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传武 《文献》1998,(3):207-209
汉代人贾谊在<新书·春秋>中说:"孙叔敖之为婴儿也,出游而还,忧而不食.其母问其故,泣而对曰:'今日吾见两头蛇,恐去死无日矣.'母亲曰:'今蛇安在?'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吾恐他人又见,吾已埋之也.'其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南朝宋人刘义庆之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德行>载有人劝庾亮卖掉被认为是害人的"的卢马",庾曰:"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本刊1959年第7期上,曾撰"关于水力鼓风机'水排'复原的讨论"一文,对李崇州先生的"古代科学发明水力冶铁鼓风机——'水排'及其复原"一文,提出了商榷的意见,并提出了我们的复原意见:(一)认为李先生对王桢"农书"上"立轮式水排"的复原是不正确的.李先生所作的"立轮式水排示意图",用绳索悬挂着木框,在木框中装置着横立的"偃木",既不符合王桢"农书"的原意,而且这样的复原不可能达到鼓风的效果.因而根据我们对"农书"的领会,另画出了一张复原的立轮式水排示意图.(二)李先生把"农书"上"水排"的"木扇"改换成了"韦囊",就认为是恢复了东汉时代形式的做法,是不正确的.王桢"农书"上的"水排"应该是当时的式样,至多是唐宋以来的式样,不可能是汉代的式样.作者在前文中指出,"立轮式水排"的结构,关键在于"偃木"的装置.李先生的复原设计中,由于"偃木"的装置不对头,又由于对"秋千索"有误解,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第二部分是"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他提出要"正确认识",是针对有些人不正确地认识"三个代表"的要求来说的.他提出要"全面贯彻",是针对有些人不能全面地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来说的.这里,想谈一点个人的理解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景盛轩 《文献》2006,(4):36
王梵志诗《危身不自在》首联云:"危身不自在,犹如脆风坏."①项楚先生校"脆风"曰:"'风',原作'凡',从《初校》所录",并注"脆风坏"曰:"谓人命危脆,遇风而坏"②.  相似文献   

5.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诗论>中,有一句对<卷耳>的评论:"<卷耳>不知人."关于这句话的含义,学者们发表过一些见解.李零先生解释为:"是伤所怀之人不可见,故日'<卷耳>不知人'."[1]廖名春先生说:"<卷耳>'怀人',但所怀之人不知在何处,故谓之'不知人'."[2]胡平生先生说:"所谓不知人者,应指'我'因念君子,而登高远望,'酌彼金基,维以不永怀','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作为一个普通公民,还是作为一名学者,第一位的是要爱国。" 其学说打破了"五四"以来"中国无宗教" 这一流行观点。"我研究的不是所谓的'精英哲学',也不是什么'平民哲学',而应该是群体哲学。我不想离开群体去标新立异,一个人不可能独立做好一件事。"  相似文献   

7.
关于"水排"复原之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拙作"古代科学发明水力冶铁鼓风机——'水排'及其复原"一文,是在"文物"1959年第5期上发表的,这里面主要谈了三个问题:(一)立轮式"水排"的复原;(二)卧轮式"水排"的复原;(三)王桢"农书"所载卧轮式"水排"图的复原.在本刊同年第7期上,看到了杨宽先生的"关于水力冶铁鼓风机'水排'复原的讨论"一文.杨先生有关"水排"复原问题的一些意见,有的地方,直接有助于"水排"复原的研究;也有的地方,可以引起大家的讨论,这对复原"水排"的研究来说是有益的.在看了杨先生的文章之后,我愿就"水排"复原问题试作进一步的探讨,以作为前文的补充和修正.我在前文所提出的关于王桢"农书"所载"水排"图的复原设计,看来还是可以成为定论的.所绘制的立轮式"水排"示意图,其中的"偃木",我将它横立在"直木"的上边:杨先生认为"偃木"应竖装在  相似文献   

8.
论"十五年中日战争"与"八年抗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年战争"是日本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所谓十五年战争是从1931年"满洲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日本学者把这段历史叫做"日中战争史"、"太平洋战争史"、"大东亚战争史"等.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学界出版了不少关于十五年战争史的文章和书籍.一位日本学者说:"1956年鹤见俊辅率先将'满洲事变'、'中日战争'及'亚洲太平洋战争'三场战争统称作‘十五年战争'.此后,这一称谓受到大家欢迎并得以普及.  相似文献   

9.
释"塞"     
<古钱大辞典>著录如下一枚空首布: A(尔土)793号 李佐泉疑是"云"字①. 按:此字上不从"雨",下不从"云",释"云"无据.我们认为此字似应分析为从"穴",从"土".古文字中从"宀"之字或作:  相似文献   

10.
陆地 《风景名胜》2008,(6):18-18
事件"12时结账被指霸王条款,京40余宾馆延至14时结账。"4月28日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出倡议,2008年是奥运年,为给来北京参赛的各国运动员以及观光的游客提供更人性化的服  相似文献   

11.
1945年7月,黄炎培在延安会见毛泽东时,有一段著名的对话.黄炎培说,"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找到新路,‘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记者 郭晓芸)近日,杨生顺《河湟"花儿"综论》由青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杨生顺,青海开放大学副教授,青海花儿研究会秘书长.20年来,他深入西北、江南与江淮,深度调研访谈,搜集、整理、研究"花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6年,主持完成青海社科规划项目"基于青海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花儿'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物天地》2011,(1):12-16
2009年,芷兰雅集首届年度峰会"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亿元时代'",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亿元时代"迅速成为年度关键词语,进而引发多家媒体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新近出版的《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公布有一枚编号为959的残简,其中提到"……八户罚估不注役",引起我们的注意。"不注役",也就是免除徭役。书中公布的大批户籍资料中,有"复"亦即免役的记载;也有未注明"复",但实际上仍要免役的内容。我们借此可以了解孙吴时期的赋役,尤其是其免役  相似文献   

15.
正3月3日,全国两会拉开帷幕。多家媒体的调查显示,对今年两会,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话题有:治理雾霾、住房保障、教育公平、医疗改革、养老并轨等。其中",雾霾"超过"反腐",成为公众最关心的事。这五大民生问题,无不考验着环保部、住建部、教育部、卫计委、人社部的部长(主任)们。  相似文献   

16.
●"10岁便随母亲到江西'五七干校',少年时代便开始独自生活,孤独已成为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 ●当她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身份站在新闻发布厅的讲台上时,她的镇静只能用令人"肃然起敬"四个字来形容,既时尚又端庄。章启月回答记者提问,语言简练、准确,神情自信、从容,更烘托出她作为一位女性外交官独特的风采。●战术上重视,认真做好各种准备,把每天的工作都作为一次积累;战略上藐视,任何工作都以平常心对待,再大的事情也不能患得患失。她说,"作为外交官,生活的历练更加深刻。""别人有的经历,你都应该有, 否则你的人生不完整,更谈不上完美。"  相似文献   

17.
图说世情     
《环球人物》2013,(7):38-43
中国·北京部长,请留步!2013年全国两会分别于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开幕。在人民大会堂北门,有一段长约百米、铺着地毯的通道,有媒体为这段通道起了个名字——"部长通道",两会期间,这里便成为新闻的"盛产地"。  相似文献   

18.
李嘉树 《江淮文史》2016,(4):28-36,1
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一封写给"中央并敬爱的主席"的检举信,引发安徽政坛巨震:先是毛泽东提出延长会期,开"出气会",不点名批评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是"霸王","个人独断",难免有一天要"别姬";继而刘少奇3次到安徽大组讲话,鼓励与会代表"揭开"安徽"瞒报"中央、"非正常死亡"等一系列严重问题的"盖子"。会后,主政安徽10年的曾希圣被免去省委第一书记职务,黯然离开安徽。  相似文献   

19.
钟年 《文献》1999,(3):251-256
文字是人类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恩格斯指出:"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①文明有许多标志,除文字外,有的学者看重金属工具的出现,有的强调大规模建筑及城市,但"文明的这些标志中以文字最为重要.欧洲的远古文化只有爱琴一米诺文化,因为它已有了文字,可以称为'文明'.此外,欧洲各地的各种史前文化,虽然有的已进入青铜时代,甚至进入铁器时代,但都不称为'文明'"②.文字如此重要,折射着上古社会发展真实情形的古神话中自然便有了文字起源的叙述.  相似文献   

20.
"他惯于意淫,示爱腼腆。"胡因梦在回忆起与李敖的婚姻离合时这么说:"一向自视为'超人'的李敖,在人生观上其实并不超越,他和众人是一样的。他以'智者之爱'作为期许,然而从古至今能全观的智者都觉察到,'二元对立'就是人性中的颠倒和各种病态的根源,对立性愈大,病情愈重。"但曾"以历史批判当政政党,以笔杆左右党外选情"与认为"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的李敖却来得潇洒。他不但友好地与胡因梦分手,而且写下了书面文字祝她"永远美丽,不再哀愁",一度震惊世人。胡因梦的讲述多多少少使我们从侧面更多地了解了李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