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糖水故事     
糖水·油菜坡村 改革开放以前,在我的故乡保康县油菜坡,糖水是一个动人、诱人、馋人的词汇,谁要是听说了糖水两个字,他一定会两眼放光,舌尖发痒,甚至会流出半尺长的涎水来。在那个年代里.可以说乡亲们喝一杯糖水比吃一碗肉或饮一壶酒还要难。原因很简单,想吃肉可以喂猪杀肉,想饮酒可以蒸谷煮酒,而想喝糖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因为糖并不是自己可以生产的,唯一的渠道是到供销社去买,而去供销社买糖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一来需要钱,二来需要糖票,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
哈密故事     
黄适远 《丝绸之路》2004,(10):52-54
从星星峡进来,穿过五船道、苦水、烟墩、骆驼圈子、圪塔井、大泉湾到哈密,进入西域后,一路星星点点,光听听路过的地名,就充满了风尘仆仆的味道,也就知道这一路的艰辛。丝绸之路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进入哈密后,这一路沿烽火台蜿蜒而下,指引着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藏獒故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青海东奔西颠,突然接到《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的约稿,第一个反应就是拒绝。2005年我写了《藏獒》,2006年写了《藏獒二》,2007年又写了《藏獒三》。关于“藏獒三部曲”的构想已经完成,掐指算算,也有100万字了。精彩的体验深刻的都写过了,在这100万字之外,我还能讲出什么关于藏獒的新故事来?但我这个人是海拔越高脑子越清醒,坐在去海北草原的车上,想着我过去的生活,渐渐便凸现了几件不曾在“藏獒三部曲”中写过的有关藏獒的事,那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往事了。  相似文献   

4.
甘肃张掖是历代高僧到“西天”(印度)取经路过的地方,史志明确记载的有两次:第一次是东晋隆安三年(399)四月,法显和尚与他的同学慧景、慧应、慧嵬与道整等,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前往印度取经。他们经过青海,翻越祁连山,走出扁都口,直到张掖。张掖当时是北凉国的都城,国王段业听到著名高僧来此,便邀请他们留住下来。期间,法显与张掖的和尚智严、慧简、僧绍、僧景、宝云等人结为同志,共磋佛事。夏坐三月后,于秋初西行取经。第二次是唐朝贞观三年(629),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经天水、兰州、张掖,出玉门关,逾葱岭去印度取经。至贞观十九年,东经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回到长安,历时17年。  相似文献   

5.
《华夏地理》2007,(9):41-41
美国《国家地理》摄影总监戴维.格里芬展望2007全球摄影大赛的时候,新设立的图片故事参赛类别已在他的专家评审团中引起了阵阵好奇和期待的议论声。[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刘心明 《民俗研究》2003,26(1):161-168
现在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大体相当于民国以前的博山县。博山最初设县,是在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年)。当时,清政府把青州府益都县的孝妇、怀德二乡、淄川县的大峪等二十一庄和莱芜县的乐疃等七庄进行合并,增设了一个新县,因境内有博山,故取以为县名。博山县的县治设在当时的颜神镇,镇内有一条自南而北流经旧城西侧的小河——孝妇河,河水的源头是镇南长城山脚下的一泓清泉。关于孝妇河的发源以及孝妇乡、颜神镇的得名,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  相似文献   

7.
我曾因一张极其普通的照片招惹了一场祸端。30年过去了,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却依然历历在目,使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8.
话说马头神二下民间搬山造岭,点石成金,把金子撒向大地、河流,埋进山里水里,倾刻间,“金田”这地方便富得黄金铺地、脚底流银,并很快传扬开去,引来外地无数淘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那黑压压一片的淘金,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在河滩、在山上,就地安营扎寨。  相似文献   

9.
1958年,安徽怀远籍的中央警卫团代理司务长钮怀彬,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并交谈。主席的随身记者拍下了这一画面,《人民日报》、《解放军画报》、《人民画报》相继刊载,钮怀彬从此出名。毛主席逝世之后,钮怀彬悲痛万分,他在家中设灵堂,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又自费到北京参加吊唁活动。  相似文献   

10.
常江 《贵阳文史》2012,(5):56-56
本刊于2011年第六期推出《一中百年记忆》专题后,引起不少一中学子对母校生活的共鸣,不少读者更是陆续向本刊投稿,讲述自己的一中故事。本刊特别从中挑选一篇予以刊登,谨此表达对百年一中的敬意与怀念。  相似文献   

11.
我对悄无声息的冬天有一砘无言的敬畏。在我看来,无声的冬季要比一切都来得可怕神秘。或许,冬无声地来到,正如生命的降临或离去,让人在蓦然回首时,惊讶不已……  相似文献   

12.
霍不思 《世界》2007,(2):68-69
说起耳熟能详这件事,还真是颇有些年代和地域的区别。比我大一些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哼上几句样板戏: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临行喝妈一碗酒……而我,惭愧得很,我第一次看样板戏是在大学三年级一个无聊赖的雪夜,路过大礼堂就随便进去看看,是《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史上,公认有两个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两相较,《孔雀东南飞》诞生于东汉末年,《木兰辞》则产生于北朝,前后相距约三百年:《木兰辞》62句/336字,而《孔雀东南飞》,则是357句/1765字,如果加上诗前小序,就成了1838字,远远超过《木兰辞》,《孔雀东南飞》就成为中国历史上叙事诗第一长篇。  相似文献   

14.
1975年9月,郭小川在天津静海五七干校写了诗歌《团泊洼的秋天》。第二年11月,距诗人离世不到一个月,这首诗在《诗刊》发表,随即引起广泛而热烈的社会反响。近三十年过去了,当中的一些诗句甚至整个诗篇,许多人一定还能背出来,但是,这首诗歌富于戏剧性的来龙去脉,则几乎不为人知。  相似文献   

15.
《格萨尔》故事,大约产生于公元前后至公元五六世纪,即氏族社会解体到奴隶制形成时期,氏族、部落、部族和民族之间的战争是格萨尔故事的源头。到了公元七世纪至九世纪即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藏族社会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得到了极大张扬。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英雄人物和战争史实,自然会在民间衍生出许多异闻奇说,辗转衍变而终成故事。这些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历代往事,与信仰结合着代代相传下来。人们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对雪域高原的各种自然崇拜以及多种多样的民间文…  相似文献   

16.
在《武汉史资料》2004年第7期第63页,读到韩德柳同志写的“流芳墨宝——《兰亭集序》的故事”,中提到:“云游和尚……将书法家李斯、蔡邕……等人的手迹墨宝给辨才大师看。”实际上李斯是生活在公元前200多年秦国的人,那时根本没有出现笔墨纸砚,又何来手迹墨宝?李斯书写的是篆体,他的字体都是刻在石上,  相似文献   

17.
林帆 《贵阳文史》2007,(6):9-13
走进中国革命博物馆近代史陈列室,人们不难感到一件件凝结着艰辛与辉煌的物证剪辑了几十年风雷激荡的革命史,而最终定格在一幅庄严热烈、富丽堂皇的巨大油画——这就是彪炳千秋的历史巨作《开国大典》。  相似文献   

18.
王葳 《丝绸之路》2010,(20):43-44
本文通过分析茨威格小说〈象棋的故事〉,揭示了作家在其中隐藏的对三个现实与精神辩证关系的深刻理解:战争与精神分裂、犹太民族属性与精神失落、精神放逐与茨威格的绝望.  相似文献   

19.
西夏文类书《圣立义海》收录了诸多“忠孝节义”的故事。本文新考四则故事的来源,分别出自《旧唐书》《汉书》《晋书》《后汉书》。一则是孝女贾氏故事,二则是王章故事,三则是窦滔妻苏氏织锦制回文诗故事,四则是四知先生杨震故事。  相似文献   

20.
略论《老莱子孝行》故事中孝的真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作为中国社会的重要道德概念,自古以来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特别是在儒教家族中,它在构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持社会观念等方面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此外,孝又与忠结合在一起,为国家社会机器的正常运转发挥着重大的意义,被认定是人类所要基本实现的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