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华夏地理》2006,(12):26-26
11月10日下午,“长江三源科考漂流成果发布会”于时尚大厦正式举行,现场公式的考察结果引起与会专家和媒体的极大兴趣与重视。  相似文献   

2.
5月6日,《中国长江科考探险文物展览》在成都市四川省展览馆西北厅开幕。这个展览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下,由四川省文化厅、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博物馆、四川省地理学会(原中国长江科漂指挥部)、攀枝花钢铁公司、攀枝花矿务局等六个单位联合主办的。 展览的基本内容,是以中国长漂队为主,兼及洛阳漂流队、中美联合漂流队的漂流活动,较为全面、真实、形象地反应中国人首次漂流长江的伟大壮举。共分四部份:第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经过整整100天,超过18000公里的旅程、500公里的漂流,杨勇率领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科考队终于完成了长江三源区(以及大渡河、雅砻江、黄河源区、金沙江、通天河流域)的科考调研活动,返回了大本营成都。几天后,他又驾车从成都驶至北京,来送还租来的越野车。在《华夏地理》北京办公室里,我见到杨勇,他满脸胡渣,人似乎小了一号,“掉了十多斤。”他笑着说。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中期,“饶茂书”这个名字曾让无数青年热血沸腾。这位高校老师为夺得长江首漂权,长国人志气,抢在美国漂流探险家肯·沃伦之前进行长江漂流,但不幸遇难。第二年,一支临时招募组建的科考探险漂流队在付出11条生命的代价后,终于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首漂”。一时间,新闻报道铺天盖地。但对于置身其中的成员来说,“首漂”究竟意味着什么?征服?超越?荣誉?抑或死亡?本文作者,一位刑警出身的彝族女子就是此次科考队漂流成员之一。20多年后,让我们跟随她的回忆,重温那段悲壮的惊险历程。  相似文献   

5.
正长江干流阶段考察2017年11月10日至12月17日,农业部长江办组织开展的2017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长江干流科考活动顺利结束。此次考察是继2012年后国内组织的较大规模的长江江豚科研考察,涵盖从宜昌到上海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以及主要的叉江河支流,对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进行摸底,同时调查了解栖息地环境质量。这次科  相似文献   

6.
各拉丹冬     
杨勇 《华夏地理》2006,(11):8-51
从长江三源一路走来.历时三个多月,行程近两万公里,漂流500余公里,陷车数十次。2006年8月30日,我们追踪寻源.来到了长江正源最初源流的各拉丹冬雪山姜古迪如冰川。长江源区的冰川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中部的唐古拉山脉主脊北翼和主峰各拉丹冬雪山,其次还有昆仑山脉南翼的部分冰川。这些冰川的分布地区平均海拔在5500米以上,  相似文献   

7.
杨勇的一位朋友说:“像他那样无数次地进入青藏高原的冰川雪域、江河源头和横断山脉的峡谷地带,已再无第二人。”自1985年考察长江上游金沙江险滩,对长江漂流探险进行科学论证,继而在1986年发起并参加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以来,他考察研究了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等地的水文、地质和生态。杨勇的考察对象是大江大河、人迹罕至之处,每次上路总是伴随着危险,曾经目睹身边的同伴遇难,自己也无数次身陷险境,又绝处逢生。  相似文献   

8.
楚玛尔河是长江三源考察的最后一段,在“三源”中长度最短、水系最单调,可以参考的数据也最少、最不受关注。考察队原本预计那会是一段比较轻松的旅程,结果大出所料。他们在可可西里的荒原中经历了一系列“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险象环生的考验后,能够顺利走出可可西里,完成长江三源这最后一程的考察吗?  相似文献   

9.
《华夏地理》2006,(12):98-113
楚玛尔河是长江三源考察的最后一段,在“三源”中长度最短、水系最单调,可以参考的数据也最少、最不受关注。考察队原本预计那会是一段比较轻松的旅程,结果大出所料。他们在可可西里的荒原中经历了一系列“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险象环生的考验后,能够顺利走出可可西里,完成长江三源这最后一程的考察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楚玛尔河在长江三源中纵观各项地理数据指标都排在最后的位置,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公众和学术界的关注,是一块没有经过系统考察与研究的空白源区。在这样一个季节,要完成这样一个行动,我心里非常清楚,麻烦和危险会随时出现,甚至会陷入绝境。然而,为了给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我们不能半途而废,长江三源的考察就剩下这最后一段,也是最重要的一段,任务和经验告诉我,我们是没有退路的。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长江第一漂的纪念活动,媒体近来正在沸沸扬扬地报道着,而早在两个多月前,当年“长漂”的重要人物杨勇就已率领探险队默默出发,回到长江源头再次漂流。这个由保护国际、《华夏地理》等单位赞助的民间科学考察活动,计划以皮艇漂流的形式,存长江的三个源头(当曲、楚玛尔河、沱沱河)实地考察上游的环境现状,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带回实测数据,并对可能造成的生态损害做出  相似文献   

12.
《西藏人文地理》2020,(1):18-63
上午9点的拉萨艳阳高照。2019年10月12曰,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下称“青藏所”)拉萨部,20多名科考队员排成三列,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这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可可西里无人区湖泊考察任务的出征仪式。这群科考队员用简短而朴素的方式,正式为这次任务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3.
各拉丹冬     
从长江三源一路走来,历时三个多月,行程近两万公里,漂流500余公里,陷车数十次。2006年8月30日,我们追踪寻源,来到了长江正源最初源流的各拉丹冬雪山姜古迪如冰川。长江源区的冰川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中部的唐古拉山脉主脊北翼和主峰各拉丹冬雪山,其次还有昆仑山脉南翼的部分冰川。这些冰川的分布地区平均海拔在5500米以上,目前的雪线高度是5500~5800米,各拉丹冬地区达到6000米。整个长江源区大约有冰川627条,冰川面积1168.18平方公里。长江源区的冰川发育,一方面受青藏高原季风气候的影响,另一方面受高原腹地山地所形成的局地干冷气候影响,形成了具有显著特征的大陆性冰川。根据多年的研究,江源地区在第四纪冰期(大约  相似文献   

14.
南源当曲的考察在今年7月底刚刚结束,由杨勇带队的长江三源考察从便踏上了新的征程,等待他们的是位于雪域高原的沱沱河源区,那里冰川耸立、湖沼遍布、空气稀薄,又时逢雨季,前方的路途无疑将愈加艰险。  相似文献   

15.
痛并快乐着     
《华夏地理》2006,(10):187-187
12天的漂流让科考队员不断挑战生理极限;悬殊温差,缺氧,狂风雷电,船只搁浅……“我的牙从第二天就发表。吃光全队的止痛药也没止住痛。”徐晓光(右一)说。登陆索加乡后才找到医生,  相似文献   

16.
渴望英雄     
自1998年雅鲁藏布江漂流之后,国内已经很久没有在大江大河间进行的漂流探险活动了,但漂流旅游项目却在暴增。"汉江漂流"应该是新世纪最大的一次漂流探险活动。 一般认为,自曾是当年全国十大新闻之一的"长江漂流探险"开始,中国人的当代探险意识被唤醒。那一年,有十余人在那场轰轰烈烈的"漂流热"中不幸遇难。次年的"黄漂",又有七名壮士在波涛中献身。仿佛一个轮回,"长漂"之后的又一个虎年,2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完  相似文献   

17.
杨勇 《华夏地理》2006,(12):114-121
楚玛尔河在长江三源中纵观各项地理数据指标都排在最后的位置,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公众和学术界的关注,是一块没有经过系统考察与研究的空白源区。在这样一个季节,要完成这样一个行动,我心里非常清楚,麻烦和危险会随时出现,甚至会陷入绝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的宣传,湖北省十堰市宣传部、十堰电视台组织了自汉江源头至丹江口水库的漂流考察活动。参加本次生态文化漂流考察活动的有科学家、探险家、摄影家、作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新闻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漂流活动对汉江中上游江段的生态环境、文化古迹进行了综合考察并做了较详细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西藏人文地理》2020,(1):10-17
为何要进行青藏高原研究?青藏高原第一次科考和第二次科考有什么区别9湖泊科考主要考察些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西藏人文地理记者在青藏高原湖泊团队可可西里科考途中,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朱立平。青藏高原面积有26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相似文献   

20.
税晓洁  杨勇 《华夏地理》2006,(11):22-47
南源当曲的考察在今年7月底刚刚结束,由杨勇带队的长江三源考察队便踏上了新的征程,等待他们的是位于雪域高原的沱沱河源区,那里冰川耸立,湖沼遍布,空气稀薄,又时逢雨季,前方的路途无颖将愈加艰难.[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