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率先提出了反映时代特征、本质和发展趋势的军事战略构想,他解放思想、突破禁区,开展党和军队高层的军事战略讨论,使军事战略理论重新回到了实事求是的轨道;他准确提出了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实现了军事战略理论上"制战"和"作战样式"以及"现代持久胜敌"三个根本问题的结构性转变。邓小平的军事战略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江泽民军事战略理论是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思想的新发展和新超越;胡锦涛军事战略统揽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是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完善;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制定的军事战略指导思想是积极防御军事战略和新时期军事战略的新起点和新标准,是中国军事战略的最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明朝北部边防体制通常以九边指代。本文认为,从洪武年间设立都司卫所屯戍,辅以封王守边,到靖难之役对原有边防格局的调整,再到土木事变北部边防被冲溃,又经景泰、天顺、成化三朝的重建,才形成以九大军镇为核心的长城防御体系。事实上明朝北疆边防建制始终随明、蒙对峙形势变化而调整。本文据万历《明会典》所载资料,考述了明朝各个时期的北部边防体系,并具体对九大军镇沿革及筑墙史作了勾稽。  相似文献   

3.
明代边防与边垦李三谋明朝统治者将国防重点放在北部边疆,曾在“九边”(甘州、固原、宁夏、延绥、大同、宣府、蓟州、辽东、山西三关各镇)及其附近大搞农垦,即分别用军屯、民屯、商屯等加强边防建设,从而支援了塞外的军事活动、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国家的田赋征...  相似文献   

4.
河北地区是明代长城防御的重中之重,其军事管理体制明初是实行都司卫所制,后为加强防务,又逐渐推行镇守制,形成明王朝北部边防的"九边十一镇",其中所辖范围在今河北境内的有宣府镇、昌镇、蓟镇和真保镇,共配备驻军30余万,成为保卫京师的重要军事力量。  相似文献   

5.
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军队建设、全面提高战斗力的根本依据和行动指南。邓小平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我军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立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非凡的创新精神,蕴涵了丰富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6.
军事战略方针是全面计划、部署、指导平时与战时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基本依据。建国初期,我国制定了"积极防御,决不先发制人"的战略方针;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军事战略方针;1985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决定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重点应付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在1993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江泽民主持制定了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即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2004年6月,中央军委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论明穆宗对北部边防的整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穆宗对明北部边防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有清醒的认识,以用人不疑和务实的作风,修筑了边墙,促进了蓟镇和宣府两处的练兵活动,制止了蒙古族对塞内的军事袭击和抢掠。短短4年间,穆宗整顿和巩固北部边防成果显著并促成了明蒙关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许海军 《丝绸之路》2011,(10):35-36
嘉峪关是明代西北边陲的重要关隘,明初政府迫于复杂多变的边防形势,在加强西北游牧民族管理的同时,修建了嘉峪关军事防御体系。本文根据已知史料和研究成果,分析嘉峪关的修筑背景、嘉峪关长城体系的修筑情况,并对明政府对游牧民族的管理措施、嘉峪关与周边游牧民族的边防关系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马巍 《历史地理研究》2023,(4):110-124+150
宋、辽对峙时期,宋军极为重视对河东路北部缘边忻、代二州边防体系的营建。在沿边四百余里的防线上,布局以代州为屯驻中心,繁峙、崞县为东西两翼,构筑以城池、堡寨为主体控扼辽军南下谷路的防御体系。堡寨在防御工事周边配置方田、防护林、石墙、沟堑、烽燧等设施,集瞭望、侦查、御敌、军情传递等职能为一体。区域内堡寨间,横向距离八至七十里不等,以三十里居多,纵向则依托滹沱河腹地的州县城镇,组成州城、县城、堡寨三级防御体系,在北宋缘边军事防御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明代沿海防御体系和长城防御体系在军事聚落的时空演变方面具有相似性与差异性。南直隶海防和宣府镇长城是海防和长城防御体系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防区。南直隶海防防御沿海倭寇,护卫南京城;宣府镇防御北部势力入侵,护卫北京城。二者均为明朝防御体系中的军事重地,防御等级相近,具有可比性。通过对其军事聚落的数据梳理、分析与对比,探讨其在防御体系建置、空间布局、规模方面的时空演变过程,并结合历史因素分析各自的形成演化原因,由此得出两防区虽在统一的防御思想和军事制度指挥下,又形成各自的特点:海防军事聚落布局开放、规模灵活多变,长城军事聚落设防严密、等级分明。研究可为揭示海防和长城两套防御体系的内在特征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1.
陈峰 《史学集刊》2007,(3):26-30,44
北宋初确定了通过北伐收复燕云地区,以扭转被动局面的御辽战略思想。宋太宗在两次北伐失败后,放弃以往的主动战略,转而实施全面防御的部署。宋真宗朝继承了“守内虚外”的思想,因此最终与辽达成“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的订立,固然维持了长期的北部和平局面,但却给宋朝的国防战略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使宋廷过分依赖议和的手段,轻视了武备建设,从而令边防陷入长期被动挨打的境地。  相似文献   

12.
军事战略归根到底是治国之道,是指导军事斗争实施和军事力量建设的根本方针,主要内容就是解决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的问题,从而正确解决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主要战略方向等重大战略问题,以增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现实针对性。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军队的两位重量级人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我国国防战略的四次重大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防战略方针是国家武装力量建设和使用的根本依据,是涉及军队和国防所有工作的总原则。我国建国以来的国防战略方针继承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积极防御的原则,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赋予不同的内涵。从50年代起到现在,我国的国防战略方针曾有过四次大的调整,即50年...  相似文献   

14.
明代前中期九边地带的区域防御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演变过程。洪武时期地方防守的基本形式是省区及与此相关的行都司防御,防守重点是省区和呈团块状分布的军事战略要地。此外,朝廷委派公侯等将军驻防边地,导致了诸将管防区的出现和区域防卫的复杂化。永乐以后,以边境为主体构建边防,防御重心移至边境沿线,形成九边防御区。九边的形成经历了初级形态和典型形态两个阶段,虽然各边形成时间不一,但至正德年间已经全面建成,至此"九边"一词出现。正统以后,九边内部分防区日益发展,以镇为单位的大区域和镇内小区域相结合的防御形式,发展为九边区域防御的稳定形式。  相似文献   

15.
许海军 《丝绸之路》2012,(16):45-46
峡口古城地理位置险要,边防历史悠久。本文通过对峡口古城地理环境、建筑结构及保存现状的实地调查,结合当地人文历史资料,考证了峡口古城及其周边汉、明长城在整个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对峡口古城在各历史时期的军事和通商作用,以及丰富的人文景观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抗战初期,国民党表现了较大的抗日积极性,动员了近200个师的兵力,先后进行了四大会战和其它一系列战役。对这些军事活动的功过是非,论述颇多。但对于指导这些军事活动的军事战略,长期以来,仅以“消极防御”来概括。相反,一些港台学者则认为,国民党不但早已洞察战争全局及其进程,而且成功地运用了军事策略,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孰是孰非,必须以客观事实来说明。本文试图对国民党如何进行军事上的消极防御,如何导致整个正面战场的溃退;在战争的进程中,又是怎样考虑、调整、制定具体战略的;这些战略的利弊如何等等问题,作一些粗浅的考察,抛砖引玉,向各位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美国为主要战略对手,保卫国家安全和防御帝国主义侵略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二是60年代中期到  相似文献   

18.
正边防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的安全屏障,在国家安全战略中有重要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过70年的经略和建设,党在边疆部署了武装力量,以人民为中心设防,建立了人民边防制度。通过政治建边、军事强边、经济兴边、文化安边,形成了党政军警民"一体化"信息化的防卫体制。疆域的稳定为祖国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以各族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强边固防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两宋治国重内轻外,重文轻武,对外消极防御,尽管经济文化辉煌一时,但长期被动挨打,先后亡于边患,最终以"积弱"而闻名于史。一、消极防御战略影响总论关于两宋消极防御战略对内政、外交的影响。首先看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周宝砚在《北宋军事衰弱的原因探析》中指出:北宋兵多将广,但在对辽、西夏、金的战斗中败多胜少。这表明,北宋军事实力衰弱。究其原因:从宏观层面看,北宋推行"重文抑武"的国策和消极防御的军事战略,  相似文献   

20.
<正> 重光塔,原名普济寺塔,位于张家口市赤城县龙关镇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朝正统年间,名将杨洪收复塞北山河后,在原普济寺旧址上重建,改名重光塔,并在结构上增加了有御敌功能的瞭望孔以备边防之需。重光塔由此同时兼备了宗教和军事双重功能,成为塞外唯一一座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古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