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太平天国史的研究,有几个问题需要重新认识。洪秀全早期的宗教宣传和活动并非“纯粹的宗教宣传”,而是具有政治意义和策略价值;农民领袖平均、公有思想作为一种鼓舞农民斗志的理想无可厚非,洪秀全等所实施的现行政策与公有制理想是有距离的,他们已注意到切合实际问题,所采取的实际政策是灵活的;由平均、公有思想转到仿行资本主义思想是一种进步,这种转变不是“脱离实际”的,而是有客观因素,具有现实性;拜上帝信仰与太平天国相始终,它使太平天国兴,又使太平天国亡;太平天国起义具有革命性质,是一场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某些特点或色彩的农民革命,并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所以改“国”为“囯”,是不是恰如张汝南的“金陵省难记略”所载:“书太平天国之国字为囯,谓王居于中也”,我认为还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毛健予先生在新史学通讯中,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认为太平天国把“国改做囯字,意义不很简单,里边是含有宗教的政治的和社会经济的三种意义的”。(见新史学通讯,1954、11号,问题讨论与解答)理由是:和当时在满清血腥统治下民间秘密会社的语及一些特用文字有关:避讳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句老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然而,在"大跃进"中,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苏州地区,在大唱"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高调中,竟然被推进人间地狱般的绝境。这里说的是原江苏省苏州地区  相似文献   

4.
“天”在太平天国语汇中使用频率最高,有五种含义:太平天国上帝教的上帝、与太平天国有关之事物、与天王有关之事物、“天下”和世界、指称与地相对的物质的天,其中,以“天”指称上帝是最本源最主要的含义,是中国传统化与基督教义的杂糅。天主教、上帝教、太平基督教、拜上帝教和“拜上帝会”宗教等五种名称是太平天国宗教的“他称”,太平天国献在说到太平天国宗教时使用的名词是真道、真教和天教。“天教”并用以指称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在内的广义的基督教,而不是对太平天国宗教的“命名”或命名意义上的“自称”。  相似文献   

5.
洪秀全属于清朝农民起义的领袖,其所率领的农民起义达到了我国古代农民战争的巅峰,太平天国与其他农民起义活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洪秀全已经在表面上摆脱了传统的宗教思想,将西方宗教思想用于表面,实际则仍是运用孔孟思想,开辟了一条较为独特的道路。本文主要针对洪秀全宗教思想对于太平天国的影响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献》2014,(6)
<正>精装16开定价:1800元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年7月太平天国原刻官书,当时称诏书,上盖天王金印及"旨准"两字,印制精美,因太平天国失败而被清廷大量销毁,存世极少,向为研究者所重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所藏部分,系由太平天国赠送给法、英外交官、传教士,后为"伦敦会藏书"。本书全三册,收录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所藏太平天国原版刻书和原抄本  相似文献   

7.
~~谈谈殷人所崇奉的“帝”@马春华$华中师大历史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社会中秘密教门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秘密教门是我国传统社会中重要的社会组织。有人从宗教史的角度,将它视为宗教组织,称之为“民间宗教”或“秘密宗教”;有人从农民战争史的角度,将它视为“农民革命组织”;本文从社会史角度,将它视为民间秘密结社,称之为“秘密教门”,并对它与其他社会群体,如宗教。异端教派、农民起义组织及秘密会党的关系,作初步探讨。一、秘密教门与宗教的关系秘密教门是以宗教为模式结成的民间秘密结社,具有浓厚的宗教巴彩。它对佛、道两教的教义、教规加以改造和利用,形成一种似教非教的秘密结社组织,它与宗教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从形…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很重视宣传教育工作,早在政权建立之初,就曾刊刻过宣传上帝教教义的书籍,癸好三年(公元1853年)定都天京后,即组织南京、扬州等地刻书和印刷工人设立"镌刻衙"和"刷书衙"来进行雕版和印刷书籍的工作。太平天国官书中以壬子、癸好、甲寅等年代出版的官书为最多。去年秋季在北京发现了一本甲寅四年重刻的"太平救世歌",兹略作介绍,以见太平天国官书之一斑。 "太平救世歌"初刻于太平天国癸好三年,解放前国内未发现此书。有关太平天国的文物资料,在旧中国一向不为人所重视,因而发现较少。这个本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钱币基本上是黄铜质,以方体宋字为主,没有记值符号。太平天国钱币特别之处是"国"字的写法,口内为"王",而不是"玉"、"或",对此,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解释为 "书太平天国之国为从口从王,谓王居于中也"。太平天国钱币统称圣宝,不称通宝或元宝,这也与太平天国教义有关,万物归于上帝,圣就是上帝,于是军队是圣兵,国库是圣库,钱币也就是圣宝了。  相似文献   

11.
"离恨天"是一个深受佛教"天"影响而又完全中国化的文学意象。"离恨天"一词最早出现在元曲中,尔后出现在《西游记》及其相关的系列小说中。其大量出现是在清代的言情小说中,尤其是"红楼"系列小说。前者的出现往往依凭于一定的佛教术语;后者则已完全中国化,脱去了佛教术语的外在依凭。"离恨天"所指向的文学意蕴集中在男女情爱与色空观的关系处理上,所表达的文化意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男女情爱的否定,是宗教"色空观"的文学阐释,表达了对欲望彻悟后的人生超脱;一是宗教观念的世俗化蜕变,这种蜕变表现在它不仅是超越欲望的净土,而且是延续生命以进一步实现现实世界所无法实现的欲望的理想国。然而它们的终极目标都是追求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中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2.
书讯     
《天国的陨落———太平天国宗教再研究》夏春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42.8万字,32元太平天国史研究至今已持续近一个世纪,成果多、起点高,取得新突破难度较大。本书作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之一,对太平天国宗教做了细致充分的研究,分别考察了上帝教的创建过程,上帝教教义、经典、宗教仪式和宗教节日,上帝教在太平军中和民间的传播情形及其反响,上帝教与西方基督教、中国旧有民间宗教、儒家学说之间的关系和异同,洪仁修订上帝教教义的尝试,西方传教士与太平天国的交往,等等,基本上涵盖了与上帝教相关的所有主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考察汉代画像中"祠主受祭图"和"升仙图",来探讨宗教思想的形成与变化过程,同时从"蜕世"到"飞升"的向往与构建来简要揭示汉代早期民间信仰的生死观的变迁,以及这种观念作为象征符号被赋予在汉代墓葬画像中,显示出人们对于早期宗教思想有着强烈的信仰和认知感。  相似文献   

14.
前一个时期,笔者在好友孙志方先生家中作客,有幸见到1张太平天国时期的"带征执照",据他介绍系在本县农村发现的。该执照为石印版印制,虽然经过150多年的风风雨雨,但仍保存完好,实属不易。这是继前些年在该县境内发现"太平天国良民牌"、"太平天国地契"之后,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宗教研究的新收获谢世诚夏春涛的新著《太平天国宗教》,已于1992年10月在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细读之后,深感该书颇有特色。其一,关于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我国史学工作者对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领域,而宗...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是建国以来学术界研究太平天国兴亡史中悬留的最大一桩聚讼公案。本文拟从《天朝田亩制度》到“照旧交粮纳税”作系统的参照辨析,以冀成为解决此问题的一个侧面。一“照旧交粮纳税”缘起1853年,太平天国奠都南京,为实现梦寐以求的“人间天国”,遂于癸好三年十一月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是一个以土地问题为核心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乃至社会生活诸方面的社会改革方案,是近代农民对“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课题的答案。它以革命者的权威,宣布废除封  相似文献   

17.
澳门圣方济各堂中挂有一幅"天后圣母像",是圣母形象"中国化"之体现,亦被视为中西宗教兼融的象征。纵观澳门中西宗教文明交流史,处于"守势"的中华文明与处于"攻势"的葡萄牙及天主教文明成为主角,并且呈现出政治权力语境下的角力与博弈。二者常有摩擦与冲突,但经由双方"包容、功利"的文化传统以及彼方"本土化"传教策略下对澳门传统信俗的借力,促成彼此友好对话与调和之可能,最终缔造了中西宗教在澳门"和而不同、是容非融"之格局。因此,"天后圣母像"应是在此格局下受"灰色地带"影响之产物,亦是寻求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地区民众审美诉求与心理投射相互耦合之愿景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马是人类的好朋友,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人类的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中曾经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被历代王朝所崇奉。  相似文献   

19.
根据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一项社会活动的运行是正式制度安排与非正式制度安排合理作用的结果。太平天国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属于正式制度安排,它是在非正式制度安排即由文化演进所形成的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的。太平天国的经济政策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非正式制度安排中所包含的中西方文化冲突的不断加深,遂使太平天国的社会理想与现实经济政策逐渐背离,导致了其后期经济绩效的严重不佳。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占领南京后,挥师向上海进军,清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提出要"借师助剿"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在这个问题上,作为封疆大吏和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统帅的曾国藩,原则上并不反对"借师助剿",但是由于他有强烈的"忠君报国"的情结,也有传统士大夫固有的仇夷、鄙夷的思想,同时也有个人的打算,特别是出于对"借师助剿"后果的考虑,因而他同意借师但反对助剿,主张"会防"不"会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