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晚清"裁厘统捐"与"裁厘认捐"的尝试及夭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华山 《史学月刊》2004,5(2):57-63
厘金在晚清财政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因多次征收而导致的税率过高使多方极为不满,也造成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矛盾。《辛丑条约》签订后,为了预备“裁厘加税”,清政府决定对厘金进行改革,实施“裁厘统捐”。随着立宪运动的展开,商民势力较大的江浙等省发起“裁厘认捐”,以抵制清廷的“裁厘统捐”。由于厘金问题事涉中央、地方、商民等多方利益与矛盾,加之清廷措置失当,短时期内难以顺利调适,博弈的结果是官方的“裁厘统捐”和商民的“裁厘认捐”均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2.
厘金制度始于晚清,沿袭至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曾于1927、1928和1931年分别进行三次裁厘.前两次均以失败而收场,后一次终获成功.1931年,国民政府为了确保裁厘取得预期效果,责令监察院调查各地在裁厘后是否有阳奉阴违或巧立名目、擅自征收各项类似厘金之税捐等情弊.本组史料以浙江、安徽两省为例,结合总体调查概况,详细辑录了1931年4月至12月监察院派员实地调查情形.  相似文献   

3.
南京国民政府三次"裁厘"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厘金的弊端及裁厘问题的由来 厘金制始于1853年秋,最初它只是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采取的一种临时性质的筹饷措施,但后来被推行全国,成为地方政府的大宗财税来源.  相似文献   

4.
理、厘、防、■同源考张希峰理,《说文》“治玉也”,段玉裁注“《战国策》:郑人谓玉之末理者为,是理为剖析也”。“理”古音来母之部,字认玉,本括剖析切割玉石,加工成器。《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而得宝焉”,“理”用其本义。“理”表示象治玉一样剖析区...  相似文献   

5.
志书要出精品,必须在志稿修改上下工夫,要坚持“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态度。在方法上好比做衣裳,既要大裁大剪,又要细针细线。明确主题思想是修改加工的基本着眼点,并在这个前提下对不适宜的资料“大裁大剪”,随之“细针细线”地补充。运用逻辑辩证法对篇目进行调整,对命题再行推敲斟酌。为增加文采而“细针细线”地加工,对套话与枝赘“大裁大剪”,毫不可惜。  相似文献   

6.
《旅游》2004,(11):74-77
那时的古寺在玄奘的笔下是这样记述的:“荒城北四十余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昭怙厘,而东西随称,佛像装饰,殆越人工……”文中的“伽蓝”即寺院,所不同的是河的两岸各有一座寺院,寺院的名称都叫“昭怙厘”,因寺院分立于库车河东西两岸,今人称东.西昭怙厘寺以示区别,至于玄奘看到的两处昭怙厘寺哪一座是最初的却犁寺院,已经很难稽考了。但西昭怙厘寺建筑面积较大,且距龟兹故城里程与史书记载大致相符,西昭怙厘寺可能就是早期的却犁寺院所处位置。东昭怙厘寺应是在其后增建的。  相似文献   

7.
郭嵩焘与厘金制略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嵩焘是近代首倡学习西方的先驱人物之一。依现代标准来衡量,其“立德”、“立言”的建树远大于“立功”;而从清王朝的角度看,其“立功”与“立言”之间,并无太大的差距。郭嵩杰对厘金制的首倡和践行,于清朝战时筹饷的贡献便较为突出。厘金作为一种临时税制,从其试行、通行,再到漏卮四生,是终晚清都未能裁撤的税项。对厘金的各种评判,形成晚清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侧面。而厘金制的肇兴与演变,在郭嵩焘的政治生涯与经济思想中,尤其有着一条清晰的脉络。作为集士大夫、激进的洋务思想家、湘淮两系谋士于一身的人物,郭嵩焘与厘金的…  相似文献   

8.
厘钞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元史·食货志>载: "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添造厘钞.其例有三:日二文、三文、五文.……十五年,以厘钞不便于民,复命罢印."①<元史>中关于"厘钞"的记载,只有这寥寥几笔,对于其印发与罢印的原因,更是语焉不详,笔者对此分析,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裁海谈概     
翻开海属地区的史乘,有关“裁海”、“复海”的条目引起了笔者的兴趣。情况究竟如何,与明清时期的闭关自守政策有无关联。带着此类疑问,笔者进行了一番探究。 说到裁海,自然是围绕海开展的。明清两代,统治者在东部沿海,北起河北、山东,南至福建、广东的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实施了严厉的限制政策,禁止渔民出海打鱼、商  相似文献   

10.
段玉裁(1735年~1815年),字若膺,号茂堂。江苏金坛人。时人因此称之为“金坛”。且因其斋名“经韵楼”,人亦以“经韵楼”称之。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举人,官四川巫山县知县。以文字学和经韵学方面的重要贡献闻名于世,与桂馥、王筠和朱骏声合称清代四大文字学家。著作有《说文解字注》,是研究训诂学的重要参考书。此楷书七言联,绢本,单条尺寸纵124.6、横27厘米。文曰:“未央树色春中见(“见”同“现”),茂苑莺声雨后闻”(图一)。钤“段玉裁印”白文印及“茂堂书画”朱文印各一方。两印间有段玉裁自署款:“钱竹汀说文解字叙,茂堂作楙堂楙本字。”其中“本字”二字间钤“小宋”(连文征的别号)朱文印一方。  相似文献   

11.
大连发现广东光绪元宝七分二厘铜样币曹积效1987年寿,笔者在大连西岗旧物市场购得一枚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分二厘龙洋黄铜币。该币直径1.85,厚0.11厘米,重2.16克。此币轮廓清晰,铸造精美。光绪十三年(1887年)粤督洋务派张之洞为解决中国币制危机,从国外购进铸币机,拟从广东试铸库平七钱三分系列银元,未获清廷允准。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将七钱三分系列银元改版为七钱二分系列银元(依次为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并经清廷饬令将原七钱三分版正面珠圈外洋文改在背面蟠龙四周,银元铸地名称、重量改在正面上下珠圈之外,并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四月初二日开机试制。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龙洋系列,本应为银质,这枚铜质七分二厘光绪龙洋似应是此时试制的样币。大连发现广东光绪元宝七分二厘铜样币@曹积效  相似文献   

12.
在川南富顺,一提起段玉裁,人们就会想到《富顺县志》和“段玉裁读书楼”。由此可见,虽然段先生不是富顺人,且离开富顺已有二百多年,但他给这个千年古县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调整政区建制,提高行政效率,或节省财政开支,清代曾发起十数次全国性的裁冗行动,形成较具特色的国家治理模式。其中道光中期的裁冗行动,开始于十一年十一月,截至十三年十一月,遍布十八行省、二河区、三盐区,囊括知府以下正印、佐贰、首领、杂职、教官等178缺。这次行动突然发动,自上而下,打破了自下而上、因势调整行政建制的治理模式,又立足常规程序,逐级下达,层层转详,可谓“运动型”和“常规型”治理模式的有机结合,呈现中国君主集权体制下行政运作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4.
路鑫 《旅游》1997,(12)
寸天乾坤同辉聚,厘地人间万象生——记燕莎鼻烟壶专柜○路鑫“飞雪琼浆夜,灯前话珍玩。”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许多集传统与艺术于一身的工艺品,其中,鼻烟壶以它的奇巧别致,被世人称为“掌中珍玩。”那么,鼻烟壶是怎样演化得如此神奇的呢?鼻烟壶原本是盛鼻烟的...  相似文献   

15.
对曾国藩奏办粤厘济饷一案的考察谢起章杨奕青曾国藩统辖的湘军属于官勇,粮饷本当出自公家,然而由于当时清政府国库空虚,户部无饷可拨,所以他不得不就地自筹粮饷,并把厘金作为湘军的一项重要饷源。尤其在1860年(咸丰十年)夏出任两江总督后更是“依厘为命”,不...  相似文献   

16.
段玉裁诗合韵,旨在区别韵脚字之本音与其实际押韵音不同,提示古音系统中异部的一组韵脚字实际上是押韵的.诗合韵的基本特征,一是合韵字与所协字在古音系统中分属不同的韵部,一是合韵字的实际押韵音与本音异部.顾炎武不知道某些韵脚字有系统音(本音)与实际押韵音之别,对韵脚字异部者,据异文改字就韵.顾炎武改字就韵者,段玉裁一律视作合韵,并引异文或用读如字说明实际押韵音.段玉裁诗合韵是针对韵字在系统中之本音与实际押韵音异部的情况而言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初,长期的财权独立与现实的经济、政治利益纠葛使裁厘在东北的推行较其他地区更为艰巨。围绕裁厘问题,主政东北的张学良在入关调停中原大战前后有着明显的态度变化。在此期间,张学良与国民政府代表进行多次交涉,其背后蕴含着东北地方与中央的博弈、张学良与东北要员之间的互动等复杂因素。在中央抵补、开征新税、精兵简政等善后措施的保障下,东北最终废除了存在半个多世纪的厘税制度,通过税权统一实现东北地方与中央关系的调整与确立。  相似文献   

18.
宣统二年四月十六日清庭颁布了《币制则例》,宣示国币名曰“圆”,暂就银本位。并以数理:“割圆得弧角,量角折变分厘。” 定圆以下为角、分、厘。各以十进,永为定价。四月二十五日度支部进呈《币制则例》中的各色银币样,并在奏折中呈明“并将各种铜币成色,份量拟定开铸”。  相似文献   

19.
《湖南文史》2013,(9):42-42
安徽省枞阳县高丰社这块“卫星”田呈长方形,共一亩零四厘二毫。田里长的稻子就像堆的稻场似的,最厚的地方有3尺以上。一眼望去,田面上金黄色的稻穗挤得满满的,很少看见叶子,因为叶子都压到稻穗底下去了。  相似文献   

20.
齐国故城内出土一方“五行大布”钱范,现藏淄博市临淄区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范长23.8,宽12、厚1.8厘米,滑石质。范面中部有注铜液槽,槽长20,注口宽2、下口宽0.5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