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区绝少产茶,而茶却是藏族男女老幼的最佳饮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藏族的有句谚语“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  相似文献   

2.
乙:“很多藏族都不吃鱼,可你为什么要吃?” 甲:“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所谓‘藏族不吃鱼’的说法是很不准确的,在藏族中不吃鱼者可能占多数,但吃鱼者也不乏我一人,可以说大有人在。” 乙:“你说藏族中吃鱼的大有人在,是不是指像你这样曾在内地上过学,毕业后一直在大机关里工作的人?因为你们与外界接触频繁,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其  相似文献   

3.
“茶会”是中甸藏族青年自发举行的赛歌晚会。“茶会”藏语称为“扎礼”,意为请人喝酥油茶的聚会。这种聚会,一因它是青年们欢聚的场合,二因会上要进行唱歌比赛,很受藏族未婚青年欢迎。“茶会”上,青年们往往这样唱: “高贵的客人啊!厚脸皮的我们,请你们光临寒村,与我们一道吃茶。如能允诺,寒村便添光彩啦。”“阿啧啧!高贵的人啊,给我们这样的荣誉,我们怕受不了,还是另请一些不致辱没众位神采的姑娘吧!”  相似文献   

4.
酥油茶是藏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有特色的饮食之一。酥油是藏族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在藏族饮食中与盐一样重要。由于云南和西藏毗邻,两地交往频繁,藏族的这一生活习惯也传到了云南。但云南人不言“喝”而称之为“吃”酥油茶。云南人“吃”的酥油茶,打法与用具基本与藏族相同。最初,酥油,打茶筒、煮茶的黑陶罐、木碗,装酥油的木食盒、装配料的木罐,长柄深肚的铜茶勺等等都是从藏区来的正宗货,打茶方式和“吃”茶方式都十分正宗,但天长日久便融入了云南人的新特色。云南盛产的麻子、核桃仁、花生、芝麻等食品,经过精心焙烤,捣碎碾细以后都可以加在酥油茶中。酥油茶的香味便出现多样的变化,带上了云南味。藏族用饼茶打酥油茶是为了解决蔬菜不足产生的营养成分欠缺问题。饼茶主要由茶树的脚叶制成,所含成分很能满足这种需要。云南人“吃”茶主要在品尝清香的茶味,云南又是产茶之地,藏族打酥油茶用的饼茶便弃之不用,认为茶味太涩。云南人常以上好的普洱茶、苍山茶、玉露茶、十里香茶等等入料,茶味就与藏族的酥油茶大不相同。云南人在酥油茶打好放入碗中后,有时还爱加上点平时喜吃的油酥椒或辣椒油。这么一来,酥油茶就更具有其云南“吃”法了。藏族就酥油茶而食的糌粑是用青稞炒面和...  相似文献   

5.
昨天,茂茂幼儿园放学回家后,嚷着要吃饼干。太太认为他这几天咳嗽,就横着心不给吃。茂茂见纠缠多时没进展,便转而“攻”我:“爸爸,求求你了,我就吃一块,就吃一块!”望着可怜巴巴的小脸,我有些不忍心,但一想到刚才太太发了硬话,如与太太的意见相左,不利于教育。正左右为难之际,突然我灵机一动,张口就来“:茂茂,今天星期几呀?”“星期一。”“星期一、三、五是妈妈‘值班’,星期二、四、六是爸爸‘值班’,星期日才是茂茂‘值班’,谁值班谁就有权监督、谁就说了算!”“不,我要爸爸今天‘值班’!”“可今天是星期一呀,按规定是妈妈‘值班’,爸爸…  相似文献   

6.
“茶叶在我们的生活中安了家。”这是藏族人民常常说的话。不是吗?当你第一次走进雪山草原,好客的主人,首先敬给你的就是一碗可口的酥油茶。如果你还想知道点藏族的生活,主人将愉快的告诉你:藏族一般每天吃四顿,对前三顿的称呼都离不了一个“茶”字。如果你是有心人,会看到:藏族老阿妈的腰间吊着一个小皮包,那其实是一把  相似文献   

7.
徐光耀 《炎黄春秋》2004,(11):72-74,71
一次,在饭桌上与胡可、杜烽边吃边聊。我忽吐出一句杂感,说:“京剧有点怪,有时故意往别字上念。比如,常把‘脸’念成‘减’。”杜烽接过去说:“不,我小时候上学,老师就教我们念‘减’。”胡可听了,很不屑地“哼”一声说:“什么你的老师!”杜烽见他这样,马上睁圆眼睛:“我的老师,怎么了?”胡可把脸再沉一沉,才说:“你的老师是个戏迷!”我“噗”地一声,几乎把饭喷在桌上。  相似文献   

8.
“江宁织造”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胡忠良在《教科书里没有的清史》中说“康熙朝著名江南三织造都是‘包衣’的身份。其中,最出名的则属江宁织造曹家,也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上。这些人,有着特殊背景,用今天的话说:实乃‘大内密探’也!”  相似文献   

9.
略评胡适论徽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十分自豪地说道:“一千多年来,我们徽州人都是以善於经商而闻名全国的。”他又说道:“徽州人的生意是全国性的,并不限於邻近各省。”胡适对于“无徽不成镇”这句名言更是津津乐遭。他不惮烦地加以详尽的解说:“中国有句话,叫‘无徽不成镇!’那就是说,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这个地方就只是个村落。徽州人  相似文献   

10.
“‘一二·一’是民主运动行径的步伐,也是民主运动必然胜利的信号。四个人倒下去,四万万人起来了!这将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日子。”这是郭沫若同志于1946年为“一二·一”运动周年纪念时颇富有预见的题词。今年是“一二·一”运动35周年,也是“一二·九”运动45周年。1945年“一二·一”运动时,周恩来同志在延安青年纪念“一二·九”十周年并声援昆明师生的大会上讲话中指出:“我们处在新的‘一二·九’时期,昆明惨案就是新的‘一二·九’。”“五四青年运动未完成的任务,由‘一二·  相似文献   

11.
诚信缺失谈     
乐朋 《文史天地》2004,(12):1-1
当下诚信缺失,比比皆是。有首《“假”字歌》云:“……假广告坑了一批消费者,假证据放跑无数害群马,假‘打假’打草惊蛇,假‘追查’装聋作哑……这也有假,那也有假,哪里无假?爹都不准只有亲妈!”反倒是一些专门办假证件者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了“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的承  相似文献   

12.
《光明日报》1988年7月26日发表史国藩《关于孔夫子对待经商的态度》文,认为:5年前(木巳)人在该报上所发的《读书人不要染上市侩气》中,“引用‘赐不受命,而货殖焉’来说明孔夫子不满意子贡经商一例,似乎不妥”。又从这一事例论起,连举两例,得出结论是:“说明孔夫子是同情经商的。” 所举一、二两例都出自《论语》,一是《先进》篇的“赐不受命,而货殖焉,镱则屡中”。说,“显然,这是孔夫子对端木赐善于经商表示赞赏。”二是《子罕》篇的:“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韞匮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说:“这是孔夫子对商品买卖感兴趣的一种乐观自豪表现。”尽管不免有拔高之嫌,但总还是有所依据的,而第3例所举《孔子家语》中的“置六关”,是应加以商榷的。  相似文献   

13.
谈西郑地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书纪年》记:“穆王以下都于西郑”.[笺]曰:“颜师古谓穆王下无都西郑之事.殊不知西郑、南郑一也.自镐京视之,则郑在南.自新郑视之,则郑在西.”这一解释是把南郑当西郑,可知自唐以来对西郑地望已不清楚了.《竹书纪年》又记:“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笺]谓:“按石氏曰‘日再出为渗光,其国有兵.’《开元占经》曰‘郑当是京兆郑县,今西安府华州也,在府城东二百里有古郑城在城北.’《一统志》‘周时郑桓公始封此,其地亦名咸林,或作棫林,字近而(讠为)也.’”在这里据石氏之说,以“日再出”为“天再旦”.此说研究者多从之.而《开元占经》和《一统志》把周懿王时的西郑说  相似文献   

14.
今年我们决定结伴同行去拉萨欢欢喜喜乐乐呵呵痛痛快快过大年!今年春节我们不说“恭喜发财”,只说“扎西德勒!”我们不吃饺子吃“古突!”不喝咖啡喝“甜茶!”不喝啤酒喝“青稞酒!”我们不贴春联插经幡!堆切玛!煨桑!转经!我们不看电视看“雪巴拉姆!”不逛庙会逛“八廓!”不去卡拉OK去“朗玛!”不逛公园过“林卡!”我们吃糌粑、喝酥油茶,我们跳锅庄舞、弦子舞,没事,高兴就好。我们在世界屋脊之上享受午后13摄氏度的温暖阳光,在藏学专家的引领下感受藏族文化的精华,在冬日里体会和煦浓郁的西藏民俗,在热情的藏族朋友家里举杯同贺:扎西德勒!  相似文献   

15.
<正>茶不仅是英国主要的文明支柱之一,也是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重要的文明支柱。更重要的是,喝茶的方法也是人们激烈争论的话题。下面是我个人的十一条喝茶秘诀,每一条我都视为金科玉律:首先,应该挑选印度茶或者锡兰茶。中国茶固然有其优点,对这个优点至今我们还颇为赏识——更经济,而且喝茶时无需加牛奶——但是口味不是很剌激。喝完中国茶后,大家并没有觉得自己头脑清醒、英勇有加,或者乐观向上。大家提  相似文献   

16.
一一九四七年冬天,我在松桃县伪长兴乡公所当警卫干事。玉峰老辈子带来口信要我无论如何都得去他家里一下。我走了三天,到了冷水乡石门坎山顶缺崩他的家里。吃过晚饭,玉峰老辈子和大叔久光、二叔久荣陪着我说话。玉峰老辈子开门见山地说:“我们全家都改姓‘共’啦!喊你转来,就是要你也姓‘共’。你大叔、二叔都是文人,只有你摸过几天枪杆  相似文献   

17.
不知何时起,堂妹瑶瑶突然改了面貌。出门时必定描眉画眼,把小脸涂得惨白,连衣服都穿得层层叠叠如松塔般。和她对话简直让我头大,“听说张佑赫要参加这期‘X-MAN’(韩国综艺节目)哦”;吃饭一定要吃《大长今》里的韩国菜;买衣服一定要到网上选购韩国原版服饰……就连见人打招呼也变成了“阿尼亚鞋油”(韩语:你好),弄得楼下阿姨直嘀咕:“这丫头什么时候开始推销鞋油了?”  相似文献   

18.
《百年潮》1998,(5)
承认自己没有专门知识,完全信任属下,“这是何等风度!”“‘无智,故能使众智也。无能,故能使众能也。无为,故能使众为也。’这是最明智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听说“香巴拉”,还是在孩提时代,那时西藏还没有正规的幼儿园,父母都是双职工,上班时便留下未满学龄的我,像个野丫头似的和小伙伴们满山遍野地疯跑。玩累了也不回自己家,到邻居卓玛阿姨家讨喷香的酥油茶喝。 卓玛阿姨是一位开朗健谈的藏族妇女,常常一边喝茶,一边给我们这些孩子讲些神神怪怪的民间故事  相似文献   

20.
“今天你‘播客’了吗?”正统文人还在咬文嚼字,纠正没有动词的语法错误时,那些开“播”的年轻人早就嘘声四起:“老土!”连风风火火的网络博客都已不是对手,时下,播客当道!美国MTV老牌红星亚当·柯里曾突发奇想:可不可以把视频文件上传到网络,如此展示个性岂不简单快捷?2004年,博客教父戴夫·温纳实现了这一想法,“播客革命”迅速席卷全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