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旧日塾师设馆,授童稚以句读,解《论语》首章未竟,一学子躁不可耐:“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见‘乎’即读可也,何先生之不惮烦?”这当然只是一个笑话。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句中用虚字例》中说:“虚字乃语助之词,或用于句中,或用于句尾,本无一定”,“乎”字用如语助,多置句尾,但见“乎”即作句,亦不足训。  相似文献   

2.
泰山之阴齐币论朱活《史记·货殖列传》:“……泰山之阳则鲁.泰山之阴则齐。”太史公曰:“吾适齐,自泰山居之琅邪,北被于北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  相似文献   

3.
据说,在西方意象派诗人眼里,汉字不仅是图画,还可做相当浪漫的解析。美国诗人庞德在《诗章》第75章,将《论语·学而》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作:“学习,而时间白色的翅膀飞走了,这不是让人高兴的事?”  相似文献   

4.
“说”同“悦”辨郭春环,万丽华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第二册讲常用词时,谈到了“说”字,其中义项(四):“读yuè,喜悦,《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乎?’《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与郑人盟。’这个意义后代写作‘悦’。”①关于《论语...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除有秦、齐、楚、韩、魏、赵、燕七雄之外,还存在过不少小国,“千乘之国”的中山国就是其中之一。中山之名见于史册是在公元前506年,据《左传》定公四年载:晋会诸侯谋为蔡伐楚,荀寅言于范献子:“国家方危,诸侯方贰,将以袭敌,不亦难乎。水潦方降,疾疟方起,中山不服,弃盟取怨,无损于楚,而失中山,不如辞蔡侯。”其后中山之名在史藉上常被提及。《世本》载:公元前  相似文献   

6.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曾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我们可能没有朋友从远方来,却有朋友的书信源源不断地从远方来。写信一直是人们一种重要的通讯方式,至今仍牵动着人们的心。其实,有的人并不是身边缺少朋友,只是交笔友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7.
泰山之阴齐币论朱活《史记·货殖列传》:"……泰山之阳则鲁,泰山之阴则齐。"太史公曰:"吾适齐,自泰山居之琅邪,北被于北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  相似文献   

8.
理论火花     
“夫天地长久,风俗元恒,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而作者皆怯书今语,勇 效昔言,不其惑乎?” [唐]刘知几:《史通》 “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显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 [宋]曾巩:《南齐书序》 “盈天地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 [清]章学诚:《报孙渊如书》  相似文献   

9.
语文老师都有这样一个共识:这么多科教学中,语文是最难出成绩的。因为语文作为一个非专业性的基础性、综合性学科,其涉及的知识容量和知识面极广,而且学生普遍感到很难从中获得成就感、成功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语文练习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环节,不仅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成就感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是测试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及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较有效的检测途径。可见如何更好地利用“练习”这一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职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思索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发表的文章很多。或则强调其“富国强兵”,或则强调其“保民常产”;还有“大明法度”、“抑止兼并”、“众建贤才”,“理财供费”等。众说并立,难趋一致。能否找到一个简单概括的提法呢?我考虑过很久。平均思想,其庶几乎!在王安石的头脑中,平均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从他的许多诗文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例如,他在《易象论解》中说:“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顺天休命,而以谦  相似文献   

11.
1972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69号合葬墓中,出土了若干件纸质文书,吐鲁番文书整理者经过梳理,将其中的7件收入《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二册。其中有一件编号为72TAM 169:83的《〈论语〉习书》文书,只有短短的两行,分别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和"乎,友(有)用(朋)自远方来,不亦"。这件文书虽然内容简单,字迹模糊,但是其中的"友"、"朋"两字的写法却值得探索,并且这件文书也从侧面反映了公元五世纪时期高昌地区的儒学教育情况。  相似文献   

12.
古建筑历经岁月递嬗、朝代更替,自然损毁势在必然,历代均有重修和修葺。然历史上对古建筑的修缮能自觉做到“视新尤乎旧也”、“祝今仍乎古也”者却为鲜见。山西省平顺县龙门寺天王殿400多年前的一次重修堪称“修旧如旧”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3.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曾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我们可能没有朋友从远方来,却有朋友的书信源源不断地从远方来。写信一直是人们一种重要的通讯方式,至今仍牵动着人们的心。其实,有的人并不是身边缺少朋友,只是交笔  相似文献   

14.
正最早提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是汉高祖刘邦。东汉末年曹操在著名的《求贤令》中,也开宗明义地指出:“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但在两汉时期所言的“共治”者多指“牧民者”,也就是地方守臣,很少将其他官员包括在内。汉宣帝有云:“与我共治天下者,其惟良二千石乎。”其次,“共治”的对象是“民”,而不是“国”。在这些帝王看来,天下至广,人口至多,依靠自己的力量实在难以治  相似文献   

15.
1934年12月蒋介石授意发表《敌乎?友乎?》一文,是对日本朝野作的“最后忠告”。1935年华北事变后,蒋介石的“最后忠告”变成了“最后关头”的警告,其重要标志是他在11月国民党第五  相似文献   

16.
2001年9月1日,病榻上的石韵媛女士向笔者忆及贵阳文庙在上世纪吟唱的祭孔歌曲。次日,其老伴杜家瑶先生称安顺文庙当年亦唱此歌,并作适当的补正。歌词系采用《礼记·礼运》的名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体现了孔子儒学的精粹:曲调流畅,朗朗上口,足以令人想见当时都市的弦歌之声,以及对师道的尊崇。在“以德治国”的今日,搜得此珍贵的文化资料,不亦快事乎! 据杜家瑶先生回忆,贵阳文庙在今喷水池省粮食局一带,今徒存老照片,原建筑物已荡然无存,令人唏嘘不已。遥想当年,筑城中小学生一律身着制服,整队参加祭孔典礼,并演唱《祭孔歌》,仪式庄严,给当年的小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此一作法,当可借鉴。故将该《祭孔歌》词曲记录下来,以存久远。  相似文献   

17.
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村的居民都会跳起一种名为“於菟”的古老舞蹈。“於菟”一词,在汉语典籍中解释为“虎”。年都乎村跳“於菟”主要是祛除躲藏在村民家中的妖魔和瘟疫,同时也在祈求来年的安宁和吉祥。  相似文献   

18.
《公羊》桓十一年记“古者郑国处于留,先郑伯有善于郐公者,通乎夫人以取其国,而迁郑焉”.清人陈立(1809—1869)疏云:《公羊古义》云,“郐公者,郐仲也;夫人者,叔妘也”.《周语》 富辰曰,“郐之亡也由叔妘”.《郑语》,史伯告桓公;寄帑与贿,虢郐之间,无不克矣.“寄帑与贿,故得通乎夫人,以取其国”.又郑玄《诗谱》云,“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於东都王城,卒取史伯所公十邑之地.”“则  相似文献   

19.
一《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说楚襄王》有:夫精岭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啄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入。无争也。不知平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九,将加己乎十伯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子酸成,修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其中,“修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二句,清人王念孙认为是衍文,他说:“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姚云:“三同。‘集’无此十字。”曾云:“一本有。”念孙按:无此十字者是也。一本有者,后人妄加之耳。“夕调子酸成”,谓烹之也。既烹之吴,何又言“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乎?下…  相似文献   

20.
一青海热贡(黄南同仁地区)境内的土族,主要分布在年都乎、郭麻日、尕沙日、加查玛、吴屯一带,“於菟”舞至今仍保留在这里的年都乎土族村落。在农历十一月二十日举行“於菟”舞表演之前,先举行一项娱神又娱人的有趣活动,当地称之为“邦”。除年都乎村以外,年都乎下属的附近几个村子也有这一活动。拉卡村是十一月十二日;商秀村是十一月十四日;尚贡村是十一月十六日;西拉村(城外)是十一月十五日。年都乎几个村总的“邦”俗活动于农历十一月十九日夜里举行。活动地点以神灵的意志来确定。即前一年举行过“於菟”活动后,为清除神灵金身上的不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