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云南"八景"与生态环境变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央王朝的经营及汉文化的影响下,云南各地在明清时期涌现了大量以生态景观为主的"八景",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八景文化".清代是云南"八景文化"的发展及繁荣时期,"八景"及其相关记载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云南生态环境的状况,其发展变迁也反映了生态环境的变迁状况,对清代云南环境史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云南,即"彩云之南"。据记载:云南39.4万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上,聚居着51个少数民族,总人口4000多万,占全国少数民族总数的1/2。特有的民俗民情,使这里自然和人文景观和谐、优美、浪漫而多姿多彩:原始森林、雪山江流、野生动植物以及三七、普洱茶等各类名贵珍奇灿若群星。在这儿,只消饮上一盅淡茶,品尝沧海一粟,就能感受到云南绚丽的色彩和淳朴悠远的民风……  相似文献   

3.
清代云南矿业在中国矿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矿税是研究矿业规模和矿业管理的重要依据,故清代云南矿税问题是清代矿业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但是,以往的研究大多直接引用文献中的矿课数据,并未追究其来源和内涵,甚至以定额替代实征。因此,本文在分析清代云南矿税来源与内涵的基础上,借助清代奏销档案,推算清代云南全省实征矿税银数量,并对其变化和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推进清代矿业研究。  相似文献   

4.
云南、西藏两地间交易茶叶、马匹等商品的交通线,近代以来称为"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的出现,与相关道路的形成演变、清代普洱茶的兴起及运销西藏有关。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清朝以普洱府、顺宁府为主要产地经营的大叶种茶,种植、生产获得迅速发展,同时运销西藏等地,西藏的骡马也赶到云南销售,"茶马古道"由此形成并趋兴盛。  相似文献   

5.
雪涌 《世界遗产》2010,(2):90-107
茶马古道路线图。史书载,早在商周时,普洱地区的古濮人就向周武王贡茶。至唐代,普洱茶远销内地和西藏;宋时普洱已形成茶叶交易市场。至明代,"士庶所用,皆普茶也"。到了清代雍正年间,普洱茶业鼎盛。年产茶5万余担,每年有5万余匹马不绝于途。以普洱府为起点的五条茶马古道,  相似文献   

6.
<正>在清代云南制钱中,有一种面文为顺治通宝,背楷书穿左"一厘"二字、穿右"云"的小平铸钱,它是顺治时期云南官方铸行时间较长、铸量较多的钱币;从其样式方面而言,它也是有清一代云南制钱中较为独特的品种。顺治十年(1653)七月,"廷议疏通钱法,以(顺治)八年增重一钱二分五厘为定式,幕左汉文‘一厘’二字,右宝泉铸一字曰‘户’,宝源曰‘工’,各省、镇并铸开局地名一  相似文献   

7.
<正>制钱中有种"民国通宝"背"一文"的机造铁钱,由于非主流币材,除了不见于金银币论述文章内,在铜镍铝等钱谱也不见收录。虽有"天津造"的说法,但无可靠依据,因此常被列为"铸地不详"、"用途不明"。中国传统的方孔制钱基本用铜,数千年来皆以浇铸法制造,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太平天国事件造成清代最重要铜产地云南与京津地方的运送出了问题,加上咸丰六年(1856)云南发生"回变",更造成币材供应陷于停顿状态。由于各局纷纷停铸,到了光绪年全国已  相似文献   

8.
新书微讯     
正《清代中缅关系》内容简介本书旨在全面论述清代中缅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及缅甸华侨华人等问题,廓清清代中缅关系的历史框架与发展流变,并对清代中缅关系中的历史疑问进行探究。作者依据大量原始档案文献,讨论的乾隆后期与雍籍牙王朝的冷战、云南派往缅甸的代表团、中英围绕中缅关系其他问题的交涉、清代中缅两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清代缅甸的华侨华人等问题,都是学界研究较为薄弱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正>清代宝云局铸造的道光通宝,不像之前铸造的雍正、乾隆、嘉庆通宝,也不像之后的咸丰、同治、光绪通宝,由于铸造地点不一,版式比较丰富,而道光通宝虽然数量也很多,但不知什么原因,版式却很少。据《云南货币简史》记载:"宝云局道光通宝钱币直径2.6厘米,重5.1克。"而《云南历史货币》的图录中有一枚,"直径2.6厘米,厚0.15厘米,重5克。"两本书中都只有一种版式——仿部颁式。  相似文献   

10.
清代云南地方志数量丰富,门类繁多,其间方言材料不少。就分布而论,各志所载方言形式不一、多寡不均,或集中于方言、民俗、种人、物产、市肆、杂异专栏,或分散于其余各处;就类型而论,各志所载方言,归结起来,主要有名物、特殊地名、民俗、称谓4种。清代云南方志所载方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相关研究零散而少见。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云南中部较元代有更大的发展。明朝统治的时间较长,云南中部为云南世袭总兵官沐氏家族所镇守。以云南中部为核心区域,以卫所将士及其后裔为中心,逐渐形成云南汉族的士绅阶层,并在全省产生深远的影响。清代继承明代的发展趋势,云南中部的主要城镇相连成片,各类资源进一步开发,经济文化水平明显提高,云南中部在全省的重要地位也更为凸显。  相似文献   

12.
<正>1915年12月中旬,袁世凯背叛民国、称帝改元。12月25日,蔡锷将军等在云南誓师、讨袁护国。斯时,云南军政府将正在筹备、并未开幕的中国银行云南分行未发行的云南地名黄帝像券及现金强行提去。~1事发突然,多方牵动,广为关注。论及该券的著述并不少见,如《云南护国军发行中国银行兑换券始末》~2等,记述了该券的"发行背景"、"流通情况"及"兑现纠纷"等,然笔者以为该券的发行与收毁、编号券的总额与发往云南的券额、中国银行的应对措施与行务会的核议"认定"  相似文献   

13.
唐宋元明清的治边方略与云南通道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至清代是云南交通发展的重要时期.云南交通线的拓建与兴衰,不仅受到社会发展、经济开发等因素的影响,与封建王朝的治边方略亦密切相关.本文考述隋唐、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的治边方略以及不同时期云南交通的状况,力图揭示治边方略与云南通道开发问的复杂联系.  相似文献   

14.
乾隆二十年准噶尔部首领达瓦齐兵败格登山后,经贡古鲁克岭逃往南疆。因为这条天山西部的道路地处清代边陲、人迹罕至(该道大部现已在境外),同时边地地名复杂,所以不仅清代史籍记载抵牾且致今人研究语焉不详。通过分析清代文献、舆图及山川地理态势等,该文指出达瓦齐兵败后,经沙喇雅斯-特克斯河上游-特克斯色沁-贡古鲁克岭-贡古鲁水的南逃路线;并纠正了部分清代史籍记载和前人研究的讹误,指出"纳林道"、"冰岭道"与"伊犁通乌什道"的差异,且在乌什以北共有七处达坂,可以连通伊犁与乌什。  相似文献   

15.
鸦片是近代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的主要武器之一,它毒害中国民众的身体、腐蚀中国民众的心灵、败坏中国社会空气,理所当然地遭到中国人民的抵制和反对,理所应当予以清算。在历史上,云南曾经是中国鸦片的主产地区之一,鸦片曾经给当地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本文依据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阐述了清代道光年间云南禁烟问题的由来,分析了当时云南地方政府历次查禁鸦片的种种措施及其后果,西方列强的武力反对、地方部分官吏在查禁问题上的拖沓敷衍、种烟农户经济作物的替代,以及沿边民族地区查禁工作的实际困难等因素,导致清代道光年间云南地方查禁鸦片的失败。不过,这些教训又为尔后云南地方查禁鸦片、安定边疆民族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冰岭道"作为天山南北之间的重要交通道路,其在清代新疆历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却相当缺乏,缘此,本文在对诸多史料梳理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该道的命名;道路的台站、住宿与交通工具等建设;道路的里程;道路在军事、屯田与贸易等方面的使用;以及道路在清代新疆历史中的地位问题。并考证出冰岭道在道光年间那彦成的新疆善后处理中并未封禁的史实。  相似文献   

17.
付超 《收藏家》2012,(3):77-79
普洱茶产自云南,而“普洱”二字,用的是地名,历史上早在元代云南的“步日部”汉译为“普洱府”之后就有了“普茶”这样的称呼。而真正的普洱茶是遍布云南六大茶山产茶的总称。至此云南茶叶有了固定的名称叫“普茶”,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普洱一地由于在茶马古道成为交易的重镇,改为普洱府。而普茶也改名为普洱茶。普洱茶随着历史的转换到了清朝,不但受到国内外人们的喜爱而且一越变成了当时清宫廷皇亲国戚宠爱的贡茶。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武定县是彝族的重要聚居区,彝族支系众多,服饰类型多样,特点突出。密切支系是武定彝族重要支系之一。本文以图像学为主,辅以方志学、文物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清代云南武定彝族密切支系服饰进行初步研究,力求还原清代云南武定彝族密切支系服饰的概貌。  相似文献   

19.
孙景超 《文献》2022,(4):87-98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云南舆地图说》是描绘清代中期云南历史、地理与民族状况的重要图籍。通过对档案的梳理及与相关文献的内容比对,可证实其为清嘉庆二十四年伯麟主持编绘的《伯麟图说》之重要组成部分。《伯麟图说》的内容包含《夷人图说》和《舆地图说》,二者合一方为完整的《伯麟图说》。《伯麟图说》是清代中期云南舆地图与民族图的集大成者,其《舆地图说》与《夷人图说》两部分各有不同的渊源与发展脉络,并在流传过程中分化出不同的版本与名称。  相似文献   

20.
《民俗研究》2021,(3):封2-封3
正在胶东半岛一带,广泛流传着关于"云南"与"小云南"明朝移民的传说。"闯关东"的山东人,又将这些传说带到了白山黑水之间。然而,明代官方文献并没有从云南向山东成规模地移民的记载,这基本上是一个民间话题,以族谱、碑刻、传说、日常生活习惯、体貌特征、丧葬习俗等为载体,世代传承。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学界持续关注"云南"与"小云南"移民问题,可谓众说纷纭。刘德增、王钧林主编的《山东人的云南血脉——明代云南移民山东研究》一书,集"云南"与"小云南"移民研究之大成。全书100万言,分为四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