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内地会是最早在徽州传教的基督教差会之一,但关于徽州内地会传教士的中文记载并不多。文章通过对比内地会刊物《亿万华民》(China’s Millions)和地方史料,勘正地方史料中有关内地会在徽州传播活动的记载,介绍传教士唐进贤及其在徽州的传教经历,力图展现内地会传教士对徽州的积极作用。传教士的社会工作,不仅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还有利于徽州文化的对外传播,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徽州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教传教士与西医术的引进初探——《中国丛报》资料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农 《广东史志》2002,(3):36-43
从明清开始,西方医疗技术(即今天我们习惯所称的源于欧美的西医学或称现代医学)逐渐传人中国。早期,主要是信奉天主教的意大利等国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将西方医学传人,并在华从事医疗活动。18世纪末,信奉基督教的英国先后击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兰西,夺取了海上霸权,竭力向外扩张殖民势力,来华发展传教事业也到了迫不及待的时期。在该世纪的最后10年,英国国内纷纷成立对国外传教的基督教差会机构,向外派遣传教士。美国的基督教也接踵而起。  相似文献   

3.
正雍正二年(1724),清政府颁令禁止天主教之后,明清之际活跃的天主教传教活动逐渐转入"地下"。在清方档案里,天主教被称为"西洋教""洋教""邪教",其事迹混杂于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的教案中,传教士重新公开进入中国本土则要到鸦片战争之后。~(1)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传教士可以在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口通商口岸活动,1860年中法《北京条约》规定传教士可以进入内地,从此天主教、新教(以下同时称呼时作"基督教")开始了在中国传  相似文献   

4.
近代基督教传教运动与美国在华商业扩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基督教传教运动与美国在华商业扩张王立新基督教传教士与在华西方商人的关系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美国驻华公使田贝称“传教士是贸易和商业的先锋”,①美国学者保罗·瓦格则认为“商人与传教士之间存在根深蒂固的猜忌和敌视”。②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实际上反映了商...  相似文献   

5.
近代西方医学最初主要是由外国传教士传人中国的,四川近代医院最早也主要是由西方教会——天主教和基督教这两大教派创办起来的。早在明代崇祯十三年(1640年),天主教耶稣会教士利类思(葡)、安文思(意)经剑门关人川。到成都传教,并以金鸡纳霜等药物为教徒治病,由此开创了在四川使用西药的历史。第一批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于1877年前后进入四川,由内地会传教士侃莫(英)、马嘉礼(美)等人在四川阆中创办诊所、开设药房,成为基督教在四川创办医疗卫生事业的起点。后来先后有英、美、加、德、澳、  相似文献   

6.
正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1845—1919年)为晚清来华著名传教士。他于1870年受英国浸礼会派遣来华传教,先后在山东、山西、上海等地活动,在华活动时间长达45年,曾被清政府赐予头品顶戴、二等双龙宝星勋章,是近代中国最有影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他在华期间,除了传教、赈灾及参与中国政治外,还与中国各宗教人士广泛接触,从基督教传教士视角考察研究了中国宗教情况。  相似文献   

7.
基督新教传入广州始于清中叶。1807年,英国伦敦传道会派遣罗伯特·马礼逊(1782—1834)来华传教,他是基督新教第一个进入广州的传教士。马礼逊在中国传教达25年之久,他没有建立任何教会,由他私下洗礼的信徒不过5人,但他毕生的工作却为新教在广州乃至中国后来的发展起了重要的铺垫作用。至20世纪初,传入广州的外国差会共有15个。其中美国9个,英国3个,德国2个,美国、加拿大联合1个。各差会在广州争相发展势力,扩充传教地盘,其活动区域从十三行一带向全市各个方向发展,先后在广州市建立起教堂30多间。基督新教在广州的传教事业呈现出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在华基督教的两种传教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九世纪在华基督教的两种传教政策王立新传教政策与方法是研究传教史时必须着重考察的问题,因为不同的传教政策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纵观19世纪,绝大多数传教士采取“直接布道”方式,即宣讲教义、巡回布道和散发宗教印刷品。这种方式既是《圣经》中主...  相似文献   

9.
王立新 《历史研究》2012,(2):68-82,191
19世纪,绝大多数传教士对中国文化抱着毫不妥协的态度,企图用基督教文明取代中国本土的信仰、伦理和价值观,即对中国进行文化征服。从20世纪初期开始,在理性主义、民族主义的冲击和一战的影响下,主流的传教团体开始倡导文化合作,提出基督教与其他宗教携手"共同追求真理",以及借鉴中国文化遗产以补充和丰富基督教传统的重要思想,对中国文化表现出高度的尊重与欣赏。这种思想改变了传教运动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有关乾隆朝大教案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乾隆四十九年(1784),有4名西方传教士由澳门进入广州,准备潜往内地,秘密传教。他们在中国教徒的护送下,由广州前往陕西,行至湖北襄阳时,被官府抓获。乾隆得知後,下令详细审讯被捕的传教士,将所有接送过传教士、为传教士送信、留传教士住宿的中国教民一律逮捕究办,并在全国范围内查办私入境内的传教士和信教的中国人。这就是名的乾隆朝大教案。  相似文献   

11.
传教士,顾名思义与传教有关.作为文化侵略的一种,改变中国人的信仰,是近代基督教传教士们来中国的最初愿望和目标,但是结果却未必是如他们所努力的.从他们历尽艰险跨海越洋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已经同中国的社会发展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2.
1889年至1947年间,加拿大基督教新教长老宗在卫辉一带借医传教。根据不同时期政局、民情状况及传教士自身特点,他们先后经历了用药品"裹挟"其福音的谨慎发展阶段,边行医边传教、"疗灵"与"疗身"互为手段、互为目的、交叉渗透的"黄金"发展阶段,以及行医与传教貌离神合的深入推进阶段。"疗灵"与"疗身"始终既存冲突又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3.
李尚武 《文献》1999,(1):239-246
西方人最早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研究和传介的是一批教会人士.早在明末清初时期来华的许多传教士,为了传教的目的,学习了中文,进而认识了中国文化,并为之折服.他们回国后,将中国的许多典籍译成了西方文字,第一次引起了西方知识界的强烈兴趣和普通民众的好奇心理.正是在这些早期基督教传教士进行的译介工作的基础上,汉学才成长为西方学术界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欧美各国传播开来.早期基督教传教士在汉学的兴起和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的中国,被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许多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对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产生了重要而复杂的影响。一100余年前,一批年轻的德国传教士,越过大洋,来到中国这块陌生的土地。这些传教士自称"斗士",将自己从事的传教视作至高无上的事业。到了中国之后,等待他们的却是未知的命运,他们有的病死,有的被杀,有的则在华多年,从事传教、教育、医疗事业。  相似文献   

15.
苏州市第三中学的前身是一所教会学校——晏成中学,它是由美国南浸礼会(基督教会的一个分支)在苏州的传教机构——谢衙前教会创办的。创办人是美国传教士麦嘉祺先生。1902年,麦嘉祺受美国基督教差会派遣,以传教兴学为己任,航海来苏。麦嘉祺受过良好的教育,是美国里丘蒙大学文学士、道学(哲学?)博士。1906年,麦嘉祺征得美国本部的许可,于礼拜堂的左侧设立小学,以培植当地的信徒子弟,学校定名为浸会学校。最初的浸会学校,规模简陋,学生寥寥,然而造就人才的基础也于此奠定。本世纪初,苏州较有规模的非国立学校,如东吴大学、晏成中学、桃坞中学…  相似文献   

16.
李浩  栾晓光 《南方文物》2010,(3):128-133,127
<正>"基督教,在中国单指新教,又称耶稣教,它是16世纪时由天主教分裂出来的教派,故称新教,以示与天主教旧教的区别。①"新教的创始人是德国维登堡大学教授马丁·路德。1807年新教传教士马礼逊来华传教,开启了新教来华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基督教是在十九世纪从欧美传进来的,欧美各国的基督教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许多教派。欧美各国的传教士来中国传教时,把他们本身所属的教派也一起带了进来,以致在建国前,我国基督教内教派林立,大大小小有数十个之多。 中国基督教徒对于教派的观念一向相当淡薄,很多教徒信教时接受了某一个教派,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如在圣公会办的大、中学校信教,就入了圣公会,如果在卫  相似文献   

18.
口语学习在基督教在华传教士的传教生涯中占据重要地位。美国长老会传教士经历了对"中国口语"想象的破灭,进而认识到宁波土白与其他口语形式的巨大差别,并开始投身于宁波土白的学习。传教士立足宁波地方社会,自觉将学习重心完全倾向土白学习,并创造了罗马字注音体系和汉字拼写体系来书写宁波土白。传教士因应新形势,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口语考核形式,在提升口语学习效率的同时,吸收了官话的口语风格,并成功将汉字纳入口语学习的范畴。  相似文献   

19.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葡萄牙人强占澳门,不久天主教耶稣会士卡纳罗出任澳门第一任主教,从此天主教以之为基点,不断谋求向中国内地的发展。万历十年(1582年),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利玛窦等经过多方努力,进入广东肇庆,获准在东关天宁寺居住,并开始正式传教。但这并非基督教第一次渗入中国,此前有唐代的景教、元代的也里可温教,而明末天主教传教士在中国的工作,可以说是东西方两种文化传统的第一次重要的汇聚,  相似文献   

20.
高焕 《岭南文史》2003,(4):60-64
裨治文,近代早期来华的著名传教士之一,也是美国第一位来华的新教传教士,属美部会成员。1830年到广州,到1847年后居上海,他的大部分传教活动是在广州完成的。裨治文出色地演绎了传教士这一角色,由他创办并主编的《中国丛报》,则成为当时了解中国的桥梁。一、裨治文生平及来华简介裨治文(1801——1861),1801年4月22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贝尔彻城,其父母是公理会教徒。1822年考入阿默赫斯特学院,大学读书期间即有志于海外传教,在给其父的信中他说:“你有你的领域,我知道你的领域就是你的每英亩土地,但我不能这样,我必须到我不知道的地方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