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世纪30年代始,福建文化的研究开始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特别是福建协和大学的一批专家们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他们的劳动成果集中体现在当时的《福建文化》杂志的编辑出版上.1931年秋,协和大学为加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由部分师生成立了“福建文化研究会”,计划以研究福建文化为起点,逐渐扩大到对整个中国文化的研究,当年12月,他们即创办了学术刊物《福建文化》,在发刊词中,王治心教授就刊名中“文化”一词做了解释:“我们所说的文化,并不是像一般人的思想,专注意到精神方面,我们知道文化是包含物质生活的,所以我们所要研究的范围,是包括一切属于生活的各方面”.就是说,刊物要反映的内容是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  相似文献   

2.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关于中国近代文化的研究逐渐成为我国学界的热门课题 ,论述近代文化的著作也屡见不鲜。龚书铎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化概论》 (中华书局 1 997年 9月第 1版 ,以下简称《概论》)就是学界在这方面研究的一个可喜的收获。全书分 1 4章 ,论述了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近 80年间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及一系列重要的问题。与同类著作相比 ,《概论》一书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面貌。一、系统阐述关于中国近代文化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文化 ,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关于“文化”一词的概念问题。中外学界关于“文化”的定义不下二三…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类的起源,国内理论界历来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是依据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人的学说,将人类产生的基本原因归结为“劳动”,本文称其为“劳动说”;另一种则依据现代达尔文主义强调生物进化的决定因素在于突变、选择、隔离等遗传学机制的论点,将人类起源归结为进化生物学问题,本文称其为“遗传说”。龚缨晏先生的《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命题》属于后者(论文刊载于《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第2期,并分别为人大夏印资料《历史学》1994年第9期和《新华文摘》1994年第9期全文转载。本文简称为“《命题》”。以下凡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引自《命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的论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35年1月10日,何炳松、陶希圣、萨孟武等十教授,在上海《文化建设》月刊上联名发表了《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一文。这就是所谓的“十教授宣言”,或“一十宣言”。它引起了一场“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的激烈论战,长达半年之久。这场论争,是近代文化史上颇引人注目的事件,本文拟作初步探讨。一《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一开头便耸人听闻地指出:“中国政治的形态、社会的组织,和思想的内容与形式,已经失去它的特征”,因此  相似文献   

5.
概观。在2006年推进的各类研究项目中,文部省科研经费资助的特定课题“东亚的海域交流与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以宁波为焦点的跨学科诞生”(简称“宁波项目”,主持者小岛毅)真正启动,并在各地举办了相关的研究会议,发表了多篇论文(参见《青波》1),颇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6.
潘懿 《中国钱币》2008,(1):77-78
《中国花钱图典》是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的,2006年3月又出版了续集。此前国内出版的花钱工具书,可称系统全面的惟有余榴梁、徐渊诸先生所编之《中国花钱》,已多年未重印;近年新发现的花钱品种不少,客观上也存在重新整理汇集的要求。所以,这两本书问世后确实对花钱集藏有所积极的推动。然而,其体例编排、图文质量等方面也不免缺憾,本文拟就其钱文释读方面的部分问题略作商榷。一、《中国花钱图典》第149图:“天清丰乐”当作“太清丰乐”。此钱并非两读皆通,“太”字之上一横本不相连,比例亦不合,不应并为一字,且“天”字篆文亦无赘两…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一部大型的综合性百科全书(简称《大百科全书》),目前已按学科分类分卷陆续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包括“美术理论”、“中国美术”、“外国美术”和“中国近现代、当代美术”四部分,其中“中国美术”部分的绘画、书法、工艺门类,约请我院的有关专家、业务人员撰写部分条目,现已初步写成。今特辟此专栏,选登这些同志撰写的部分条目,以听取读者意见,进一步改进编撰工作。  相似文献   

8.
胡德坤同志的《也谈太平洋战争前夕中国战场的若干问题——答袁鸿林同志》(《世界历史》1986年第10期,以下简称《也谈》)一文,对拙文《关于太平洋战争前夕中国战场的若干问题——与胡德坤同志商榷》(《世界历史》1986年第5期)进行了反批评。笔者仅择其要者,再作商榷。 一、“清乡”与“治安战”的关系《也谈》认为,“清乡”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占领区进行“治安战”的一种形式并认为笔者将两者“对立起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范畴,是说不通的”。首先,从逻辑上讲,两种区分为不同范畴(即类型)的事物,  相似文献   

9.
(一 )江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阐述“三个代表”时指出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 ,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所从事的地方志事业 ,作为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 ,是“三个代表”的重要内涵之一。毛主席称南宋郑樵所撰 2 0 0卷《通志》、《通典》及《通考》为中国的“国宝”。志书有特殊的记…  相似文献   

10.
吴江 《世界》2006,(6):61-63
提起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一般都是提“五四”新文化运动,我从梁启超对进代中国新文化的贡献,突然想起中国整个新文化运动以及这个运动究应从何时算起这个问题来, 这当然是一个大问题了。对此,我想我们也应当重新思索。说起梁启超的“新民”文化运动,我认为有两件事值得一提,一是梁于1902年写《新史学》一文,提倡史学革命, 这件事至少在学术上的意义不在《新青年》发动文学革命之下,虽然其作用和影响不及后者,因为中国是一个史学大国,史学集中了中国文化思想的精华。另一件事,就是梁启超的“新民说”着重提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在中国思想界,梁启超恐怕算是最早并最多提“思想解放”的人了,他把思想解放与人的个性解放即人的自由平等直接联系起来,认为培养“新民”必须从此入手。  相似文献   

11.
《湖南文史》2012,(2):40-40
国学大师钱穆曾在《中国历史精神》一书中说:“若把代表中国正统文化的,譬之于西方的希腊.则在中国首先要推山东人。自古迄今,山东人比较上最有做中国标准人的资格。”山东为孔孟之乡,两千余年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独具文化特质的山东人:好客.耿直.  相似文献   

12.
陈寅恪“种族与文化”观辨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种族与文化”,陈寅恪发凡创见,论之颇多;而这也是陈寅恪学术观点中为研究者们所援引最多者之一。约略而言,陈寅恪“种族与文化”观的要义在于,“种族与文化”是研究中国历史(中古史)与文化的最要关键,而判别“种族”的标准是“文化”不是“血统”。在作于1939年冬至1940年①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陈寅恪说,“全部北朝史中凡关于胡汉之问题,实一胡化汉化之问题,而非胡种汉种之问题。当时之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种族之关系较轻,所谓有教无类者也”②。1941年,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相似文献   

13.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公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新中国地方志工作的第一个中央层次的立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关于“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和“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立法工作”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日庚子赔款述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中,日本充当了急先锋。战争结束后,饱尝了甲午战争索赔甜头的日本在列强各国中第一个提出了战争索赔要求,日本最后从中国庚子赔款的总额中得本利75944689 海关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效法英美等国,同意中国对日庚款缓付5年。战后,日本鉴于其他国家纷纷以各种形式向中国“退还”庚款,于是决定将中国对日庚款的剩余部分用于所谓“对华文化事业”。北京政府虽然与日本订立了《中日文化协定》,但实际上中国并不能自主掌握这笔赔款,庚款的处置权仍操在日本手中,庚款的去向也很少真正用于中国的文化事业,多数是投在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各种文化事业上。由于日本“退款”之举包藏文化侵略的野心,因此遭到中国各界的反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一方面废除了《中日文化协定》,另一方面照旧如数支付对日庚款,一直到1937 年9月。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90年代初的“苏东波”之后,国内出现了要走回头路的声音,重提阶级斗争,反对“和平演变”,不再提改革开放。海内外都在关注中国究竟要向何处去。此时,《解放日报》头版连续发表了4篇署名“皇甫平”的评论:《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改革开放耍有新思路》、《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和《改革开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一石激起干重浪,关于中国社会走向的争论风起云涌,直到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谈话”才一锤定音。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方向还是提“四化”为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年前(1998年7月),我曾在本刊发表一文,题为《文化发展方向要不要强调民主》,副题为《延安时期毛泽东、张闻天在这个问题上的歧见》。文长难引,但此处还得点一下题,以下方能着笔。文中指出,毛在张之前先发表了两次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中国当前及今后文化发展道路是沿着“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方向前进.(此文发表于1940年2月20日延安《解放》杂志)。  相似文献   

17.
十余年来,县志概述的编写经历了一个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然而科学的进步是无止境的。1993年7月,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在《华宁县志》定稿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概述这部分是整部县志精华的部分”,要写得使“县志质量比较好,比较高,可以作为咱们全省修志的一门科学来研究”(《中国地方志》1994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先秦时代,中国内陆南北文化曾出现过两次大的合流,其显著的标志就是《诗经》的流传和《楚辞》的诞生.说到《诗经》,我们不会忘记孔子所作的贡献.这里有必要巡视一下孔子的中国文化观.孔子一生以恢复周礼为能事,提倡以“仁”为中心,由周天子来一统天下的政治主张.他不仅有过“乘桴浮于海”的畅想,也有过“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胸怀.一部《论语》不仅标明了孔子的政治观,同时也包含着儒家文化创始人在“夷夏”文化问题上的开明倾  相似文献   

19.
王军 《古籍研究》2002,(2):127-129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决不能忽略《淮南子》一书。它曾被唐代的刘知几说成“牢笼天地,博极古今”被胡适誉为“绝代奇书”、“集道家之大成”。陈广忠教授以孜孜以求的精神,二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淮南子》和道家文化研究,结出了累累硕果,著有《淮南子译注》、《淮南子会考》、《刘安评传》、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一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部《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下简称《续提要》)十二册,另索引一册,收录古籍一万零七十种,其数量与清人所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下简称《提要》相当。这无疑是一部十分有价值的参考工具书,但目前国内流行甚少,这部分的有关基本情况及文化史上的功过得失,尚鲜为人知。本文欲从其编纂,功过,得失、《续提要》与《续提要稿》等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一《续提要》的修纂 自清乾隆朝《四库全书》问世以后,续修之声不绝于世,终因政局动荡,经费无着,只留下了学人的声声叹息。至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日本一些“中日亲善论者”经政府向国全提出,用退还中国部分“庚子赔款”七千三百万日元(合美元三千六百五十万)来筹办中国的文化事业。一九二四年得准,第二批拨款五百三十五万日元,将在六年内于北平、上海设立人文科学、自然资源二个研究所,参加者不限国籍。并以二百三十三万四千元作为研究所及图书馆的设置资金。终由两国推选专门学者组成“文化事业委员会”,负责管理经费,筹办各项文化事业,委员会理事长向中国人担任,理事双方各半,为此,中日政府协定,中方以柯劭忞等于十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