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勇  祝伟慧 《风景名胜》2008,(11):34-34
游客在景区有"考古大发现"!媒体报道,国庆期间有细心的游客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彩色沙林景区,发现一座"南蛮王孟获之墓",碑文抨击诸葛亮南征"无道",一反《三国演义》的"七擒七纵,孟获乃心服"。此墓真是古墓吗?碑文又来自哪里?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原来这一切与原陆良县旅游局局长、现任曲靖市科技局局长的李国强有关。10多年前开发彩色沙林时,自然景观不错。但文化内涵很缺乏。而当地民间有"夜垒千堆"和"鬼主墓"的传说,认为孟获可能安葬在此。当时的旅游部门经过文献资料和民间线索,在山上找到一处墓葬,开挖之后发现不少遗物。为了开发旅游,景区把该墓认定为"南蛮王孟获之墓"。李国强"站在孟获的角度"撰写了两块碑文,他认为这样增加旅游区文化内涵,也是为孟获"平反"。  相似文献   

2.
每年旧历六月初五,楚雄县的彝族人民都要到大过口区杨梅山上过自己的节日——赶杨梅街,人们身着盛装,弹着三弦,吹着笛子,围着火炉边跳边唱阿苏者山歌,为什么要唱阿苏者山歌?阿苏者山歌又是怎样唱起来的呢? 传说三国时候,诸葛亮征南蛮来到云南,孟获率领彝、白、傣等滇西兄弟民族与诸葛亮的官军大战,阿苏寨子的彝军住在山头上,被官军团团围住。寨内人少,寡不敌众,彝军不敢下山迎敌。官军不知山寨有多  相似文献   

3.
“七擒孟获”的故事家喻户晓。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说:“诸葛亮打败了南中一带少数民族部落,俘虏了他们的首领孟获。……诸葛亮七次生擒孟获,七次放他回去。最后孟获心悦诚服,表示归附蜀国政府”。其他史书也有七擒孟获的故事。如东晋人写的《汉晋春秋》、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明朝李贽的《史纲评要》等,再如今人写的《中国通史简编》、《中国史稿》、《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4.
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蜀汉丞相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中国历史上真实的孟获的生平事迹却淹没于历代正史,  相似文献   

5.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有“孔明兴兵征孟获”,“孔明秋夜祭泸水”等专篇,描绘了诸葛亮南征的故事。清人毛宗岗《读三国志法》谓其为“汉相南征记”。多年来《三国演义》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对《演义》中一些相对独立的故事如(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以及书中的人物,已有较广泛的讨论,但对“汉相南征记”却迄今尚无专论,论者间有涉及又极简略,且有些看法值得商榷。按史籍载,诸葛亮是主张对各少数民族施行“和抚”政策的。早在《隆中对》里,他就提出要“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这种“和抚”政策即既要使周边的少数民族归顺王朝,又要力求民族地区的安定,使之与王朝“和睦”相处。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  相似文献   

6.
走进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无论是县城小镇,还是村村寨寨,你都能品尝到苗族人民的特色饮食——油茶。城步油茶最早始于三国时期。据《城步民间故事集》记载,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南下七擒七放孟获,孟获共有八个老婆,其中最小的一个被乱兵所杀,其余七个逃人深山老林,因为缺食之故,在山中饿死六人,余下一人爬进一间茅棚内,被当地“蛮子”以油茶相救,才得以保住性命,正好这天是农历三月初三。孟获仅剩的这个老婆回到孟获身边后,  相似文献   

7.
走进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无论是县城小镇,还是村村寨寨,你都能品尝到苗族人民的特色饮食——油茶。城步油茶最早始于三国时期。据《城步民间故事集》记载,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南下七擒七放孟获,孟获共有八个老婆,其中最小的一个被乱兵所杀,其余七个逃入深山老林,因为缺食之故,在山中饿死六人,余下一人爬进一间茅棚  相似文献   

8.
马谡是三国有争议的人物。刘备认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评价为“匡世奇才”。后马谡刚愎自用,街亭失守,使得一向倚重马谡的诸葛亮对其有所疑惑。在人们心目中,马谡几乎成了“言过其实”“纸上谈兵”的代名词。而真实的马谡,其实是一个难得的高级参谋和战略型人才。据史载:马谡自幼熟知兵法,才气过人。诸葛亮十分敬重他,行军打仗,二人常常促膝常谈,彻夜谋划。针对南人难以驯服的特点,马谡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攻心策略。这一策略被诸葛亮实施为“七擒孟获”,保证了南方边境的长治久安。针对蜀国“兵马…  相似文献   

9.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视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是成都武侯祠中诸葛亮殿前的一副对联,在全国影响甚大。这幅著名对联是清朝末年在四川为官的滇人赵藩所撰,时间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冬十一月。他总结了诸葛亮治蜀、南征云南孟获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正与反、宽与严、和与战诸对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概括了用文治  相似文献   

10.
三国时期多战争,许多三国战争故事,尤其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七擒孟获、诸葛亮北伐等,几乎是家喻户晓。但奇怪得很,参战兵力超过以上各次、持续近一年而又颇具指挥艺术的司马昭围攻寿春(今安徽寿县)之战,长期以来却被人冷落了。甚至近年出版的专著《  相似文献   

11.
诸葛亮南征是三国蜀汉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但陈寿的《三国志·蜀志》对此事的记载非常简略,对进军的路线和所到的地方没有说清楚。诸葛亮的《出师表》称这次南征为“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对进军的路线和所到地方虽有所揭示,又由于古代称为泸水的河流不止一条,“不毛”一词也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因而引起过不少争议。《贵州文史丛刊》一九八六年第一期刊登的《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解》,提出了诸葛亮南征渡过怒江并到达缅甸八莫的说法。作者根据他一九四四年从军缅甸的见闻和汉字的音训,认为《出师表》所谓的“五月渡  相似文献   

12.
1937年,红军总政治部编印了《红军长征记》一书。谢觉哉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真是蛮子》、《抱崠岗的一夜》、《卓克基土司宫》等文章,为人民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录。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经谢觉哉夫人王定国同意并推荐,特转载谢老的这三篇文章,以飨读者。《真是蛮子》一文,是谢觉哉在1935年5月随中央机关纵队通过凉山彝族地区时的一段经历。文中说到,他在汉人居住区的大桥市,看到一本《越旧志》,从中得知这一彝族聚居地区,正是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地,山上“蛮子”可能就是汉时孟获的后裔。从而得知这个被压迫民族的…  相似文献   

13.
曾昭聪 《民俗研究》2002,(1):191-193
馒头是一种普通食品,它用面粉发酵而成.在古代,它是有馅的,类似于现在的包子.作为现在的常见食品,它是无馅的.有馅的已经称为包子. 关于馒头的起源,有一个很有名的传说,说是由诸葛亮南征孟获时发明的.这一传说最早见于宋代高承的<事物纪原·酒醴饮食·馒头>:  相似文献   

14.
诸葛亮南征路线,历来众说纷经。《三国志·诸葛亮传》仅用二十字记述南征始末,即‘位兴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对进军路线及所到何地均未详述。有关南征的记述,还散见于《三国志》其他人物的列传,但需对照研读,才能有所了解。《华阳国志》记述南征,增加“由水路自安上入越离”九字。有的学者以此为据,结合《汉晋春秋》、《三国演义》七擒孟获的故事,片面地将诸葛亮南征视为单纯的率军平叛。凡发生叛乱之地,亮必亲往讨之。基于此论,描绘出一幅南征路线图:成都──越离(西昌)一渡沪水(金沙江)…  相似文献   

15.
贵刊1987年第2期发表王保钰《“七擒孟获”真有其事吗?》一文(以下简称王文),颇感其立论值得商榷。我们认为,王文“‘七擒孟获’只是个传说,而决不是历史事实”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首先,“七擒孟获”不可置信,未免武断了些。作者先据陈寿《三国志》只字未提七擒孟获之事产生怀疑,这本无可非议,合情合理。但遗憾的是,作者由此即草率得出“七擒孟获”纯属子虚乌有。继而,作者又述陈立书态度,进一步得出“‘七擒孟获’之说,只是穿凿附会而成的无法置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平南中,史实分载《三国志·蜀志》有关传纪。《华阳国志·南中志》合叙文云:先主亮后,越(今西昌)史师高定元杀将军自称王,益州(普宁)大姓雍亦杀太守降吴,亮遣越太守龚禄住安上,去郡八百里遥领。柯(福泉)领太守朱褒杀蜀从事为乱,益州夷人不从,使建宁(曲靖)孟获说之尽从。建兴三年春,亮南征,自安上由水路入越,别遣马忠以太守伐柯,降都督(毕节)李恢向益州。定元自旄牛(汉源)定笮(盐源)卑水(越北)为垒,亮军卑水。定元部曲杀雍阎,孟获代为主。亮斩定元,而马忠破柯,李恢败夷南中。五月,亮渡泸,进征益州,…  相似文献   

17.
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的"南蛮学时代"里,由耶酥会教士等传入日本的西方科技、文化和一般知识形式构成了南蛮文化,包括教育,医学,天文历法,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南蛮文化使日本人第一次与中国文化圈以外的西洋人接触,扩大了日本人的视野,刺激了日本人的求知欲,使其西洋观开始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柯静雅 《黑龙江史志》2009,(11):27-27,36
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的“南蛮学时代”里,由耶酥会教士等传入日本的西方科技、文化和一般知识形式构成了南蛮文化,包括教育,医学,天文历法,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南蛮文化使日本人第一次与中国文化圈以外的西洋人接触,扩大了日本人的视野,刺激了日本人的求知欲,使其西洋观开始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试论南蛮文化赵德宇1543年一艘载有葡萄牙人的帆船漂流到日本南部的种子岛,继而,1549年天主教耶稣会来日本传教,正式揭开了日本有史以来与西方文化接触、碰撞的序幕。这一时期以葡萄牙为首的西方人由于是辗转东南亚而来到日本的,因而日本人称其为“南蛮人”,...  相似文献   

20.
王鸿儒 《文史天地》2008,(11):49-52
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几部名著,曾有过这样的说法:真《三国》,假《封神》,《西游记》,哄死人。于是,“真《三国》”中的“七擒孟获”,就被相当一部分人当成了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本文作者依据其掌握的史料指出,所谓“七擒孟获”,不过是小说家的笔法,当不得真的。不知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