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以宋皇室后裔身份再仕新朝的赵孟颁怀着“一心处两端”的复杂心情到济南任职,公余创作了数量可观的与济南相关的诗文,但最为后世所重的还是他为好友周密创作的《鹊华秋色图》.这幅已成为济南城市名片的经典之作,是具有遗民身份的周密和具有遗民倾向的赵孟(兆页)心灵互动的产物,其中蕴含的乡愁和传达的历史沧桑,使这一“名片”的人文意蕴更加深沉浓郁. 相似文献
2.
《十咏图》及其对宋元吴兴文化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北京故宫博物院重新购藏的《十咏图》是一幅流传有绪的11世纪作品。在综合近人对《十咏图》考证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这一北宋绘画基准作品的历史重要性及其对吴兴一地的文化影响。这卷叙事性的作品通过描绘“南园”之景开创了“家产山水”的范例。在南宋史学家的笔下,《十咏图》呈现了特别的文化史价值:它被用作修纂《吴兴人物志》的第一手材料,而且它的创作成为中国史学上较早的以图像证史的自觉实践。在宋亡之际,收藏界开始将张先视为《十咏图》的创作者,即文人画的早期代表。配合文人艺术在吴兴这个元初绘画中心所形成的新格局,《十咏图》直接激励了赵孟顿等大画家确立起的反映主观自我意识的山水境界。这些新的山水创作不仅突出了地域景观特色,而且表现出文人画家们在蒙古人的统治下,努力显示自己的家庭财富及文化优势的鲜明个性。在此过程中,整个元代绘画的风格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天津博物馆藏《金明池争标图》页展现了南宋人描绘龙舟图像的基本模式,而张择端《西湖争标图》则是元代宫廷画家探知北宋金明池竞渡的形象之源。据元人杨准题跋,1351年之前,张氏《西湖争标图》应与《清明上河图》一起尚收藏在元内府。作者认为,元代《龙舟夺标图》(故宫博物院藏)临摹了张择端《西湖争标图》卷的高潮部分,作者极有可能是宫廷画家王振鹏,这一范式影响到元代多本此类题材的作品。该文试图通过捕捉《清明上河图》所折射出的信息,寻找其姊妹篇《西湖争标图》(已佚)的画面形态,梳理宋元龙舟竞渡题材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