域,关于雍州与梁州区界都说到黑水:“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对于《禹贡》黑水的理解,历来歧议纷纭.阮元以为此二黑水一在雍州一在梁州,名同而地异.黄以周则以为并“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语,“《禹贡》三言黑水,同属一地,不得分为  相似文献   

12.
《西次三经》为《山经》的一篇,由于其中出现了昆仑、积石、黑水、流沙、三危等见于《禹贡》雍州的地名,因此前人都以此篇所记为中国西北地理。实际上,《山经》成书在《禹贡》之前,《禹贡》的昆仑、积石、黑水、流沙、三危都是《禹贡》作者因缺乏西部地理知识而从《山经》搬过去的。由于《禹贡》对《山经》的误置,造成后人关于西部地理和《山海经》地理学的种种误解。《山经》里距甚小,实际的地域范围不过方圆数百里,《西次三经》与西北地理毫无关系,其所记皆为鲁中山区西北外缘诸山,皆在临淄-济南-泰安一线的齐鲁古道沿线,其所记载的昆仑即泰山,泚水就淄水,泑水即济水,昆仑所出的赤水、黑水、青水即为出于泰山之阳的泗水、汶水、沂水。对照《西次三经》关于诸山走向、诸水源流的记载,与鲁中山区西北隅的山势和水道如合符契,其所记诸山大多可以在现今地图上一一定位。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黄河航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黄河曾是中国古代水网河运的中心和主干道。前人每每以《尚书·禹贡》时代作为黄河航运的开始,而据近代学者研究《禹贡》最后成书于战国时代。从最早黄河行船到战国时期黄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国历史地理是一门有悠久历史渊源的学科,可是中国历史地理这个学科名称的确定和运用,却是近五十年前的事情。推本溯源,是由禹贡学会开始的。禹贡学会是顾颉刚先生领导创立的。禹贡学会发刊《禹贡半月刊》。当时英文译名,其初为The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评析《〈禹贡〉“九江”地望说异》一文所列论据的基础上 ,根据当今地质地理调查成果和考古发掘材料 ,证明《禹贡》九江不在荆江水域而是在今黄梅县南部湖区平原。并就《禹贡》东陵、敷浅原、衡山、中江的地理位置及相关语句作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论秦汉统一的地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秦汉统一的地理基础葛益雄传世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大致成书于战国时期。《禹贡》出现在战国时并不是偶然的,这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地区的地理障碍得到克服的结果。统一往往是在没有地理障碍或障碍较易克服的区域内首先实现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地理条件优越,面积...  相似文献   

17.
《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个州,其中冀州和扬州之下记载了两处"岛夷"。《禹贡》的内容被司马迁和班固分别写入《史记·夏本纪》和《汉书·地理志》。《史记·夏本纪》引用《禹贡》时,冀州作"鸟夷",扬州作"岛夷",《汉书·地理志》引用《禹贡》时,冀州、扬州均作"鸟夷"。《史记》和《汉书》都是权威著作,遂引起千年争论。刘起釪先生《尚书校释译论》是当今《尚书》学集大成之作,在处理这一千古悬案时,认为冀州之下作"鸟夷"没错,但是扬州之下应该作"岛夷"。一字之差,却关系到中国上古史的根本大局。本文分析了刘先生提出的论据,认为刘先生主张的"扬州岛夷"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洪业对崔述《知非集》、《荍田剩笔》等著作进行研究,系统梳理了崔述著作的版本流传、学术思想和生平事迹,这对顾颉刚整理和编订《崔东壁遗书》是有价值的。洪业主持的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支持了顾颉刚的《尚书》研究。在《禹贡》半月刊、禹贡学会的创立和以通俗读物的形式宣传抗日的工作中,洪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些都对顾颉刚的学术产生了有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函     
史学史研究编辑部:顷在我所阅览室见到《史学史研究》1981年第一期,有一篇《顾颉刚先生和禹贡学会》的资料,其中《禹贡半月刊发刊词》署为顾先生所作,实误。因此文发表时未署名,在顾师生前,我曾问过他是谁所作的。他说已记不清了,可能是我作,也可能是谭其骧作,我改  相似文献   

20.
<正>四、从《禹贡》大别山看先秦汉水入江口既然《禹贡》大别山在汉末庐江郡安丰县西南,就是现在的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及其余脉,而不是汉阳城北郊的龟山,那么“汉水东行触大别之陂,南回入江”又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