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乃至世界的焦点,以文化的包容性著称,在文化创意生态发展进程中负有开创性和引领性的社会责任和政治使命.本文以北京街道为对象进行观察分析,文化业态发展情况归根结底体现在市民的文化生活中.城市是市民的城市,街道是市民生活质量的直接反映,而街道文化的形成更是加强了城市本身的文化属性.精心设计的街道促使人们更...  相似文献   

2.
新式学校建设是北京城市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其发展为城市空间带来显著变化。研究近代学校建设过程对城市史研究而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清末庙产兴学既有利于新式学校建设,也利于北京城传统空间的改造,引起了新旧文化的变迁。宏观上看,复原其制度基础和建设过程,可以总结清末庙产兴学的空间成果。从微观上看,考察学校建设带来的景观变化,可以探讨其对城市生活、文化的影响。清末学校建设以改造传统空间为主要途径,已达到一定规模,依寺庙改造的学校在小学堂中占据了重要比例,而由空间改造带来的城市文化、市民观念变迁也为学校在民国时期的进一步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想 《旅游纵览》2013,(12):181
城市街道犹如人体内的动脉,不但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也是市井生活的空间场所。本文先是从当下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出发,然后根据科学合理的设计原则,提出了几种设计思路。一、我国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现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水平也是越来越高,城市面貌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国在城市景观方面却是出现了明显的不足,与国外先进国家更是有着较大的差距,仍然需要改进和完善。就目前而言,我国城市街道景观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杜青洋 《风景名胜》2021,(4):0348-0348
本文以老舍剧作《茶馆》为文本,以茶馆这一清末重要公共活动空间为切入点,研究文中所述从清末民初、军阀混战、至建国前夕三个年代近五十年北京公共空间及生活的变迁,探索茶馆中的“老北京”城市记忆。  相似文献   

5.
街道是城市的血脉,是城市进步和明的标志。街道又是城市的重要构成部分,试想没有城市,街道安在?城市与街道是密不可分的,街道是依附城市而存在的。因此,在谈街道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城市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北京:中轴线上的传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要真正了解一座城市,或许需要离开地面。 云端之下的北京,不见了喧闹和纷扰。黑色的“凸”字型城市轮廓、横平竖直的街道网络,以及一连串蜿蜒的湖泊和城市中央的紫禁城,无不说明着这里曾有的庄严和辉煌。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年,在北京城的改造中,南、北新华街的开辟是一个重要案例,具有重要的政治、社会意义。新华街与一些配套工程尤其是新的南城香厂"模范区"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城市街区系统,这个街区系统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王朝时代之城市空间的格局,几近成为北京城市现代化的先驱。不过,由于时代的动荡不定,特别是首都的南迁,新华街—香厂街区的发展未能持久,而最终衰落。新华街计划的实践,为认识近代北京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的变局,提供了重要的观察点。在这一经验中,既可以看到城市改造的方向,也可以看到北京城传统空间特征在近代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8.
黄虚峰 《史学月刊》2002,2(7):95-100
新南方起源时期南方城市有显著发展,数量明显增加并初步完成城市功能的转换和城市设施的更新,为以后新南方综合性大都市的出现打下基础。但与同时期的北方城市相比,南方城市规模小,对农作物,工业原料和铁路的依赖严重,乡土气息浓厚。城市社会形态特征表现为种族隔离加剧,城市成为种族冲突的温床,一个自主自立的黑人社区形成;新老城市社会氛围差异大,老城市的相对静态与新兴城市的动态形成鲜明对照,南方社会重心不仅从农村移到城市,而且从老城市移到新兴城市。新兴城市逐渐成为南方城市发展的亮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乔尔.科特金的《全球城市史》是一部通史性质的世界城市史著作,该书具有显著的理论色彩,对于城市的本质要素、城市发展的阶段与规律等问题提出明确认识,其特点还集中体现在对于世界城市史研究所持有的全球史视角。该书对于宏观研究与理论研究的重视,值得在中国城市史研究中加以倡导。中国城市史研究应具有全球视野,应积极拓宽和深化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学术领域,积极开展跨国家或地区的宏观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城市警政区划是城市中警务区域的划分,是地方公安组织设置的空间基础,也是警察行为的空间体现,反映了公安机构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中国近代城市警政区划在1898至1949年间,划分原则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各有阶段特征.本文通过划分清末早期建警时期、清末巡警部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四个阶段,对各阶段城市警政区划的演变脉络进行梳理,重点探讨其划分依据、结构特征和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最终总结中国近代城市警政区划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城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它因资源的规模性开发和利用而兴起和发展,其演进与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条件即生产技术紧密相连。对资源型城市历史的研究,有助于为当今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或必要的理论支撑。研究资源型城市史应注意:重视多学科参与和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探索建构资源型城市的立体理论体系;要具有全球史观和全球城市史的视野,将资源型城市放在全球背景下观察,挖掘新意;注重从环境史视野考察资源型城市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形成、发展和转型的共性与个性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2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社会史研究室主办的“北京城市史研究的新探索——视角与方法”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采用多种研究方法、通过不同视角,探讨北京城市史的会议。本次会议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首都博物馆、北京史学研究会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如果把城市比作人的躯体,那么街道就是流通全身的血管。血管纵横交错,血液流畅欢快,显示着城市的勃勃生机。街道又是城市的“窗口”,城市的好坏优劣,兴旺与冷落,从“窗口”一看就知道。城市街道的沧桑演变,实际上就是城市的发展史。对旧时贵阳街名稍作探索,你就会对贵阳这座城市的历史有所感悟,认识升华,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广州城市环卫制度的构建随着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变革而展开,经历了从清末新政以前的缺失,到新政以后至1920年代逐渐形成的过程。与此同时,广州城市环境卫生的整治,在形成中的环卫制度指导下,向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转变。从此以后,广州市的环境整治由民间的无序行为,走向以政府或政府指导下有序的法治化轨道。清末民初广州市的城市环卫制度与环境整治方式的改变,对民国时期乃至新中国初年的广州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英国城市现代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19世纪的英国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而且率先在城市现代化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首先在城市物质环境方面进行了巨大的改革,从城市街道的规划改造,到居民住宅的建筑规范,从居民私人空间的营造,到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使城市的物质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其次,在城市的管理方面也进行了全面探索,使城市管理摆脱了中世纪的寡头统治,进入到民主监督与管理的时代。由此,使城市的发展在经历了第一个阶段的数量扩张后,进入到了质量的增长时期,即向城市现代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6.
由于功能和空间性质不同,城市街道给环境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因此,街具设计成为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街道空间和景观组织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如何根据不同的街道空间性质设计与布置街具,表达空间意向,改善街道形态,使街具的设计符合其使用功能及构景规律,最终营造具有特色的街道人文景观,是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熊杰轩 《风景名胜》2020,(2):0023-0024
近年来,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快,旧城改造已经成为了各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而在旧城改造中,街道景观提升设计更是重中之重。文中,结合具体地区实际情况,就街道景观提升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尹怡飞 《风景名胜》2021,(8):0196-0197
城市街道作为人民在城市生活中最基本的公共空间生活类型,不仅起到了交通运输的作用,还是进行社交、沟通交流的重要场所。一定程度上来说,城市街道有着展现城市面貌的作用。绿视率作为近年来兴起的城市绿化水平衡量的指标,高度契合城市绿色空间存量提升以及技术创新的要求,是城市绿色空间发展生态化和人性化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9.
现象与意象:近现代时期北京城市的文学感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从行为地理学和人本主义地理学的思路出发 ,引用常见的对近现代北京城的文学描述 ,对城市地理现象与城市意象进行了列举和分析。在市政建设、城市地标及若干地段认知等方面比较了意象与现象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分析了近现代北京城市意象的若干显著特征。指出准确理解并利用北京城市意象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践中的重要意义。认为大多数市民和游客对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认识更多地来自老舍、梁思成、侯仁之等权威人物建立的城市意象 ,一方面又来自城市内部现实的文化遗存、客观历史记录和学者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20.
清朝末年,随着政治形势、城市社会环境、舆论宣传环境和治安状况的发展,原有的维护北京城市社会秩序的政府机构已不能应对当时复杂的局面。在各种背景下,北京警察应运而生。在清末十年短暂的发展中,北京警察机构和功能逐渐完善,对北京社会秩序和城市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