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雨是元代有名的道士,因其是“以儒者抽簪入道”,所以象许多文人一样,既精于诗文,又擅长书法。他的书迹,大多数是书画的题跋,也有一些卷册类的书法作品。其中有两件著名的书作,经寓目和对照出版物细致地考鉴,终下鉴伪的决心。这两件书作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小楷自书诗札卷》和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行书自书诗册》(以下简称《书诗卷》、《书诗册》)。下面分别说明辨伪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收藏家》2021,(5)
正欧阳修行书《谱图序稿》并诗卷是辽宁省博物馆宋代书法藏品中极为珍贵的一件,也是传世欧阳修书法墨迹中兼具文学性和书法特征的一件。书心纸本,纵30.5、横66.2厘米,由欧阳修书《欧阳氏谱图序》稿、《夜宿中书东阁诗》和北宋中书所录旨挥三部分内容构成,无欧阳修款印,这三段内容左侧各有一段南宋周必大的题记。书心后接拖尾,纸本,纵30.4、横308.1厘米,有元明张雨、欧阳玄、宋濂等13人题跋。欧阳修行书《谱图序稿》并诗卷在流传的千年之中引起了大量关于欧阳修谱牒学、经学、书法、文学的相关研究,影响自宋至今,是欧阳修传世书法墨迹中最具特色的一卷。  相似文献   

3.
故宫博物院藏《行书自书诗》卷是蔡襄行书代表作,卷后有历代题跋多则,其中款署为"匡山凷翁"的一跋,前人向对作者未有详论。本文通过此卷前后题跋以及相关文献记载,考证出此跋作者为明初人吴勤,因受当时的收藏者管讷的邀请而书此题跋。通过对"匡山凷翁"身份的揭示,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此卷在明初的流传轨迹,对此间书画鉴藏史的研究或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在元末文坛上,杨维桢以其奇谲兀■丽的诗风独步一时,其诗体被称为“铁崖体”,元明清三代均不乏推崇杨氏之诗者.但历来的学者对杨维桢的评价多局限于对其诗文作政治的或艺术的评析,而未以其价值观、文化观念、行为方式等作为视角的观照,从而影响了对杨维桢全面、中肯的评价.笔者认为,生活于元末城市商业兴盛,文化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的杨维帧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文人:从他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及诗文中可以看出.他有中国古代封建士大夫固有的特质;另一方面,商业精神的浸润和影响又使他呈现出相当程度的世俗化倾向.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杨维桢世俗化的这一“侧面”恰恰显示出一种新的历史倾向.因此,历史地分析杨维桢的这一“侧面”,有助于全面评价、了解杨维桢其人.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辽宁省博物馆"瑞雪映丹青——中国古代冬景绘画特展"展出了南宋徐禹功《雪景梅竹图》、元吴《梅竹图》、吴镇《墨梅图》合卷,后有扬无咎柳梢青十首、赵孟坚二跋及张雨、高仪甫、吴宽、杨循吉、徐守和跋,后入清内府。此卷从元迄今,神明护佑,流传有绪,是研究华光逃禅正派、宋元画梅嬗变、元人交往的重要作品。此卷被多种著录收入,许多研究文章在论宋元写梅时多有提及,但尚未有专论对其研究考证。  相似文献   

6.
古戌依重险。高楼是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这首五言律诗,见于《全唐诗》卷200《岑参诗》卷三。学术界通行的看法是,此诗当是盛唐边塞诗人岑参出使西域戎幕途经金城(今甘肃兰州)之作。然而,此诗亦见于《全唐诗》卷197张谓集中,题作《登金陵临江驿楼》;字句略同,仅“五凉”作“五梁”,“忽如江浦上”作“忽然江浦上”。可见,要解说此诗,首先得回答此诗著作权归属的问题。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唐诗选注本乃至唐代边塞诗选注本,大都忽略或回避了这一问题。陈铁民、侯忠义《岑参集校注》卷三,对此诗  相似文献   

7.
《汉乐府·枯鱼过河泣》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松青 《民俗研究》2000,(2):128-131
<枯鱼过河泣>始载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入"古辞"一类.其后<文选补遗>卷三十四、<广文选>卷十二、<诗纪>卷十二等均录此诗.  相似文献   

8.
《文物》2015,(8)
《送郝玄明使秦》卷传为宋代胡舜臣画、蔡京书,今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这件作品自清初以来屡见于著录,经过众多名家鉴藏。然而,其画风与画史所记胡舜臣的风格不符,书法则可通过与蔡京真迹对照知其为伪作。胡舜臣自题诗中存在称谓问题,且当时并无文人和职业画家自书诗题画的先例。郝玄明的"玄"字更犯了当时之讳。综合各种因素分析,这件作品应是明代作伪。  相似文献   

9.
黄裳 《收藏家》2006,(2):37-42
岳飞传一卷附岳忠武王庙名贤诗这是一册奇特的书,傅增湘《藏园书经眼录》著录。特别加以重视,与别的书不同,他是仔细记录,诗文的名目、作者,一一录入,绝无遗漏。自然也有三四处错误,如最后两诗的作者,“康元翁”误为“翁元康”,“姚”误为“钱”之类,大抵是重抄付排时疏忽所致。至于诗篇有一人多首的也未著明,京兆姚子章两诗的行格是十行,十七字,刻在岳通记文后,也没有说明。这些不过是小疵,大体说来是著录得极为忠实的,可以说明傅氏对此书的重视,《经眼录》记此书版刻大略说:此传乃就元刊宋史抽印一卷,后附祠庙诗文。本传十行二十二字,黑口…  相似文献   

10.
台湾敦煌文献的总数不过250件,虽然卷帙不多,然其中亦不乏有旧藏者及品鉴者的题跋。余近年致意于散藏敦煌写卷题跋的整理研究,有见于散藏敦煌写卷的收藏者,大多雅好文物,笃于学术,擅长书法,精于品鉴;对其收藏之写卷,往往撰有题跋。或历叙写卷收藏过程;或品评写卷书法字体,且偶加断代;或考论写卷内容,评论其价值。涉及之学术价值,有不容小觑者。基于地缘关系,特先就散藏台湾敦煌写卷之题跋进行辑录校释,藉以略窥此一课题研究之旨趣。  相似文献   

11.
《诸子新证》是二十世纪“新证派”的代表人物于省吾先生的训诂专著之一,考释《管子》等十部先秦两汉时期子书中的疑文滞句共1645条。其训诂内容包括考证和校勘两个方面,同时综合运用多种版本、各种材料,对古籍文献加以重新考证,或证成旧说,或发明新义,多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2.
《通俗文》是东汉末服虔所撰中国古代第一部俗语词辞书,在小学史与辞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价值然而由于这部书早已亡佚,有关研究一直不够深入,对此书性质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分歧文章通过将《通俗文》的佚文与《说文》《方言》《玉篇》《正续一切经音义》《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古今辞书进行比较, 发现这部书所收语词不是方言, 而是民族共同语(通语)?不是专门收新字新词或冷僻俗字,而是东汉末正在使用的常用字词,其中有源自古汉语者,有源自方言者,当然更有大量的新字新词?因此认为《通俗文》的性质与《现代汉语词典》相类似,其最重要的性质特色是收词的通语性与共时性  相似文献   

13.
赵刻本<玉台新咏>卷前目录、卷中篇名的作者作品标注,其中"杂诗",一是称作者所有诗作的总和,二是称某一类型诗作的总和,可以作为题目用,三是具体诗作的具体篇题.<玉台新咏>所录作品的题目有列于"篇末"者,当是继承自<汉书·礼乐志>、<宋书·乐志>,是乐府类作品标注法.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阳新县白沙商代中晚期遗址出土的一件黑漆木柄,依据其装饰工艺和内外部结构,选用醇—醚连浸法保护处理。本文阐述了黑漆木柄独特脱水过程。并透过漆器的表面特征,发现了商代中晚期优美的髹漆、漆器装饰工艺。  相似文献   

15.
杨冬梅 《收藏家》2010,(4):39-42
《杨慎书法册》,册长38、宽28厘米,画心长32.5、宽23.5厘米,共九开,册页的封面和封底为蓝色封皮,题签为《杨升庵先生真迹》,现藏济南市博物馆。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明弘治元年(1488年)生于京城,正德六年(1511年),在他  相似文献   

16.
杨春晓 《收藏家》2013,(12):27-35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古代书法作品《文赋》(图1、2),原是清宫旧藏,清初孙承泽《庚子消夏记》和清代《石渠宝笈》等均有著录。原作纵八寸,横一丈一尺一寸,行书,间杂个别草字,共一百四十四行,一千六百六十八字。原作并无书写者的名款,前纸有明代李东阳题写的"二陆文翰"四个字和明代沈度题写的"陆机文赋陆柬之书"八个字,后纸有元代揭傒斯、赵孟、李倜、欧阳玄、危素和明代宋濂、刘基、董琰、谢观、曹仿以及清初孙承泽的题跋,均认为是唐代陆柬之的真迹,各家著录也都以陆柬之真迹予以著录,  相似文献   

17.
杨端是统治播州(今贵州遵义)达近七百二十五年的杨氏家族之始祖。近代以前,史载皆以杨端为山西太原汉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学者谭其骧对其民族身份提出异议,认为杨氏族属为川南之罗族(今彝族),文章发表后,又衍生出苗族、白族、仡佬族三说;杨端其人之存在,则在上世纪末禹明先撰文提出新见。杨端其人及其族别问题,事关黔北历史真伪、事关黔北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对二学者之论逐一缕析,认为确有杨端其人,祖籍山西太原,汉族。  相似文献   

18.
唐长安大明宫有浴堂殿,在德宗至文宗朝为皇帝的主要寝殿之一,常于此召见翰林学士或重臣,成为这一段时期朝政活动的重要场所。弄清其地点,无疑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然其所在,诸说多有抵牾,自宋代程大昌《雍录》确定其在紫宸殿东,后世学者大多沿用。本文对文献记载重新进行考辨,从而确定浴堂殿位于金銮殿西、东翰林院北。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古人所揭示的刘向、刘歆父子与今本<汉书>的关联为线索,从楚元王家族后人多身居"宗正一之职,以及刘辟疆、刘德之政治生涯,再联系向、歆父子参与的朝廷纷争,以观此种身份、立场所导致的,在今本<汉书>中的某些印记,从而更清晰地认识署名班固撰<汉书>其真实的成书历程.  相似文献   

20.
虞舜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五帝”之一。他曾先后建都于蒲坂和平阳,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国都,蒲坂为有虞氏古国的王都,平阳则是华夏联盟的帝都。平阳城为尧所筑,虞舜继尧为华夏盟主后,由蒲坂而徙都平阳。考古发现的陶寺城址,规模巨大,布局合理,从其时代和地望来看,很可能就是尧、舜建都的平阳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