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的出现和流衍,对人类化的形成和发展,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佛教在中国的历史上的某些时空段,竟能成为整个国土的信仰意识。佛塔,是佛教化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建筑符号。在它2500余年的初创、成型、发展、壮大的过程之中,都与对佛陀的崇拜意识息息相关,丝丝相扣。它那崇高的气度,伟岸挺拔的身姿,秀雅美好的轮廓,与翘檐飞动的中国式建筑组合而成的寺院“天际线”,至今仍是中国人心目中理想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遗产》2007,(2):109-109
4月20日-5月9日.在印度尼西亚的日惹市举办婆罗浮屠艺术展。展览的主要目的是展示有”石头上的画卷”之美誉的婆罗浮屠历史文化遗产(物质和非物质)的重要性。婆罗浮屠是印度尼西亚文化多样性的象征。印度尼西亚的艺术家们发起的视觉艺术竞赛产生了360幅艺术作品。精选出来的20幅作品于4月20日开始在Jogja画廊进行展出。这个展览还将展出24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系列海报、旧照片和文件.以向人们展示婆罗浮屠各个阶段的修复工作和世界遗产遗迹的出版物。  相似文献   

3.
2005年8月的一天,故宫博物院古建部的赵鹏、卓媛媛骑上了故宫东华门屋脊的吻兽。这是故宫东华门的最高处,黄绿杂色的琉璃吻兽高高翘起尾部,俯身张着巨大的嘴将屋脊紧紧“吻”住。卓媛媛骑在它的身上,赵鹏协助丈量它的尺度,查看它的健康状况。没有人可以随便骑在它的身上。这座威严高耸的面向东方开设的大门,一向是帝国的皇帝和帝后出入的门,除了帝王,人臣们只有高级文官可以出入。在王朝消弥之后,这座门从来没有向公众开放过,巨大门洞旁设立的小屋子里总有警惕的眼睛盘查一切出入这里的人。  相似文献   

4.
次多 《中国西藏》2009,(4):48-55
佛塔在藏区随处可以见到。它作为佛教信徒的崇拜物与寺庙并存,但也有离开寺庙独立存在的佛塔或佛塔群。  相似文献   

5.
藏民族认为,建造佛塔是一种积德造福的举动,无论僧俗都喜欢建造佛塔和朝拜佛塔。因此,藏族地区是世界上拥有佛塔最多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6.
《华夏人文地理》2001,(3):95-99
西安街道的名称往往打上浓厚的时代印记:端履门、校场门、后宰门、朱雀路、二府街;展现出一种皇气;骡马市、木头市、竹笆市、大麦市、西羊市……行市街名经久不变,散发着西北风韵;奠定西安城基本架构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则经过近二十年来不同时期的改造,风格各不相同,反映出人们对古今新旧价值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新疆塔里木盆地存在着大量古代佛塔及相关遗迹,根据建筑形制对这些佛塔遗迹做了详尽分类,并对不同类型佛塔的佛教建筑特征给予初步研究.分为五种主要类型:窣堵婆(stūpa)型、方形塔、塔庙式、以米兰M.Ⅱ代表的类型、八面体形柱式塔.以分类研究为基础,探讨了佛塔的渊源以及佛塔与佛寺之间的空间布局,以揭示塔里木盆地佛塔的建筑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佛塔在藏区随处可以见到。它作为佛教信徒的崇拜物与寺庙并存,但也有离开寺庙独立存在的佛塔。在整个藏区佛塔建筑起源于何时,虽不见权威定论,但可以推测出它是佛教传入西藏的产物,那么距今应该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在古印度,塔是一种纪念性的建筑或者作为贵族阶层死后躯体装藏之地。佛塔建筑随着佛教在西藏的传播进入西藏并得以弘扬。佛塔在西藏既作为崇拜的对象露天而建,由信徒绕塔转经;又作为灵塔,在高僧大德圆寂后装藏真身法体或遗骨作为供奉对象摆在室内让人朝拜。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上,佛塔同佛寺、佛像、佛经一样举足轻重。佛塔建筑的发展轨迹和不同时期发展特点在藏传佛教前弘期(公元七世纪中叶至十世纪初)和后弘期两个不同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9.
谢田 《世界遗产》2014,(11):68-75,10
南半球的佛教奇迹 以前有一个脑筋急转弯,叫“为什么南半球没有佛教徒?”答案很冷,是“南无阿弥陀佛”.但实际上,这个脑筋急转弯是彻底弄错了,因为世界上最壮观的佛教遗迹恰好就在南半球,也就是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世界遗产“婆罗浮屠”. 其实“南无”并不是说南边没有,那是梵语,本意是“皈依”.古代的佛教僧侣为了让更多的人皈依我佛,不辞辛劳地东奔西走,四方传教,居然就把佛教传到了南半球的爪哇.在古汉语里,“爪哇”除了地名之外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远得不能再远的地方,因为那里确实是古人有可能去到的几乎最远的地方了.爪哇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最南端,再往南就是澳大利亚了.  相似文献   

10.
11.
独具特色的藏族佛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佛塔的起源 藏民族认为:建造各种塔是一种积德造福的举动。无论僧俗都喜欢建造佛塔,因此,藏族地区成为世界上拥有佛塔最多的地区之一。可惜的是藏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塔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坏。现今我们所能见到的塔大都系1980年以后兴建的。  相似文献   

12.
缅甸佛教为上座部佛教(俗乘小乘教),缅甸人视佛塔为佛的化身,而造塔是今生最大的功德。缅甸全国各地遍布佛塔,其中规模最大、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浩如烟云、气势恢宏的蒲甘佛塔群,它是缅甸最著名的佛教圣地,缅人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被史学界公认为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13.
贵阳古迹名胜甚多,各具风韵,但最富有传奇色彩最为神秘莫测的应首推观音洞了。观音洞在贵阳市区东南部象帽山麓,洞在路边山间,山半有寺。观音洞开辟年代现已不可考。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观音洞在治城东南三里许,地在新添关(现图云关)之东,崖石倥嵌,可以容众,垂珠滴乳,鬼刻神剜,盖奇境也。”  相似文献   

14.
庾晋 《丝绸之路》2006,(5):63-65
在唐朝的长安,有两座桥十分名——城东的灞桥和城西的咸阳桥。当时,人们东行送人,多在灞桥折柳赠别,而对要西行的人,则多在咸阳桥挥泪相送。灞桥和咸阳桥成了两座送别的桥,留下许多动人的诗句。  相似文献   

15.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边的蛇山之巅,始建于公元223年,这座古今名楼是屡建屡毁,仅在清代就七建七毁。而各朝代的黄鹤楼建筑风格各异,宋代的黄鹤楼雄浑,元代的黄鹤楼堂皇,明代的黄鹤楼隽秀,清代的黄鹤楼奇特。  相似文献   

16.
《旅游》2004,(1):19-21
“太阳升起来了,照耀着巨大的帝苑。这是一个美丽的早晨,大自然的宁静被庄严神圣的音乐打破了……面前的皇帝犹如在七层天上,又好像从古木参天的山后出现,又像从一棵圣树上走下来,乐队奏着歌功颂德的乐曲。此刻的皇帝坐在一个没有华盖的胜利椅上……”——英国使团随行人员胡特奈这样记录马戈尔尼觐见乾隆皇帝的情景。  相似文献   

17.
杨健 《文物世界》2004,(2):45-46
榆次位于黄土高原之下,汾河谷地之中,北傍古城太原,南连平遥、祁县,建城有近3000年的历史。几千年的化沉淀下来,形成一片历史的沃土。榆次城隍庙即是这片大地上后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18.
江苏历史文化名城泰州,古城内外原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盛极一时,由于历代天灾人祸,岁月沧桑,名胜大部已泯灭,明代建成的文昌阁即是一例,但它的资料仍留存在历史的典籍里;对它美好的记忆,仍流传在一代代人民的口碑中。  相似文献   

19.
张华 《文物世界》2004,(5):30-33
云冈石窟第9、10窟洞窟的营造,《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1](以下简称《金碑》)所云:“在崇教,小而完,……太和八年建,十三年毕”, 根据《金碑》记载推测认为崇教(福)寺即为云冈第9、10窟,为宠阉钳耳庆时(王遇)主持营造的一组双窟[2]。两窟的宏伟工程开凿于北魏兴盛时期,集中表现了北魏建筑形象的中国化和外来影响,具有造诣巧丽的风格。下面就第9、10窟的北魏建筑形象和它所反映的几个问题分别加以分析与探讨。一、建筑(窟体)的主要特征和建造情形此两窟为双窟,位于云冈中部窟群,属佛殿窟。1. 分前后室:两窟的建筑结构相似,均由前室…  相似文献   

20.
风雪八角城     
腊月二十六,一夜瑞雪,黎明初睛。 站在房顶极目远眺,朝阳下的远山,积雪如玉,微风吹过,松涛阵阵。大夏河两岸冰凌四结,晶莹剔透,流动的河水清澈见底,雾霭淡淡,宁静而恬淡。桑烟弥漫,佛乐如天籁之音,徐徐传来,拉卜楞的金顶光芒万丈。早起的人们,围着寺院和贡唐宝塔朝拜的身影虔诚无比。置身这样的环境,如入世外桃源,彻底忘却了城市的喧嚣和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