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不是科学家,但与科学技术打了近半个世纪的交道。他是戎马征战的将军,但与科学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毛泽东、周恩来、陈毅、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张爱萍将军成功地组织指挥了国防科技战线许多重大战役。他以赤诚的心与科学家广交朋友,甘当科技人员的“孺子牛”。他重视、信任、尊重、关怀、支持、爱护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事迹已广为人们传颂。本刊采掬的一则,是将军早年在创建我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海军时信赖与依靠科技专家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2.
献身于科学事业,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们,并不是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不独成为自然美的探索者和发现者,也是艺术美的追求者和创造者。打开科学史册,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如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物理学家玻恩、普朗克、海森堡等都是出色的钢琴演奏者;爱因斯坦是著名的小提琴手……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政治上的,经济上的,我们有过多少疯狂的运动啊!科学家们头脑为什么会发热,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科学家作为在某一领域、某一学科有特殊建树、特殊成就的专业人士,是头脑冷静、严谨客观、讲科学的人,因而人们把更多的信任与依赖投注在他们的身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科学家是社会良知的体现,是民众心目  相似文献   

4.
原子弹的出现和使用,使美国参与曼哈顿工程的科学家产生了"双重焦虑":既担心核武器的巨大摧毁力可能毁灭人类文明,又顾虑分隔化管理体制可能摧毁科学自由,并使科学研究成为军方黩武主义的囚徒。为了消解"双重焦虑",美国原子科学家开始讨论如何合理控制核能的问题。一些科学家主张立即建立"世界政府",另一些则主张实现国际控制。随着美国科学家之间交流和美国各地科学家协会的创立,科学家达成了共识,要致力于建立核能国际控制机制。以此为基础,各地原子科学家联合成立了协调全国科学家组织活动的美国科学家联合会,并通过游说、咨询、教育等多种活动,推进美国战后核政策的制定向"国际控制"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及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晚年,这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遭遇“文革”,虽然由于有“红色科学家”之谓而免于大吃苦头,但他无法理解这灾难性的对人、对文化、对人类一切有价值东西毁灭的“革命”,他在日记中记下了对那疯狂年代的感受。循着《一位科学家“文革”中的心路》一文,我们看到了这位正直的科学家的困惑迷惘,再次体会到了“文革”的残酷。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一词是舶来品,它是由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家兼哲学家费米尔创造的.1840年,费米尔在一次演讲时说:“在科学领域里,孜孜不倦的耕耘者,我们需要给他们一个适当的名称,我想称呼他们为‘科学家’.”科学家这个词在拉丁文中是“scien”,即了解的意思.有人曾对科学家下过这样的评语,说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精细的实验、谨慎的分类、证据的搜集、结论的判断等素质”.  相似文献   

7.
周《易》研究在国外陈凯东周《易》为国外科学家所认识,最早是在17世纪末叶。第一个接受周《易》思想的欧洲科学家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大代数与微积分的发明者莱布尼兹。1679年莱布尼兹发明了"二元算术",但因为不能应用而无实用意义,不敢公布于世。后...  相似文献   

8.
侯德榜是“永久黄”团体代表和中国20世纪化学工业发展过程中实业家、科学家群体的缩影,他们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竖起中国化学工业的一座座丰碑,完成了中国化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史性变革进程的重要阶段。学习、研究侯德榜的科学家精神,挖掘不可再生的馆藏资源中化工历史文化的多重价值,传承化学工业的基因和血脉,弘扬中国化工行业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对于立足中国化工实践,讲好中国化工故事,展现中国化工形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5月30日是中国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当日,"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征程上的中国科学家主题展启动仪式暨第二届西藏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表彰大会"在西藏拉萨举行。国务院2016年底批复,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30日设立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征程上的中国科学家主题展"将向西藏民众展示中国现代科学家队伍诞生、发展、壮大的群英谱,展示几代科学家与国家、民族荣辱与共的高尚情怀和为科学进步、国家发展所做出的  相似文献   

10.
搬到新家,在上海一个离市区很远的正在成长的新城。那里的路用科学家的名字命名,东西向是中国的科学家,南北向是外国的科学家,那里遍地是来自东南西北的口音,听不到吴侬的软语。传说中,这个区域的青年以能挣不会花著称,区域里的代表性人物是海归或是毕业于顶尖高校的IT金领们。  相似文献   

11.
早年学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曾指示:李四光、茅以升、刘绍光要启用。毛泽东之所以知道刘绍光,是因为刘绍光对自然科学领域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很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的理论探索和科学实验,取得了突出成就,是享誉欧美的华人科学家。刘绍光在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勃朗克、戈尔泰的门下读书,美国纽约大学医学博士、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德国柏林大学  相似文献   

12.
朱和平 《纵横》2014,(11):15-18
爷爷说:“以后的战争肯定是技术性战争、是科学家的战争,没有很深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是打不了仗的。”  相似文献   

13.
李友德 《神州》2012,(13):237-237
天文学家卡尔说过:“每个孩子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其实,孩子们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引导得法,我们会发现科学无处不在,许多科学发现就是源于生活的。  相似文献   

14.
涂元季  刘莹 《纵横》2011,(12):4-8
他是两弹一星元勋,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的一生硕果累累,誉满天下,却淡泊名利,“我姓钱,但我并不爱钱”。他是蜗居在小房子里的大科学家,又是有着平常心的一代伟人。斯人已逝,精神长存。今年是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2015,(8)
<正>诺贝尔奖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能够获得这一科学界的殊荣成为了众多科学家的期望。而如果一位科学家能够两次摘取诺贝尔奖桂冠,在很多人的眼里,他将与传奇划上等号。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是继玛丽亚·居里、莱纳斯·鲍林、约翰·巴丁之后,第四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6.
杰出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朱光亚院士因病于2011年2月26日在北京逝世,这是世界科学天空一颗巨星的陨落,是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损失,更是四川学子心中永远的伤痛。大师虽去,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对四川青年科学家寄予的殷切希望和谆谆教诲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2015,(1)
<正>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大会,隆重表彰研制"两弹一星"的功臣,23位科学家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熟悉这些科学家经历的人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一个人,因为这23位科学家中有9人是他的学生,有2人是他的学生的学生,还有2人的事业也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人就是叶企孙,中国科学界的元老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世界神经生物学界的著名科学家本·巴雷斯(Ben Barres)教授,在科学研究上叱咤风云。他开创了神经胶质细胞研究领域,在开发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综合征等疾病的药物方面,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男性大科学家曾经是一个在学术界备受歧视的年轻女孩。接受变性手术后的巴雷斯,亲身感受到在变性前后,社会上对自己的研究成就所给予的明显不同的评价,而这也铸成了他独一无二的跨性别科学家的传奇人生。  相似文献   

19.
庞旸 《旅游》1998,(11)
号称“中国硅谷”的中关村科学城。那辆白色的小“菲亚特”又发动了。它轻快地驶向郊外,驶向那山山水水格外秀丽迷人的地方。我们的老科学家夫妇,又开始了他们的周末轮上之旅。这是重复了十几年的浪漫一幕。提起科学家,人们总会联想起满脑子“1+2”,连家门都会认错的陈景润,联想起20年没过春节和星期天的王选、陈夫妇,联想起……总之,是那些成天钻在实验室,面讨仪表、图纸和计算机,从不考虑也无暇顾及生活乐趣的“工作狂”。如果你这样理解“科学家”这个概念,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其实,科学家也是爱好生活的人,他们不玩则已,…  相似文献   

20.
黄健 《文史春秋》2006,(9):34-39
2006年6月28日,是杰出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国原子能科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时奥·居里夫妇的入室弟子钱三强先生逝世14周年。回想起他对中国原子能科学成就的功绩,尤其是他在晚年对出版事业的关怀和支持,让我深深怀念、终生难忘。难忘往事从“红领巾”时代起,钱三强先生就一直是我心中十分仰慕的科学家。那是在1964年10月16日,我当时还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从《中国少年报》上看到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的消息后,知道钱先生是中国的核物理学家。看到我国有那么杰出的科学家为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