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掮中 《纵横》2009,(2):56-58
冰心老人离开我们已经10个年头了!缅怀冰心,感恩冰心,几乎成了从“父亲到儿子到孙子”几代人历久弥新、思之情切的“冰心情结”!笔者有幸成为冰心老人晚年的学生,拙著儿童文学《动物王国的战争》一书,就是在冰心老帅指导与鼓励卜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诗识袁晓园     
百岁爱国老人袁晓园先生,早年以我国首位女外交官活跃在国民政府时期,中年以美籍华人学者(语言文字学家)驰名于学界,晚年又以书画家享誉海内外。其实,多才多艺、才华横溢的袁老还是一位才思敏捷,善于以诗抒怀明志的女诗人。袁晓园老人一生诗作多多,本文仅引她晚年部分作品。其中她视为最得意之作的一首是:夕阳未必逊晨曦,昂首飞鬃奋老蹄。春蚕萦绕千千缕,愿为人民吐尽丝。这首诗作于1985年,晓园老人刚刚从大洋彼岸回到北京定居后袁晓园不久。她这次回归祖国的行动,在海内外华人中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她加入美国籍已有30多年,在美国立足生根…  相似文献   

3.
袁鹰 《纵横》2014,(3):39-44
冰心老人作为“五四”时期我国现代文化第一代拓荒者,更是传播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思潮的先行者。从青年时代直到暮年,孜孜不倦,终生不渝。我有幸在她的中年和晚年,常常得到教诲,耳濡目染,终身难忘。近些年来不时翻阅老人遗下的手简,想见音容笑貌,缅怀之际,更感到阵阵温馨和幸福。现在拈出几题,供读者从一些小事领略老人的风范。  相似文献   

4.
冰心老人为我刊题词李德我从小就是个“冰心迷”,现在仍是个“冰心迷”。请冰心老人为我刊题词是我多年的心愿。因她年高多病,实在不好打搅,便拖延下来。但终于还是忍不住而给冰心老人写了封信。不料很快就收到了老人家的题词。我惊喜、感动之情是不言而喻的。望着那端...  相似文献   

5.
初春的北京一定是惠风和畅,冰心辞世的消息却令人神伤。很自然地,我的脑海中重现出了拜访冰心老人的情景。那是1995年11月8日下午,在医院养病的“文坛祖母”,安详地躺在轮椅上,微笑着.微笑着,连声道出自己的姓氏:“谢谢、谢谢!”愉快地接受了咸宁客人的探望。自冰心老人住院以来,牵动了多少小读者、大读者、老读者的情怀!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平民百姓,经常提到一个“爱”的代名词——冰心!而年事已高的她,也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和世态人情。1995年9月底,当她听说鄂南正在大力开发向阳湖文化资源的消息,不由得回想起自己“文革…  相似文献   

6.
1999年冰心老人以99岁高龄去世时,我曾感伤地哭叹,又一位如灿烂繁星照耀过文坛的文学大师离开我们了!天意何酷?她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发表第一篇小说以来,这80多年,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作家们,哪个没有受到她那感情真挚美而朴实的文学哺育?  相似文献   

7.
陈开第 《纵横》2009,(9):64-64
1900年出生的冰心老人,1999年走完了她光辉的一生。这年3月19日我参加了这位世纪老人的一个独特的告别仪式。  相似文献   

8.
守望青春     
冰心曾在她的《关于幸福》中说过:“我们不能说幸福是什么,我只能说她像什么。”但我却敢大胆地说:“青春,就是幸福!”  相似文献   

9.
郭岭松 《百年潮》2001,(3):62-65
1999年2月是中国文坛最为悲哀的日子。短短两个星期之内,萧乾和冰心两位作家先后在北京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两位老人持续了近七十年的友情,在新世纪的门槛上,留下了一长串令人惋惜不已的休止符。1999年1月27日,萧乾喜庆九十华诞,适逢十卷本《萧乾文集》问世。久病中的冰心特意发来贺信,祝贺之余,冰心表示希望能和萧乾“拉着手一起进入新世纪”。上苍似乎过于残酷,不肯再多给两位老人一点时间。2月11日萧乾、2月28日冰心,两人相交七十年,情同姐弟,竟相继撒手人寰!或许这也是上苍在冥冥之中早已安排好的。  相似文献   

10.
冰心先生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在她终生的追求中,对“爱的哲学”有过动摇、有过迷惘、有过反思,但她更重要的是坚持,并且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上,坚实和丰富她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1999年冰心老人以99岁高龄去世时 ,我曾感伤地哭叹 ,又一位如灿烂繁星照耀过文坛的文学大师离开我们了!天意何酷?她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发表第一篇小说以来 ,这80多年 ,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作家们 ,哪个没有受到她那感情真挚美而朴实的文学哺育?60多年前 ,我第一次读到《寄小读者》 ,背诵那如诗如画如母亲如长姐在殷切叮嘱我们的美文的感奋之情 ,依然记忆犹新 ;遗憾的是我读冰心老人的书虽然很早 ,和她来往却很晚 ,这是我曾经在1957年至1979年之间离开文坛22年 ,长久无缘接近这位文学巨匠。1985年由于她…  相似文献   

12.
我所以知道吴青 ,既不是由于她教英语出名(我早已把学得的英语还给老师 ,且无再学的兴趣) ,也不因为她是冰心的女儿 ,全是靠电视台的介绍。从电视节目中 ,我才知道竟有那么一位真正把人民代表这个荣誉称号当真 ,果然代表起人民来过问老百姓关心的事情 ,而且没完没了非达目的绝不罢休的人民代表。我很尊敬冰心 ;但是 ,恕我讲一句不敬的话 ,在这一点上 ,晚年的冰心已不能达到吴青的境界。我羡慕海淀区的居民 ,他们居然可以捞到一个真能代表他们的代表。我查了三种大型辞典 ,终于从老《辞源》中找到“代表”这个词的诠释 :“法律名词。甲不自…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冬,笔者多次采访著名编审(《人民文学》常务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常务副馆长周明。他与文坛世纪老人冰心交往40多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采访中,周明深情回忆了冰心一生不改初心"爱的哲学",以及近半个世纪交往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4.
《西藏人文地理》2006,(2):82-93
张藏月:八廓街的“妈妈”在转经的人群中,一位慈祥的老太太提着念珠走在其中,旺堆拉叫了一声:“妈妈”!随即两人热情地用藏话聊起天来。我以为老人是藏族人,当我向她问好时,老人却用地道的河北话回应,我很惊讶!今年七十三岁的张藏月老人,在八廓街已经生活了四十五年,是地道的八廓街老居民,街坊邻居全都脸熟,一口藏话听不出任何破绽。八廓街的藏族人都亲切地叫她“妈妈”。  相似文献   

15.
陈晋 《福建文史》2000,(2):24-27
庐隐(1899-1934),福建闽侯人。这是位“五四”时期与冰心比肩齐名的女作家,茅盾先生称誉其是“被‘五四’的怒潮从封建的氛围中掀起来的,觉醒了一个女性”,是“五四的产儿”。庐隐短暂的一生坎坷,情路多舛,个人不幸和社会的黑暗,使她的作品弥漫了感伤的情调,她用饱蘸感情的笔墨,描摹世相百态,抒写了自己及同龄人的人生际遇。庐隐是以《海滨故人》一举成名,在其笔耕14年光景里,出版了《曼丽》、《灵海潮夕》、《归雁》、《云鸥情书集》、《象牙戒指》等十余部呕心之作,体裁涉及小说、散文、诗歌等诸领域。重阅这些洋溢“五四”气息的作品,我们仿佛领略女作家的真性情,对人生对社会的奋斗与抗争,她勾勒的人物心灵图景依然散发着独特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美国进步作家、世界名记者、著名社会活动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是美国密苏里州北部的一个贫苦矿工的女儿。晚年因贫病交加 ,于 1 95 0年 5月 6日病逝英国牛津 ,但她却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史沫特莱极为关心中国人民的命运 ,支持中国人民的斗争 ,她始终如一地与战斗中的中国人民紧紧地站在一起。早在 1 92 8年中国大革命高潮时期 ,她就以《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 ,到过武汉 ,为该报工作到 1 933年。 1 938年至 1 941年间 ,她又担任《曼彻斯特卫报》的驻华特派记者来到中国。日…  相似文献   

17.
近来还听有的同志说:“五八年的大跃进无可指责,劳动人民创作的大跃进颂歌就是例证。”我承认,一九五八年,在总路线的鼓舞下,全国人民发挥出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建立了人民公社制度。劳动人民为之载歌载舞,纵情欢唱。但是,五八年犯了的“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错误,也使劳动人民吃够了苦头!难道“日开梯田九千亩,夜积肥料两座山;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也是无可指责的跃进歌吗? 最近我去勐海县调查哈尼族民间文学,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小说在20世纪40年代的流行有诸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应该是她能自觉又自由地出入于传统’与“‘‘现代’雅’与俗’和中’与西’之间,并且做到了二者的平衡和沟通”,使得其小说独具魅力。其次,当时的环境,创作‘,‘‘‘主体心态的文本呈现与读者期待视野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妈妈:张月芳江苏盐城中学女儿:陈亭伊6岁身后有个小“粉丝”是件很让人得意的事。你刷牙她也要刷牙,你吃苹果她也要吃苹果,你伸了个长长的懒腰她也跟着来一个……于是你喜不自禁地看着她,就像看一个缩小的自己,有种自恋的痛快和沉醉。兴之所至,我就蹲到她面前故意问:“丫丫,家里面你最喜欢谁呀?”她一点也不含糊:“妈妈呀!”和她爸开玩笑争执谁配不上谁的时候,就把她拉出来:“丫丫,你说爸妈谁漂亮啊?”她头也不抬地:“妈妈呀!”气得她爸在一旁干着急,她还无邪地跟着我在一边笑翻了天。身后有个小“粉丝”,也是件很让人头疼的事。我去纠正她…  相似文献   

20.
吴平说:“我是冰心的儿子,但我更是社会的儿子”吴平是冰心老人的儿子,今年65岁。但他声音洪亮,走路生风,神采飞扬,除了头发略有花白之外,显不出一点年老的迹象。吴平的少年时代是在战乱中度过的,而和平时代他又曾被打成“右派”。历史使吴平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很少,聆听母亲的教诲更是少于两个妹妹。掐指算来,65年中,他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不过10年,即7岁以前的那段时间以及在日本读高中的3年。因此,吴平更多的是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受到陶冶。他感慨地说:“我是冰心的儿子,但我更是社会的儿子。”吴平原名吴宗生,宗字是母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