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冰 《文史月刊》2012,(8):100-101
传统武术运动的发展和传承不仅仅考量我们对武术这一文化瑰宝的认知,更是体现了我们对武术运动未来发展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对于中国传统武术历史因素的分析不仅解释了武术运动发展到今天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也为看待武术运动在今天乃至今后发展出现的种种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戊戌维新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首次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救亡政治运动,又是一次重大社会改革运动,是在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首次尝试,是君主立宪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它  相似文献   

3.
1898年发生的戊戌变法,已经过去了100年。历经百年沧桑巨变,特别是经过2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我们对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价值和现实的借鉴意义看得更真切了。甲午战争的失败,引发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之后就兴起的维新思潮向政治运动的转化,终于出现了“百日维新”的惊世之举。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顾维新运动的发生、发展和失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救亡图存”是中国近代最能激励民族精神的时代主旋律,一切近代意义的改革和革命的内在精神动力都植根于此。戊戌维新运动所掀起的改革浪潮,集中地表现在发展资…  相似文献   

4.
金冲及 《神州》2008,(5):18-23
五四运动是历史大趋势的产物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什么20世纪到来后不久,在中国大地上会发生这样一场以爱国救亡和思想解放为主要内容的规模空前的群众性运动?它不是突然发生的,更不是任何人都能制造出来的,可以说:这以前的全部历史,已为这场运动的到来作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与五四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启超与五四运动崔志海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多方面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它在许多方面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发展方向。迄止今日,对于这场运动的态度仍然是我们评判那一时代历史人物进步与否的一块试金石。梁启超虽然不是五四运动的主角,但与许多生活在同时代的知识分...  相似文献   

6.
北宋士大夫与王安石变法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的社会变革运动。这场运动涉及面十分广泛,本人在这里不拟对王安石变法作全面的评价,只是想就这场运动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谈几点看法。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重评王安石变法以来,传统的观点多是从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发展的角度探讨王安石变法运动的兴起,认为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叶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政权之间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虽然20世纪80年代以后,阶级斗争学说已退出历史评价价值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但是把王安石变法作为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的观点,仍然是现今大学和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邓绍根 《福建史志》2000,(3):37-38,42
1905年爆发的抵制美货运动,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全国性爱国运动。它表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正在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场抵制美货运动,不仅给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当时全国各地正在进行的收回利权运动;而且运动中首倡的抵制外货的斗争方式几乎为以后历次反帝爱国运动所沿用。因此,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曾铸就是这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运动的主要领导者。  相似文献   

8.
戊戌维新运动性质的再认识郑永福1898年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的运动,似乎已成定论。但仔细研究起来,好象还有重新认识的必要。笔者在1984年一次学术研讨会的发言及其后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明确提出:戊戌维新运动是资产阶级维新与地主阶级自救发生“共...  相似文献   

9.
试论美国对中国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反应和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5—1906年的抵制美货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文明、理性、和平抵制外货的方式反抗西方强权的活动,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民族主义运动的开端①,对当时中美关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术界对这场运动的背景和过程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但对美国政府的反应则...  相似文献   

10.
在医疗社会史视角中,20世纪50年代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中西医协调,不仅仅是一场卫生防病实践,更是掌握国家公权的执政党对社会的一次整合。中医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西医彰显了现代科学的文明,对这两者的协调与整合,需要找到一个依托点。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的到来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对劳动力的需求,这个依托点便历史地落到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上,由此也使得这场医学协调活动不仅对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的构建、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诞生具有积极意义,而且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在卫生领域的延伸。执政党对中西医的成功协调,也展现了其领导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能力和风采。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研究中,贵州省的战略地位、贵州人民对于抗日战争的巨大贡献,及抗日战争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较少有人系统研究。本文即拟从这几方面作一些探讨和分析。一、贵州曾以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和在黔南地区英勇抗击日寇的事迹,为中国抗日战争史写下了不可缺少的一章。“九·一八”事变,因国民党当局采取不抵抗政策,日军在三个月内迅速占领东北全境,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举国上下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其时,贵州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也积极投身到了这场运动中去。于1931年各成立了贵州学…  相似文献   

12.
周林 《贵阳文史》2005,(1):21-24
1964年下半年,在贵州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运动,这就是贵州家喻户晓的“四清运动”。这场运动迄今已30年的时间过去了,但那段往事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作为一个当事人,就自己的经历,谈谈在那段历史中,一些至今仍鲜为人知的经过。  相似文献   

13.
正20世纪50年代初,在美国细菌战的刺激下,中国国内发起了一场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这场运动,将现代卫生学中的核心概念"清洁"延伸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尤其是1950年代中期所开展的"除四害",更是将爱国卫生运动推向了社会生产和民众生活之中。稷山县是集体化时期全国卫生模范县,它的历史实践表明,地方社会在开展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时展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还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对于推动整个中国历史发展进程起到了巨大作用,成为中国政治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和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作为这场革命的中心和灵魂的孙中山先生,其丰功伟绩是永存的,其革命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和纪念的。  相似文献   

15.
甲午战争与贵州知识阶层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惨烈悲壮。《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这场失败了的反侵略战争,却在中国近代社会中掀起了双向的历史波澜,产生了日本侵略者和清政府所意想不到的双重效应。在黯然悲戚的躁动和反思之中,喷薄出中华民族觉醒的新曙光。维新运动从此开始,辛亥革命随之而孕育,从而使甲午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转折。在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华民族伟大觉醒的研究中,偏远落后的贵州似乎是被人遗忘的角落。然而,甲午战争对贵州的影响,表现形式虽不尽一致,但并不亚于战争直接波及或经济相对发展较快的中国东、中部地区。甲午战争对贵州知识阶层的…  相似文献   

16.
1947年《晋绥日报》发起的反“客里空”运动,是解放战争时期党报系统内开展的一次反对虚假报道的思想教育运动,通常被视为中国新闻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这场运动采取了发动读者揭发“客里空”和报社工作人员检查“客里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成为我党媒体进行群众路线教育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元月27日,是贵州护国起义八十周年纪念日。在这场为史家称为辛亥革命后第三次革命的运动中,贵州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作为护国运动中坚人物的王文华,此后还积极地参加了护法大业。然而,有些史实,至今不尽为人所知。笔者曾有幸接触过一些革命先驱,亲自聆听过他们的论述,加上笔者平时学习所得,特写成此文,供大家研究。一、护国起义,实为“滇黔护国起义”护国起义,确切地说,应称“滇黔护国起义”。当时参与护国起义的卢焘、窦居仁、胡刚,以及平刚等诸先生,都称起义为“滇黔护国起义”;谈到贵州人参与这场运动的情况,他们…  相似文献   

18.
2000年是义和团运动一百年周年。一百多年前,在中华大地上爆发了一场以北方人民为主体的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场运动兴起于山东,高涨于北方,然后蔓延至全国。下面,本文就将对贵州义和团运动情况作一扼要介绍,并略作评述。 贵州偏处祖国西南一隅,义和团运动在贵州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综合考察贵州义和团运动情况,其中较为有影响的义和团运动有以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英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5——1927年,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1926年夏开始的北伐战争,标志着中国大革命运动进入高潮阶段。这场革命动摇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政治与经济势力,以长江流域为势力范围的英帝国主义更是首当其冲。当时英国采取  相似文献   

20.
顾亚欣 《沧桑》2009,(3):12-13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前后,中国发生了一场以创办新式教育为主要目的的庙产兴学运动。这场运动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及时代原因,其本身对于汉传佛教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对这场运动起因及影响等有关问题的探析和评价,可以更好地思考汉传佛教自身发展与社会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