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1年11月28日,在溧阳后周塘马村周围发生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这就是新四军军史上著名的“塘马战斗”。新四军十六旅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在数倍日军对我军实行三面包围的危急关头,为了掩护苏南党政军机关1300多人安全转移,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2.
丁星 《大江南北》2017,(8):14-17
1938年6月17日,粟裕指挥新四军先遣支队在镇江和句容之间的韦岗伏击日军车队。这是新四军在长江以南的首次战斗。1945年12月和翌年1月,粟裕指挥新四军华中部队攻克高邮、邵伯和陇海路东段。这是新四军对日军的最后一战,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韦岗战斗是一次规模不大的伏击战,共击毙日军13人。但是,  相似文献   

3.
1944年3月5日.新四军一师以五团余兵力,在江苏省发动了夺取车桥镇(淮安县东南)的攻坚战。史称“车桥战斗”。车桥战斗生俘日军人数,各书记载有两种说法。一日生俘日军48人,胡华主编的《中国革命史》等持此说;一曰生俘日军24人,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等持此说。无论生俘日军48人,抑或24人,车桥战斗的意义都是很大的。二说并存极易引起教学上的混乱,有必要通过考证加以澄清。1945年3月出版的《抗战八年来的八路军与新四军》(八路军总政治部编印)一书中写道:车桥战斗“前后浮日军山本一三炮兵中尉以下四十八人,俘伪军连长以下三百余人。在抗战史上,这次战斗是俘日军最多的一次”。这是仅见的最早资科,并常被人们引用。这些资料数字并不一定准确。此书重印《出版者说明》写道:“有些资料在事实和观  相似文献   

4.
陈德友 《铁军》2020,(5):10-13
新四军先遣支队东进过南陵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上海、南京及江南大片国土沦陷后,国民党第三战区命令新成立的新四军部队开赴南京、芜湖、镇江、丹阳之间狭窄地区,一方面用新四军牵制日军西进,减轻自身压力;一方面想借日军之手,消灭他们多次"围剿"而未能剿灭的红军游击队伍。  相似文献   

5.
王建丰 《铁军》2013,(2):40-43
1944年在淮安发生的车桥之战是华中新四军消灭日伪军最多的一次歼灭战。是役,新四军突然改变长期以来的分散游击方式,采取集中兵力协同作战的方法,变被动防御和偷袭为主动出击和强攻,标志着新四军对日军进入局部反攻阶段。粟裕在回忆录中谈到了这次战斗的地位和作用:"苏中抗日斗争形势的转折,是从车桥战役开始的。"八路军总部充分肯定这次战斗的意义:"在抗战史上,这是1944年以前。  相似文献   

6.
1942年12月10日,日军与新四军在朱家岗(今江苏泗洪县曹庙乡境内)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共歼灭日本军平林师团280余人,新四军四师九旅第二十六团有73名指战员为国捐躯。为纪念这些抗日英烈,淮北抗日军民们竖碑建亭,修筑公墓,于1943年10月10日建起了朱家岗烈士陵园。  相似文献   

7.
陈辉 《文史精华》2007,(2):9-16
衡量一支军队是不是威武之师,要看它在战场上能否战胜强敌;辨别一支军队是不是仁义之师,就要看它如何对待战俘。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与日寇交战中,俘获了大量的日军官兵,对日军战俘进  相似文献   

8.
在新四军史研究中有一种说法,认为国民党蒋介石同意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江南敌后抗日,是企图“借刀杀人”,“企图借日军之手消灭新四军”。理由是:江南是日伪统治的中心地区,敌情严重;又是平原水网地区,游击队不便活动。笔者对这种“借刀杀人”说不能赞同,现简述一孔之见如下:  相似文献   

9.
据悉,阜宁县计划投入300万元重建陈集镇停翅港村新四军军部旧址。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最初于1940年在盐城市泰山庙重建军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陕北有个延安,苏北有个盐阜”的说法,但重建不久就遭到当时侵华日军驻扬州司令部几十万军队的围剿。为保存革命力量,于同年7月迁至阜宁县陈集镇停翅港村。该村境内有数十亩芦苇荡便于隐蔽,反击日军的扫荡。1941年4月至1942年12月期间,重建后的新四军在此发展壮大,将毛主席头像搬上纸币的江淮银行也是在这里诞生。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张爱萍以及曾山、洪学智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在停翅港村指挥新四军与日军斗争数年。由于战争年代的人为破坏,加上半个多世纪风雨沧桑的自然损坏,军部旧址已经不复存在。近年来一些曾经在盐阜地区战斗过的新四军老战士,纷纷提出恢复“新四军军部(停翅港村)旧址”的愿望。(小咏摘编)新四军军部停翅港旧址将重建@小咏  相似文献   

10.
莎羽 《铁军》2023,(2):46-47
<正>“寇能往,我亦能往!”巍巍茅山,来了陈毅、粟裕,手下2000精兵,马上一杆战旗,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浴血鏖战、跃马杀寇,让不可一世的日军损兵折将、心惊胆寒。这是1938年初春,刚组建的新四军在皖南小镇岩寺集结,武器残缺、弹药不足、经费匮乏。蒋介石画地为牢,卡住新四军的脖子,不准扩军发展。新四军在夹缝中求生存。  相似文献   

11.
皖南新四军军部的知识分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四军前身是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部队里中下层干部主要是工农分子,有化的人很少。所以,新四军建军之初,领导上就重视团结和吸收知识分子,以使新四军成为人才荟萃之师。当时新四军对知识分子采取“热情欢迎,大量吸收,关怀爱护,积极培养,严格要求,大胆使用”、“去留自由,去时欢送,回来欢迎,仍然重用,并不歧视”的方针,使新四军这座革命大熔炉熔进大量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2.
正1942年春夏之交,粟裕率领新四军在苏中战场,与日军旅团长南浦襄吉多次交手,彻底粉碎了敌伪的"清乡""扫荡"计划。当年6月下旬,粟裕获悉南浦襄吉纠集了400余人奔袭正在休整的后勤机关,立即做出突击部署,亲自指挥新四军在二鸾镇打了一场伏击战,歼灭日军第52大队一半兵力,击毙队长保田大佐。当新四军在三阳村举办军民庆功会时,突击营  相似文献   

13.
朱冬生 《纵横》2020,(1):39-42
1941年4月26曰,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二连,在大胡庄战斗中顽强坚守、宁死不屈、奋不顾身、英勇作战,最终82名干部战士全部壮烈牺牲。作者朱冬生的伯父方轫(朱啟文)同志1941年在新四军江淮报社工作,1944年进抗大五分校学习,毕业后到新四军三师任记者,他了解了1941年二十四团二连82位壮士在大胡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事迹。当时因为考虑到新四军三师八旅刚刚由八路军改编过来,部队立足未稳,加之战时环境复杂,所以没有宣传。  相似文献   

14.
房列曙 《百年潮》2024,(1):5-13
<正>毛泽东是新四军的主要缔造者、新四军发展华中的战略设计师。新四军发展华中战略方针的部署及实现,为新四军选准了战略基点,使新四军发展为“华中人民的长城”、更好地发挥华中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的作用。毛泽东是新四军的主要缔造者全民族抗战爆发后,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心腹地区。蒋介石急欲调动红军开赴前线,因而在国共谈判中开始表现出较多团结合作的愿望。8月22日,  相似文献   

15.
曲利杰 《安徽史学》2023,(1):158-168
1940年8月,以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延安支部成立为契机,在新四军战斗的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起日本人反战同盟支部。1941—1942年,华中地区的日军俘虏初步建立了日本人反战同盟鄂豫支部、苏中支部、苏北支部、淮北支部、淮南支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华中日本人反战同盟各支部之间长期处于分散和独立的状态。1944年,为了统一领导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的日本人反战同盟支部,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改组为日本人民解放联盟。抗战时期,在新四军各师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敌工部的领导下,华中日本人反战同盟各支部在争取和瓦解日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突出成绩。  相似文献   

16.
黄克诚同志毕生革命,饱经风雨,功勋卓著,光耀千秋。他在为民族解放、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一生中,于抗日战争时期,率领新四军第三师,先后在中原局、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领导下,与苏北人民一道,在苏北大地整整战斗了5年,为开辟和建设苏北抗日根据地,夺取苏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8午5月,日军侵占徐州,苏北沦为敌后。日伪盘踞在交通干  相似文献   

17.
在103岁的新四军老战士谢莫京家里,我们见到了71年前由新四军华中野战军政治部联络部联络科代表与日军65师团72旅团136大队第1中队中队长共同签署的《受降条约书》(照片),详实记录了新四军在陇海路东段炮车车站接受日军投降的经过。  相似文献   

18.
《新版满洲事变的真相》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宣扬日军的所谓“赫赫战功”而出版的一部曲九一八事变史实真相的日本侵华史料。该史料颠倒黑白地歪曲了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突袭东北军驻地大营、攻占沈阳城等侵略罪行,把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责任归咎于当时基本没有进行反抗的中国军队。但,谎言终究无法掩盖真相。《新版满洲事变的真相》所...  相似文献   

19.
高邮战役是新四军抗日战争最后一役,俘虏日军892人,也是抗日战争以来,新四军、八路军俘虏日军最多的一次战役。高邮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沿运河北上分割华中的企图,使原来的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等解放区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完整的华中解放区,为后来解放战争中苏中地区的“七战七捷”奠定了基础。回顾这场战役的获胜,除了军事攻势上的表现优秀,瓦解敌军方式方法的创造也使我军的政治攻势产生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跃清 《铁军》2023,(2):42-44
<正>记得那是近20年前,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和中国诗刊社联合组织一次军地作家艺术家,寻访新四军战斗足迹的采风活动。一行中有新四军老战士、著名作家、时任中国作协副主席的邓友梅先生,从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到弋阳方志敏烈士纪念馆,再到上饶集中营旧址等,睹物思情,情景交融,一路上,邓老向我们娓娓道起他在新四军中战斗的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