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德国汉学研究的历史脉络1.1.德国早期汉学:17世纪至建立于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众所皆知,欧洲汉学研究的开端来自天主教16至18世纪在中国所进行的传教工作,最早来自伊比利亚半岛,其为欧洲最早汉学研究之地,之  相似文献   

2.
“德意志独特道路”问题是德国与西方史学界围绕19与20世纪德国的发展道路是否与为什么偏离西方道路展开的讨论。本认为,不能忽视另一条道路,即共产主义道路对德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影响。19世纪的德意志独特道路偏离了西方议会民主制道路,而20世纪纳粹德国的独特道路则既背离了西方道路又背离了苏联式的东方道路。德国走上独特道路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半先进与半落后的中欧国家性质以及德意志民族强烈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3.
《历史研究》2021,(3):170-194
在近代欧洲民族主义演进中,德国文化民族主义致力于守护和复兴德意志民族文化共同体。这种努力在19世纪外溢为对美国数百万德裔移民及其文化的关切和守护,形成了一股基于德意志文化共同体意识的跨国性文化民族主义。在19世纪后半期,一些旅美德国学者不仅从历史、现实和文化层面为捍卫美国的德意志文化娓娓申辩,而且探讨了德意志文化在美国的命运,思想认知经历了从执着守护德意志文化的狭隘迷思乃至美国"日耳曼化"的狂想,到理性思考德意志文化融入美利坚文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民族主义反映了现代民族运动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其蜕变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以德意志民族主义的蜕变最为突出。统一之前,民族主义是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其核心内容是反对民族分裂和民族压迫,要求实现民族统一。统一使德国的国内环境和欧洲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种因素影响下,德意志民族主义迅速蜕变为民族沙文主义。从此,德国历史的发展长期为民族沙文主义所左右。  相似文献   

5.
<正>中德之间交往较其他欧洲国家晚,14世纪以来德意志帝国四分五裂,经济发展迟缓,海外贸易也落后于葡、西、荷、英、法等欧洲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彼此进入对方的视线,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双方的了解有着明显的差距。一、20世纪前德国人眼中的中国15世纪《马可·波罗游记》第一次被译成德语在德国出版,"中国"由此逐步进入德国人的视野。16世纪后期,西班牙人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出版的一本关于中国的著作在欧洲广为流传,1589年被译成德文出版,书名为《对强大的,一直不熟悉的中华帝国所作的新而简明的、确切真实的描述》,广泛涉及中国的社会、风俗和文化,让德国民众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然而在相当长一段  相似文献   

6.
德意志人对纳粹暴政以及德意志历史的反思并非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而是早自1933年就开始了。只不过,它不是由当时生活在德国境内的德意志人,而是由一批逃出德国、流亡国外的德意志人开始的。美国高校接纳的德国流亡哲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们最早开始了反思。这场反思不仅影响了西方政治理论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影响了战后美国对德国的占领政策和“民主化”的改造行动、联邦德国的经济重建以及德意志社会对自身历史的深刻反思。战后德意志社会的这场全面深刻的反思,正是在流亡美国的德国知识精英们所构筑的思想平台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说起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德国和日本,许多人都知道他们是法西斯侵略集团,是二战的策源地,但也许并不知道,在中国抗战前,甚至是中日战争爆发后的一段时间里,德国这个日本的盟友,却一直是支援中国国防建设的主力军。德国的军火输入成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军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德国军事顾问团则给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改造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全部德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  相似文献   

8.
费希特的民族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拿破仑军队占领柏林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发表的<对德意志国民的演讲>中.虽然早在20世纪20年代,张君劢以及青年党的李璜、左舜生等人对费希特的民族主义思想做过一些介绍,但那时的介绍是零星的、不成系统的,只是到了"九·一八"事变后,费希特的民族主义思想才被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据初步统计,"九·一八"事变后,仅<东方杂志>、<国闻周报>、<时代公论>、<复兴月刊>、<教育杂志>、<再生杂志>和<大公报>等报刊发表的费希特<对德意志国民的演讲>之译文(节译或摘译)或介绍费希特之民族复兴思想的文章就达23篇之多.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的系统传入,促进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潮的勃兴.  相似文献   

9.
武汉大学吴友法教授早在1992年就出版了<冒险、失败与崛起--二十世纪德意志史>(下文简称<冒险>)一书,对到1990年重新统一为止的20世纪德国历史及其发展特点进行了深刻的述论.最近,吴教授在总结自己研究心得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德国现当代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该著作的出版不仅丰富了我国的德国通史和断代史著作系列,而且将德国现当代史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综观全书,给人留下的印象可以归纳为6个字:求变、求新、求实.  相似文献   

10.
德国与中国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可追溯到20世纪之初,持续的时间也很长,特别是来自德国的军事装备,在中国的抗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语文学被人文主义者视为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19世纪语文学随着学科专业化成为专门学科,并在德意志地区成为显学。20世纪初傅斯年留德期间曾受到语文学熏陶。在他看来,语文学在形式上与传统考据学相似,但却比考据学更科学。傅斯年回国后,将语文学用于中国古代史研究,并将其以科学的面貌呈现给世人。本文通过梳理语文学在德国的发展,揭示德国语文学的研究方法如何影响了傅斯年的历史研究,并探讨在科学主义盛行的中国,傅斯年将"科学"视为话语以此推动语文学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魏骥 《区域治理》2022,(12):151-154
20世纪六十年代至今,世界各国的激光雷达技术都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激光雷达技术更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特别是一些科学研究领域和国防军事领域,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这些领域的进步.本文主要研究气溶胶激光雷达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对激光雷达技术的概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  相似文献   

13.
罗衡林 《世界历史》2007,1(2):85-94
伴随着19世纪以来的德意志现代化进程,德意志犹太人早已分化成不同的社会集团,并不同程度地融入德国社会。如果没有德意志民族主义的恶性变种——德意志现代种族主义——的强大压力,没有极端仇犹的纳粹党在德国的统治,这种多元化社会的发展是会继续下去的,德意志犹太人也就不会被迫成立“德意志犹太人全国代表机构”这样一种联合体。因此,这个联合体在1933年的出现,反映了德意志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场彻底的大倒退。  相似文献   

14.
白寿彝先生是20世纪中国著名史学家,在历史学的诸多领域作出了突出成就.白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表的《谈史学遗产》一文,以及80年代发表的谈史学遗产的系列文章,系统地论述了他关于史学遗产,的学术见解,在理论方面和史学活动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对研究史学遗产的路径和方法的阐述构成了白寿彝先生史学遗产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德意志民族曾对人类作出过伟大的贡献。16世纪初发生在德国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是德国历史上、乃至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恩格斯称之为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决战。国内外学者曾对这一历史事件发表了很多研究成果。近日读到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孔祥民著的《德国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一书,受益非浅。该书是著者在研究了上述成果,并掌握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国内第一部这方面的学术专著。概括起来,该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内容丰富。著者不仅广泛汲取了国内外、特别是像戚美尔曼、林赛、斯米林等人的研究成果,而且结合自己的研究,系统详尽地论述了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的历史背景、事件全过程和历史结局,论述了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生平和思想,论述了农民  相似文献   

16.
徐康 《民国档案》2017,(1):104-110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在华活动是中德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对20世纪30年代中德关系研究的深入,目前学术界对德国军事顾问团在华活动的梗概已经基本明了。1本文关注的重点主要为抗战开始前德国军事顾问团在整编军队与战略设计上为中国政府准备抗战做出的具体贡献。在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下,国民政府的军队建设与抗日战略准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德国史学在世界历史学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也因此固守传统很难有所改变。20世纪50年代,走出战争阴影的德国百废待兴,历史学研究也有了新的起点。德国近代史学家们逐步接受法国年鉴学派提出的结构史学的研究方法,为德国传统史学引入了新的元素。20世纪60年代末,以创新改革为宗旨创建的比勒菲尔德大学为历史学的创新打造了一个平台,以韦勒和科卡为首的近代史历史学家们在创建历史学系的过程中注重以结构史学的方法论解析社会演进,跨学科地分析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社会历史进程的推进,以研究“整体的历史”为宗旨,形成了以德国社会史为主要研究领域的比勒菲尔德学派。  相似文献   

18.
说起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德国和日本,许多人都知道他们是法西斯侵略集团,是二战的策源地,但也许并不知道,在中国抗战前,甚至是中日战争爆发后的一段时间里,德国这个日本的盟友,却一直是支援中国国防建设的主力军。德国的军火输入成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军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德国军事顾问团则给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改造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全部德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曾一度让人们把淞沪抗战说成是德国的战争。但是,为何如此"亲密"的中德两国,在二战来临时却分道扬镳,最后各自走向了敌对的两个阵营?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的史学史上尼布尔是一位划时代的人物。1810年他在柏林大学开设了罗马史课程,并出版了三卷本的《罗马史》,将历史学研究,特别是古典学研究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其史学思想、治学方法深刻影响了后来的蒙森、兰克、萨维尼等历史学家,为19世纪德国史学的繁荣拉开了序幕,促发了西方近代史学的兴起,其投身学术的热情也唤醒了德意志的民族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纳粹德国(1933年至1939年称德意志第三帝国,1939年到1945年称大德意志帝国)的兴起与消亡无疑是世界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作为战争的代名词,人们大多关注它发动的骇人听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实,抛开战争的因素,德国纳粹党(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自上而下、触目惊心的贪腐,也注定其伴随着丑陋的行径和历史恶名,迅速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