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理  沙海燕 《收藏家》2010,(7):33-41
珐琅器是中国古代工艺品中最晚形成的一个品种,俗称景泰蓝。它在中国诞生和推广使用的时间相对较晚,元代时,始由西亚阿拉伯地区和欧洲引入中土,当时称为“大食窑”,以后又有“拂郎嵌”之名(杨伯达《论景泰蓝的起源》,《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9期),但当时制作和使用量都相对较少。明代,随着宫廷中实用器物越来越走向艺术化,  相似文献   

2.
正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以山为德,以水为性,坚持其内在修为及咫尺天涯的视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回望明清两代,曾出现盛世之期,绘画亦得到了空前繁荣。明代山水画派别众多,名家无数,并出现了浙派、苏松派以及吴门画派等。清代大山大水的全景山水画风持续兴盛,并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追求:以王鉴等为代表的"四王画派"以全景画风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以摹古为宗旨,受到了皇室的重视;而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遗民  相似文献   

3.
王建芙 《收藏家》2012,(2):52-54
挂门神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过大年习俗。传说唐太宗经常在睡梦中受到鬼魂的惊扰,就派手下两位大将秦琼和尉迟敬德把守大门,非常有效,于是便将二人的画像贴在门上,后世仿效沿袭,广为流行,称为门神。门神的前身是桃符,又称"桃板"。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克百鬼,故从汉代起即有用桃作辟邪之具的风习,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21,(3)
正清朝以弧矢定天下,统治者首重习射。凡八旗官兵,无不习勤弓马。并号称弧矢之利,精强无敌。故而,弓、矢、矛、刀为行军之要器。不管是围猎,还是外出,家家都带着甲、胄、枪、大刀、箭等武器。沈阳故宫藏有几件后金帝王的御用兵器,如清太祖努尔哈赤宝剑、清世祖福临牛角桦皮小弓、清代中后期清高宗弘历的棉甲等,  相似文献   

5.
孙继艳 《收藏家》2016,(4):69-72
铜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生活日用品。在铜镜未出现前,人们最初用水映照,冶金术发明后,才有了铜镜。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20,(9)
正中国是世界上养马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马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中国野马的驯养始于渔猎时代,早在5000多年前已用马驾车,殷代便开始设立马政(马政亦作马正,指我国历代政府对官用马匹的牧养、训练、使用和采购等的管理制度)。秦汉时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马政机构,大规模的经营马场~①,并开始使用马具。先秦时代,马多用于驾车,极少单骑,春秋末年才有贵族骑马的记载~②,因此马镫是马具中较晚出现的一种特殊器物,不仅方便上马,更是使人们在骑乘的过程中,便于对马的控制,解放双手,尤其是对骑马作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晓晨 《收藏家》2013,(1):56-60
剖析院藏清官酒具,离不开对一个民族,即满族的研究。满族是一个伟大且善于学习的民族,曾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起到过主导的作用,也曾创造出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我们现在看满族酒器的历史发展眯络,它实际跟满族社会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是同步前进的。  相似文献   

8.
王建芙 《收藏家》2013,(5):45-52
清代皇帝自幼读《四书》、《五经》,习学满、蒙、汉文字,兼及天文、地理等,且每日阅读前朝《实录》、《圣iJi『》,又喜临池书翰、著文吟诗、品鉴古玩。因此,内廷以及各处行宫遍设书房,房内书格环壁摆放,钙案上陈设笔墨纸砚以及各类文房清玩。文房清供是对中圈传统书房、书案陈设辅助用品的一种泛称,它多有精美的工艺造型和观赏性而被俗称为“文玩”。  相似文献   

9.
王建芙 《收藏家》2011,(7):41-46
笔筒是插笔的器具、文房用品之一,不仅有盛放毛笔的功用,也是一种颇具传统意味的中国艺术品。笔筒的产生、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是由笔架、笔船发展而来的。明中晚期以后,笔筒广泛置之于书桌案头,如同笔、墨、纸、砚一样,成为与读书人朝夕相伴的宠物。  相似文献   

10.
<正>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由满族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朝漆器的生产和应用较明朝有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乾隆年间,漆器的生产达到历史最高峰,取得了辉煌成就。沈阳故宫博物院珍藏了大量清代漆器,多为宫廷用器,其中有许多器物具有明显的藏传佛教风格。本文从清代宫廷藏传佛教入手,简要介绍清代宫廷漆器的特征与分期,以沈阳故宫院藏佛教风格漆器为依托,见证西藏与内地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张莹 《文物天地》2023,(5):54-62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有200余件传世清代玻璃器,以清中期制品所占比例最大:通过梳理故宫博物院和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清代官造玻璃器藏品,按其制作工艺可分为单色玻璃、套色玻璃、金星玻璃、搅玻璃、戗金与描金玻璃、刻花玻璃和点彩玻璃七个品类,集中反映了清代玻璃制作的精湛技艺和清代帝王的审美情趣,呈现出了清代中期官造玻璃器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栾晔 《收藏家》2010,(9):12-16
沈阳故宫藏有明代犀角雕玉兰花杯、犀角镂雕梅花杯、清代染角透雕人物船、兽骨镂空花翎折扇、牙雕巧工葫芦、牙雕草蝶形盘、贝浮雕鱼等精美的雕刻艺术品。当这些雕刻艺术与清官的陈设品相结合之后,它的辉煌又在木质光华中闪耀。  相似文献   

13.
邓文耀 《收藏家》2011,(5):19-24
清前期至中期的山水画,以"创新"和"摹古"两派对立并存于画坛,前者有一定的创造性,适合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尽管在当时不受世人重视,但仍然在发展着;后者持"正统"的态度,符合统治者粉饰太平、稳定政治的需要,取得当权者的支持倡导。以著名画家袁江、袁耀为代表的界画派,  相似文献   

14.
范丽 《收藏家》2013,(2):51-57
墨作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书写用品,还是一件融绘画、书法、雕刻于一体的艺术品,具有收藏和鉴赏的双重价值。沈阳故宫院藏有多种清宫墨,仅乾隆时期的御墨就有百余件之多,其墨模、图案、装潢都非常精美。造型更是千变万化、应有赆有;质量精美,形式多样,墨品均是采用上等材料,并由技法超群、造诣精深的墨工制作而成。可以说,院藏乾隆御墨无论从形式到装饰内容都达到了制墨工艺的极至。笔者现将院藏墨按院藏乾隆御墨、院藏乾隆集锦墨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铜镜是古代照面的工具。同时又殖含着工艺美术价值。因而在不同时代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本介绍了沈阳故宫现珍藏的十面乾隆款铜镜,为研究清代铜镜制作技术及清代人历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邓庆  刘晓晨 《收藏家》2014,(8):79-86
宝座为中式家具中的大型坐具,无论是从造型上看,还是从名称上讲,都充满霸气,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在清代,它是通过在大型椅子基础上的崇饰增华来显示统治者无上尊贵的。作为皇权象征的宝座是供帝王专用的坐具,也有供太后和皇后专用的,只不过是在纹饰上由龙改为凤。  相似文献   

17.
范梅莉 《收藏家》2011,(1):51-56
回眸历史,古代人类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以象牙作为祭祀品、装饰品敬献于商王,不仅甲骨文里有商王捕象的记录,《山海经》的南山经中亦有"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象"的记载。迄今为止,除殷墟考古遗址中发现有象牙外,在四川金沙遗址的象牙坑里还出土有堆积如山数以万计的象牙祭祀品。  相似文献   

18.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系清朝太祖努尔哈赤与太宗、皇太极两代帝王的宫殿。宫殿正式建筑,始于崇德初年(公元1636),以后继有增建,至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整体规制,即已完备,与今日总的平面配置无甚差异。沈阳故宫在沈阳城的中心位置上,附近交通非  相似文献   

19.
张拓摄 《文史月刊》2005,(5):F002-F002
拥有古建筑百余座、五百余间的沈阳故宫占地达6万平方米。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所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是清初皇帝举行朝会、颁诏、继位等大典和各种重大国事活动的地方。大政殿汇集了满、汉、蒙、藏的建筑艺术,称作八旗亭的十王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议政之所。中路为皇太极时期大内宫阙。有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其侧为乾隆时增建的行宫和太庙。西路为乾隆年问所建的文溯阁、嘉荫堂和戏台等。这一建筑群,是我国现存的两座古代帝王宫阙之一,是举世仅存的满族风格宫殿建筑群。  相似文献   

20.
<正>牙角雕刻泛指兽牙、兽角的雕刻制品,收藏界特指象牙和犀牛角的雕刻品。象牙天生丽质,色泽洁白、柔和,雕成器物更是美轮美奂,充满艺术魅力;犀牛角则因其珍稀而名贵。我国的牙角雕发端于史前时期。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十数件象牙雕制品出土,大汶口文化遗址、良渚文化墓也都出土了象牙雕器。商代墓葬出土的象牙雕器,纹饰精细繁复,已是精美的牙雕艺术品。宋、明时期,社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展,从南亚及南洋输入的象牙、犀角增加,促进了牙角雕刻艺术的发展。尤其是明代,朝廷多使用牙笏、牙符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