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华侨”与“华人”的称呼是科学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底,在香港举行的一次海外华人问题学术研讨会上,有学者认为,“错误使用‘华侨’及‘华人’的称呼,在中国与一些国家的关系中,造成负面的影响,也不利于海外华人在居住国的发展及生存”。①对于这一议论,我认为不仅是一个称呼问题,而是关系到如何正确看待华侨华人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澄清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一必须把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三者的概念区别开来对华侨与华人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早在50年代初,中国政府就已作出科学界定。何谓华侨?华侨是我国居留在国外的保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侨民(已加入当地国籍的人不能…  相似文献   

2.
(一) 关于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目前史学界还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有人认为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有人认为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两个概念是一致的,在其有关辛亥革命的著作中,把这两个概念等同或者混淆起来。由于这样,在我们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往往碰到这个问题而不能自圆其说,因此,弄清楚辛亥革命的性质,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三国志》的人物评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研究这一问题 ,有助于认识陈寿的史学思想。我认为 ,陈寿评价人物 ,其标准可以概括为识量器局与儒家伦理两个层次 ,前者是外在层次 ,后者是内在层次。他通过具体分析与辩证考察 ,对人物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既包括直接评价 ,又有间接评价。陈寿善于在人物评价中使用归纳方法与比较方法  相似文献   

4.
太平军是旗帜鲜明的反帝英雄,——有人这样宣称;在对外方面,太平军只是把封建老一套搬来照用,毫无新意,——又有人这样强调。这两种观点都可以得到许多材料的证明。事实上,太平天国是一运动中的实体,它本身包含矛盾的方面,从不同的方面出发,就可以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似乎应该从考察事物的根本入手,研究太平天国的对外观念,溯源清流,作出较为接近问题实质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着重写人在战争中的命运在如何描写战争的问题上,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人与战争的关系问题。“人与战争”的问题,是战争题材文学的总主题。它包括“人在战争进程中的作用以及战争在人的命运中的作用”这两个相互联系着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人们普遍感到哲学的状况落后于现实,曾有“哲学的贫困”之说。当哲学界反思这一现状,逐渐认识到改革现行哲学体系的必要时,首先涉及到的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界定和认识,并就此展开了讨论。笔者把这一问题目前研究的现状综述如下。有人认为应全方位透视哲学基本问题群,它包括三对关系:自然与人类、思维与存在、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在这三对关系中,自然和人类的关系是对象性、实体性的关系,是哲学最基本的问题。其它两种关系展这一基本问题的展开和深化。还有的人认为恩格斯所说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实质上是以西欧…  相似文献   

7.
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必要条件。所谓目标,就是班集体中师生期望达到的行为结果。它具有极大的导向和鼓励作用。初中班集体建设目标,从内容看包括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两个方面。从时间上看可分为远期、中期、近期,三个阶段。各阶段目标又分若干层次,体现不同教育对象和不同社会角色的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8.
认识他者与反观自我:近代中国人的韩国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朝鲜的兴亡是近代中国人从传统中华主义向近代民族主义转变的重要参照物,因而中国人的韩国认识与近代思想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东西思想的冲突,以及深厚的历史记忆,使近代中国人在对韩认识方面往往不得不面临种种情感和思想的困境。首先,对于大韩帝国灭亡一事,虽然中国人普遍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背信弃义和侵略行径,但是为了唤起国民,追求自强,中国人又往往更愿意从其内部来寻找其亡国之原因;其二,在如何认识日本帝国主义下朝鲜的殖民地近代性问题上,有人持肯定、甚至赞叹的态度,也有人认识到近代化成就背后朝鲜人民所遭受的苦痛,直到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后才基本统一到彻底的反殖民主义立场之上;其三,近代中国人的韩国认识往往受到历史记忆的很大影响,对宗藩关系的记忆增进了中国人对支援韩国独立运动的责任感,同时中国支援韩国独立运动也是因为中国人认为朝鲜半岛对于中国来说有重要的地政学意义,关系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的和平与安全。这种对韩认识的复杂性体现了近代中国他者认识与自我认识的相关性,也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旅游行为是作为旅游文化主体的人的审美活动。这种审美活动主要有两种,一是观赏性行为,二是参与性行为。观赏性行为包括观光、游览、参观和欣赏等等;参与性行为包括登山、漂流、露营、滑雪、冲浪和探险等。 关于旅游行为的美学思考,其核心问题就是审美主体(旅游者)与审美对象(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关系问题。东西方旅游文化的根本差异就在于对主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和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的旅游行为。在旅游活动中,对于不同旅游行为的选择,又直接关系着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时期占着很大篇幅。封建社会时期的阶级矛盾,主要是广大劳动农民和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土地问题是封建社会的主要问题。本期张博泉先生试谈对“「租庸调」的看法一文中,分析研究了从春秋到唐代赋役制度的发展过程,同时又分析研究了「占田」制度和「均田」制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直到今天在历史工作者中对这两个问题没有能够取得一致的意见。从「占田」制看,有人把他了解为劳役地租,有人把他了解为整顿国家税收,张先生认为是征收佃租的一种标准。从「租庸调」赋役制度看,有人主张他是和「均田」制度相适应的赋役制度,有人怀疑唐代「均田」制度是否真正推行过,有人否认「租庸调』制度和「均田」制度之间的关系;张博泉先生一方面分析「租庸调」力役制度和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关系,两税制出现与唐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又探求「租庸调」制度和东汉以后「租庸调』制度的继承性,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入了一步,给我们今后继续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希望对于这一问题有研究的同志们,能够多发表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从城市总体层次上解决历史性城市的保护问题。就“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三个层次的保护及其不同的保护方法,具体阐述了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总结了近年来城市规划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方面的新鲜经验,呼吁文物学与城市规划学更进一步互动。  相似文献   

12.
对历史学的若干反思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本文试图对历史学是不是科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科学这一问题,做一些初步的阐释。本文认为历史学是一种人文知识(Geisteswissenschaft),而不是自然科学(Naturwissenschaft)意义上的那种科学。作为学术(知识)或科学(Wissenchaft),两者有其共同的科学规范、纪律或准则;但作为不同的知识或学科,历史学的性质便有别于自然科学那种意义上的科学的性质。历史现象和自然现象一样,乃是客观存在;但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理解和表达(这是历史学),则是历史学家心灵劳动(或活动)的结果,是要取决于历史学家的人生体验的。 历史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要受自然界的必然律所支配;另一方面它又是人的创造,是不受自然律所支配的。因此,历史学就包括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史实的认知,第二个层次是对第一个层次所认定的史实的理解和诠释。第一个层次属于自然世界,它是科学的;第二个层次属于人文世界,它是人文的。历史学之成其为历史学,全恃第二个层次赋给它以生命。第二个层次包含两个部分,即理性思维和体验能力,两者的综合就成为历史理性。理性思维是使历史学认同于科学的东西;体验能力是使它有别于科学的东西。历史学既是科学,又不是(或不仅仅是)科学;它既需要有科学性,又需要有科学之外的某些东西。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的艺术设计工作者,在工作中经常碰到内容与形式、主要与次要、调和与对比、统一与变化等诸方面的矛盾,而在解决这些矛盾时又颇感棘手。难点在于他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彼此又互为依存的条件。对这几个陈列工作中的关系问题,我谈  相似文献   

14.
储安平是我国一位名的自由主义。他对自由的概念做了具有英国特色的界定,认为自由是指不受政治约束的权利,自由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些具体的权利,自由也不等于放纵,而是与守法相结合的。储安平提出,自由分政治自由和社会自由两种,并认为中国人所享有的政治自由较少而社会自由较多。储安平的自由主义思想是爱国主义的、进步的和理想化的。  相似文献   

15.
天演、进化、进步的内涵及其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演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一百多年来,人们对它的研究长盛不衰,涉及问题殊多,现就严复译述<天演论>的概念问题进行梳理,包括研究状况、不同观点以及笔者的简评.关于天演、进化、进步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对等说,二是非对等说.文中从天演与进化、进化与进步、天演内涵、严复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梳理,认为对等说较普遍认同,而非对等说更接近真理,从科学的观点讲,应该严格加以区分,并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做到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6.
徐太军 《沧桑》2009,(1):133-134
本文旨在梳理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传统中的廉价政府理论脉络并对其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审视。笔者认为西方自由主义廉价政府理论彰显了自由主义者倡导的理性和逻辑对政府构建理论的要求,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现实问题对政府构建的影响。由于这两个异质性方面的角力,资本主义社会构建廉价政府的前途晦暗不明。  相似文献   

17.
王公纬 《神州》2013,(35):14-14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始终是关于人的,人处于一切事物的中心。正如俄罗斯宗教哲学家梅列日科夫斯基所指出,在其作品中,人有着三个递进与转化的层次,即人、人神、神人。本文将通过对其具体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来探究这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东汉后期著名史学家荀悦的著作《汉纪》和《申鉴》中包含着卓越的史识。这主要表现他把历史看成是发展的,各种制度应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统治者必须随时而变,随机应变。他认为考察历史问题应与具体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张将不同的政治主张置于具体历史时空中探讨。他既能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从多角度加以探讨,又能考察事物的不同方面,分析其内在联系。他看到事物具有相对性的特点,主张通过比较把握事物的共性与个性,认为考察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他朦胧地意识到事物内部存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在人物评价中注意分析其两重性。荀悦的史识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19.
桐城派与清代化、政治的关系问题是目前学术界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从总体上来看,又以持否定意见的居多,如认为桐城派“基本上是和统治阶级一个鼻孔出气的”是“从属清朝政治,维护清朝政治的”,或认为他们是清王朝的“御用人”,他们的论是“以清廷的统治思想为依据,以清廷的化政策为准绳”的等等。我们认为,对于桐城派这样一个历时二百余年,前后共有作家六百余人,影响波及大半个中国的学流派,(刘声木《桐城派学渊源撰述考》)不能简单地予以肯定或否定,而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面,我们拟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并就教于各位专家。  相似文献   

20.
旅游是什么——基于社会大众视角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旅游是什么”的讨论由来已久,但以往对此问题的研究多采用演绎逻辑或历时分析.通过访谈收集62位社会大众对此问题的回答,并使用内容挖掘分析法提取高频词后,本文发现,旅游的核心构成是时间、空间与体验;旅游的本质动机包括放松、体验、猎奇、享乐、社交与审美.本文又采用扎根理论编码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的消费者建构不同的旅游类型,具体包括享乐型旅游、体验型旅游、生活型旅游和消费型旅游.对文本进一步批判性分析又发现,社会大众建构的旅游是被体制化的,旅游所追求的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体现在旅游时间和空间的限定以及对旅游行为特征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