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宁 《文史天地》2009,(12):28-31
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国民党中央在上海设立了执行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产物,中共中央对此也十分重视,为加强执行部的工作,派了大批重量级的共产党员参加进去,担任重要职务。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里协助和参加了多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绩,有力地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发展和国民革命运动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后,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一位。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毛泽东以湖南国民党的代表出席会议。毛泽东以其在湖南的工作以及在大会上的积极表现,很受孙中山和国民党人的赏识和注意。在选举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时,毛泽东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相似文献   

3.
1924年1月20日——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宣告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并接纳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国民党“一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成功,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4.
一九二四年一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支持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改组了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从而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史册中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说起“国共合作”,人们不能忘却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牵线搭桥的外国人——鲍罗延。他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苏联顾问,也是这一时期在中国具体贯彻执行共产国际决定的主要代表,在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随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国民党内左、中、右的分化更加明显,形成了以蒋介石、戴季陶为代表的新右派,他们组织各种派别活动,攻击中国共产党,反对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5年夏,国民党右派“理论家”戴季陶公开发表《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孙主义哲学的基础》等小册子,攻击马克思主义,反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强调团体的独占性、排它性,这些小册子成为国民党右派反共的思想武器;1925年8月国民党右派在广州  相似文献   

7.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这次国共合作实现的过程中,远东共产国际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帮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政策同时也促使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共产国际的决策直接指引着国共双方顺利走向合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将民主集权制导入其党内政治生活。至1949年退据台湾前,国民党一直在党内和民众组织中倡行民主集权制。本文谨对国民党推行此制的情况、关于此制的解释及相关问题作一探略。一国民党推行民主集权制的基本情况1924年1月22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纪律问题的议案。文件指出:大会以为国民党之组织原则,当为民主主义的集权制度(荣孟  相似文献   

9.
陈光 《民国档案》2004,(3):74-77
第一次国共合作始于国民党“一大”,但在这之前,国民党早期领导人关注马克思主义,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认同,在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国共两党早期领导人在革命斗争和生活中结下了深厚情意,并且在许多方面有过合作实践,这一切都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13,(6):F0002-F0002
<正>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路后街31号(今恤孤院路3号)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大会。大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问题。经过热烈讨论,大会接受共产国际关于同国民党合作的指示,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  相似文献   

11.
1931年宁粤上海和会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错综复杂、持续不断的内部纷争是国民党蒋介石统治的主要特点,它对国民党政权的兴衰成败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1931年的宁粤对立即是国民党内部纷争中最具代表性、规模较大、影响至深的一次。它以蒋胡约法之争为发端,以上海和会的召开为转机,以蒋介石下野和国民政府改组而告结束。对于国民党内这次极为重要的冲突,以往人们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 1948年3月29日,蒋介石一手操纵的“行宪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南京开幕。 当时,国共内战已烽火连天,战况已明显对国民党不利,蒋介石仍积极主张筹开“国大”,实行所谓的“还政于民”,其“良苦用心”是激励士气,标榜民主,以赢得美国更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1924年1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  相似文献   

14.
正自国民党1924年效法俄共组织模式改组到1949年丢失大陆政权,国民党的地方党政关系经历了一个较大的变化过程。总的说来,1924年至1927年,即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在地方层级,国民党的地位要高于同级政府,至少不分伯仲。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1927年以后,国民党地方党部的影响大为下降,不仅不能与之抗衡,反而成为同级政府的附庸。1928年,浙江发生的这次党政纠纷,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与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起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够,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加重。周恩来最先认识到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在他的努力下,中国派团参加了第一次世界环境大会。这次会议使代表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了环境保护问题的必要性。在周恩来的推动下,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随着《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的出台实施,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始步入正轨。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四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孙中山宣布国民党改组,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共两党合作,在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七年的革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容共政策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容共政策新探张振朝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其三年半的运行过程中,既有合作的丰硕成果,又有复杂的矛盾与冲突,最后终因国共矛盾的加剧而分裂。由于这次合作是在孙中山先生主持下,以国民党改组为形式而形成的,因此,对我们考察合作破裂的原因,有着重要的作用。(一)...  相似文献   

18.
党的“三大”决定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民主革命的联盟,同时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对于“三大”的这个决定,长期以来,不论党内党外,都有不同的认识和估价。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攻击  相似文献   

19.
一九四七年初冬,中华民国第一次国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在国民党统治的广大地区相继展开。当时我是正安中学的一名学生。我们的校长王作朋,是正安县的四名代表候选人之一。选举期间我们全校师生全部出动,为之宣传、拉票,结果王作朋当选,出席了一九四八年三月在南京召开的第一次国民代表大  相似文献   

20.
论国民党改组后的社会构成与基层组织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其基本力量主要是一批“有些知识而又没有充分知识”的知识青年。这些知识青年的纷纷涌入,大大强化了国民党的党势和声威,但随之而起的是对国民党构成新的政治参与压力,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国民党的组织运作。就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初衷而言,党务组织是其改组重心所在。然而正是在这一方面,国民党改组实际上是不成功的。在“中体俄用”的治党策略下,仅袭用了俄共的组织形式,而未能得其组织内蕴,改组后的国民党并未如孙中山所期望的那样改造成为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党。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两党组织形态的异同与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两党合作的命运。大量事实表明,国共后来成败分殊的结局,实际早在两党第一次合作之际即已渐露端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