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意基地型园区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澎 《人文地理》2009,24(2):44-49
中关村科技园区以德胜园、雍和园、石景山园为代表,规划建设创意基地型园区,这对北京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创意产业分工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创意基地型园区的基本情况并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意基地型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促进其发展的对策。本文认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意基地型园区的发展应侧重于四个方面:为园区提供"新生"的产业发展空间、供给适应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特殊基础结构、构造创意产业集群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注重园区之间错位发展。  相似文献   

2.
林涛 《人文地理》2010,25(5):75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为突破既有城市结构对城市发展的束缚,缓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就业、交通、环境等压力,优化城市经济结构,许多城市正在积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大城市地区的新城建设更是如火如荼。上海自早期的卫星城建设开始,到近期的"一城九镇",再到最近的"1966"城镇体系规划建设框架,一直试图通过郊区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来疏解中心城区的巨大压力。特别是最近10年,松江作为上海大都市郊区重要城镇的规划建设,对突破上海中心城区"一核独强"的空间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在新城建设中颇具典型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松江新城"次核"发育、松江新城的城市功能演化、松江新城人居环境建设三个方面的剖析,探讨新城建设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互动关系,以在宏观上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新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期对上海或国内其他大都市区郊区其他新城的建设和多中心城市空间格局的形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创意城市经营战略之研究——以欧洲三城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不论在全球商业竞争市场亦或是区域、城市间的竞赛,高度的知识发展将成为致胜的关键因素。城市是人类知识、创造力、创新荟萃的空间场域,然并非每一个城市都能成为创意城市;本文除了探讨知识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同时从城市历史与理论的观点,回顾创意城市的发展概念,分析创意城市的潜在要素包括:聚集性(Concentration)、多样性(Diversity)、不稳定性(Instability)以及正面的声誉(Positive Reputation),并检视欧洲三个城市政策发展经验。研究显示:欧洲地方政府将城市政策作为发展地区知识经济的重要支撑。而地方政府决策者应扮演为城市在知识经济中作准备的角色,地方政府应致力于增加城市创造力浮现的机会,并提供城市适当且完善的基层架构条件。  相似文献   

4.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战和  许玲 《人文地理》2006,21(2):65-66,64
高新区作为一个崭新的城市空间和带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极核,越来越多地影响和改变着城市的经济社会活动和空间结构。本文从高新区作为城市一个功能单元的空间属性出发,分析了高新区建设发展对城市社会新富裕阶层和中等收入阶层形成的重要影响;进而分析了高新区建设发展对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影响,指出高新区正在逐步演变成为一个集商务、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尚生活区为一体的新的城市空间;最后,本文还简单分析了高新区建设发展带来的城市社会空间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时代的中国大都市热点空间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兴平  崔功豪 《人文地理》2003,18(1):44-48,74
本文从中国目前所处的时代特征出发,提出了在新经济背景下中国大都市开发的热点空间,分析了该类空间的特征,动机制,主要类别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对部分城市的实证分析,提出了优化和调控该类空间的对策建议,为合理规划大都市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段杰  李江 《人文地理》2001,16(4):39-42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和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这既为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阐述了知识经济的基本内涵,分析和预测了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发展的若干趋势,并指出在新形势下,城市地理学只有开拓进取,积极创新,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学科的研究理论、内容与方法,才能在知识经济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适应时代的要求,已日益成为当代沿交通线路经济地域空间的重要形态之一.对其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是使其得到健康高速发展的前提条件.本文以沈阳-山海关高速公路(锦州段)产业-经济带规划为实证分析,对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的内涵、规划原则及重要性、规划方法及内容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正处于都市区化带动城市化发展的新城市时代,这种新的城市化发展状况要求我们关注大都市区的管治,而大都市区发展状况也与治理有着相当程度的关联。在借助城市流模型对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存在的八大都市区集聚扩散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关注各个大都市区非政府部门的发育状况,尝试性地分析了这些大都市区管治所处的阶段,并对国外大都市区研究进行总结,认为优化城市体系结构、加强非政府组织的建设、完善公民参与机制是提高我国大都市区管治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逆城市化”现象及其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初期美国大都市区形成以来,大都市区的发展成为美国城市发展的主导模式。然而,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城市发展进程出现了“新”的现象,即非都市地区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大都市区。据此,一些美国学者认为美国的城市时代和大都市区时代行将结束,“非都市化”时代或“逆城市化”时代即将来临。然而笔者认为,这种“非都市化”或“逆城市化”是城市扩张即郊区化进程的继续,是大都市区进一步膨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北京和上海是国内城市的标杆,其软实力建设对其他城市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为了准确把握全球城市体系中北京和上海的软实力现状和明确城市软实力建设方向,文章基于笔者构建的国际大都市软实力评价体系,从城市文化、国际沟通、城市创新、公共管理和生活质量吸引力5个维度,对北京、上海、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6个国际大都市的软实力进行了测评,详细解析了北京和上海与其他国际大都市在软实力方面存在巨大差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制造业空间结构演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郑国 《人文地理》2006,21(5):84-88
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工业化时期,制造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空间结构的演变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重要动力。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制造业空间布局的演化历程,然后利用第一次和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数据定量分析了1996-2001年北京市制造业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最后提出了北京市制造业空间结构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时代我国特大城市发展与空间组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吕拉昌 《人文地理》2004,19(2):17-21
新经济的发展将会全面提升我国特大城市的发展,影响城市的空间组织。本文认为,新经济对我国特大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有: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提升;促进新经济时代的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城市"的建设;促进城市创新环境--生产服务业发展。在新经济推动下,建立有效的知识通道将成为我国特大城市空间组织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此,知识源的选择、知识传导的路径及通道,知识使用地的吸引构造以及与软要素构成创新环境的规划、协调、共生将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试论现代物流业与港口城市空间再造——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世界性的产业转移高潮,处于全球供应链枢纽节点地位的大型港口城市在物流经济中起着越来越强大的极核作用。现代物流业在港口城市飞速发展,必将引起港口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功能分区变化,并通过港口物流发展带动物流企业集聚、大型物流园区兴起、构建城市型轴--辐物流网络主导物流配送网点布局,参与港口城市空间再造。本文运用经济学和城市地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大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14.
政府企业化背景下的中国城市郊区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康艳红 《人文地理》2006,21(5):10-13
文章在论述了政府企业化的产生背景与实质后,以此为切入点从新的视角研究我国城市郊区化的动力机制和空间特征,并简要评价了政府企业化对城市郊区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北京美术产业对地方文化的嵌入性程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京十一五规划指出北京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美术是文化产业中最具有创意色彩的产业部门,北京是中国最重要的美术产业中心,近5年来出现了一批美术创意产业集中区。本文使用近十多年来国外经济地理学家频繁使用的嵌入概念分析北京的美术产业。本文所采用的嵌入概念更强调KarlPolanyi的观点,以北京三个主要美术产业区798艺术区、宋庄画家村、观音堂文化大道为研究地点,通过分析实地访谈资料、艺术家和画廊的网站资料,探讨企业和艺术家在作品风格、市场定位、企业分布、企业制度等方面是如何嵌入北京地方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文化的。本文认为在把握嵌入程度,避免过度地方化的程度上有待未来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基本思路是,在分析当代国际性城市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深圳市的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探讨深圳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地位和作用,以及空间布局方向。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规模结构演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潘鑫  宁越敏 《人文地理》2008,23(3):17-21
本文选取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7个年份的城市人口规模数据,分别从城市规模等级结构、首位度、城市规模分形以及城市规模的空间演化等层面对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初步揭示了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规模结构的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并对其空间演变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时代的空间积累与分化及对规划角色的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的主要目是探讨全球化进程对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影响和分析全球化时代规划角色的转变。文章首先介绍了全球化的研究阶段和争论,指出全球化是一个非均衡、非对称的过程。随后分析了这种非均衡、非对称过程对空间发展的影响,即城市和区域空间积累与分化及城市密集地区作用的凸现,然后文章对中国空间发展的特殊影响因素和现象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以经济增长和空间营造为主要目的传统技术规划已经无法适应全球化时代的要求,规划被赋予了公共政策指引和提升竞争力的双重新功能,具备了对内解决问题、对外参与全球竞争的双向职能。  相似文献   

19.
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集聚经济类型的地理格局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集聚经济的类型决定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传统的度量指标是基尼系数、Ellison-Glaeser指数等,但这类指标却没有考虑相邻地区间经济的相互影响。据此,本文提出用空间自相关方法,衡量区域的集聚经济水平,并且利用2002年江苏省县级工业数据,实证分析和探讨江苏省城市化和地方化集聚经济的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20.
全球技术空间体系及我国的对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翔  曾刚 《人文地理》2003,18(5):42-45,21
全球技术空间体系是指技术存量在技术势差激励下,在全球范围内各区域间交流运动所形成的复杂空间网络。它突出地表现为技术存量在不同区域、不同等级的技术供给者、消费者以及联结它们的技术流通渠道中的交流运动。技术势差、技术廊道是全球技术空间体系形成的必要条件,而知识产权保护是保证技术流动长盛不衰的制度保障。本文仅从体系形成的基本条件、现实障碍、特征及区域效应等方面简要分析了全球技术空间体系的形成机制,进而探讨了中国面对全球技术空间体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