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档案》2008,(2):94
方骏、熊贤君主编的《香港教育通史》一书,已由香港龄记出版有限公司于近日出版。全书除绪论外,共分八章,系统论述了英国统治前的香港教育、开埠时期的香港教育、拓展时期的香港教育、振兴时期的香港教育、日占时期的香港教育、发展时期的香港教育、过渡时期的香港教育、回归以  相似文献   

2.
2006年5月26日,岭南大学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成立典礼暨香港地方风物志座谈会开幕典礼在香港岭南大学举行。香港恒和航运有限公司及恒和号有限公司董事经理、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荣誉研究员谭广濂先生出资100万港元,特区政府等额补助100万港元,资助岭南大学建立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以加强香港本地史,以及香港与华南关系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代香港是一个国际性港口城市,由商而兴,以商立市。华人占香港人口的绝大多数,始终是开发香港的主力。华商在整个香港经济生活中与洋商同居重要地位,是华人社会中最活跃的因素。研究近代香港华商的崛起,是研究英国殖民统治下香港社会的基本环节,有助于全面认识华人在近代香港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本文侧重探讨1841年至1900年香港华商成长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蔡恩泽 《世界》2005,(4):24-27
香港著名财经女作家、香港勤+缘媒体服务公司行政总裁。1949年1月17日出生于香港,原籍广东新会,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1992年获香港市政局与香港艺术家联盟合办的作家个奖。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内地对香港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主要动因有:内地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内地与香港具有紧密的地理、人文与历史联系;内地与香港形成一体化的经贸合作关系;服务香港社会、稳定香港经济;利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优势,服务内地的生产制造业;利用香港"自由港"和低税率的优势,以香港作为中介开展国际化经营。  相似文献   

6.
正一、孤身一人闯香港我做香港永久居民马上30年了。这30年来我们与香港这座城市一起成长,见证了香港30年来的历史。80年代初,祖国大陆刚刚改革开放,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我想到了去香港发展。1982年,我带着我5岁的女儿到过香港一次,当时就想留在香港。但想到一个人在外打拼,还要照顾女儿,在香港很难生存下去,就把女儿送回内地我母亲家。1984年,我又重新申请,再次来到香港,当时还是个年轻的  相似文献   

7.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自鸦片战争期间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后,香港就一直处于帝国主义统治之下。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记录中。中国国民政府曾准备收复香港,但最终放弃了收复香港,此即抗战胜利后的香港受降争端。围绕这一问题,国际外交复杂多变、斗争激烈。 一、悄然拉开了序幕 香港是中国大陆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战初期,日本侵略者认为,  相似文献   

8.
秦安琪 《神州》2012,(30):22-23
香港,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1842年至1997年,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的主权。香港地处珠江以东,与广东省深圳市相接。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是全球最安全、富裕、繁荣的城市之一。然而,在香港繁华的背后,是一代代香港人对自身文化认同的迷惘和探索。即使已经回归十余年,香港仍没有完全的文化归属感。本文通过对香港文化发展历程的阐释和自己暑期的实践经历。论证了新一代港人对未来香港发展的信心以及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的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9.
对香港有着深刻体悟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说:“俄罗斯改革没有中国般成效,因为俄罗斯没有香港。”“香港是谁?”——香港回归十周年,在这属于香港的时刻来解读香港,一如既往地充满着独特与玄  相似文献   

10.
简讯     
香港计划用时6年编撰《香港通志》香港可望于2013年拥有自开埠以来首部地方志。香港岭南大学计划自今年7月1日起用时6年,耗资2.5亿港元,动员约2000名专家,编撰一部约1000万字的《香港通志》,记载香港自远古至回归祖国前的详细状况。  相似文献   

11.
东深工程是为了长远解决香港同胞食用淡水的困难而由周恩来总理批准兴建的主要向香港供水的水利工程。东深工程建成后,一直持续向香港供水,即使在"反英抗暴斗争"爆发后也未停止供水。而且,随着香港对水量的需求不断增加,广东省水电厅等相关部门还积极采取措施提高供水能力,一再增加供水量。这说明,东深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其向香港供水体现了内地与香港水乳交融的关系,说明内地是香港经济腾飞的坚强后盾。同时,东深工程向香港供水为香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顺利实现回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占据。英国殖民者为了加紧控制香港的财经命脉,继而抢占中国市场,便于1845年在香港设立东方汇理银行香港分行(又称丽如银行),1847年东方汇理银行在香港发行钞票。1863年英国皇家造币厂开始铸造“香港一仙”、“香港一文”铜币,投放香港市场流通,“香港一仙”币值相当于一分,可换10枚“香港一文”铜币。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五度到香港邓小平不能在1997年主权移交后来香港看一看,成为香港人民的遗憾,也是这位一代伟人平生的一大遗憾。邓小平遗憾的,并非是因为他从没来过香港,邓小平其实已经去过5趟香港。邓小平第一次踏足香港,是在1920年,16岁的邓小平当时离开了四川的...  相似文献   

14.
刘心印 《环球人物》2013,(24):84-85
他对香港的描述,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部解读香港的作品人物简介陈冠中,香港作家、文化学者。1952年出生于上海,4岁时移居香港,先后就读于香港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1976年创办《号外》杂志,监制及策划过多部电影,著有《我这一代香港人》、《香港三部曲》、《城市九章》等。现居北京。  相似文献   

15.
论文梳理了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香港对澳移民潮的兴起与发展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香港对澳移民趋势的转向,分析了移民趋势转变的原因与影响。研究显示,香港对澳移民最早可追溯至晚晴时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达历史最高峰,此后,对澳年度移民人口急速下滑,且由澳回流香港移民数量稳步增长,乃至于逐渐超过香港对澳移民人口,从而造成香港与澳洲之间人口迁移格局发生重大转向。其背后既有香港经济发展、政府清廉度提升、香港回归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亦有移民个人因素的影响。澳大利亚香港移民迁移的变化,扭转了香港对澳人才流失的基本状况,提升了香港社会国际化水平,但也增加了香港民主治理与社会管理的复杂性。这一切,为中国内地国际移民管理及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实践,中央政府支持特区政府在基本法的框架内循序渐进的发展政治制度,但是香港政制改革问题是错综复杂的,"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亦需要磨合。特区的高度自治是中央授予的,香港政改的主导权属于中央,中央有权全程参与,这与香港泛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方志》2007,(3):5-6
2007年2月12~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朱佳木一行3人,应香港中大学和澳门海事博物馆邀请前往港澳访问,并于14日应邀出席了于香港铜锣湾世贸中心举行的香港地方志工程启动典礼。出席典礼的还有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李刚,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田嘉,香港行政会议成员、岭南大学校董会副主席陈智思和香港地方志筹备委员会成员等社会各界人士共约60余人。典礼由香港岭南大学校长、香港地方志筹委会主任陈坤耀主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香港有一个画家群体,他们经常组织写生活动,以提高技艺,并推动着香港与内地的艺术交流。通过写生,展示他们的写生作品,让更多的港人了解祖国大好河山,激起更多的人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 香港的画家们依托“香港画家联会”,以该团团长、香港著名画家  相似文献   

19.
从1943年1月中英新约签订之后到1945年8月英国重占香港之前的两年又七个月是决定香港命运的关键时期。新约签订后,中国并未因此在香港问题上放弃努力,外交上接受罗斯福的建议,拟将香港列为"自由港"以换得主权;军事上则制定了从曰军手中夺取香港的作战方案。与此同时,英国成立了"香港计划组",其工作的重点是在中国军队攻占香港的前提下如何实现重返香港。由于英国态度强硬,中国的外交努力未能奏效。1944年开始,曰军在中国大陆的一系列作战延迟了华南战场的战略反攻,日本的突然投降又使得攻占香港的军事行动未及实施即告终止。而英国殖民地部和军方积极筹谋,在日本即将宣布投降之前,派遣舰队登陆香港的决策实质上巳基本形成,英国为实现重占香港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20.
孙德荣 《华夏考古》2011,(1):139-145
香港曾是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在1997年回归中国前,香港是一个借来的时间和空间.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回归后的香港保持原有法律和行政架构.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中国的文物保护法不适用于香港特区.殖民地时期以前,香港只不过是中国的一个边缘地区.经历150多年的殖民地管治,殖民政府曾于1899年颁行宋王台保存条例,其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