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介石有一句口头禅,叫“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中正说的是他自己,而这个辞修,指的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蒋介石有一句名言:“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辞修”即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1948年底,在台湾养病的陈诚被蒋介石任命为“台湾省主席”。为了稳定台湾局势,陈诚采取了改革币制、抑制通货膨胀、土改等一系列措施,使台湾成为蒋介石最后的立足之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出现了难以弥补的隔阂……陈诚长子陈履安回顾了陈诚在台湾的最后岁月。  相似文献   

3.
陈诚是民国史上一位风云人物。陈诚之忠于蒋介石与蒋介石之宠信陈诚,在民国历史上已是不争的事实。自1934年7月蒋、陈分任庐山军官训练团正副团长起,蒋欲任陈为自己副手的端倪已经初现。蒋介石曾于1936年对阎锡山云:"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抗战战事的激烈进行,更给蒋陈关系的急速升温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抗战期间,陈诚往往一身兼任党政军数种高级要职,且经常不受所任职务的限制,被蒋特别  相似文献   

4.
<正>2009年11月10日,北京饭店的房间外,飘着鹅毛大雪,而屋内,气氛却暖融融的。国民党前"行政院院长"陈诚之子陈履安,应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理事长耿莹女士之邀,前来出席首届海峡两岸大型文化交流活动。耿莹的父亲耿飚,曾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也参加过抗日战争。双方后代相见,感慨万千,促膝长谈。蒋介石曾有一句口头禅:"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中正"即蒋介石,而"辞修"指的就是  相似文献   

5.
樊斌 《文史天地》2010,(5):29-32
<正>1945年5月,蒋介石入台的第一句话是:"我在此地安全吗?"为何?陈诚之故也。陈诚,字辞修,1948年10月赴台湾,1949年1月任台湾省政府主席,1950年3月任"行政院长",1954年为"副总统",1957年经蒋介石提名当选国民党副总裁,此后连任"副总统"和副总裁。1958年——1963年又兼"行政院长",1965年3月逝世。可以说陈诚  相似文献   

6.
有关陈诚与武汉会战的两则史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诚(1898—1965),浙江青田县人,字辞修,别号石叟。1924年6月,黄埔军校正式建立后,经邓演达和严重援引,入黄埔军校,为上尉特别官佐,担任教育副官一职。以此为契机,他得到蒋介石的赏识。因其战功,屡屡升迁,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他已是蒋介石...  相似文献   

7.
陈诚,字辞修,生于1898年,浙江青田人,1922年6月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5月黄埔军校建立,陈诚被派为上校特别官佐,因勤勉廉洁,得到蒋介石赏识,后在东征和北伐诸役中,作战勇敢,屡建战功,到1928年就被提升为中将警卫司令。抗日战争爆发,陈受命参加淞沪会战,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司令长官蒋介石自兼),1938年l月出任军委会政治部部长,与副部长周恩来等合作共事。旋又任武汉卫戍总司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湖北省政府主席,负保卫武汉之全责,参加武汉会战。抗战胜利后,被晋升为一级上将,在黄埔系中地位仅次于蒋介石…  相似文献   

8.
正一1936年12月7日,古城西安寒风凛冽。一列南下的列车,把委员长行辕的参谋长兼晋、陕、绥、宁四省边区"剿匪"总指挥陈诚,送到离西安25公里的临潼。他去华清池向坐镇这里"进剿"的蒋介石汇报了晋陕军情后,便驱车驶往西安城里,下榻于西京招待所。东道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张学良赶往西京招待所,看望陈诚。"辞修兄,我看中央对绥远日伪军的动作,主要仍系政治作用,非有诚意抗日;如诚意抗日时,应即联俄容共。"张学良慷慨激昂地表明自己对政局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肖晓飞 《民国档案》2016,(4):119-128
抗战时期,蒋介石任命陈诚为中国远征军司令,为反攻缅甸做准备。但是陈诚对远征军有不同看法,极不情愿地就任后又多次请辞,一度激怒了蒋介石,令蒋陈二人心生不快。后来陈诚因胃疾辞去远征军司令职务,结束了不到一年的远征军生涯。即便如此,陈诚在任内仍竭尽所能地为反攻缅甸作了大量准备,为日后反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出任远征军司令的陈诚,将与蒋介石的主仆关系处理得十分得当,对其为远征军所做的反攻努力亦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台湾时期蒋介石与陈诚的关系十分特殊,以往的研究集中于两人的合作,即蒋对陈的栽培与陈对蒋的忠诚.然而,新史料却显示,蒋介石与陈诚在合作过程中各有算计,他们之间存在不少矛盾,甚至有过正面冲突.本文即依据新史料重点揭示以往研究中被忽视的几个方面,诸如蒋介石对陈诚究竟是如何看法,如何理解蒋在日记中对陈诚的大量责骂,陈诚对蒋的真实感受与应对等,希望从较长时段的发展脉络中去廓清历史真相,构建完善的蒋陈关系研究,并藉此深化对台湾时期蒋介石及当代台湾政治发展史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1930年代,蒋介石展开对中共苏维埃区域的数次"围剿",作为蒋介石信任的爱将,陈诚在"围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蒋介石一生,用人无数,有始有终者,首推陈诚.蒋介石对陈诚的期待、信任和培植,超越常人.1930年代"围剿"期间,蒋、陈之间互动尤多,其间透露出的蒋、陈间介乎君臣师友之复杂关系,集团利益下的离经叛道,细加观察,颇有意味.  相似文献   

12.
17、原来是喜从天降 1931年冬的一天,蒋介石于南京官邸电召江西“前线”的陈诚。陈诚进入蒋宅,室内不仅有神情温和的总司令,还有满面春风的宋美龄。不是“委座”的询问开头,反是蒋夫人的问候:“陈将军近期可佳?”蒋亦笑之。 陈诚自然是一一恭答、请  相似文献   

13.
民国27年(1938年)2月,抗战处于极度艰苦阶段,京沪已相继不守,武汉保卫战序幕行将揭开,同时第二期全面抗战工作亦正在作积极准备,这个艰巨伟大的历史任务,由陈诚(辞修)将军及湖北全省父老负荷。  相似文献   

14.
陈诚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指挥战事、主持省政及与蒋关系三个方面,论述陈诚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主要活动及其贡献。在指挥军事方面,着重研究陈诚在策定、践行对日作战战略方针方面的活动,考察其军事指挥的才能与业绩。在主持省政方面,着重论述陈诚在战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在省政管理上推出的种种创新举措与取得的成效,从而多角度、完整地认识陈诚为持久抗战所作出的努力。在与蒋关系方面,根据新发现的第一手资料,深入论述陈诚与蒋介石之间良性互动的关系。陈诚以忠蒋闻名于军中,蒋介石视陈诚为嫡系宠臣。蒋陈之间的特殊关系,保证了陈诚在抗战中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史上,邓演达以组织“第三党”、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而闻名,陈诚则以忠诚于蒋介石,并成为蒋的嫡系宠将而著称。然而,这两名奉行截然不同政治路线的风云人物的人生轨迹,竟有一段发生了交叉,甚至是重叠。 生死之交 陈诚与邓演达的交往,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陈、邓都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毕业生,邓为工科6期,陈为炮科8期,邓是陈的学长。1923年初,陈诚在浙军中当排长时,得同乡杜伟介绍,在上海会见了学长邓演达,并随邓南下,参加由孙中山领导的建国粤军。邓演达在该军任第一师第三团团长,陈诚就在这个团先后担…  相似文献   

16.
大陆时期,蒋介石颇注重嫡系干部之培植,而陈诚则是其培植嫡系干部中最为成功的代表之一.自1920年代起,蒋介石便有意培植陈诚,不仅在职务上对其予以提拔重用,在生活上给予关怀,而且在修身、治学方面亦悉心指教.与此同时,蒋又令陈诚在党政方面予以历练,使其逐渐由军界向政界扩充.多年之苦心培植,令颇有革命精神的陈诚对蒋怀有报效之心与报恩之情,并逐渐对蒋产生信仰,成为蒋之信徒,唯命是从,而蒋亦视其为门生嫡系,两者犹如父子,犹如君臣.  相似文献   

17.
叶挺在他颇富传奇和悲剧色彩的一生中,有一段历史还鲜为人知,那就是在任职新四军军长期间,他曾四次提出辞呈。欣然赴命遭刁难拒绝上任提辞呈全国抗战爆发前夕,叶挺由澳门奔赴上海,与脱离了多年的中共取得了联系,并热切关注着抗日事业。在沪参加国共谈判的周恩来会见了叶挺,希望叶能参加南方红军游击队的改编工作,一酬抗日之志,并示意他可通过陈诚等人争得蒋介石的同意。周恩来走后,他找到正在上海指挥作战的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陈诚,表达了他抗日的愿望。陈诚同意出面向蒋介石举荐。蒋介石迫于“八·一三事变”后上海危急的严峻形…  相似文献   

18.
潘建华 《史学集刊》2017,(5):108-117
败退台湾后,蒋介石先后起用吴国桢和陈诚对台湾省政府和行政院进行改组。但陈吴二人改组伊始即生嫌隙,改组后的省、院又在许多问题上产生冲突。国民党政权原本的政治常态是行政院向地方省政府发布命令,省主席对行政院负责。但退台初期的省院纷争却颇有例外,可谓"异态"。本文梳理国民党政权在退台初期"一岛两府"的特殊环境下,蒋介石与吴国桢、陈诚之间围绕省政府与行政院的人事、职权等问题的互动博弈。在考察蒋介石处理省院纷争之决策经纬和心路历程的同时,探讨政治设计、执政理念、人物个性等因素对当时省院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周恩来书信选集》《周恩来军事文选》里,都收入了一封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周恩来写给国民党军将领陈诚(字辞修,时任国民党军晋陕绥宁4省边区"剿共"总指挥)、汤恩伯(时任国民党军第十三军军长)并转汤部各师师长王万龄(第四师师长)、王仲廉(第八十九师师长)、李仙洲(第二十一师师长)的信,并标明该信写于1936年,但月份不详.其...  相似文献   

20.
出走广州 1948年10月底,著名的辽沈战役接近尾声。这天,由蒋介石命令调派一架飞机赴岌岌可危的沈阳接回10个月前接替陈诚出任“东北剿总司令”的卫立煌。这倒不是因为蒋介石珍惜良将,惟恐卫立煌成为解放军的俘虏,而是另有所谋,即整个东北的丢失,蒋介石需要找个替罪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