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90年代初,洛阳市老城区出土一批古钱币共18枚,均为咸丰元宝当百铜钱,除了半枚宝陕局咸丰元宝当百钱外,其余均为宝河局所铸。兹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太湖余昌飞先生处 ,见其收藏的咸丰钱中有一枚紫铜宝巩局咸丰元宝当千大钱 ,经其同意 ,予以介绍。该钱大而厚重 ,品相完好 ,与《咸丰泉汇》大字阔内郭大钱相似。该钱径 63、厚 4毫米 ,重 90克 (如拓 )。紫铜宝巩局咸丰元宝当千大钱@孟滢  相似文献   

3.
2007年4月22目,笔者从宝鸡市陈仓区庙会上一钱贩出售的千余枚宝陕局咸丰通宝小平钱中挑选出两枚少见品。据出售人介绍,这些钱币是某砖瓦厂取土时,从挖出的一只陶罐里面发现的,全是咸丰通宝背满文“宝陕”局小平钱。  相似文献   

4.
新发现的宝晋咸丰通宝缶宝小平大周最近,笔者见到两枚宝晋局咸丰通宝。两钱面背合在一起打了四个洞,穿入四个小铜柱形成一个饼钱。表面磨损较严重,把四个小铜柱去掉分开两钱后看到没磨损的一面字口深峻,钱文纤细,十分精美,似为铸出后未经过流通即穿在一起。所幸是面背合在一起,两枚钱各保留一面未经磨损尚能显示其风貌(彩插、图1)。此钱对读,双点通,缶宝;外径2.21,穿孔0.61,厚0.2厘米;分别重4.2克和4.4克。铜质精良,铸工好,文字纤细,穿孔明显修锉过,一望而知是母钱。咸丰宝晋局钱有小平、当十两种,小平有铜、铁二种,基本只有两种版式(图2、3),均为尔宝,铸造不精。铜钱易见,铁钱较少。另有一种为部颁式,同《故宫清钱谱》中宝晋咸丰祖钱同版,极少发现。当十钱有尔宝缶宝二种铜钱。缶宝铸造较精且较少。此二枚缶宝宝晋小平尚属创见,同已发现的咸丰铜铁小平明显不同之处是缶宝。缶宝咸丰小平以前只见宝泉、宝直、宝苏三局有。宝苏局似为行用钱,宝泉局、宝直局应为铁母或铁钱(图4),另有一种缶宝宝泉为私铸(图5)。联系到宝泉局戴书当十铁母、瘦金书小平铁母等钱屡在山西发现,是否可推断当时山西有宝泉局的钱炉,生产铁钱。进一步可推测此二枚钱亦  相似文献   

5.
咸丰通宝背满汉文浙字小平样钱辨郭若愚1992年第四期《中国钱币》发表张宏林《咸丰通宝背满汉文浙字小平样钱》一文,我读了之后,觉得此钱是一枚臆造伪钱,因陈说理由,和同志们共同商讨。一、此钱(指咸丰通宝背满汉文浙字小平样钱,以下同)面“咸丰通宝”隶书四字对读,其文字风格和“咸丰通宝”背满文宝福局的小平钱完全一样。“咸丰通宝”满文宝福局小平钱一般径为2.5厘米,较此钱略小。但咸丰通宝满文宝福局有小平铁钱,也有铁母,钱径为2.7厘米,较此钱为大(图版见马批《历代古钱图说》2508枚)。今举铁母实物为例:(如图)面“咸丰通宝”隶书四字对读,背穿左右满文宝福。径2.72,面穿0.57,背穿0.72,厚0.21厘米,重8.8克。和此钱比较(见附表),两者文字风格和制造规格完全相同,铁母钱径较此钱略大。但铁母钱厚0.21厘米,重8.8克,而此钱厚0.31厘米,重8.2克,此钱较铁母钱厚三分之一却反而较母钱轻0.6克,这是不对的,可能该文报导的重量测得不够准确。二、此钱和咸丰通宝满文宝福局小平铁母线的文字风格及制作规格完全相同,而背文却为满汉文宝浙局,这是不可能的。宝浙局的咸丰钱有宝浙局的风格,其满汉文浙字的版式有当十、二十  相似文献   

6.
多年致力集存复杂的咸丰钱,集存到相当规模,自然会感知一些内在规律,再结合有限的文字记载,能得到较明确的、更详细的推论,可能意味着对咸丰钱的认识深入了一步。本人收集到咸丰年号部颁样钱19枚(图1—19)。其中,当五十两枚,为宝巩、宝安(图1、2)。当十只一枚,为阿克苏(图3)。小平钱16枚,为宝陕、宝黔、宝云、宝川各一枚;宝泉二式四枚;宝源三式八枚(图4~19)。据此19枚部颁样钱,可做如下推论:一、户部向各铸钱局颁发样钱的时间从拓图看,咸丰部颁样钱书体一致,风格相同。只有当五十、当十、小平三种纪值,且均属早期大样。据《光绪顺天府志》,…  相似文献   

7.
《历代古代图说》刊一枚宝武局咸丰当五钱,系“矿’宝。至今未发现第二枚。但隽却陆续发现了咸丰“击”宝的小平、当十、当五十及当百等钱。从字体特征看,当属同一式系列。最突出特点,一是“击”宝;另,满文“武”的首笔是断开的。但小平钱的字体仿宋体。除具有以上特点外,“咸”字的造型结构,与其它面值也很近似。当今所见宝武局咸丰钱,可分为七个版式系列。有六个版式系列均为“尔”宝。其中l部颁式只有小平和当十两个面值。其它五个系列都有小平、当十、当五十、当百四个面任独此“击”宝系列又多出一个当五面值。此系列中,小平…  相似文献   

8.
2004年3月笔在陇西县城宝巩塬古玩店,发现两枚宝伊局咸丰当百大钱,同泉友一道欣赏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6月初夏,我们去上海老街藏宝楼四楼寻宝,一位来自河南开封设摊的泉友,从包内取出一枚铅质咸丰大钱给我们鉴赏。我们仔细地摩挲后,确认是枚宝河局"咸丰元宝"当百铅质钱,就捷足先登,收入囊中。据摊主高先生讲,此钱是他在2010年春专程赶到厦门市郊农村收来的,其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2月,笔者在上海老街古玩市场喜获一枚木雕宝苏局咸丰当五百大钱。由来自江苏泰州的古玩商小王口中获悉,此钱是他从泰州郊区乡间所收购,从同一家还收到一枚乾隆通宝大木雕钱,直径约260mm。由此,笔者认为,这两枚木雕钱,很可能是当时钱庄或当铺的装饰悬挂之物。  相似文献   

11.
笔曾撰《宝伊局铸币及北疆钱制考》一论及宝伊钱局及铸币,现再考相关问题。咸丰三年(1853年)宝伊局遵旨铸大钱,自1853年11月初6日起宝伊局回收制钱,按户部规定改铸当十大钱,枚重四钱四分,按八十枚(八百元)折银一两搭放兵饷。四年(1854年)正月十五日加铸当五十(枚重八钱),有红、黄铜两种。当百(枚重一两四钱)、当千(未见)、当五百,只见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泉一枚近年出现多枚,真伪多有争议。  相似文献   

12.
在马飞海先生等编著的《中国历代货币大系》第六卷《清钱币》图录中收集我藏4枚宝福局咸丰大钱,其中编号2784的咸丰重宝一百大钱是真是伪,曾有疑义,现辨伪如下。该钱径71.43,穿径10.62,缘厚7.34毫米,钱重186.3克,紫铜质自然包浆。钱肉体尚保留鎏金的痕迹,但大部分已脱落。钱面铸"咸丰重宝"楷书,"八"贝"尔"宝。钱背左右  相似文献   

13.
这里介绍一枚清咸丰年间迪化(今乌鲁木齐)宝迪局铸造的当八十大钱(该钱为周军灿同志藏品,见附图)。此钱外径5.1厘米,穿径1厘米,外缘宽0.7厘米,厚0.3厘米,重42.6克,黄铜质。正面铸汉文正楷“咸丰元宝”四字,笔划挺秀。背面穿上为汉文“当”字,穿下汉文“八十”两字(自右至左),穿左满文[boo](汉文“宝”字  相似文献   

14.
吴保华 《安徽钱币》2005,(2):31-31,F005
咸丰时期各省多设铸钱局,所铸制钱品种繁多,以其形体憨重,书文精妙,鹤立于泉群榜首.堪称清钱之俊。但其中的合背钱存世极少。今介绍一枚新得宝苏局咸丰重宝当五十合背钱,径52.3mm,穿8.5mm,厚3.9mm,重56.4g,铜质金黄。两面字体类同一脉,品相尚佳。纵观钱体,经过锉磨加工,锉痕遗存清晰可见(彩页①图1)。查咸丰泉谱,宝苏局所铸的咸丰重宝当五十大钱版别较多,主要有缶宝和尔宝,宽缘和窄缘,钩咸和撇咸等。  相似文献   

15.
一、鼓铸背景。喀什噶尔在咸丰五年成立钱局,正月开炉铸造“当十”“当五十”“当百”三种铜钱。据倭什珲布于咸丰六年二月廿三日奏,当十钱重一钱五分(非正式意义大钱)。此钱以往甚少见,近年始渐多,在各局平钱当十钱中端推喀局为尊。“当五十”咸丰重宝原定重四钱二分,“当百”咸丰元宝原定重六钱五分,皆“缶”宝版,不同于各局大钱“尔”宝版。喀什大钱传世甚少,备受珍爱。  相似文献   

16.
1999年,笔者在长治古钱币市场觅得一枚宝河局咸丰尔宝当百大钱此,钱传世品,有包浆,黄铜质,径48mm,穿8mm,厚5mm,重73.65g。地张略突,浑厚古朴,钱文楷书,隽秀有力,元字略有隶意。  相似文献   

17.
宝苏局在咸丰四年(1854年)开始铸造当百咸丰大钱,钱为“咸丰元宝”。当百“咸丰元宝”版别繁多,有钩咸、撇咸、断笔咸、长直咸和短直咸等。钱局在制币过程中,由于钱局员工不小心而移动印模,就造成错范钱,如合背、合面钱等。当然合背、合面钱也有可能是员工用真钱作模而戏作的钱币。  相似文献   

18.
《新疆钱币》1999年第4期刊出李宪章、朱怀津二位先生著《山东发现咸丰元宝宝伊当五百珍钱》一文。文中对历年发现的宝伊当五百大钱做了回顾,并加以评述。对此珍钱的深入探讨极为有益。本人有幸,曾目验过四枚宝伊当五百,形成一些看法,与同好交流。  相似文献   

19.
戴政 《新疆钱币》2007,(4):71-73
几年前.笔者在乌鲁木齐钱币市场购得一枚咸丰宝伊小平钱,此币形制较小,铸工很精整.比一般的小平钱稍厚一点.拿在手上却倍感沉重.因外观包浆锈色与一般常见的宝伊钱一样,遂以普通钱之价购得。最近因得闲整理钱币又将此钱拿出反复观摩,细观外缘有一线露肉之处色白.让人很疑惑。为探个究竟,  相似文献   

20.
我收藏有一枚“咸丰通宝”背满汉文“浙”字小平钱,直径2.68、内穿0.58、缘宽0.33、厚0.31厘米、重8.2克。该钱形制规整、片型厚重、铜质精良、色泽金黄、书体凝重,文字深峻,堪称钱中上品。我曾持该钱求教于钱界先辈戴葆湘先生。戴先生认为该钱肉质厚重、书体严谨,与所见该版式之母钱、样钱风格相似,当为上呈样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