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口分布是人类发展过程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岭南地区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分布区。在岭南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发展的历史过程巾,既表现出时间上的阶段性,由于特定地理空间的影响和制约,又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构成了岭南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纷繁复杂的历史与民族风貌,对于岭南社会的开发与南方民族的融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元代正是岭南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岭南少数民族的婚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岭南地区 ,聚居了瑶、壮、黎等少数民族 ,其婚俗文化内容 ,丰富多彩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岭南少数民族社会文明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本文利用有关历史文献资料以及民族学材料 ,试图从宏观上对明清时期岭南各少数民族的婚俗文化所表现的共性与特点进行探讨 ,以归纳总结岭南少数民族婚俗文化的特色与发展规律 ,对于婚俗文化的形成与社会及自然的关系也作了论述 ,为当前如何进一步推动民族文明文化的发展 ,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百越"是我们古代岭南地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六世纪岭南越族大多称为"俚人",而冼夫人就是其中杰出的领袖。纵观她的一生,都能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实行民族团结政策,加速岭南封建化进程,发展岭南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4.
岭南是多民族居住地区之一。先秦,岭南境内原住南越、西瓯、骆越、闽越等部族居民,史称"百越",岭南少数民族绝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百越人后裔。秦统一六国后,经略岭南,中原人陆续迁入岭南,部分越人外迁,或融入另一个族体,或蜕化为另一个新的族群[1]。  相似文献   

5.
岭南少数民族,主要有壮族、黎族、瑶族、畲族、苗族、回族和满族。其中的苗族、回族和满族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先后从外地移入岭南的。只有壮族、黎族和瑶族是岭南越族的后裔,畲族则与岭南古越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农立国,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在古代岭南少数民族地区,牛耕虽然存在,但其农业生产作用似乎较为淡薄。牛在社会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则较多表现在民俗文化方面,或可称之为牛文化,它既表现在物质文化方面,也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体现了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风彩与特色,在古代岭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从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后,古代骆越人的后裔由于战败和躲避战乱, 被迫迁往桂西的高山丛林里居住,从很早很早的时候就在云贵高原的边沿生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苗、瑶、侗等少数民族。由于这一地区交通、经济落后,很多少数民族至今还保持着很好的民族传统和原生态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遗民逃禅"是明清之际的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相关文献研究认为,明清之际岭南遗民"逃禅"呈现以下特点:(1)岭南遗民"逃禅"反复性;(2)岭南遗民"逃禅"①的目的性;(3)岭南遗民逃禅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9.
梁允麟 《羊城今古》2003,(2):20-24,35
胡守为先生在中山大学历史系开设《岭南古史》课程,近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其《岭南古史》专著,收入《岭南文库》,引人关注。该书第五页:“自秦始皇设置岭南三郡至隋文帝统一中国,这段历史可研究的问题甚多,我着重就岭南与中央的关系,作较为详细的叙述并试图找出其特点。而岭南同中央  相似文献   

10.
陈国成 《神州民俗》2009,(10):36-37
岭南建筑作为岭南文化的载体,通过空间形态的不同变化,体现了特有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本文从岭南建筑的建构特征、装饰特征、蕴含的哲学思想等方面入手,分析岭南建筑空间形态的特点和内涵。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明清时期东北边疆城镇兴衰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由于战略地位的重要和军事斗争的需要 ,明在辽东兴建了大批城镇 ,但至明清之际 ,因后金 (清 )采取了“毁城迁民”的政策 ,明代以来在辽东地区兴起的城镇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至康熙中期 ,辽东城镇仍未恢复元气 ,其原因主要在于大量人口的外迁和清在东北实行封禁政策。  相似文献   

12.
历史时期武陵山区丹砂产地的分布经历了由产地不具体,到产区形成、迅速扩展及小有扩展的历史过程;产区数量从有明确记载的秦汉魏晋南北朝至隋的1州,到唐宋增至7州,至元明清再增为8州;产区中心从秦汉魏晋南北朝至隋朝的今渝东南,至唐宋转移到今湘西地区再到明清又转移至今黔东北地区。武陵山区丹砂产地分布的历史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本区丹砂生产的历史进程。丹砂产地分布变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丹砂资源的主导,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和商贸,以及丹砂勘探和开采技术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3.
为找到一个合适的测定不同时代烧制瓷器样品年代的热释光测年方法,用热释光前剂量熄灭法与前剂量激活法分别测定97个现代、民国、清代、明代、元代、宋代、五代以及唐代瓷器样品的古剂量。研究结果表明对现代、民国以及清代晚期烧制的瓷器样品采用热释光前剂量激活法测定,可以获得比热释光前剂量熄灭法更为准确的结果。对于清代中、早期、明代晚期的瓷器样品用两种方法测定的古剂量结果基本相同。但对于明代中、早期、元代、宋代、五代与唐代以及年代更长的瓷器样品,则采用热释光前剂量熄灭法测定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而前剂量激活法无法用于这些年代较长的瓷器样品年代测定。因此,采用合适的热释光方法测定不同年代烧制的瓷器样品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蕃兵是由北方沿边熟户蕃部组成的少数民族军队 ,产生于宋夏战争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 ,北宋重视蕃兵建设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蕃兵制度 ,并将其纳入到拥宋反夏、御寇镇叛的轨道 ,但蕃兵却受到北宋的多方面歧视。蕃兵的建立 ,是宋代兵制改革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铸钱工艺从先秦至六朝皆系范铸工艺,隋唐以后采用砂型铸钱并一直沿用至清代末年。在这两种工艺之中应当有一个技术过渡期,从目前田野考古发现的铸钱遗址看,这个过渡期应在六朝。对于批量铸钱而言,范铸法铸钱技术最高形式即为叠式浇铸,而叠铸技术水平最高者,莫过于萧梁时期的双面纹叠铸范,它不仅以省工省料见长,并且一套范一次浇铸的钱数可达到500枚左右,这是汉代叠铸钱工艺无法实现的。本工作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萧梁时期的无榫卯双面纹叠铸钱工艺的可操作性,力图阐明六朝萧梁时期铸钱工艺中制模制范技术的先进性,以及与汉代传统叠铸钱工艺的技术比较。  相似文献   

16.
The grain-size distribution (based on cumulative probability curves) in the sediments produced by potential palaeofloods at the Shiniusi archaeological site is similar to that of modern flood sediments from the Wujiang River Drainage i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There is an obvious pattern in the curves, with two segments, and the mean grain size (Mz), standard deviations (σ1), skewness, and kurtosis are all similar. Combined with the AMS14C dating data and the ages judged based on the presence of cultural remains, our data suggests frequent palaeoflood events within the Wujiang River Drainage. We hypothesize the existence of seven high flood possibility layers in the QST4 unit from Shiniusi archaeological site: during the periods of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AD) to the Qing Dynasty (1616–1911 AD), and the end of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 (770 BC–256 BC) to the Shang Dynasty (1600–1100 BC). We also hypothesize ten high flood probability layers in the QST2 unit from Shiniusi archaeological site: during the periods of the Ming Dynasty to the Qing Dynasty, the periods of Song Dynasty (960–1279 AD) to the Yuan Dynasty (1206–1368 AD), as well as during the Han Dynasty (207 BC–220 AD) to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 (770 BC–256 BC). 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palaeoflood events inferred from pollen and spore analysis and from historical records in other rivers.  相似文献   

17.
随着晚清上海国际化都市的日渐成型,孵育了一个不断成长的外语教育环境,上海社会学习外语的意识也不断加强.本文立足于晚清上海外语教育与晚清上海对外开放态势间的互动和俱进关系,透过对教会学校、本土学校和非正规化教育等途径的外语教育进行考察,提供了观察晚清上海对外开放的另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8.
南朝刘宋范晔撰著的《后汉书》本纪和列传,配以西晋司马彪《续汉书》诸志,是研治东汉一朝史事最为重要的基本史料。惟研究西汉以及汉代以前各个时期的地理问题,范晔《后汉书》和包括《郡国志》在内的《续汉书》诸志,同样具有很多《汉书·地理志》以及《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所不具备的独特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论述了清代中朝宗藩关系与前代的异同,反映在往来通使种类上,则是清初查勘使团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宋绶使辽行程录》、宋人使辽诗、方志等文献中有关信息和地理、地貌、历法等多学科知识 ,结合实地考察 ,参考前辈的成果 ,对辽中京至冬捺钵广平甸间诸驿馆的地望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